本文根據劉槿川老師4月1日在動靜FM分享電影《阿彌陀堂訊息》的直播錄音整理而成。
今天分享的電影是《阿彌陀堂訊息》,這部電影讓我非常感動,影片呈現的春夏秋冬景色也很療愈和溫暖。我個人特別喜歡這部片子,所以想在直播間跟大家聊聊它。04 淨土行人:梅奶奶
電影開頭,男女主人公走在鄉間的小道上,男主人公孝夫說:「我們原先的生活節奏太快了,該放慢一點。」女主人公美智子接著說:「光靠意願的力量沒法再撐下去了。」看到後面大家就知道,男女主人公跟我們生活在北上廣深的人一樣,生活在東京這樣快節奏的大都市裡。
現代社會倡導進取、競爭、堅強,而柔軟、脆弱似乎是一件無法啟齒的事。當我們想休息時會有心理負擔,我們習慣用意志力撐下去,常說「輕傷不下火線」,可是生活並不是戰場,並不需要熬到壯烈犧牲。當我們撐不下去的時候,用女主人公美智子的話說「光靠意願的力量沒法再撐下去了」,或許休息甚至所謂的「逃避」,也是必要的。我曾在北京生活,後來長居深圳,也經歷了職場生涯。2016年底,我有過類似的狀態,於是我和太太去了終南山,在山裡生活了兩年,跟主人公的故事有點像,也許這是我對這部電影感到很親切的原因。我把後面劇情的截圖放上來,女主人公美智子說她垮了,身心都達到了極限,被診斷為驚慌失調症。
美智子是一位醫生,後面我們會了解到她的經歷。當她撐不下去的時候,選擇了搬到大山裡,搬到她先生的老家休整自己。這部電影敘述的就是美智子身心療愈的完整過程,拍得非常細膩。我把她療愈過程中一些關鍵轉折點截圖下來和大家談談。▼
美智子的身心療愈過程
■ 第一個轉折點是美智子跟先生孝夫去森林裡漫步。森林裡有茂密的大樹,樹幹特別粗,讓她感受到力量和穩定。美智子看到一棵大樹就情不自禁地抱住了它,我們看她的表情,依偎著大樹時,整個人都松下來了。大家有過同樣的體會嗎?去到山裡、森林或公園的時候,見到那種非常有年頭的大樹,樹幹很粗,樹冠很密,就會感受到一種穩定而有力的能量。女主角依偎著這棵大樹,在樹那裡得到療愈。■ 第二個轉折點的場景。男女主人公來到了小診所前面的空地,村子裡的小朋友正在那裡玩老鷹捉小雞,他們加入了進去。大家可以看看美智子此時的表情,她完全被孩子們那種純真、快樂、投入遊戲的狀態感染了,跟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把那些疲憊、焦慮和心事消融在快樂的遊戲中。遊戲結束後,小朋友們與美智子和孝夫告別,夕陽下,他倆目送著孩子們一路唱著兒歌回家。這時候美智子突然流淚了,她說:「我為什麼哭呢,我沒覺得傷心呀?」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也許是在大自然裡,也許是跟一位老人或師長,也許是跟小朋友,當你處在安定、溫馨、寧靜的氛圍中,把思慮、壓力釋放之後,好像沒有什麼傷心的事,眼淚就流下來了。從中醫的角度看,人的身心疾病首先是因為在無形的神的層面受到了擾動,產生了困局、僵局、卡點,然後慢慢影響到有形的身體層面。因此療愈身心疾病同樣要關注神的層面,美智子通過與自然連結、和小朋友玩耍,累積在心裡的那些莫可名狀的壓力、傷痛得以釋放和療愈,那些精神上的結、卡點就流動起來,流淌出來了。■ 第三個轉折點是美智子和孝夫去河邊釣魚。他們第一次沒有釣著,又換了一個地方,終於釣到了一條魚,美智子特別興奮。在歸家的路上美智子吹起了口哨,唱起歌來,心情非常舒暢。還有一個細節,她主動地挽起了先生的胳膊。大家還記得電影開始,兩人走在鄉間道上的畫面嗎?他們平行走著,沒有任何肢體上的接觸,沒有夫妻間的親密感。鄉村生活的這段時間,讓美智子整個身心都有了活力,她在這時主動挽起了先生的胳膊。
晚上回到家,兩個人把唯一的一條魚烤來吃。吃到一半,美智子想起可以把魚泡到酒裡面來喝,這可能是日本的一種傳統吃法。美智子在孝夫喝了之後,又把碗拿過來喝。和先生一起釣魚,一起小酌,這是一個非常放鬆的狀態,有快樂,有親密,有交流。這時候的畫面以及美智子的神情都暖了起來。
我們再回憶一下他們剛搬到村裡第一晚,美智子吃了一粒安眠藥才躺下,那個時候她需要靠安眠藥才能入睡。而這一晚之後她就停止吃安眠藥了,而且她都忘了這事,困擾她的失眠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睡眠情況是一個人身心狀態的體現,到這個時候,美智子的整個生命狀態就翻轉過來了。▼
