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阿彌陀堂》為例,解讀小泉堯史電影中人生意義的價值與魅力

2020-12-23 伊阿古

《阿彌陀堂》於2002年在日本上映,講述了一對久居東京的夫婦因厭倦了快節奏的生活環境和事業所帶來的困擾,便決定「解甲歸田」,搬家返鄉定居後所引發的一些列故事。在風景如畫的鄉村生活中,這對來自大城市的夫婦感受到了久違的暢快,他們不僅找回了內心的平靜、重拾了對自我的信心和對生活的熱情,更盼來了小生命的降臨,收穫了他們曾經遺失掉的那份最寶貴的幸福。

該部作品是小泉堯史導演根據曾獲得過日本芥川獎的名作家南木佳士的同名小說《阿彌陀堂だより》所拍攝的一部電影。小泉堯史師從日本電影界泰鬥級的大師黑澤明,作為黑澤明非常喜愛的嫡傳弟子,他不僅承襲了黑澤明風格的拍攝手法,更是將黑澤明電影的哲學思想發揮到了極致,以至於外界一直稱小泉堯史為「黑澤明的影子」。

在跟隨老師學習藝術創作和電影拍攝的近20個年頭裡,小泉堯史作為黑澤明的左膀右臂一直擔任著助理導演的角色重任。他曾與黑澤明共同完成了《影子武士》、《亂》、《夢》等5部電影的拍攝工作,直到1998年黑澤明去世之後,小泉堯史才正式獨立出道開始了屬於他的導演人生。《阿彌陀堂》作為小泉堯史出道後的第二部電影,雖然沿襲了黑澤明探究人性的主旨,卻一改黑澤明的「濃烈風」走起了溫婉的路線。同樣是氣氛的營造在慢和留白的處理上,相比師傅作品中的壓抑節奏,小泉堯史在自己的電影裡增添了更多的女性視角,這一元素的融入使得整部影片在藝術效果的呈現上更趨於恬淡安謐,令人回味無窮。

相比那些賣座的商業大片,《阿彌陀堂》只能算是一部小眾電影,但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陶情適性又富含人生哲理的優質影片。在2002年的秋天上映之後,就摘得了第26屆日本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新人」2項重量級大獎以及11項提名。在豆瓣的評分高達8.5分,有2000多人看過這部電影,被評為:好於87%的劇情片。很多看過的人都說這是一部可以治癒心靈、回歸自然重新找到自我,詮釋生命意義的影片。在這部電影中觀眾不僅可以體驗陶淵明詩詞中「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愜意,更可以感受到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佛家禪理。

今天,我將從「敘事特點、角色塑造和創作主旨」三個方面,進一步來分析解讀這部電影的價值與魅力。在文章的第三部分,通過對影片的拆解再結合我的觀影感悟, 來具體談一談小泉堯史電影的獨特魅力和其中所蘊含的哲思。

01. 敘事特點:採用線性敘事結構將孝夫和美智子在鄉下居住的一年四季呈現在觀眾面前,通過他們的經歷和遭遇引發觀眾的認同感

導演通過最經典的「線性敘事」架構,將整部電影按照時間發展的順序鋪陳開來。末尾穿插女主人公的回憶,帶領觀眾進入孝夫和美智子在東京的生活境遇中,形成前呼後應的效果讓整部影片的因果關係更加清晰便於觀眾理解。

① 以時間發展為線索,結合男女主人公在鄉下居住的情節經歷,解析人生價值的意義:孝夫和美智子是為理想奔波在東京這座大城市中尋找自我價值的一對平凡夫婦。在各自經歷了事業上短暫的高峰成就後,兩個人都分別徘徊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中,迷茫地原地踏步,日復一日地重複著機械式地生活狀態,找不到對人生的動力和希望。

就在這個彷徨的階段,孝夫焦慮的心中不自然地想起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一番思量過後,他便萌生出了逃離大城市的念頭。在徵得了妻子的同意後,兩個人便收拾好行囊迫不及待地返回到家鄉,開始了接下來一年四季的田園生活。

在遠離都市的鄉野之間,孝夫和美智子充分地體驗到了大自然的秀麗美好。他們和村裡的小孩子們一起嬉戲玩鬧,陪村裡的老人們一起聊天汲取長者的智慧,在和村裡人的日常相處中,夫婦二人逐漸卸下了心裡的重擔並敞開了困惑已久的心扉。

