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一寸的粉筆,染白了你的頭髮,騰然而起點燃蠟燭,照亮別人,讓一個個象形文字,成為你走過的腳印。攀上崖頂,讓後者踏上您的雙肩,送一批批學子上路,閃閃的星星,放射著絢麗璀璨,用盡最後一點餘熱,這就是老師的一生啊......
長大後我就真的成了您,從沒想過自己和教師這個職業會結緣,而且一直堅持了7年之久,婚姻裡有所謂的「7年之癢」,我想大多數人在工作中也會或多或少的出現職業焦慮期和職業倦怠期吧。
每個人在面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時,總會在某個瞬間冒出一些「古怪」的想法,我的工作動力在哪?我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我還有什麼期待嗎?我還會在這個工作崗位堅持多久呢......
是什麼支撐你奮鬥到現在呢,對於我而言,我的答案是內心的信仰。
01
大學畢業時進了當地鄉鎮的政府單位,不是正式工作人員,性質身份屬於臨聘人員,沒有關係,也沒有所謂背景,每天的工作其實很簡單,也很枯燥,每天清晨來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打開飲水機的開啟鍵,拿起拖把清掃一下本來已經很鋥光發亮的地板,可能是條件反射式的習慣成自然吧,因為除了這些沒有技術的工作我真的想不出我還能幹些什麼。
養老式的生活我真的提前感受到了,覺得自己真的如溫水裡的青蛙,那種安逸與自在,沒有一絲讓你繼續前行的動力,和這些不在一個頻道上的同事、上級領導每天維持著表面工作的的寒暄,內心早已經感覺到厭倦和疲憊。
大約做了不到一年,我就辭職,輾轉到鎮裡下面一所寄宿制小學,當起了代課教師,原因很簡單,我想換一個環境,而且我的口語交際和溝通能力在上一份工作中得到了磨鍊,況且我在業餘時間考取了教師資格證書,總的來說,我這個臨時身份的鄉村教師也是名副其實的。
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在心底告訴自己,你要擔負起新的使命了,每天和這些農村的孩子生活學習,讓我遠離不舒服的交際圈工作環境,我的心忽然沉澱了下來,仿佛全世界都安靜了,久違的內心舒暢回來了。
學校給在校老師分配的有住宿的地方,雖然簡陋,但是遠離了與自己格格不入的環境,更多的是一份坦然與悠閒。
學校有食堂,省去了自己動手做飯的麻煩,每天和孩子一起吃飯,有時領著他們讀餐前感恩詞,放學後陪他們一起做遊戲,還會給他們講一些小故事,儼然成了他們心中親近的朋友,一周五天都在學校,除了宿管阿姨擔當起他們的「臨時父母」,我們這群普通的老師就是他們接觸最多的人。
走進這些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有機會近距離的感受他們內心的想法,是我這一年最大的收穫,也為我今後的職業選擇奠定了基調和方向。記得之前的校長說過的話猶在耳邊振聾發聵:農村的孩子是有理想的,他們小小的世界裝滿了對外面大大的嚮往;鄉村落後的教育資源是困擾我國基礎教育的一個瓶頸,教育資源的匱乏,遠離家鄉外出務工的父母,留守兒童之殤......
我立志要做一名鄉村教師,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是內心的渴望和期待讓我對教育事業充滿了奮鬥下去的源泉,每當夜晚回憶起孩子們臉上那純真的笑臉,渴求知識的眼神,我覺得自己身上充滿了能量。
02
接著的第二年,我考上了臨鎮村的小學教師,算是真正走上了鄉村教育之路,也算是我夢開始的起點。
我以一個新人的姿態重新回歸到這個熟悉的工作崗位上,每天,我會早早地起來,做好新課的預習教案,反覆琢磨需要修改的地方,自己對著鏡子進行試講,我只是想快速進入角色。
在課堂上,我不僅僅是一個老師,也是一個演員,帶領著學生更快地進入這個劇本,掌握好每一節課的知識,孩子們也不僅僅是觀眾,他們也是這個舞臺的主角。
當他們臉上的表情顯現出靈動的笑容時,我也會心一笑,我知道他們掌握得不錯;當他們緊皺眉頭,手託著下巴,一臉呆蒙的表情時,我知道我要重複再重複地把知識講透。直到他們真正理解並掌握,我的心才平靜下來,我覺得我的目標達到了。
嗓子有時經常會感到沙啞,偶爾伴隨著咳嗽,一天下來累的坐在椅子上不想動彈。
我雖然不是班主任,教的學生人數也很少,只有17個學生,但是,一天平均下來6節課的任務量著實也不輕,偶爾還會客串一下體育老師、音樂老師、或者美術老師。
這也是鄉村學校面臨的困境寫照,教師短缺,師資力量匱乏,老師背負起多項教學重擔。正因如此,我也練就了多項技能,鑽得了教研,修得了桌椅。
03
在這所鄉村小學堅持了那麼久,有時也會拷問一下自己的心靈,你還會繼續堅持下去嗎?這個安貧樂道的環境中還適合正在打拼狀態中的你嗎?
