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父親吸膿瘡,唐高祖李治是真怯懦還是假顛痴?

2020-12-27 騰訊網

唐高宗李治,字為善,小名雉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嫡三子,他的母親是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李治出生在東宮的麗正殿。他從小就十分聰慧,寬厚仁慈,和睦兄弟。長大一些後,蕭德言作為李治的老師,開始教授《孝經》,他每天認真學習,時常誦讀。有一天,李世民問李治說:「這部《孝經》中哪些內容最為重要?」李治回答說:「《孝經》中最重要的就是孝,小時候是侍奉雙親,長大後是侍奉君王,君子侍奉皇上,進朝廷想著盡忠,退居在家想到彌補皇上的過錯,將順從其美,糾正其惡,所以最終極的內容是修身。」李世民聽後大喜,對李治說:「按此行事,完全能夠侍奉好父親、兄弟,成為一個好臣子了。」李治九歲的時候,文德皇后長孫氏去世了,他對母親的思念之情感動了周圍的人,李世民看後十分心疼,多次對他加以安慰,從此特別寵愛李治。但是作為嫡三子,他上面有兩個哥哥,所以即使再得寵,按照立長不立幼的規矩,李治也無法當上太子。

在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的時候,宮中掀起了儲君之爭,太子李承乾竟然蓄意謀反,這讓李世民非常憤怒和失望,為了保證大唐王朝的江山社稷,李世民廢黜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在這種情況下,魏王李泰躊躇滿志,自以為太子之位非他莫屬。因為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李泰都最像李世民,有志向、有韜略、有智慧、有才情。而且李泰是嫡次子,李承乾既然已經廢黜,那麼讓李泰來繼任太子之位就是理所應當、名正言順的事情,那些堅持嫡長制的朝臣們也無話可說。所以李世民終於向李泰當面承諾要立他為太子。

李治畫像

但是事情卻沒有想像中的順利,大臣們分成了兩派。一派力挺魏王李泰,另一派卻提出了一個新的人選,就是年僅十六歲的晉王李治。當時一些朝臣私下裡對李世民說:「陛下,如果您執意要立魏王,那麼晉王的人身安全一定會受到威脅。因為魏王一旦當上天子,對他有潛在威脅的所有兄弟都有可能被他斬草除根。」李世民深思了良久,不得不承認這種擔憂不無道理。因為以李泰的性格和手段,他極有可能在當上皇帝後剷除所有政治上的異己。所以李世民在猶豫再三之後,終於決定放棄魏王,改立晉王。

唐太宗李世民確立了李治的太子之位以後,開始為他日後做皇帝做了各方面的準備。為了穩固下一任皇帝的統治,李世民召集了長孫無忌、房玄齡、褚遂良等幾位忠心耿耿的朝廷重臣,向他們交代了許多事情,讓他們能夠在新君登基後也忠於自己的兒子李治。為了能讓李治儘快成長起來,成為一名合格的儲君,李世民在對李治的教育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上朝議事,他常讓太子李治陪伴左右,一起聽取朝政,參與政事的討論,從而得到實質的鍛鍊。為了樹立李治的威信,唐太宗下令讓全國的軍隊都服從於太子的調遣,太子有權處分大將軍以下的官員,讓李治能慢慢具備治國平天下的能力。

長孫無忌劇照

在日常生活中,唐太宗李世民也經常借題發揮。他看見李治在吃飯,就說:「你要知道種田的艱難,不要奪取百姓的農時,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所有人都能有飯吃。」李世民見李治在騎馬,就說:「你應知道,只有不讓馬過於勞累,經常讓它休息一下,恢復精神,才能常有馬騎,如果用在治國之道上,就是減輕徭役,與民休息。」見李治乘船,就說:「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百姓就像水,君主就如舟。」見李治在樹下小憩,就說:「木要以墨繩為準才能正直,君要能夠接受勸諫才會聖明。」李世民經常會通過日常中的小事來給李治講治國的大道理,每次李治聽了李世民的教誨,都會恭恭敬敬地站起來,向父親行禮,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還說要永遠地記在心裡。

唐太宗李世民在晚年的時候,還親自撰寫了《帝範》十二篇賜給李治,從君體、建親、求賢、審官、納諫、去讒、戒盈、崇儉、賞罰、務農、閱武、崇文等方面總結自己當皇帝的治國經驗,讓李治拿回去好好學習,銘記在心,書中的內容循循善誘,讓李治懂得了修身治國的帝王之道。

為了剷除後患,李世民下令解除了李泰的一應職務,降爵為東萊郡王。魏王府的官員,只要是李泰的親信全部流放到嶺南。不久,李世民又改封李泰為順陽王,將其遷出長安,徙居均州,雖然叫做改封,其實與流放無異。後來,鬱郁不得志的李泰死在異鄉,年僅三十三歲。