當村裡的年輕姑娘小百合受到病魔侵襲時,身為醫生的美智子當仁不讓,運用自己嫻熟的醫術將小百合成功從死神手裡搶回,為她贏得了生的機會。這也讓曾一度厭惡自己工作的美智子解開了心結,在丈夫的鼓勵下不僅走出了精神恐慌症狀更是順利懷孕成為了一名準媽媽,開始期待即將為人母的新生活篇章。

這種時間線性敘事的最大特點就在於劇情的脈絡清晰明確,從影片開始到結尾,情節發展始終絲絲入扣、緊密相連。以孝夫和美智子在鄉下生活的所見所聞為線索,通過他們與村裡人的相處和交往,細膩入微地呈現出男女主角心路歷程的轉化過程。在這種臺詞很少,劇中人物角色的心理動作都需要依靠聲音和畫面來表現的影片中,小泉堯史通過大量的風景鏡頭將內心富足的感受通過小溪中歡快遊走的小魚、夕陽西下閃著柔光的麥穗、草地裡嘰嘰喳喳採著野花的小孩子們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完全不依靠文字和旁白講述的呈現方式正是小泉堯史從師傅黑澤明那裡繼承的電影藝術表現精髓。

② 末尾利用交叉敘事作為埋設的伏筆,引出整部劇的高潮部分,增加觀眾的認同感:影片的末尾部分,在美智子同市立醫院的中村醫生一起完成搶救小百合的手術後,年輕的中村醫生趁著小歇的時間展開了他的一連串詢問,他不明白像美智子這樣卓越超群的醫生為何寧願放棄東京的高薪,選擇留在偏遠的小山村裡做一個「赤腳醫生」。

隨著美智子的回答,開啟了一段以交叉敘事法演繹出的舊時回憶。回憶通過畫面輔以美智子的講述道出了她心底的往事,昔日的她也曾是意氣風發、信心滿滿的醫療界精英,為了實現自己治病救人的理想她一直奮戰在救援的第一線。但隨著做醫生的時間越長,她卻越發失落,尤其是親眼見證了那一幕幕生死離別的瞬間之後,美智子的內心產生了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她開始質疑自己的工作能力,恰在這時她又遭遇了流產的打擊,這讓她對生活徹底喪失了信心,失去了目標,換上了驚慌失調症。

為了能凸顯出這段回憶的痛苦和美智子消沉的意志,導演在畫面的呈現上特地選用了一種冷暖結合的處理,透過夕陽折射入病房窗子的昏暗光線,一面呈現了舊時回憶的痛苦,另一面又表現了美智子在得知流產後臉色的憔悴和意志的頹廢。讓這段交叉敘事的出現成了這部電影連結過去與未來的時空隧道,既是導演引出高潮所埋設的伏筆又成為了前後呼應指代說明。

02. 角色塑造:三位村中鄰居對人生的態度,正是源自於他們不同的生活經歷,透過這三位鄰居的心態映射出了主人公身上所缺乏的勇氣和熱情

人物是電影的靈魂所在,角色塑造則是構成劇中人物鮮明性格化特徵的重要因素,也是一部電影作品成功的元素之一。導演通過塑造出的三位村民角色呈現出了三個年紀不同、閱歷不同的人,卻難得的擁有著殊途同歸的生活觀。梅奶奶雖生活貧困但內心富足,孝夫的老師雖身患癌症但內心平和,小百合雖失去聲音但內心樂觀。

① 長壽的梅奶奶象徵的是掙脫欲望與貪婪方能靜享平淡生活之美的代表:

96歲的梅奶奶是村子裡最長壽的一位老人,她居住在山頂的祠堂裡,每天誦經念佛為村裡人祈福。雖然一生貧苦、空徒四壁,卻從未有過不滿和抱怨,一直勤勤懇懇地認真生活享受著命運賜給她的一切,不依靠任何人的幫助,堅持自己下地過自給自足的生活。當她得知村子裡的年輕姑娘小百合因癌細胞擴散不得不接受手術時,便每天夜晚都會對著月亮祈求神明,希望小百合可以痊癒。當她得知幸田去世後,面對來到祠堂裡上香的幸田遺孀,梅奶奶給予的是一個充滿力量又溫暖有愛的大大擁抱。

影片中的梅奶奶可以說是一位靈魂配角,她貫穿了全劇始終,自開始到結束都能時常看到她的畫面。每一次她的出現不是在對景靜思,就是對著前來探訪的村中人話家常,若你細細地去品讀她說過的話,就可以感受到這些家常話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正如佛家的偈語:「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梅奶奶的話中所蘊含的就是這樣的禪機和佛理。

