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聖味增爵 (St. Vincent de Paul),司鐸,遣使會及仁愛修女會會祖,慈善團體的主保

2021-02-17 迦南福地

迦南聖經靈修中心是以依納爵靈修為指導,以榮主益人為宗旨,以服務信仰廣傳福音為己任的教會平臺。在日新月異的網絡時代,中心致力於用現代傳播方式為大家提供符合時代需求的精神食糧,以多種方式來回應此時此刻天主的召叫,滿足這個時代的內心渴望和精神需求。

味增爵出生於1581年,出生地是法國西南迦斯高省的一個小村(Pouy in Gascony,France)。他的父母務農,育有子女六人,味增爵排行第三。孩提的時候,他已顯露對窮人的偉大仁愛。

味增爵自幼聰敏,父親送他入學讀書。土魯斯(都魯士)大學(University of Toulouse)畢業後,攻讀神學,1600年晉升鐸品。

味增爵住在巴黎(Paris)時,有一個朋友丟了四百元銀幣,懷疑是味增爵偷的,逢人就罵味增爵是一個賊。味增爵一點不動怒,只說:「這件事的真相,天主是知道的。」一連六個月,他忍受無理誣陷。六個月後,竊賊被捕,真相方告大白。

味增爵在巴黎與伯路肋神父訂交。伯路肋是一位聖德出眾的神父,後升為樞機主教。他非常欽佩味增爵的聖德,介紹味增爵任公弟伯爵(Emmanuel de Gondy)兒子的導師。

1617年,有一個農夫患重病,臨終前請味增爵去聽神工。這農夫向眾人表示:他過去從未辦過妥當告解,假如這一次沒有遇到味增爵神父,他的靈魂不會得救了。

味增爵對一般教友的靈魂情況,非常關切。在福維教堂組織大規模講道,聽者擁擠不堪,辦理總告解,味增爵一人來不及聽,不得不請別地的神父來幫忙。

味增爵勸化了許多頑固的大罪人回頭改過。他也開始輔導苦工監的囚犯。由於工作成績奇佳,教會當局請他正式擔任囚犯的神師。

味增爵自幼身歷各種逆境。他在各地傳教時,與許多遭難的人接觸,對於人生的艱苦情況,有了極深刻的認識,這一點更加堅定了他舉辦慈善事業的決心。

味增爵召集了一批熱心傳教工作的人員,專往各小城、鄉村宣揚福音。

這個新的修會團體,名叫遣使會(Congregation of the Mission),很迅速地發展起來。1633年起,修會的總院設在聖拉匝祿修院舊址,所以一般人就稱這修會為「拉匝祿會」(Lazarists),或稱「味增爵會」。

遣使會的會士獻身傳教工作,主要工作是向鄉村傳教,勸導鄉民,並造就神職界的優良人才,以便向外方傳教。他們舉辦的事業、工作的區域,遍及世界各地。味增爵生前,遣使會的分院已達二十五座之多。

除了創辦遣使會外,味增爵又獻身各項神形哀矜工作。他和聖羅依士(St. Louise de Mérillac,原譯:路依士)聯合創辦了一個看護病人的女修會,就是仁愛修女會(Daughters of Charity)。他也號召巴黎婦女組織仁愛婦女會,籌募捐款,協助開展各項慈善事業。

味增爵在各地建了許多醫院和救濟機構,收容孤兒、棄嬰、貧苦無依的老人、墮落的女子、監獄裡的罪犯、病人、殘疾人和乞丐等。當時法、奧兩國的救濟機構競相聘請聖人為主持。他真可稱是現代國際救濟機構的鼻祖。

味增爵設計了詳細的神修方案,專為準備領受神品的人,或有意辦告解的人。他也為神職人員舉辦神業進修的講道,以增強他們的聖德。

在一般人看來,這許多繁複艱巨的事業,似乎不可能由一個人舉辦和管理,可是味增爵竟能一人獨力辦理,而且一切事業,都取得良好的成績,堪稱奇事。

洛倫戰事爆發,味增爵募集捐款,大規模救濟災民,他派遣傳教士往波蘭(Poland)、愛爾蘭(Ireland)、蘇格蘭(Scotland)等地傳教,從北非(North Africa)贖回了一千二百個俘虜。

 

味增爵一天到晚忙著處理各種事務,可是他的靈魂經常與天主保持密切的結合。他一生遭遇無數挫折,失敗、誣陷、打擊,始終保持鎮靜、忍耐、樂觀。他無論辦什麼事,基本目標只有一個:願天主在一切事上獲得光榮。