微薄的工資,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負擔,不能像城鎮老師那樣有很多機會去評比職稱。
都以為鄉下的學校學生少,任務輕,沒有繁瑣的上級領導檢查,休息時間會很多,身體狀態也會得到很好的休養,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除了每天日常的教學任務外,還會經常受到領導的突擊檢查,各種檔案的檢查,聽課、評課、開會,一半的時間用在了非教學任務上,確實讓我們在一線奮鬥的基層鄉村教師感到了倦怠與疲憊。
殊不知,我們鄉村教師的工資收入低,待遇保障差,負擔大,鄉村的貧困兒童多,留守兒童多,加重了我們的任務量;
同時,農村對我們這群鄉村教師群體總帶一些不太尊重和理解的目光,覺得我們就是每天處於和孩子們「玩的狀態」,缺少對我們工作的認可和理解。
我們渴望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學生身上,渴望校園裡最純粹的教育,那是師生之間最本質的紐帶。
我們把最美好的年華奉獻在了三尺講臺上,最美的青春時光把有限的知識傳給了這群可愛的孩子,無怨無悔。
然而,社會上風氣的突變,對鄉村教育,對鄉村教師的異樣眼光,讓我們這些奮鬥在一線的鄉村教師群體倍感寒心失落。
對於我來說,沒有詩和遠方,我在暮下苟且,鄉村教師面臨的生存壓力,也許只有我們這群人才能感同身受吧。
04
前不久,轟動一時的深州特級教師熊芳芳辭職,在教育界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辭職報告中這幾句話讀起來很平實,但是足夠震撼人心,「我想將這7年賞賜給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一次,生命無法重來不願一生被安排。」
作為一名奮鬥在一線31個春秋的基層教師,她的履歷足夠讓每一個教師所震撼,榮譽加滿一身,很多的榮譽可能對於一些基層教師來說這輩子都不可能觸及得到。
熊老師的做法正是體現了人生對「麵包」、「詩和遠方」的追求先後順序。或許有很多人會去效仿,但是卻忽略了一個硬性條件,你是否有足夠強的能力,能否承受得起路途的車票和欣賞風景的門票。
作為一名特級教師,我想她走到哪裡都不會為了生活發愁,因為她自身的能力已經足夠滿足她對物質上的追求,當物質追求得到滿足的時候,「詩和遠方」成了她所追求的下一站。
對於我們大多數而言,內心有這樣一個想法,但迫於生活上的壓力,職場上的關係等,做不到熊老師這樣魄力的舉動。
在工作中,我們大多人被安排著,在學校被領導安排,在職場被上級、老闆安排;在生活中被壓力安排,總想能夠把心靈放空一下,我們都有一顆「不願一生被安排」的期待,但是每個人的閱歷,掌控能力又不一樣,大部分人缺少足夠的對命運的把控能力,也缺少足夠的魄力,所以只能甘願被安排。
05
鄉村教師是特殊的一類群體,也是很平凡的一個職業,他們也很渴望得到社會的關注和認可。
以美麗鄉村作為精神家園的中國而言,鄉村決不能失守,鄉村教育的燈火決不能黯然,我們堅守在第一線,甘於奉獻,紮根鄉村的教師隊伍。
星辰和大海都需要門票,詩和遠方的路費都很貴。但願詩和遠方不要只是存在於我們的夢裡......
「一起考教師」不僅志在為您的教師資格證和教師招聘考試提供最靠譜的產品和服務,也願為您其他方面的困惑提供最真誠的建議和幫助,請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