在我看來,梅奶奶雖然是一位文化不高也從見過大世面的鄉下老嫗,但她卻有著常人看不透的大智慧。面對自己貧窮的一生她從未產生過抱怨,很是隨遇而安將自己的生活打理得豐富多彩。在小泉堯史的鏡頭中,梅奶奶的家中處處充滿了生活之美,水池子裡浸泡著新鮮的黃瓜和西紅柿,案几上簡陋的竹筒花瓶中一直擺放著新鮮的野花,房子旁的田地裡長勢茂盛的蔬菜,無一不是在顯示著不受欲望的束縛活得自由自在的愜意。也正應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中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雖然居所簡陋異常,然居住在陋室中的人卻是個沒有貪婪和欲望的品行高潔之人,因此破舊的屋子也就成了高雅之所。

② 睿智的老師象徵的是放下功名富貴得以獲得內心平靜的代表:孝夫的老師年輕時曾被賦予過高官的職務,參與過二戰,只是因為品性純良不肯與他人為伍便被敵對的人誣陷,遭到了長達幾十年的關押生活。直到戰勝結束後的若干年,這位已過不惑之年的男人才被放回家鄉。返回家鄉後,老師面對的是喪子之痛,唯一的一個孩子因戰亂未能挺過那段艱辛的歲月死在了疾病中。

好在昔日的愛人還在,並且身子骨還算硬朗,這是老師最大的慰藉,兩位久別重逢的戀人一起度過後來的平靜歲月。只是早年間長期的顛沛流離導致老師患上了胃癌,剩下的時日已不多,但他並不悲傷害怕,依舊過著和原來一樣的生活,閒來無事時就練習書法,陶冶情操修心養性,將日子過得瀟灑自在。

影片中的老師是孝夫和美智子的精神領袖,在孝夫講述自己不順的人生經歷、否定自己的人生價值時,老師告訴他說:「像我這麼一把年紀,也不知道有什麼價值。只要走你自己的路,沒有什麼好後悔的。」,簡單的文字卻藏著對人生的態度。他將自己多年來一直珍藏的日本刀送給了孝夫,表面上是一種禮物的饋贈,實際上它代表的是精神的傳承。是將自己的精神和日本武士道的精神傳遞給了自己的學生,希望孝夫可以不辜負他的期望,繼承他的意志,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美智子和孝夫說,老師一位睿智的強者,他雖然身體患病了但是他的心一直都是健康的,因此他才能以最平常自然的心態去看待自己的自己的病情以及即將要面對的生死,才會不恐懼、才能坦然地面對並繼續去過著和以前一樣的安寧生活。在我看來,老師雖然身患重病時日無多,但確是一位實實在在剛強的武士。他雖然早年間因戰火的影響飽嘗風霜,但是這些人生不順的際遇卻並未磨平他堅韌的品質,反而越挫越勇、越挫越強,成為了一位真正擁有大格局的睿智之人。正如美智子的評價:他雖然身體患病了但是他的心一直都是健康的,因此他才能以最平常自然的心態去看待自己的自己的病情以及即將要面對的生死,才會不恐懼、才能坦然地面對並繼續去過著和以前一樣的安寧生活。在小泉堯史的鏡頭中,老師是一位精緻的人,他的每一次出現都穿著板正的和服,正襟危坐於桌前,凝神提筆,揮灑潑墨。即便是在他臨終的時刻,他也是安安靜靜地躺在那裡握著妻子的手,難得的溫柔地講著對妻子的讚美。正如山本常朝在《葉隱》中所說的武士精神「武士者,須一生懸命於武士道。所謂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

③ 勇敢的小百合象徵的是堅定的信念和強大的內心能衝破一切迷障的代表:小百合是一位堅強、文靜又內秀的姑娘,她雖然因兒時患病落下了不能講話的遺憾,可是她依然堅強地面對生活,努力地讓自己活得幸福且快樂,勇敢地堅持著自己的興趣,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寫作者。在美智子告訴她身體裡的癌細胞有擴散必須要接受手術的時候,她也依然沒有放棄對生的希望,用自己的意志勇敢地去和命運做抗爭,最終成功戰勝了命運,重新拿回了自己的生命權,獲得了生的希望。

