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深潛atom第105篇原創作品
賈躍亭到底能不能回來,已經是個玄學問題了。但在下墜的過程中,他始終不願意放棄的,卻是FF。伴隨著燃油車禁售時間的陸續出臺,以及全球量化寬鬆政策的刺激,資本也在加速尋找各種優質資產。
最近幾個月,蔚來、小鵬、理想在資本市場的一路狂奔,就是這種合力下的結果。漲幅之大,也刺激著每一位投資人,也刺激著所有的造車企業。
在這種背景下,忍不住會問,如果賈躍亭的FF上市,那麼它的市值會不會超過4000億的蔚來?他會不會翻盤?
賈躍亭微博
11月13日,這位因夢想奔赴美國造車的「賈布斯」轉發了一條關於FF技術領先的微博,並表示:產品和技術創新力是下一代汽車產業變革的核心價值和驅動力,FF會繼續集中資源專注投入,持續為行業發揮引領作用。
賈躍亭在這個時間節點的發聲更像是在提醒外界,論造車,我是他們的前輩;夢想,我還未放棄。
按照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來分析,全球共有15家新能源汽車企業上榜,企業總市值佔比2%。賈躍亭打造的FF估值就高達300億元,在行業獨角獸排名中高居全球第二。
可惜的是,在眼下這場造車新勢力的資本盛宴中,和賈躍亭以及他身後的FF並沒有太大關係。橫亙在賈躍亭面前最大的兩個疑問是,FF什麼時候量產交付?FF還有多少錢可以燒?
01
FF是生不逢時,還是PPT造車?
在大眾的視野裡,賈躍亭≈下周回國,FF≈PPT造車,但客觀來說,FF確實擁有一些世界領先的技術專利,不然也不會吸引認真造車的恆大許老闆、更不會吸引那麼多的車界大咖加盟。
一份來自專利數據分析公司RSIP報告證實,FF的多元化專利組合在同類技術上比包括豐田、福特和本田在內的OEM廠商更加強大。RSIP認定FF的電動汽車專利組合,在關鍵技術上與特斯拉不相上下。FF已獲授權的專利有530項,大部分都與網際網路、自動駕駛和智能有關。
依稀記得當年,FF 91車型亮相的時候,是多麼顛覆大家的認知,無敵科幻的外觀造型設計、11塊液晶顯示屏、反重力座椅,在那個中控大屏還未大行其道的年代,FF 91絕對是那個時代的「新物種」。
FF 91
公開資料顯示,FF成立於2014年4月,在2017年1月的CES上便展示了FF 91的樣車。事實上,賈躍亭布局新能源汽車並不晚,在技術、生態布局等方面也一度領先。從最初手握幾十億美元,到全部燒光難以為繼。FF在籌錢的路上一直磕磕碰碰,資金一次又一次的告急,FF 91始終還是沒能量產落地,而這幾年新能源汽車江湖已經更為複雜多變。
一方面,與FF同在2014年成立的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已經推出了數代量產車並成功上市。另一方面,國內外的傳統車企也在全面向電動領域轉型。眾多新能源汽車對標的特斯拉已經在中國建立工廠,市值比大眾、豐田這些百年車企之和還要多。
賈躍亭多次將FF 91的進展描述為「距離交付僅剩臨門一腳」。根據賈躍亭給出的數字,自成立至今,6年來,各方已累計為FF投入20億美金,沒有量產就意味著成本無從收回。
但即便量產,FF 91也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想要追趕上來真的比登天還難。作為FF 91心目中最大的「競爭對手」特斯拉來說,單從銷量這一點來說,FF 91已經沒有什麼可比性了,當初的那些豪言壯語現在看來,也被造車新勢力的後輩們一個一個去實現了。
去年,FF新任CEO畢福康曾宣稱,首款車型FF 91將在2020年9月開啟交付,首批交付量數百輛,售價超過20萬美元。這個承諾如今看來又只能呵呵了。
最近,FF 從美國傳來了好消息,公開宣布獲得了美國兩大金融機構提供的4500萬美金(超3億元人民幣)債權融資貸款。同時,FF正在籌備以SPAC(特殊目的併購)的方式尋求美股IPO。這些利好消息的到來,真的意味著FF 91 汽車馬上就能實現量產了嗎?當然不是!
