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深度烘焙和淺度烘焙

2021-02-07 咖啡美學XGepresso吉派索

深焙與淺焙簡單的來說,咖啡豆烘焙進入二爆之後會稱為深焙,一爆密集至二爆之前會稱為淺焙至中深烘焙,顏色也隨著越深焙而越接近黑色。


首先來談談深焙,講到深焙,一定要談到咖啡界的傳奇人物-艾弗瑞畢特(Alfred Peet)。畢特先生於1960年代致力於推廣重烘焙咖啡(深焙),因為當時烘焙商為了降低成本的原因,而將咖啡豆烘焙至一爆進行中,此時咖啡豆因烘焙而損失的重量約10-15%,比重烘焙還要少10%,也就是為了降低一成的成本,不顧將風味發展未完全的咖啡豆販賣給消費者(在此並不表示淺焙不好,而是指僅為降成本而不顧風味的行為)。

艾弗瑞畢特(Alfred Peet)
 
二次大戰後,美國咖啡消費量逐年躍增,當時的烘焙商為了擴大利潤,愈烘愈淺,一來可節省工時與燃料費,二來可減少熟豆的失重比。當時,咖啡豆烘到一爆才剛開始,就急著出爐,失重比還不到9%;相較於二爆後出爐的深焙豆失重比高達18%,淺焙豆的利潤至少比深焙豆多出一成,這就是早期不肖業者慣用的淺焙賺錢戲法,甚至還變本加厲混入大量日曬粗壯豆。當時的咖啡有多難喝,可想而知,難怪被人恥笑為「洗碗水咖啡」。但消費者早已習於半生不熟的酸澀苦咖啡,為了更順口,只好多加點水稀釋,因此清淡如水的薄咖啡,是當時流行的口味。只要有咖啡因提神就好,不管咖啡像不像酸臭的餿水。這得怪美國軍方在大戰期間為了保存方便,配給前線官兵的咖啡,不是極淺焙的,就是速溶咖啡。這些人退役後進入社會,很自然地將過度稀釋的淡咖啡口味帶進職場。戰後一、二十年間,美國烘焙大廠佛吉斯(Folgers)、席爾斯兄弟(Hills Bros)傾力推銷極淺焙的大罐裝咖啡豆(粉),久而久之,民眾不知新鮮咖啡是何物,已習於走味咖啡,拚命加糖添奶精一樣好喝。爛咖啡充斥是戰後的後遺症,歐洲亦有此現象,因為民間全力搞重建,何來餘裕論吃喝。這就是當時美國烘焙業只圖坐享暴利,沒有道德勇氣撻伐這股變相的淺焙「A錢」歪風。

因此畢特先生在1966年於美國西岸的舊金山開設畢特咖啡與茶(Peet's Coffee& Tea),堅持使用100%阿拉比卡豆,並且決不販賣二爆以前的咖啡豆。深焙豆若是烘焙及衝泡的方式正確,可以得到相當甘甜、味道豐富及口感厚實的絕佳咖啡,和大家一般印象中又苦又澀的咖啡完全不同。「畢茲咖啡」不屑當時最流行的半生不熟淺焙豆,改走深度烘焙(deep roast)路線,不管單品或綜合豆,皆烘到二爆中後段才出爐,並改用較耐火候的阿拉比卡硬豆做配方,也就是說在「畢茲咖啡」你絕對喝不到二爆前的淺焙豆或羅巴斯塔豆。

畢特先生並教導大家正確衝泡法。他以當時盛行的淡味咖啡的兩倍濃度來衝泡,也就是以30公克現場研磨咖啡粉,用法式濾壓壺來衝泡360㏄的咖啡,一改過去以10-15公克泡360㏄淡咖啡的惡習。第一次喝「畢茲咖啡」的人,多半會喊出:「哇塞,你要毒死我嗎?這麼濃!」隨後當咖啡在口腔內「開花釋香」、經歷一場味蕾震撼教育後,便紛紛改口說:「哇塞,濃得過癮,嗆得好爽,甘得潤喉!」識貨者初期多半是歐洲移民,總算在美國找到瓊漿玊液的咖啡。有趣的是,數日不洗澡的臭嬉皮喜歡聚集在「畢茲咖啡」,或坐或臥,彷佛來此接受重焙豆的薰香浴。嬉皮成群賴在店裡是「畢茲咖啡」一大特色,雖然館內臭香兼而有之,但走進「畢茲咖啡」的人,都忍不住要大吸一口氣,體驗臭中有香、香中有臭的異味世界,包括重焙豆特有的焦香、酒香、咖啡精油香、香蕉油香,以及嬉皮獨有的臭襪味與體臭味,可謂香臭交融,百味雜陳!