影片中小百合出現的頻率也不少,孝夫第一次遇見她就是在梅奶奶居住的祠堂,小百合作為梅奶奶的「迷妹」,她每天都會去看望梅奶奶,並將梅奶奶說的話記錄下來,整理成詩詞後印刷在村裡發放的刊物中,供村中的每一個人觀看學習。後來在得知小百合的病情有擴散的跡象時,孝夫為這個堅強的女孩惋惜,因此他鼓勵自己的妻子去幫助這位勇敢的姑娘,而美智子也正是被小百合身上堅韌的品質所觸動,為了這個年輕的姑娘她願意放下過去,重新站回手術臺,做回一位救死扶傷搶救生命的白衣使者。

在我看來,小百合雖然命運多囧,但確是一位真真正正從骨子裡散發著勇敢的人,也是宮崎駿動畫電影中一再強調的擁有「心的強大力量」的人。雖然因病失去了甜美的聲音不能講話,但是她並沒有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反而她很用心地努力讓自己活得很開心快樂。

她把筆作為了自己講話的方式,將所思所想都用筆記錄下來,書寫成冊,成為了一名作家。因著對梅奶奶人生觀的崇拜和喜歡,她便決定將那些充滿哲理的話用筆記錄下來,讓更多的人看到,幫助那些內心正被煩惱痛苦所困擾的人擺脫彷徨學會樂觀地享受生活。

在小泉堯史的鏡頭中,小百合是一位善良可愛的蘭花姑娘,無論是在梅奶奶的房子前還是在市立醫院的病房中,亦或是在剛做完手術睜開眼睛的時候,她的臉上都帶著令人親近的笑容,讓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能從她身上感受到沁人心脾的幽香清遠。正如她對文字的解讀:「我認為小說就像用詞語表達的阿彌陀。」小百合認為小說是能讓人產生安謐和喜樂的,也意喻她的堅強和勇敢是來自精神食量,她在寫作中找到了心靈的依靠。

阿彌陀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佛陀,也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功德力所成就,使無量眾生來生佛土得大安樂。人們把一心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的法門叫做淨土法門

④ 墜入彷徨受自身思想所困的孝夫和美智子:孝夫是一位作家,已過不惑之年的他一直為事業所睏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價值的人。他在年輕時曾憑藉自己創作的第一本小說輕鬆獲得「最佳新作者獎」,風光一時的他原本以為自己終於可以躋身到著名作家行列,從此開展風光的人生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誰料自此之後他再沒能寫出過第二本作品。

美智子是一位擁有濟世救人的高遠志向,立志要拯救所有生命的優秀醫生。她憑藉過硬的技術曾加入到世界著名的醫療研究團隊,在東京非常有名的大醫院裡擔任主治醫生工作。可隨著從醫經歷的增長,美智子漸漸發現面對著一個個渴望被救治獲得新生的人,她有著太多的束手無措,每當有患者沒能挺過手術或者是手術後的恢復期,她都會遭受很大的心理打擊。這種明明擁有才華卻毫無施展之地的失意感讓她深感無力,最終在面對了自己懷孕卻未能守住孩子流產的打擊中徹底喪失了對生活的熱情,換上了驚慌失調症。

就在夫妻兩個為了各自所承受的精神折磨時,孝夫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要帶著妻子離開東京返回老家的山村,以為妻子和自己的心靈療傷。也正是這個決定改變了他和美智子的人生,在回到鄉下居住的一年時間裡,他們不光擺脫了精神上的困擾,更是通過淳樸自然的生活獲得了生活中的各種小美好,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熱情,最終收穫了新生命的降臨,真正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影片中孝夫和美智子在回到鄉村後,充分地享受著田野間的生活,將自己實實在在地活成了一名鄉野之客。他們一起手牽手看日落、一起和村子裡的小孩子玩跳繩和老鷹捉小雞的遊戲,一起去看望最年長的梅奶奶、為她檢查血壓、陪她聊天,一起去看望老師、陪師母講話,為了幫助小百合和病魔對抗、為了讓這個年輕的姑娘能不喪失活下去的勇氣,他們各自努力去做著力所能及的支持。