接下來男女主人公拜訪了梅奶奶,梅奶奶說她每天晚上都聽著河水的聲音,好像自己也變成了水,流入了遠遠的大海裡,然後就睡得很安穩。美智子說:「我每天也聽到河水聲,可我沒有這樣的感受。」然後梅奶奶說了一段話,她說:「你們都還年輕,還要聽很多的事情。河總在那兒流,你就得去傾聽。不過水的聲音對你們對年輕人是毫無用處,只有老年人去聽它。」這段話讓我很受觸動。河總在那兒流,可是我們有去傾聽嗎?也許電影裡世外桃源般的田園生活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但在我們居住的城市,太陽也每天升起,鳥兒在叫,風兒在吹,還有草坪、綠樹、鮮花,我們有去看、去聽嗎?不僅是環境,我們身邊的人也在每時每刻發生著變化。但對一顆焦慮、奔忙的心而言,水的聲音是毫無用處的,我們總在操心著「有用」的事。這天晚上,美智子對先生說:「我喜歡這樣,山就像在輕搖,讓我們入睡。」她體會到了梅奶奶說的話。
這時候有一個細節,他們兩個人本來一直是分床睡覺的,這天晚上美智子鑽到了先生的被窩裡。當她的身心得到了療愈,越來越放鬆地在自然裡被滋養的時候,她的整個生命狀態轉變了,她和先生的夫妻性生活也恢復了。性是一個人的本能,但當人很忙很累,身心能量很不足的時候,就會連本能的事也沒有心力去做了。最近我看到一些報導說現在很多年輕人過的是無性生活,因為都市的生活壓力太大、太忙碌了,讓年輕人對性生活感到無心也無力。
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女主人公美智子這個完整的身心療愈過程。她走進森林,擁抱一棵大樹,體會到大自然的穩定和力量;跟小朋友玩耍,把自己的心事放下,全然地投入到老鷹捉小雞的遊戲裡;有了閒暇去釣魚,釣到了魚很開心,和先生小酌;傾聽河水的聲音,感受大山的滋養,與先生恢復了親密關係。電影很細膩地把一個身心出問題的都市人如何療愈的過程完整地展現出來,這裡面也蘊含著很深的中醫和心理學的原理。
休養身心的兩件事第二件事:親近自然
我現在在跟人分享打坐,打坐是一種能夠幫助人從紛雜的思維和情緒裡脫身出來的好方法,其實走進大自然也是一種打坐。當你走進大自然的時候,是比較容易放下紛雜的思緒的。當你單純地去看花花草草,聽鳥叫,感受風吹,就是一種打坐了。走進大自然,很容易讓人從思維和情緒裡面出來。人在自然裡走一走,身心就放鬆了,也不需要什麼道理,你只要去做就會有體會。我看到一些朋友說,日本電影拍的像世外桃源,太理想化了,我在城市裡生活,要工作,所以不可能像那樣。還有些朋友說,等我有一天怎麼怎麼樣,我就去過這樣的生活。我們可能要留意這樣的表達,把希望寄托在不知何時實現的萬事俱備上,會把自己困在僵局裡邁不開步子。重要的不是100分,而是1分。什麼意思?邁出第一步。我們也許沒有電影裡那麼好的環境,但我們可以每天在小區裡走走路,周末的時候去公園或市郊爬爬山,也可以嘗試在家裡養點花草,營造小氛圍,這些即使沒有100分,也有50分對嗎?當你邁出這一步的時候,就創造了跟自然連結的機會。不要困在100分上,100分不是從天而降的,100分也是1分、2分、3分、5分一點點累積來的。
以上便是這部電影女主人公身心療愈過程帶給我的啟發。電影展現的四季景色也非常美,春天、夏天的勃發和繁盛,秋天的溫暖和斑斕,冬天的純潔靜謐,我看電影的時候特別有親切感,我在終南山生活過兩年,山裡也是這樣四季鮮明,跟電影中的四季很像。
這樣美好的山村療愈了美智子,也療愈了看電影的我們,當然這部電影療愈我們的,還有電影中的人物。其中令我印象最深有兩個人物,一位是男主人公的老師高田先生,一位是96歲的信佛人梅奶奶。每個人會帶著自己的解讀看電影,我也帶著我的經驗和認知去體會這兩個人物,在我看來,高田老師展現了一個禪宗修行人的風範,而梅奶奶則是一位是淨土修行人的典範。他們回到屋裡,孝夫發現以前房間裡的書全都不見了。老師說:「我想把所有的東西都清乾淨,這輩子就這麼一次,我不會留下什麼東西,我也不願意留下什麼。」