味增爵原是一個生性暴躁的人,可是藉著天主聖寵的幫助和個人的努力,他經常控制自己的情感,修煉忍耐、愛人的德行,成了一位和善、仁愛的大聖人。

味增爵以謙遜的德行作為遣使會的基本德行。他一再告誡會士實踐謙遜的德行。他常說:「一個人在可能範圍內,切不可講起自己的成就,以免產生驕傲和自愛的心理。」他又說:「遣使會的主要目標是灌輸宗教知識給無知的人,勸化罪人回頭改過,在每個教友的心田,種植福音仁愛、和善、謙遜、誠樸的精神。」

味增爵晚年,常患重病,痛苦不堪。1660年9月27日安逝,享年80歲。

這位農民出身的神父,於1737年榮列聖品。教宗良十三世(Leo XIII)又奉聖人為慈善事業的主保。

「我們應該勉力保持自己的心開放於受苦和不幸的人,也要不繼地祈求天主賜予我們憐憫別人的精神,因為這才是真正的天主的精神。」——聖味增爵


1、郭樹君神父和本公眾號歡迎大家轉發分享,讓更多朋友了解天主、信仰天主、感受到天主的愛、獲得信仰生活的美妙。2、其它平臺、團體如果需要該福傳材料,請與本公眾號聯繫。在公眾號留下聯繫方式即可。3、文章底部廣告和相關閱讀板塊的內容為微信平臺推送,不代表迦南福地公眾號觀點,其內容與迦南福地公眾號無關。