在我看來,雖然孝夫和美智子雖對自己、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但確是心智不糊塗之人。在鄉村的生活中,他們並沒有讓自己一直深陷在以往的傷痛裡自哀自嘆,反而敞開心扉,學著接受新環境、新事物、和村裡的人做朋友,積極地融入到寧靜的鄉村生活當中去。正所謂「心病還須心藥醫」,如果他們封閉內心,執著於過去人生中的得失裡,恐怕就是田園的景色再美也入不了他們的眼、走不進他們的心,更影響改變不了他們的情緒。在小泉堯史的鏡頭中,這對中年夫婦在剛回到村裡時,臉色是黯淡無光的,笑容也很少,但隨著他們在村裡居住的時間越長,他們臉上的表情則變得越加豐富,在陪著小孩子一起玩耍的時候,兩人能開懷大笑;在村中小溪裡釣到了小魚時,美智子激動得像個得到心愛玩具的小孩子,她舉著小魚開心地跟自己丈夫炫耀成果,而孝夫也是面帶笑容一臉欣慰地看著仿佛又回到了青年時期的妻子,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一切盡在不言中。

正像孝夫家中門楣上所掛的那副詩詞,孝夫詩詞是媽媽抄寫下來掛在上面的,為了讓家裡的人在遇到痛苦的時候都能從中找到走出黑暗的光明。

宮澤賢明《不畏風雨》:不畏雨!不畏風!也不畏冬雪,和酷暑!有一個結實的身體,無欲無求,絕不發怒,總是平靜微笑。一日食玄米半升,以及味噌和少許蔬菜。對所有事情,不過分思慮。多聽多看,洞察銘記。居住在原野松林蔭下,小小的茅草屋。東邊有孩子生病,就去看護照顧。西邊有母親勞累,就去幫她扛起稻束。南邊有人垂危,就去告訴他莫要怕。北邊有爭吵或衝突,就去說這很無聊請停止。乾旱時流下眼淚,冷夏時坐立不安。大家喊我傻瓜,不被讚美,也不受苦。我想成為,這樣的人。

人生的幸福不在於你已經擁有了什麼,而是取決你正在做著什麼。生活的美好不在於你已經得到了什麼,而是取決於你都放下了什麼。梅奶奶說:「也許吃清淡的食物,是能夠長壽的因素。」,這句話在影片中其實還有著另一個意思,可以將「清淡的食物」看做一個擬人的比喻,解讀為:「清淨的內心是能夠幸福的因素」。世間所有的虛榮繁華都是過眼雲煙並不能為人帶來真正的幸福,感官和欲望的滿足只能帶來片刻的歡愉享受,只有內心安寧清靜自在,才能獲得長久的喜樂。

03. 創作主旨:在水墨田園的鄉村生活中,蘊藏著很多只可意會無法言明的處世哲學

在《阿彌陀堂》這部電影中,有的不僅僅只是每一幀裡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田園美景,在秀麗的風景背後還有著更為豐富的生活哲學。這也是導演想要通過影片為觀眾帶來的思考,在當下快節奏的生活中,你有多久沒有停下來認真地感受過身邊那些不知不覺間就被你遺失掉的美好。

① 巧借「盂蘭盆節祭祀」,闡述日本傳統文化的歷史:在孝夫和美智子剛搬回村裡時,村中的老人就曾說起過關於盂蘭盆節的習俗。由於年輕人都走出大山在外面發達的城市裡工作定居,現如今村子裡剩下的就是些老人和小孩。好在每年的盂蘭盆節期間所有離開小村的人都會紛紛返回這裡,掃墓祭祖的同時也是陪陪家裡的老人以慰思念親人之情。

由此就不難看出日本文化中對盂蘭盆節的重視程度,在影片中展現盂蘭盆節的畫面時,小泉堯史也是從掃墓祭拜、祭祀儀式、放河燈、到夜晚的誦經祈福,無一漏下,全面細緻地為觀眾展示了日本盂蘭盆節祭祀儀式的全過程,這也是他對日本傳統文化的一個宣講和禮敬。

據《日本書紀》記載,推古天皇(606年)就開始了類似於盂蘭盆節的祭祀活動。發展到平安時代時,日本皇宮中盂蘭盆會的活動已經被發展得十分盛大。當時的盂蘭盆會主要是為了供奉祖先的靈魂,基本上相當於現在的盂蘭盆節,盛行在武家以及貴族之間,直到江戶時代後這一傳統習俗才被普及到民間。

在日本,盂蘭盆節的地位就相當於中國的春節和清明的一個結合。那些離開故鄉到外地工作的人,都會利用這個時段回老家和家人們團聚。這個時間段的東京等大城市也會顯得非常冷清,因為定居在這些城市裡的人都紛紛回到了鄉下,這一場熱鬧的「大遷徙」被稱作為「民族大移動」。

② 結合時下流行的「回歸田園」的思想,突出說明當代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內心的空虛,引發觀影者的哲思:透過田園生活的環境,小泉堯史要展示的是人物的內心世界、是人的精神需求。是當一個人的內心被生活中的幸福填滿不再頹廢空虛之後,所具備的強大力量足以抵抗所有困擾精神的折磨。

