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增爵出生於1581年,出生地是法國西南迦斯高省的一個小村(Pouy in Gascony,France)。他的父母務農,育有子女六人,味增爵排行第三。孩提的時候,他已顯露對窮人的偉大仁愛。
味增爵自幼聰敏,父親送他入學讀書。土魯斯(都魯士)大學(University of Toulouse)畢業後,攻讀神學,1600年晉升鐸品。
味增爵住在巴黎(Paris)時,有一個朋友丟了四百元銀幣,懷疑是味增爵偷的,逢人就罵味增爵是一個賊。味增爵一點不動怒,只說:「這件事的真相,天主是知道的。」一連六個月,他忍受無理誣陷。六個月後,竊賊被捕,真相方告大白。
味增爵在巴黎與伯路肋神父訂交。伯路肋是一位聖德出眾的神父,後升為樞機主教。他非常欽佩味增爵的聖德,介紹味增爵任公弟伯爵(Emmanuel de Gondy)兒子的導師。
1617年,有一個農夫患重病,臨終前請味增爵去聽神工。這農夫向眾人表示:他過去從未辦過妥當告解,假如這一次沒有遇到味增爵神父,他的靈魂不會得救了。
味增爵對一般教友的靈魂情況,非常關切。在福維教堂組織大規模講道,聽者擁擠不堪,辦理總告解,味增爵一人來不及聽,不得不請別地的神父來幫忙。
味增爵勸化了許多頑固的大罪人回頭改過。他也開始輔導苦工監的囚犯。由於工作成績奇佳,教會當局請他正式擔任囚犯的神師。
味增爵自幼身歷各種逆境。他在各地傳教時,與許多遭難的人接觸,對於人生的艱苦情況,有了極深刻的認識,這一點更加堅定了他舉辦慈善事業的決心。
味增爵召集了一批熱心傳教工作的人員,專往各小城、鄉村宣揚福音。
這個新的修會團體,名叫遣使會(Congregation of the Mission),很迅速地發展起來。1633年起,修會的總院設在聖拉匝祿修院舊址,所以一般人就稱這修會為「拉匝祿會」(Lazarists),或稱「味增爵會」。
遣使會的會士獻身傳教工作,主要工作是向鄉村傳教,勸導鄉民,並造就神職界的優良人才,以便向外方傳教。他們舉辦的事業、工作的區域,遍及世界各地。味增爵生前,遣使會的分院已達二十五座之多。
除了創辦遣使會外,味增爵又獻身各項神形哀矜工作。他和聖羅依士(St. Louise de Mérillac,原譯:路依士)聯合創辦了一個看護病人的女修會,就是仁愛修女會(Daughters of Charity)。他也號召巴黎婦女組織仁愛婦女會,籌募捐款,協助開展各項慈善事業。
味增爵在各地建了許多醫院和救濟機構,收容孤兒、棄嬰、貧苦無依的老人、墮落的女子、監獄裡的罪犯、病人、殘疾人和乞丐等。當時法、奧兩國的救濟機構競相聘請聖人為主持。他真可稱是現代國際救濟機構的鼻祖。
味增爵設計了詳細的神修方案,專為準備領受神品的人,或有意辦告解的人。他也為神職人員舉辦神業進修的講道,以增強他們的聖德。
在一般人看來,這許多繁複艱巨的事業,似乎不可能由一個人舉辦和管理,可是味增爵竟能一人獨力辦理,而且一切事業,都取得良好的成績,堪稱奇事。
洛倫戰事爆發,味增爵募集捐款,大規模救濟災民,他派遣傳教士往波蘭(Poland)、愛爾蘭(Ireland)、蘇格蘭(Scotland)等地傳教,從北非(North Africa)贖回了一千二百個俘虜。
味增爵一天到晚忙著處理各種事務,可是他的靈魂經常與天主保持密切的結合。他一生遭遇無數挫折,失敗、誣陷、打擊,始終保持鎮靜、忍耐、樂觀。他無論辦什麼事,基本目標只有一個:願天主在一切事上獲得光榮。
味增爵原是一個生性暴躁的人,可是藉著天主聖寵的幫助和個人的努力,他經常控制自己的情感,修煉忍耐、愛人的德行,成了一位和善、仁愛的大聖人。
味增爵以謙遜的德行作為遣使會的基本德行。他一再告誡會士實踐謙遜的德行。他常說:「一個人在可能範圍內,切不可講起自己的成就,以免產生驕傲和自愛的心理。」他又說:「遣使會的主要目標是灌輸宗教知識給無知的人,勸化罪人回頭改過,在每個教友的心田,種植福音仁愛、和善、謙遜、誠樸的精神。」
味增爵晚年,常患重病,痛苦不堪。1660年9月27日安逝,享年80歲。
這位農民出身的神父,於1737年榮列聖品。教宗良十三世(Leo XIII)又奉聖人為慈善事業的主保。
「我們應該勉力保持自己的心開放於受苦和不幸的人,也要不繼地祈求天主賜予我們憐憫別人的精神,因為這才是真正的天主的精神。」——聖味增爵
點擊下方【寫留言】
分享您的祈禱意向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