唐太宗劇照

貞觀十八年(644年),唐太宗準備討伐高句麗,命令李治留守定州。等到唐太宗基本確定了發兵日期之後,李治看上去顯得十分悲哀,整天都在痛哭,請求驛站飛馬傳遞自己生活工作起居的表章,傳遞唐軍在邊境的情況報告,李世民同意了。等到唐軍凱旋,李治跟從李世民到了并州,那時李世民生了個大毒瘡,李治親自用嘴替父親吸取毒膿,扶著車輦步行跟隨父親多日。由於李世民在行軍過程中病倒了,身體虛弱,需要靜養,所以將一切政務暫由太子代理。然而在李世民的晚年,皇太子李治的主要工作是照看父親的身體。李世民在寢殿的一側安置了一處院落,讓太子李治居住,李治在父皇的寢宮外陪住了不少時日。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病情加重,再加上被奸人蒙蔽,服用了一些金丹,丹毒侵體,最終一命歸西。

李世民死後,太子李治繼承王位,時年二十二歲。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奪嫡大戰中,鋌而走險的李承乾和處心積慮的李泰最終兩敗俱傷,反倒意外促成了李治這匹黑馬的勝出。

相關焦點

  • 李熙 ——唐高祖李淵的高祖父——李氏名人
    武德元年,唐高祖李淵稱帝後,追諡「宣簡公」。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花費18年時間修建大唐祖陵,重葬李熙,作為大唐始祖。唐高宗鹹亨五年(674年),追尊為「宣皇帝」,廟號獻祖,葬於建初陵。家族世系李廣(西漢名將)→……→李弇(李廣的十四世孫)→李昶→李暠(也作李皓)→李歆→李重耳→李熙→李天錫(也作李天賜)→李虎→李昞→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歷史記載《新唐書》載「李熙」:金門鎮將,戍於武川,因留家焉。《舊唐書》載「李熙」:為金門鎮將,領豪傑鎮武川,因家焉。
  • 武媚娘和李治,竟然是在皇帝的病榻前勾搭起來的?
    ,無論是向前看一千多年還是向後看一千多年,武媚娘和李治的戀情,都足以吸引所有人的眼球。                                              李治是著名的孝子,有一次李世民身上長了一個膿瘡,李治知道後主動用嘴把父親身上膿瘡中的膿吸出來。
  • 仇鹿鳴︱唐高宗李治和他的四個保母:最微妙的主僕關係
    唐高宗李治無論在史籍中還是在後世各種戲說正說的影視作品中都被演繹成一位庸弱的君主,這一特質在武后殘酷凌厲手段的映襯下顯得尤為明顯。《舊唐書·高宗紀》一上來就講他為人「寬仁孝友」,這對需要主威獨運的君主而言恐怕並不能算是讚詞。唐太宗早年曾考問他《孝經》中何言為要,李治答道:「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 唐高祖李淵有十九個女兒,為何這三位公主名留青史?
    作者:葛巾唐高祖李淵,有二十多個兒子和十九個女兒。這些女兒中,有的協助高祖開疆守土,有的在家族危亡時捨生取義,也有的,巧媚逢迎,無下線操作,活成舌尖上的笑話。(一)平陽公主:李淵最暖心的一道光像封建社會的大多數女子一樣,平陽公主的名字和出生年月史書上都沒有記錄。
  • 稱呼劉邦為「漢高祖」居然是錯誤的?「太祖」、「高祖」廟號辨
    這個我們今天看來比較平凡普通的問題,擱在漢朝,說錯了,那可是嚴重的政治問題、原則問題,可是司馬遷就堂而皇之地稱呼劉邦為「高祖」,還寫在《史記》裡,沒聽說他因此而獲罪啊?再說,很多學術大家,甚至是大師級的學者,比如張舜徽先生,就在《三國志辭典》裡明確的說:「劉邦死後廟號高祖。」可惜的是,我仍然要堅持說:你還是錯了。
  • 利用假痴不顛,以逸待勞
    但是,有智慧的人,會利用假痴不顛,以逸待勞,為自己以後走上資本運作之路奠定基礎。
  • 徐茂公是偽君子還是真小人?
    徐茂公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作為唐朝名將,與李靖並稱,被封為英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徐茂公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將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比作為屹立不倒的長城,那徐茂公與唐朝的開國元祖唐高祖有什麼關係,下面就來好好地分析下。  徐茂公從小就聰明伶俐,深諳兵法。
  • 高祖李淵:幸不幸
    我看的為數不多的電影電視裡,真沒怎麼見過他。就算有,也不是主角,因為主角一定是他那金光閃閃的二兒子李世民,他是作為「秦王的爹」出現的。沒名氣也不能全怪他,前任隋煬帝和繼承者唐太宗倆人太有名氣了,被夾在中間的唐高祖只能看著他倆爭奇鬥豔,笑而不語。