在影片中,當美智子和孝夫在雙雙失意的情況下搬離東京回到山村後,這對失去了人生目標的夫妻才真正地洞悉了生命的意義進而實現了自我的價值。在慢下來的田野生活中,他們一起挖掘出很多生活中的小美好。當每天不再需要被鬧鐘叫醒,有充足的時間吃上一頓元氣慢慢的早餐,而後一邊曬著太陽一邊慢慢地想今天要去做什麼,是去看望村中的老人還是去和小朋友們一起做遊戲,又或是帶著魚竿散步到山中的小溪邊釣魚時,他們的精神世界也在這種自在悠閒的節奏中被漸漸治癒,開始了新的人生篇章。

在我看來,生活其實可以很簡單,它可以是一日三餐認真吃的滿足、也可以是一一場瀟灑暢快的旅遊,還可以是梅奶奶口中「不給自己添憂愁」的內心清淨自在。在都市高效運作的「樊籠」中,人們總是腳步不停地透支著自己的精力和身體,為了獲得更好的物質生活、為了實現自己不甘平庸的願望,終日奔波勞碌在生計的籌劃盤算中,淪為了自己欲望的奴隸,錯過丟失了很多曾經本可以輕易拾取的美好。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人在辛辛苦苦打拼獲得了很好的成績後,忽然轉頭離開了自己蒸蒸日上的事業,過起了較之以往大相逕庭的生活,因為他們在追求的過程中明白了自我價值的實現就是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成為一個內心充盈、靈魂富裕的人才能擁有一個強大的內心,才能不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不被他人的看法所左右,踏踏實實地朝著自己的目標無怨無悔地勇敢前進。

04. 寫在最後

《阿彌陀堂》這部電影之所以被外界稱之為小眾,是因為影片中大量的留白處理,對於情感的傳達和人物內心世界的變化,導演採用的都是意境畫面的呈現,看似是在講述一部暖心的治癒劇,實際上「暖」只是表象,只有穿透這個表象你才能真正地讀懂小泉堯史的思想。對比那些需要用語言來解釋的故事電影,小泉堯史的作品更像是一部小說,一本集合了淵博知識的書籍,觀眾到底能從「這本書」中讀懂並理解多少看得是每個人自身的領悟能力,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具體答案。

影片著力為觀眾描述了一對久居城市的中年夫婦在失去信心遁入迷惘後歸返田園,在大自然的世界中獲得了力量,發現了生活的美好,實現了自我價值的故事。

從黑澤明電影的學術高度上來看,小泉堯史這位關門弟子將師傅在電影中對人生和人性的探討闡釋的得更加清冷幽邃、婉轉迂迴潛藏著濃濃的禪意,這應該也是武士道精神對他的影響。從而表達出影片「已悟寂為樂,此生閒有餘。」的精神內涵。