後來,星巴克的創辦人Jerry Baldwin、Gordon Bowker、Zev Sieg也因為愛上畢特先生的咖啡而決定開設咖啡館,並且一開始還獲得畢特的協助,不但提供畢特烘焙的咖啡豆給星巴克販賣,甚至連一開始店內的擺設都跟畢特咖啡相似。也可以說,如果沒有當初的畢特也就沒現在的星巴克,這樣大家知道畢特先生對你我的重大影響了吧!!!在此向畢特先生對咖啡的貢獻至上最高敬意!!! 
 
再來講到淺焙,那也要提一提喬治.霍威(George Howell),他曾經於1968-1974年在舊金山居住,也在那時迷上畢特咖啡,後來霍威移居到波士頓,卻找不到類似畢特的新鮮烘焙咖啡,既然買不到,那就自己賣,於是在1975年成立咖啡關係(Coffee connection)。

喬治.霍威(George Howell)


不過畢竟傳奇人物就是傳奇人物,畢特的重烘焙手法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模仿(據說跟畢特自行改裝的烘焙機有關),因此霍威一氣之下反其道而行改採淺焙,哪知在"正確"的手法之下,淺焙咖啡豆明亮的果酸風味相當迷人,不同產區咖啡豆風味差異明顯,從此霍威就改採淺焙手法在美國東岸大行其道,與美國西岸畢特的重烘焙分庭抗禮。

(後來咖啡關係被星巴克併購,兩年內全掛上星巴克招牌,原本一貫的淺焙也被改成星巴克的招牌重烘焙)