點擊下方【寫留言

分享您的祈禱意向與感悟

相關焦點

  • 【聖人故事】聖十字保祿 · 苦難會會祖【視頻】
    聖十字保祿(St. Paul of the Cross)苦難會會祖
  • 【今日聖人】青年主保--聖若望鮑思高 慈幼會及母佑會會祖.
    文/教會文獻 編輯/海鷗傳信RC公共平臺【電影】青年主保鮑思高神父傳
  • 梵蒂岡教廷為特蕾莎修女舉行盛大封聖典禮
    【環球時報駐義大利特約記者崔允辰】9月4日是天主教著名慈善人士——特蕾莎修女逝世19周年紀念日的前一天,梵蒂岡教廷當天為她舉行了盛大的封聖典禮,教宗方濟各親自主持儀式。特蕾莎修女生前不知疲倦地在印度加爾各答工作,被譽為「貧民窟的聖徒」。
  • 各行各業的主保聖人和代禱特恩(實用信息,趕緊收藏)
    信經:我信、全能者天主聖父、化成天地。我信、其惟一聖子、耶穌基利斯督我等主。我信、其因聖神降孕、生於童貞瑪利亞。我信、其受難、於般雀比辣多居官時、被釘十字架、死而乃瘞。我信、其降地獄、第三日自死者中復活。我信其升天、坐於全能者天主聖父之右。我信其日後從彼而來、審判生死者。我信聖神。我信有聖而公教會、諸聖相通功。我信、罪之赦。我信、肉身之復活。我信常生。亞孟。
  • 上主慈悲敬禮-傅天娜修女交待的形式
    在全世界已經成名的畫則是由阿跺夫Hyla完成,它是在Lagiewnilki的上主慈悲Cracovian聖堂裡發現的。阿跺夫Hyla的原畫,是為感念它的家庭在戰爭的某些危險中,安然保命而作的還願的奉獻,在1934年3月7日被祝聖。因為當時在Cracow上主慈悲聖堂已有公眾的敬禮。但這幅油畫驗證是太過大了,因而不能永久性地掛在祭臺上方供人崇敬上主慈悲。
  • 【珍貴圖片 】近代修女會衣欣賞
    1、照顧會 (Sœurs de la Providence de Portieux)     該會是十八世紀真福梅慕雅司鐸( John-Martin Moye,1730-1793)創辦的一所女修會。
  • 愛的奇蹟主保——特蕾莎修女|奉獻一生,讓窮人得到愛與尊嚴!
    特蕾莎修女  9月5日是國際慈善日。聯合國選定這一天,是為了紀念1997年9月5日逝世的特蕾莎修女。修女一生獲得過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在內的80多項榮譽和獎勵,其所創建的仁愛傳教修女會在全世界127個國家和地區有600多個分支機構。
  • 特蕾莎修女:微笑是最好的慈善|愛與承
    導語二零一九年春天,我與相識二十六年的好友在上海短暫地相聚,得知她傾心於慈善倍感欣慰。聽她談起「愛與承慈善基金會」從無到有那滿臉的熱忱與洋溢的光芒,深深感動。當時她約我寫稿,我有些猶疑,因為我自身還沒有進入這個領域,不知從何落筆。
  • 特蕾莎修女是如何建立仁愛傳教修女會的?
    特蕾莎修女:堅強仁愛,終成立仁愛傳教修女會特蕾莎修女,以仁愛無私聞名於世,但筆者不羨慕她的名聲,反而好奇她是如何一步步從無到有創立仁愛傳教修女會,從而更好地幫助別人的。看了關於她的傳記,筆者認為首先是來自她的家庭的影響。
  • 特蕾莎修女:活著就是為了愛!
    (英文名:Blessed Teresa of 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稱作德蘭修女、特裡莎修女、泰瑞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
  • 五位修女終於穿上自己夢寐以求的婚紗
    2019年1月29日,義大利佛羅倫斯,耶穌皇家聖心修女會舉行了宣發初願典禮。耶穌基督君王司鐸的皇家聖心修女會(英文名全稱:Sisters Adorers of the Royal Heart of Jesus Christ Sovereign Priest)是一個修女的團體
  • 【北堂要聞】在我有生之日,我要常住上主的殿裡(詠23:6)
    (耶 1:4)2019年8月24日,天主教聖巴爾多祿茂瞻禮,上午9點整,安德肋·閆獻恩、若瑟·陳聚龍、瑪爾定·潘海靜、瑪爾定·賈男男四位執事晉鐸典禮在北京西什庫主教座堂隆重舉行。新司鐸的祝聖是天主教北京教區的一大盛事,為北京教區司鐸團隊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 修女聯手職員賣嬰 特蕾莎修女創辦的慈善組織在印度被查
    【文/觀察者網 郭光昊】特蕾莎修女創立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本月被指控有修女和工作人員聯手販賣嬰兒,目前印度政府部門已要求在全國範圍內展開調查。 英國廣播公司(BBC)7月17日報導,印度婦女與兒童發展部在周二表示「以令各邦對慈愛修女會在全印度開設的福利院展開調查」。印度有關部門已陸續將福利院中的女性和兒童轉移至政府開設的福利院中。
  • 特蕾莎修女:讓垂死之人有尊嚴地死去,受世人尊敬的天使聖人
    ――特蕾莎修女的詩《無論如何》特蕾莎修女,1910年8月27日生於今北馬其頓共和國的首都斯科普裡,當時屬奧斯曼帝國科索沃省。特蕾莎一家是阿爾巴尼亞富商,是城裡少有的天主教徒,生活在穆斯林和東正教信徒的包圍之中。8歲時父親去世,10歲她進入學校,參加了天主教學生會。
  • 修女也「瘋狂」
  • 今天,我們專訪了道明會的會祖
    今天(8.8日)恰好是一位聖人的瞻禮,我們特地連線天堂,為孩子們約了這位聖人給我們的公眾號做了一次專訪。來,請跟大家打個招呼吧。Dominic:孩子們大家好啊,我是來自西班牙奧斯馬的多明我·古茲曼(St.Dominic de Guzman),大家通常都叫我聖道明。我出生於1170年,比你們大了八百多歲。
  • 異域擷珍(The Sower) │ 以非凡之愛,成就生命的尊嚴與價值——記特蕾莎修女 Mother Teresa
    特蕾莎修女1910年8月27日出生於奧斯曼帝國科索沃省的斯科普裡﹙前南斯拉夫聯邦塞爾維亞共和國科索沃自治區的首府),原名是艾格尼斯•剛察•博加丘(Agnes Gonxha Bojaxhiu),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家人都信仰天主教。父親對鄰裡友善,對窮人也竭力支助,而母親則默默地支持父親,並在父親遭遇不幸後勇敢撐起整個家族。
  • 特蕾莎修女:我永遠不能遺棄你們
    核心提示: 1979年12月10日,在挪威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大會上,特蕾莎講述了如上這些話。諾貝爾和平獎頒獎詞這樣描述特蕾莎修女:「她的事業的一個特徵就是對單個人的尊重……最孤獨的人、最悲慘的人、瀕臨死亡的人,都從她的手中接受到了不含施捨意味的同情,接受到了建立在對人的尊重之上的同情。
  • 活著就是愛——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的原名是艾格尼斯·剛察·博加丘,她1910年出生於前南斯拉夫,是阿爾巴尼亞裔人。12歲加入一個天主教的兒童慈善會,並預感自己未來的職業是要幫助貧寒人士。15歲時,她和姐姐決定到印度接受傳教士訓練工作。18歲時,她進了愛爾蘭羅雷託修會,並在都柏林及印度大吉嶺開始接受傳教士訓練工作。三學期後,特蕾莎修女到了印度的加爾各答,在聖瑪莉羅雷託修會中學擔任教職,主要是教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