相關焦點

  • 以《只有芸知道》為例,解讀這部馮氏愛情電影的魅力與價值
    但羅芸隱藏了一個只有她知道的秘密,秘密的背後卻是她對隋東風刻骨銘心的愛……馮小剛拍這部電影的初衷為的就是還原自己朋友的那種過往,拋下了商業片的包袱想真正文藝一次,隨心一次,但顯然反響並不好,票房也不近人意。但這畢竟這是屬於真實的故事,可能也是現實中你我最想要得到的一種生活,藍天白雲,詩和遠方,電影中闡述的的確很美,很文藝,又有點虛無縹緲。
  • 以《七宗罪》為例,解讀這部經典黑色犯罪電影的魅力與價值
    作為一部構思巧妙的高智商犯罪電影,導演大衛·芬奇用獨到的敘事結構與鏡頭語言,對社會陰暗面和人性的多變揭露地淋漓盡致,所以,我今天會根據劇本創作的角度,從該片的敘事結構與人物塑造兩個方層面來進一步解讀這部電影的內涵和精彩之處。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這部電影,談談如何更好的欣賞這類黑色犯罪電影的魅力與價值。
  • 以《天空之城》為例,深度解讀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及現實意義
    作為一部史詩級動畫電影,網上關於《天空之城》的賞析和讚美無數,但我發現很少有人從影片的美學風格和藝術內涵這些方面的角度來解析這部影片的魅力。今天這篇文章將結合影片《天空之城》,從三個角度深度剖析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所在及現實意義。
  • 經典賞析 | 以《杯酒人生》為例,重新解讀小成本奧斯卡電影的魅力與觀影方式
    這部電影以僅為一千六百萬美元的小成本製作,卻被五項奧斯卡獎提名,並成功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一場簡單的品酒之旅,卻被編劇創作成為一個內涵豐富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兩個男人的掙扎和轉變,被描寫的淋漓盡致。為什麼一個小成本且簡單的故事,卻被提名奧斯卡多項大獎,並成為影迷心中的經典?單純地從故事情節入手,無法將這部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的魅力解讀出來。
  • 以《千與千尋》為例,解讀宮崎駿動畫電影的價值和獨特魅力
    在我看來,這部影片不只是局限於小孩「拯救」父母的故事情節,單單看故事本身,無法將這部影片的價值與獨特魅力全然解讀。因此,我將從敘述方法、鏡頭語言、主題寓意三個角度深層次解讀這部影片。第二,利用色彩美學的視覺呈現,定位情節的發展與人物的心理活動影片中曼妙的色彩藝術也是該片的一大魅力,通過色彩的呈現,給予觀眾不同的感官體驗,不同場景的色彩,不僅體現導演的情緒表達,而且從心理層面,引導觀眾的情緒走向。
  • 以《千禧夜,我們說相聲》為例,解讀相聲劇的魅力及其現實意義
    今天,我就以賴聲川的這部《千禧夜,我們說相聲》為例,來和你一起解讀相聲劇的魅力及其現實意義。01、相聲的幽默性與話劇的故事性,構成了一出穿越百年的荒誕戲劇賴聲川在一次採訪中提到,相聲劇與傳統相聲不同的是,相聲劇有完整故事及戲劇結構。相聲劇用一個完整的故事內核,將每一個相聲段子串聯起來,最終完成一個主題的演繹。
  • 【佳片推薦】阿彌陀堂訊息 阿彌陀堂だより (2002)
    阿彌陀堂訊息的劇情簡介 · · · · · ·  暢銷小說家孝夫和在最先進的醫療機關工作的美智子夫妻,因為妻子得了焦慮症,離開東京,搬到丈夫的故鄉,信州的一個山村。厭倦了工作和都市生活的兩人搬到了孝夫的故鄉信州的一個美麗小村中。村裡有個96歲的老婆婆,住在供奉村中死者的阿彌陀堂裡,她把自己的想法口述出來,由得了喉病無法說話的少女小百合執筆寫下,登在村中小報的《阿彌陀堂訊息》專欄中。美智子在村中開了個症所,漸漸恢復了醫生的自信。小百合的病情突然惡化,美智子重握手術刀,成功地為她進行了手術。當春天再次來臨之際,美智子發現自己的腹中又有了孝夫的孩子。
  • 以主題,敘事,現實意義三個角度解讀《美麗人生》的電影魅力
    對於美麗人生這部片子,很多人只是從愛情和父子情的故事內容來解讀,這未免太過於局限,想要真正看懂導演的創作路程和拍攝手法的良苦用心,必須從多個角度來解讀。電影在4K修復上映後,《美麗人生》在豆瓣TOP250榜單上由此前的第六名迅速晉升一位,被譽為「義大利的卓別林」,編導演「三位一體」的貝尼尼在處理情感時,將其肢體喜劇語言的豐富,巧妙地化入義大利國民情緒中;即便身處最鄙陋的險境,他的鏡頭也總能在危機四伏中綻放燦爛華彩。
  • 以《天空之城》為例,深度詮釋了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和現實意義
    作為史詩級動畫電影,在線《天空之城》和讚美層出不窮,但我發現很少有人從審美風格和藝術內涵的角度來分析這部電影的魅力。本文將從深度三個角度分析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和現實意義。《天空之城》是由日本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經典動畫片,由日本動畫師宮崎駿擔任導演和編劇。
