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冒堅持原創的day212 過上機械錶一樣精確的人生。
最近公眾號的雲互動,總有人問我,你怎麼有這麼多時間做這麼多事呀?
因為我很認真地規劃時間,爭分奪秒地娛樂身心,享受生活呀~~~
確實沒開玩笑,說起來也有點臉紅:
時間管理達人精準規劃,實現各種跨界小目標,豐富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而我呢,為了維持自己的興趣愛好,消遣娛樂,也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如果這精神用在好好學習考證上,可能早就出息了。
不過也是因為現在的工作和必要的提升學習佔據了我大量時間,只好發揮聰明才智擠出時間實現自己的想法。
因為,我希望我的人生不是只有日復一日工作和活著,僅此而已,乏善可陳。
我不是「晨型人」,所以每天早起一小時,來實現比別人多一小時的勵志行為,真的不適合我。每天八個半到九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不能再少了。
我個人工作習慣是,儘量提高工作效率,改變「時間密集型」的工作性質,儘可能不加班。所以工作強度和密度很大,沒時間摸魚搞副業。平均每天工作八到九小時。
所以剩下的六小時時間,就要搞定睡和工作外的其他事。真的很有限。
讀書
去年讀完了118本書,
今年沒有什麼硬指標,只有一個,每天堅持看一個小時書就可以了。
這一個小時來自於通勤路上看電子書——比較不費腦的小說和適合泛讀的文藝生活類;以及睡前可能要精讀的紙質書。筆記和感想隨筆都是在晚上完整的時間裡進行的。
我泛讀速度比較快,而且養成習慣了以後,速度真的降不下來,刻意放慢會導致很彆扭,思路不暢。
比如《長安十二時辰》的兩冊書,因為喜歡,所以不自覺回味和聯想畫面,大概用了8小時讀完。
大家尋找適合自己的讀書習慣就好,書不在多,在於吸收和轉化。
公眾號記錄
2017年下半年我開始記錄公眾號,是因為那陣子忙到懷疑人生:
不是我的生活裡有工作,而是工作裡有我的生活。
好像只有記錄自己的日常,才能感覺得到,生活還有屬於自己的部分。
現在調整了狀態後,記錄變成一種習慣:
普通的日常,可能因為一部感人的電影,可能因為一首好聽到立馬搜歌加入清單的歌,可能因為發現的好劇好書,可能因為網友和我的雲互動,可能因為和家人朋友同事的有趣的對話,或者是新get的小技能,就會擁有開心幸福的一刻。
留心把自己的所做所想所得記錄下來,在記憶裡,這平凡的一天就會變得很不一樣。
而且我看書太快,很擔心自己不過腦;太容易沉溺刷劇和無所事事的日常,把不願意學習的時間荒廢掉。
所以刻意要求自己一定要做記錄。
寫書的筆記和感想是閱讀過程中隨手保存的,會隨時記錄每一個靈光一閃的選題,午休會有一個小時左右的完整時間,進行文章的整合編輯。
向村上春樹學習,每天都會抽空寫完今日的份額,不管多有表達欲望,或者多麼靈感枯竭,只完成那麼多字的寫作量就可以。
寫得夠順暢,就會仔仔細細多修改幾遍,換換不同的方式。
當然,時間真的不太充足,所以文章錯誤也很多。
幾乎不排版,是因為好的排版可能比我寫作時間還要長。現階段,我只能把它劃歸在錦上添花的步驟裡,不去深究了。
所以再次感謝大家及時提出意見,和我互動,包容我粗糙的文章。
刷劇看電影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我討論的劇和電影,都是以韓語和英語為主。
刷劇太容易忽視時間的流逝了。所以我幾乎沒有像寫公眾號和看書一樣,一心一意地進行——總要搭著做些其他的事。
所以選擇韓語和英語,一方面我更喜歡他們的套路;另外一方面,我不用時刻集中盯著字幕。
之前看書總結中說到,做事模式有三種:串聯,並行和懸置。
串聯就是按部就班,一件一件做:
這適合我進行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比如深度閱讀,寫作,學習。按照時間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就可以了。
並行就是多線程同時處理好幾件事,一心多用:
我只要是娛樂消遣,大部分都是這麼進行。比如刷劇,刷綜藝譬如奇葩說的時候,有時候處理點手機上的事,有時候在網上閒逛,有時候看看Mook之類的比較淺的書,有時候整理房間,有時候做做簡單運動。
不太重要的幾件事情最多只有一件事是相對需要多一點的注意力,就可以放在一起做。
懸置,就是指,不是一鼓作氣完成,而是可以放一陣,先去處理其他的事。過段時間再開展。
學習,寫作和深度閱讀的時候,如果感到疲憊,我會切換別的事情換換腦子。前提是,暫停在一個恰當的位置。這樣,短暫停頓後的重啟,不需要太久。不做太多無用功。
比如,寫到一半突然詞窮的時候;可以去幹點體力活。其實大腦仍舊在後臺運轉,經過適當緩衝後,過一會兒重啟,突然就會柳暗花明,茅塞頓開了。
讀艱辛的書,也是這樣;我會在一周以內,難易搭配著看好幾本書。最難的書作為重點,每天消化一部分,覺得累了就換一本。
時間就是這樣被延長至雙倍甚至三倍的。
學英語
我最近是真的無心向學,所以磕不動書本。所以沒有逼迫自己學習。太了解自己了,很容易變成間歇性的躊躇滿志,並不能成事。
最近只正兒八經在練習口語,和外教尬聊。
平均每天要抽半個小時在英語上面。離開學校以後,書本知識也生疏了不少,口語也是僅限於不規範的閒聊的程度,並不能很標準正式地進行商務對話。
因為工作需要,必須得把英語撿起來。
語言學習也沒什麼技巧,時間和精力到位就熟練了。
剛巧早上看到溫言老師的文章,《》。
想了想,自己之所以能堅持做這些事,都是因為我喜歡,而且能收穫成就感。
自律,本是一種全情投入心之所向的事物的結果,而不應該是種多此一舉的自我折磨。
以上的方法,不一定具有普適啟發。但是每個人都應該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式,總結出自己的生活哲學。
引用一下村上春樹分享的他的作息規律,希望對大家也有啟發:
「清晨五點起床、晚上十點之前就寢,這樣一種簡素而規則的生活
宣告開始。一日之中,身體機能最為活躍的時間因人而異,在我是清晨的幾小時。在這段時間內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隨後的時間或是用於運動,或是處理雜務,打理那些不需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日暮時分便優哉遊哉,不再繼續工作。或是讀書,或是聽音樂,放鬆精神,儘量早點就寢。我大體依照這個模式度日,直至今天。拜其所賜,這二十來年工作順利,效率甚高。只不過照這種模式生活,所謂的夜生活幾乎不復存在,與別人的交際往來無疑也受影響。還有人動怒光火。因為別人約我去哪兒玩呀,去做什麼事呀,這一類邀請均一一遭到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