相關焦點

  • 生豆烘焙顏色詳解|淺度烘焙、中度烘焙、深度烘焙咖啡豆風味區別
    未經烘焙的生豆(Green Bean),除了帶著澀味、青草味或辛香味等純天然的氣味外,還有一股原有的腥味。這樣的生豆無法讓人感到振奮和感動。生豆要變身成真正的咖啡,還需要經過「烘焙」這段過程的洗禮,重新脫胎換骨,成為香氣和滋味都豐富又迷人的咖啡。激發咖啡生豆各種成分的產生,其實就是發生了一系列的化學反應。
  • 中度與深度烘焙的咖啡豆,不僅僅只是顏色不同
    咖啡豆是需要使用烘焙機在高溫下烘焙成熟後才能使用的。在烘焙的過程中,會針對咖啡豆的特性與最終用途進行不同程度的烘焙。咖啡烘焙度可以分為三種,依次為:淺度烘焙、中度烘焙、與深度烘焙(也稱高度烘焙)。淺度烘焙常用於咖啡豆的樣品測試以及微批次咖啡豆烘焙,常見的咖啡豆以中度烘焙與深度烘焙為主。中度烘焙與深度烘焙的區別1.烘焙時間不同這是烘焙度之間最根本的區別:烘焙時間的不同。
  • 咖啡烘焙度與口感的關係 什麼咖啡口感 咖啡body指的是什麼
    咖啡豆烘焙的時候會出現梅納反應和焦糖化反應一般主要的梅納反應階段是指烘焙過程中咖啡豆轉黃開始到一爆這段時間。在反應過程中會連續不斷的產生黑精素這種大分子化合物,而通過反應最終會有超過600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存在於烘焙好的咖啡豆中,所以梅納反應為咖啡帶來了風味,口感,顏色和複雜度。
  • 咖啡烘培度有什麼區別?中淺烘焙與深度烘培咖啡怎麼衝 曼特寧
    前街咖啡表示影響一杯咖啡味道的因素中,生豆佔60%,烘焙佔30%,萃取佔10%,好的烘焙可以將生豆的產地個性發揮到極致。為什麼咖啡需要烘焙因為咖啡本身是生長在咖啡樹上的咖啡果實,經過了處理後才變成了咖啡生豆。
  • 烘焙度與烘焙方式之於咖啡味道的影響
    但生豆卻是決定咖啡香味的第一要素,再厲害的烘焙技藝,也無法將豆子本身的瑕疵味道規避掉,因此生豆選擇是烘豆最重要的步驟。 小野善造說:「咖啡烘焙這道工序,是為了成就更美味的咖啡。」事實上,咖啡烘焙這件事輕而易舉,任誰都可以做到。只不過如何保留特定風土條件或特定品種的獨特風味,進行恰到好處的烘焙,卻是一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細細研究的事情。
  • 意式濃縮咖啡咖啡因 新鮮咖啡豆的烘焙程度會影響咖啡因含量嗎?
    烘焙程度會影響這咖啡豆的咖啡因含量嗎?前街在翻閱資料的時候又看到10幾年前已經有咖啡從業者採用同一品種豆子進行了5—25分鐘不同程度的烘焙,包括:極淺度(JQ);淺度(Q);淺中度(QZ);中度(Z);中深度(ZS);深度(S);極深度(JS);法式重度(FZ)。
  • 個人咖啡℃——關於咖啡烘焙④烘焙程度
    風味:有果味和花香的咖啡通常是淺烘焙的,只要豆子經過良好的生長、加工和烘焙,就能產生各種各樣的口味、香味、餘味等等。然而,如果烘焙沒有滲透到豆子的中心,也可能會出現青草味和草本的味道,有些人來說是不太能接受的味道。淺烘焙因其能給咖啡帶來更具變化、活力、更獨特的風味而深受專業咖啡行業的喜愛。它們比其他烘焙方式更能突出咖啡原產地的獨特特徵。
  • 不同烘焙度的曼特寧咖啡風味對比 淺烘曼特寧會是什麼味?
    打從小編一入坑,就聽說過曼特寧最適合的烘焙度是深烘,或者說市面上常見的曼特寧都是會採用深度烘焙來進行處理。那麼問題來了,曼特寧就不適合別的烘焙度了嗎?今天我們就以【黃金曼特寧】為例烘了三條曲線,我們來看看會有什麼樣的差異呢?說到「黃金曼特寧」,得先從PWN說起,這個簡寫經常都和曼特寧咖啡的名字混合在一起,它其實是一個公司的簡寫普旺尼咖啡公司(Pwani Coffee Company)。
  • 手衝咖啡怎麼注水|手衝咖啡15g粉衝多少水 手衝咖啡三段注水比例
    1:20這個粉水比的滴濾咖啡口感是很清淡的,1:10卻會非常濃烈,通過調整試驗,1:15是前街咖啡認為比較適用於大部分咖啡豆的衝煮,當然有些人會用1:14或者1:17,這些都是可以的,關鍵看自己是否能夠接受,前街咖啡提供的只是一個大眾可接受的參數,大家可以做以參考。
  • 《咖啡時光》和咖啡烘焙界男神江承哲聊聊烘焙,也開眼見識一下定量磨豆機