  • 以《記憶碎片》為例,解讀後現代電影藝術的蒙太奇魅力
    影片中回憶、現實、真相與虛幻相互雜糅在一起,碎片化跳脫的故事碎片交叉替換甚至讓觀者始終猜不透故事的真相,亦真亦假的故事結局,看到的始終與聽到的不匹配,觀影過程中,只要你稍不留神,就會錯過之前的故事片段。但在整部影片之中,諾蘭所呈現出的蒙太奇價值,正是後現代電影藝術深度創作的過程。
  • 以《記憶碎片》為例,解讀後現代電影藝術的蒙太奇魅力
    影片中回憶、現實、真相與虛幻相互雜糅在一起,碎片化跳脫的故事碎片交叉替換甚至讓觀者始終猜不透故事的真相,亦真亦假的故事結局,看到的始終與聽到的不匹配,觀影過程中,只要你稍不留神,就會錯過之前的故事片段。但在整部影片之中,諾蘭所呈現出的蒙太奇價值,正是後現代電影藝術深度創作的過程。
  • 日本電影學院獎感人電影《阿彌陀堂訊息》:四季往復,死生如一
    《阿彌陀堂訊息》。本文末端點擊原文連結,輸入驗證碼swsf可獲取電影資源。暢銷小說家孝夫和在最先進的醫療機關工作的美智子夫妻,因為妻子得了焦慮症,離開東京,搬到丈夫的故鄉,信州的一個山村。在那裡,他們遇到了丈夫的患了癌症的恩師,因為疾病而不能說話的小姑娘小百合,還有在阿彌陀堂生活的96歲高齡的老婆婆等人,通過和這些人溫情的交流,夫妻倆又找到了活著的喜悅。
  • 非看劇 | 《阿彌陀堂訊息》
    這周想推薦《阿彌陀堂訊息》電影講述了一對都市夫妻——小說家孝夫和妻子美智子醫生
  • 以《囧媽》為例:深度解讀賀歲片的獨特魅力與主題呈現方式
    以下,我將以《囧媽》為例,從故事結構,拍攝技術與人物矛盾衝突的背後含義三個角度深度解讀賀歲片的魅力與價值,在文章的第四部分,我將結合《囧媽》,談談賀歲片常用的4個主題呈現方式。一、故事結構:主副線相互交織,令人倍感喜慶,又讓人深度思考。
  • 以《燃燒》為例,解讀李滄東現實主義電影風格的魅力
    這部電影入選了和71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獲得了場刊3.8的高分(總分4分),打破了歷年來場刊評分的最高分。影片用寫實影像風格、多重隱喻表達和前後呼應的線索鋪墊,使得影片呈現了一種謎一般的神秘,又引起了人們對於社會現狀的思考。
  • 《阿彌陀堂訊息》,一部年成年人放鬆指南
    或許電影《阿彌陀堂訊息》能給你一些啟發。影片講述了一對夫妻如何找回自己節奏、生活的經歷,可說是一部成年人放鬆指南。丈夫孝夫,是一位暢銷小說家。獲得新人獎後再沒有任何成就,遭遇瓶頸。他焦慮,彷徨,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妻子美智子,在最先進的醫療機關工作。
  • 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主題呈現解讀女性電影《鋼琴課》的魅力
    如果僅從故事內容解讀此片,我想很難深刻領會這部佳片的真正魅力所在。因此,本文將從「鏡頭語言的呈現、事物的象徵意義、主題的呈現方式」這三個方面,從微觀到宏觀來為大家進行深度解讀:鏡頭語言的呈現:影片畫面整體陰鬱且細膩,襯託出了艾達內心的抑鬱與苦悶事物的象徵意義:鋼琴、鏡子、裙子上的破洞等事物都極具深刻的象徵含義,值得深思
  • 以《廚子·戲子·痞子》為例,解讀「間離理論」在電影應用中的魅力
    但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電影對「間離理論」的應用和體現。電影在濃厚的離情效果中,提醒觀眾跳出影片本身,進行理性的思考和對歷史的記憶,才是電影的魅力所在。「間離理論」出自世界三大戲劇表演體系之一的布萊希特表演理論,其核心論點體現在兩個層次。
  • 爸爸》為例,從三個角度解讀影片成功因素及現實意義
    何為最好的教育方式?每個父母或許都有各自的解讀,畢竟教育一直以來,都是一件令家長感到頭疼的事情。《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用獨特的視角闡述了父愛,其中也包含了大量教育智慧。爸爸》為例,從三個角度解讀影片成功因素及現實意義,與此同時,透過這部印度影片的成功,從而分析影片裡面包含的文化內涵,同時基於這部影片中有關家庭教育的智慧,我也會結合現實談談思考和相關建議。
  • 以《荒野獵人》為例,解讀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魅力
    對於這部片子,很多人只從故事內容來解讀,這未免會過於局限。要想真正看懂導演的良苦用心,必須要從多維度來進行解讀。  《荒野獵人》是著名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執導的劇情電影。該片在2016年1月獲得第73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電影獎、最佳男主角獎和最佳導演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