現在有一個流行詞叫「斷舍離」,這是從禪宗的生命態度發展出的一種生活方式。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努力奮鬥,工作學習,背後一般都會隱隱有一種想法,那就是積累和延續,想留下一些東西給自己和後代,這些東西可能是有形的物質,也可能是一些言論、名聲等。
然而高田老師卻說他不會留下什麼東西,也不願意留下什麼。那些在乎的東西,在無常和死亡面前,那些努力經營的關係和財富能永恆嗎?這位老師的做法給我們了一些思考。
老師家掛了一幅字叫「自治三訣」,其中有一條是「不做別人負擔」。都是大白話,老師也是這麼做的。他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也沒有給別人添負擔。高田老師的太太說他總一個樣,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展現出一個病人的樣子。胃癌晚期是很痛的,可他從來不說痛。物質的色身生了病,但他的心依然是自由的。老師沒有被他的疼痛帶走,也沒有被生命即將結束的恐懼帶走,他作得了他生命的主。
我們面對疾病的時候會是什麼狀態呢?會被病擊垮嗎?會整個生活都被疾病侵佔嗎?影片裡的老師,面對疾病和死亡所展現出的從容和豁達,讓人肅然起敬。
大家還記得高田老師寫字的場景嗎?他寫了「天上大風」,孝夫說這是良寬的句子。
良寬是日本家喻戶曉的禪師。他生活的年代是清朝乾隆到道光年間,是一名雲水僧人,一輩子到處走,四處託缽乞食,孤獨清貧自在,他是著名的書法家。「天上大風」有個好玩的典故。良寬在雲遊的時候,有一天在河邊洗腳,有一群小朋友在放風箏。他們看到一個和尚,也不認識他。小朋友說你幫我們寫幅字吧,我們要做風箏,要讓風大一點,我們放風箏沒有風吹不起來。良寬是個很童真的人,有赤子之心,他就寫了「天上大風」。
我們想像那個場景,一個僧人,著名書法家,給孩子們的風箏上寫天上吹大風吧好放風箏,那種天真的狀態。這幅字在日本書法史上非常有名。大家看這幅字,是不是有一種拙樸、稚嫩、天真的感覺?良寬這個人也很有趣。他的朋友曾評價,與他交談,頓覺胸襟清淨。他不說內外經義以勸善,不講大道理,不講佛法來勸人,只是廚上燒火做飯,或者就正常打坐。而且他講話不談詩論賦,也不講什麼不可名狀的深奧道理,但他這個人的生命狀態就能感化人。(原文:「與師語,頓覺胸襟清淨。師不說內外經義以勸善,就廚上燒火,或就正堂坐禪。其言不涉詩文,不及道義,優遊不可名狀,但道義化人而已。」)美智子也從高田老師身上得到觸動和啟發,她在後來跟年輕的醫生討論生命時說:「如果一個人心靈沒有病,那人就沒有病。」
所以病到底是什麼呢?給我們造成痛苦的是病嗎?從高田先生身上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種可能性,即使面對病痛和死亡的束縛,心靈仍可以選擇自由。這是生命的自由意志,也是我們可以在生活裡去點滴鍛鍊的,不一要學佛學道,只要願意,決定去做。感冒的時候,試試不被感冒束縛?遇到工作上的挫折時,可不可以去試試不被挫折束縛?這些是可以嘗試的。美智子在和年輕醫生討論關於生命和死亡的思考方式時還說:「完好死去,是完好生命的一部分。」這又是一個很大的話題。關於死亡這件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你是怎麼看待死亡的?你做好面對死亡的準備了嗎?我之前分享過電影《入殮師》,那部電影專門探討了臨終、死亡。死亡這個話題很大,這裡就不展開談了。
淨土修行人:梅奶奶
另一個打動我的人是96歲的老太太梅奶奶,我覺得梅奶奶是淨土修行人的典範。梅奶奶她並不談佛經、不講哲理,也不會念詩,但她活著就是生命的美好展現,活著就是安定人心的力量。大家看的時候有感受到嗎?對生命的體會、對信仰的體會,那種很深的情感和體驗,真的很難用語言表達。如果你有這方面的體驗,我相信你會懂梅奶奶。大家記得梅奶奶的山裡來信嗎?老人家的話特別質樸,蘊含著智慧。比如她說:「人們告訴我不要被眼前的事所迷惑。可是春天的時候,我在園子裡種上茄子、豆角和黃瓜,給它們澆水,就這麼只想著眼前的事。」我們總是說要活在當下,老奶奶就用這麼平凡的展現,活成了這樣。