    金鼎國家廣告園18號平臺 大象藝術中心 咖果咖啡活動流程:1、關於咖啡烘焙的分享(40分鐘)2、江承哲的雲南咖啡地圖3、Fiorenzato磨豆機發布會(40分鐘)4、烘焙愛好者可以帶著自己的烘焙豆和疑問來給江老師做點評交流(30分鐘)整個活動流程通過《咖啡時光》多個微信群進行同步的現場直播
  • 四大手衝咖啡技巧 咖啡水粉比和萃取時間 手衝咖啡三段式注水時間
    手衝咖啡的興起讓更多的人喜歡上自己衝煮咖啡,衝煮器具層出不斷,許多新手剛入門還是無法掌握怎麼衝煮好一杯咖啡,前街咖啡覺得衝煮咖啡無非是這四步-咖啡粉量-研磨度-衝煮水溫-衝煮時間,掌握好了這四步,下面一起跟著前街咖啡了解一下吧。
  • 咖站咖啡|咖啡烘焙曲線到底是怎樣的?
    何為咖啡烘焙曲線?可以這樣理解,烘焙曲線是一個專業用語。製作曲線,是為了記錄烘焙過程中變化的資料與參數,了解咖啡生豆的含水量,仔細記錄烘焙前以及烘焙後的重量。而通過記錄咖啡烘焙曲線,可以高效率還原咖啡烘焙的狀態,以保證咖啡烘焙的穩定性,以及咖啡烘焙口味的穩定性。
  • 女子咖啡烘焙名店(一)-二三味咖啡
    (臺灣 • 嚴長壽)二三味咖啡 PHOTO BY小帥2018年2月12日拜訪2015年日本影片《寧靜咖啡館之歌》(さいはてにてやさしい香りと待ちながら)上映。這是一部根據二三味咖啡的故事改編的電影,由臺灣姜秀瓊導演、日本明星佐佐木希、永作博美、櫻田日和主演。
  • 冷萃咖啡丨夏日最時髦的咖啡飲品
    咖啡粉與水的比例是影響冷萃咖啡口感的主要因素,那在製作冷萃咖啡時,比例該如何把握呢?冷萃咖啡的比例影響冷萃咖啡口感的重要製作參數有:比例、研磨度、烘焙程度、萃取時間。無論哪種烘焙程度的咖啡豆,推薦適合的比例是在1:12-1:16之間。
  • 新手看過來,自家烘焙咖啡的入門指南!
    很多咖啡愛好者開始嘗試在家烘焙咖啡豆,這或許是很多專業烘焙師都會走過的一條路。但作為一個新手,如何著手烘焙,有什麼技術要點?
  • 咖啡課堂 | 咖啡烘焙與梅納反應及焦糖化反應的關係
    後來我從事咖啡烘焙工作後,發現實際上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我發現生豆就像是演員,而烘焙師就像是導演,可以指揮著演員在這部戲裡的生死和命運。可以說,撇開生豆品質不談,烘焙是影響整杯咖啡味道最大的變數。對我而言,烘焙就是水、火、風這三者結合在一起演變出的味道。
  • 咖啡課堂 咖啡烘焙與梅納反應及焦糖化反應的關係
    後來我從事咖啡烘焙工作後,發現實際上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我發現生豆就像是演員,而烘焙師就像是導演,可以指揮著演員在這部戲裡的生死和命運。可以說,撇開生豆品質不談,烘焙是影響整杯咖啡味道最大的變數。對我而言,烘焙就是水、火、風這三者結合在一起演變出的味道。
  • 手衝咖啡技巧基本過程步驟和咖啡渣完美形狀 手衝一定要電子秤嗎
    2、我們前街咖啡一般用的是15克粉,然後淺度烘焙用篩粉器先曬到80%就可以,中深度烘焙篩粉器75%。3、接下來就是可以把濾紙放入濾杯中。4、我們前街咖啡會用手衝壺中的熱水順時針畫圈把濾紙浸溼,目的是有三個A、讓濾紙更貼合濾杯。
  • 我的咖啡為什麼是酸的?咖啡酸味大解密
    這隻水果果實和我們能吃到的許多水果一樣,富含檸檬酸、蘋果酸、酒石酸和綠原酸,這些風味物質都為咖啡鮮果提供了酸質。一般而言,烘焙好之後的咖啡豆有70%-72%是不溶於水的纖維物質,水溶性滋味物只佔到咖啡熟豆的28%-30%,這些滋味物的具體內容如下表所示:
  • 肯亞咖啡和衣索比亞咖啡 如何衝煮果酸風味的非洲產區咖啡豆
    衣索比亞和肯亞兩個國家所種植的咖啡豆,明亮的果酸,乾淨清爽的口感成為了咖啡愛好者的喜愛。這次前街就來說說肯亞咖啡和衣索比亞咖啡有什麼區別。西達摩的咖啡風味非常多元,不同的土壤種類,微型氣候以及數不清的原生咖啡種,造就了城鎮所生產的咖啡有明顯的差異與特色。在2010——2012年度,連續獲得美國權威咖啡評估網站CR92——94的高分成績。由此可見本產區生豆的不同凡響。境內高聳山脈,高地,高原,山谷和平原,地形多樣化。該地地質屬於養分肥沃,排水良好的火山土壤,土壤的深度將近兩米,表層土壤呈現深褐色或者是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