FF 91
FF方面曾在2019年明確表示,要量產還需要籌措8億至8.5億美元。相比之下,這次的4500萬美金只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如果 FF 不能儘快完成 IPO,那麼加上過去積累的眾多債務,FF的運營危機只會繼續延續下去。
02
賈躍亭還能等到生命中下一個貴人嗎?
雷軍曾說過,風口上豬都能飛上天。掌舵樂視網時,賈躍亭就是風口上的豬。很可惜,賈躍亭步子跨的太大,最終拖死了樂視網,也拖垮了自己。
當然,賈躍亭成功之處在於玩砸了樂視網之後,市場對於他的評價依然不是一邊倒,而是褒貶不一。
實際上,在中國的企業家圈子裡對賈躍亭的評價也並非全是批評,也有一部分人選擇相信並支持他,其中數融創孫宏斌最為慷慨,真金白銀的掏了150億之後,還接手了樂視網的爛攤子。賈躍亭與孫宏斌同為晉商出身,不過,「中國好老鄉」的故事並沒有一個圓滿的結局。最終,孫宏斌承認接盤失敗、「願賭服輸」。
孫宏斌 賈躍亭
對於接手樂視,孫宏斌曾公開表示,「人有時候要敢叫日月換新天,有時候也要願賭服輸」。孫宏斌表示,自己對樂視網關聯交易知情,但錯判之處在於,關聯方欠上市公司的債務無法得到有效償還。2018年3月14日,樂視董事長孫宏斌宣布辭職退出董事會,不再擔任樂視任何職務。樂視網因巨虧於2019年5月11日暫停上市。
其次就是許家印,當賈躍亭的FF並未量產時,許家印也同樣花費巨資同他進行合作,但不到3個月後,兩人「不合」傳聞隨即傳來。最終,2018年12月31日,賈躍亭跟恆大集團、許家印幾方達成和解,最終擬定「分手細節」。而分手後的許老闆則自建恆馳品牌,開啟了全球「買買買」模式,今年一口氣推出了六款車型,並計劃明年量產上市。
恆大與法拉第未來合作
從資本的角度而言,不存在無緣無故的投資,任何一項投資,利益都是最重要的方面,所以願意給賈躍亭這筆錢,證明市場對於他還是有最基礎的認可。
但不可否認的是,大部分人、特別是投資人認為賈躍亭是阻礙FF融資的最大因素。去年9月,FF宣布,賈躍亭辭去CEO職務,出任CPUO(首席產品和用戶官),由畢福康接任全球CEO。但FF依然籠罩在「賈躍亭」的陰影下,畢福康對此回應也多少顯得無可奈何,「因為歷史的原因,和偶爾一些壞消息,並不是所有人能夠相信我們。」,「大家希望看到我們成為一家穩定的公司。」
在今年3月份,據FF官方宣布,已與美國混合動力公司US Hybrid Corporation正式達成協議,雙方將在US Hybrid目前正在開發的新能源產品中合作,後者將使用FF方面所提供的電力總成系統。
在沒有新的貴人雪中送炭,融資遲遲未見蹤影,FF91量產又遙遙無期的背景之下,利用之前幾年所擁有的部分新能源電驅動、底盤、電子架構、智能網聯方面的技術積累,將它們「賣」給更多有資金、有需求的車企,及時止損實現「自我造血」。從整車製造企業轉型成為一家新能源工程解決方案提供商,對於當下的FF而言,或許已經成為它最好且唯一的出路。
造車是場既「燒錢」又殘酷的資本遊戲,夢想與情懷無法完全支撐起賈躍亭在這一賽道中立足。回歸正題,我們還能見到賈躍亭回國的那一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