「說不上是好還是不好,我什麼都沒在意,沒有給自己添憂愁。」這其實是不容易的,人總在好壞、得失、有無之間揀擇,然而「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梅奶奶還說:「田地裡什麼都有,茄子、黃瓜、西紅柿、南瓜、西瓜,只要我的身體告訴我想要,我都吃。」很有智慧的老人。我們總想著按照養生指南、按照專家告訴我們的來生活,可是梅奶奶說「身體告訴我想要什麼我就吃什麼」。梅奶奶年輕時身體不好,家人和村民們都認為她活不長,可她活到「像是死神已經把我忘了」。「如果吃清淡的食物是長壽的原因,而我活了這麼大年紀是因為沒有錢,那貧窮就成了我的好運。」
按照我們社會的主流標準,富有才是好,健康才是好,但96歲的梅奶奶說貧窮成了她的好運,站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來看,好壞真的很難評斷,貧窮原來是佛菩薩的祝福。梅奶奶的這些山裡的來信,我們可以專門好好去品一品。我自己覺得老奶奶講的這些話,比很多大師講經論道都深刻,背後是有很深的生活智慧,那種天真純樸,那種耐心,那種帶給人的關愛,溫暖而雋永。■ 第一個情節。小百合生病住院,男主人公打算用錄音機把梅奶奶的話錄下來拿給小百合聽。他請梅奶奶說話,梅奶奶問說什麼呢?孝夫說比如你覺得最重要的事。朋友們,請你現在想想,假如此刻我問你:你覺得最重要的事,你會說什麼呢?我們看看梅奶奶怎麼說的。她說:「阿彌陀佛,我想就是阿彌陀佛。」我看到這裡很受感動,對於一個念佛人而言,就是把一切交給彌陀,無限的謙卑和隨順。
如果你是學佛法的,當別人問你最重要的事是什麼的時候,你想到的會是佛法嗎?如果你是學中醫的,你想到的會是中醫嗎?如果你是練武的,你想到的會是武術嗎?如果你是學茶道的,你會想到茶道嗎?如果你是學基督或者是學道的,你想到的會是你的信仰嗎?你所學的東西有融入你的血液嗎?成為你不假思索的心之所系嗎?你有一個你生命中的錨點、主軸嗎?還是說你心裡的聲音是駁雜的、散亂的,你也不知道最重要的事是什麼?所以我覺得,梅奶奶的回答其實是很深的。■ 第二個情節也有深意。小百合生病了梅奶奶很擔心她,老人家關心晚輩,很著急。大家不要以為一說修行人就是如如不動,四大皆空,真正修行人不是冷漠麻木的,而像梅奶奶這樣很柔軟,很關心別人。當孝夫回來給老奶奶說小百合手術成功,你看老奶奶的第一反應,她特別高興,然後哽咽地說:「她好些了,阿彌陀佛,感謝阿彌陀佛!」這是一個淨土行人的展現,令我好感動。
我的老師經常對我們講,你所學的東西只是知識呢,還是成為了你面對一切時統合的口訣呢?當你喜怒哀樂的時候,你想到的是你的口訣嗎?你是用這句話來面對生命中所有情境嗎?雖然自詡信佛,可往往是遇到困難的時候想到念佛,高興的時候就想不起來,或高興的時候想起來念佛,跟人吵架的時候就想不起來。那麼修行力量是很小的。而梅奶奶的信仰、她的修行已經融入到她生活裡的每一刻,這個信佛的老奶奶真的給了人信心、慈悲、溫暖,是一個信佛人可親可愛的展現。我們現代人,喜歡經論,喜歡道理和知識,往往小瞧了這樣簡潔的法門和智慧。梅奶奶的淨土信仰是很深的智慧,老奶奶並不迷信,不是念彌陀佛就什麼都不幹了,她自己勞動和生活,她獨立、堅強,溫暖,守著她小小的阿彌陀堂,守著村裡所有逝去的人。
高田老師去世之後,他的太太把寫有先生名字的木牌拿到阿彌陀堂,梅奶奶安慰她。盂蘭盆節時,梅奶奶和村裡的女人們坐在一起點燈念佛,這是一種精神的連結和撫慰。梅奶奶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修行人,這種感動很難用語言形容。
高田老師和梅奶奶,帶給美智子夫婦、小百合以及整個村莊一種寧靜的、安然的氣場,讓身心疲憊的都市人,身患重病的人以及觀看電影的我們在這裡都得到療愈。我太喜歡這部電影了,所以今天囉裡囉嗦地說了好久,推薦大家看《阿彌陀堂訊息》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值得再三品味。一 首 詩電影裡有一首詩我很喜歡,是男主人公孝夫的媽媽寫給他的,這首詩有很深的味道。我想在最後,和大家一起再欣賞一遍吧。
圖文編輯_黃小邪
-END-
長按二維碼 回聽往期直播了解 「常不輕·雲禪堂」 點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