  • 唐高祖李淵,雄才大略,還是平庸無能,玄武門之變他的責任有多大
    唐高祖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按理來說能夠建立一個王朝,從能力方面來說,應該是無可挑剔的,但是他卻飽受爭議,評價也處於兩極分化。在隋朝末期,李淵憑藉著三萬人馬發起政變,奠定了唐朝的基礎。李淵本來算的得是真正的皇親國戚,自己的母親是隋文帝皇后的姐姐,深受隋文帝器重,隋煬帝在位時,本身就荒淫無道,百姓民不聊生。
  • 章懷太子李賢,李治為李家江山的最後一次努力
    王勃是個孝子,對父親的遭遇,很內疚,對於自己,反而不大關心,不過很幸運,趕上了大赦,恢復了自由身,王勃就想親自,去越南見見父親,從洛陽出發,路過南昌,就有了那篇著名的《滕王閣序》。在唐朝,去越南,要走水路,屬於外海,風高浪急,見完父親,得到了老人家的諒解。之後準備回家,但是在半路,船翻了,人也被水淹死了,大概天縱英才,也就是這個樣子吧。
  • 武媚娘與李治亂倫?
    劇中,芳齡14歲的武媚娘嫁給一代梟皇李世民,皇帝駕崩,武媚娘被驅感業寺,年輕貌美的她獲得李世民兒子李治寵幸納為昭儀重回宮中。從才女到皇后,或為政治聯盟或為掌握皇權,武媚娘前後又與李世民的大兒子、三兒子關係密切,劇中一代女皇與多位男人有感情糾葛,究竟這些劇情是真是假?是歷史重現?還是故事虛構,小影為你普及。1.李世民鍾愛武媚娘一生?
  • 唐代歷史上最大的謊言,唐高宗李治時期疆域面積最大的真相
    不少人認為唐高宗李治是一個低調且有實力的帝王,尤其是傳說中李治時期唐王朝疆域面積最大,著名搜尋引擎某度甚至堂而皇之的宣稱這個疆域面積持續了三十二年之久,「東起朝鮮半島,西擴鹹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中部」。 讓我們從朝鮮半島出發逆時針旋轉,分析一下唐王朝疆域在唐高宗李治時期的變化。
  • 《武則天》,李治離世前沒除掉武則天是輕視女性還是因為愛
    只要最後皇權還是離家的那又如何?武則天對李治同樣是有愛的,她愛他願意支持她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看奏摺,做決斷。還可以在她一次次做出危險判斷時,最後還是選擇信任她。她同樣縱容他,每一次李治懶理朝政,都是武則天勤奮督促甚至垂簾聽政。最後乾脆二聖當朝。
  • 他們是假丈夫、假父親、假兒子?卻是一名真軍人!
    @軍人父親:有個「假兒子」他成年以後,連續兩年沒有回家看我。後來,一年只能回家一次,讓我這個老人很是想他啊!@準軍嫂:有個「假男友」情人節看不到他的身影,也沒有收到他的禮物,更可惡的是,節後也不和我解釋一下去哪了!
  • 熊露主任:長膿瘡的好處
    一天我在門診出診,一個病人突然跑進來說他敷了我的外用藥後皮膚長膿瘡了。我問他,有沒有其他不適的地方。他說雖然長膿瘡了,但是確實沒有其他不適的地方,敷了藥後反而比沒用外敷藥前要輕鬆很多。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一些其他別的不適,都是比較緊張,這個我們也是可以理解。其實我們知道在後背敷藥出現皮疹 膿瘡是一種疾病恢復的表現,不過現代人對於可見的症狀確實還是很緊張的。
  • 《武則天》,李治離世前沒除掉武則天是輕視女性實力還是因為愛
    只要最後皇權還是離家的那又如何?武則天對李治同樣是有愛的,她愛他願意支持她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看奏摺,做決斷。還可以在她一次次做出危險判斷時,最後還是選擇信任她。她同樣縱容他,每一次李治懶理朝政,都是武則天勤奮督促甚至垂簾聽政。最後乾脆二聖當朝。
  • 為誰辛苦為誰甜
    她見李治對太宗的遺孀,感業寺中那個28歲的尼姑武媚娘有意思,就讓武媚娘蓄髮,接回宮中送給李治。李治自然高興的無可無不可,立馬封為昭儀,取代了蕭淑妃。此時王皇后心裡這個暢快就甭提了。可是他樂著樂著就樂不出來了,因為她發現李治從蕭淑妃那裡搶回來了,只是沒搶到她那裡,而是搶到了武昭儀那裡。
  • 《武則天》,唐高宗李治離世前未除武則天因為愛還是輕視女性實力
    只要最後皇權還是離家的那又如何?武則天對李治同樣是有愛的,她愛他願意支持她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看奏摺,做決斷。還可以在她一次次做出危險判斷時,最後還是選擇信任她。她同樣縱容他,每一次李治懶理朝政,都是武則天勤奮督促甚至垂簾聽政。最後乾脆二聖當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