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的「姓氏」,有幾種寫法?

2021-02-08 上海自然博物館


每到重陽節,人人都會想到王維的這首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但大家是否都有個疑惑:古人為什麼要在重陽節的時候插茱萸呢?


圖片來自千庫網


其實,插茱萸是為了闢邪——因為重陽節是農曆的九月初九,這時萬物肅殺,需要佩戴一些芳香闢穢的東西來抑制不正之氣。


可是,你真的認識茱萸嗎?


名字裡有「茱萸」的,就有「山茱萸、吳茱萸、蜜茱萸、食茱萸、草茱萸、茶茱萸、單室茱萸」等等,個個「姓氏」不同。



古人插的茱萸到底是哪一種?為大家縮小範圍,介紹以下四種~

第一種吳茱萸,是芸香科的灌木或小喬木。


我們平時吃的橘子、橙子、柚子都屬於芸香科,它們最大的特點是具有芳香的氣味。大家有沒有發現,剝柚子的時候香味變濃了許多?


這是因為柚子皮上長著許多透明腺點,裡面含有揮髮油,剝的時候腺點受到擠壓破裂,香味就四散開來了。


和它們一樣,吳茱萸的葉片和紫紅色果實上也有許多腺點。

 

圖片來自 pixabay


吳茱萸可以用作健胃劑、鎮痛劑、驅蛔蟲藥等,對心血管系統也具有保護作用。


關於這個名字的來源,還有一段傳說:春秋戰國時期,吳茱萸原本叫做「吳萸」,生長在吳國。


有一年,吳國把吳萸進獻給楚國,楚王一看竟然以樹枝充當貢品,十分惱怒,不等吳臣解釋就把他趕出去了。


吳茱萸(Tetradium ruticarpum)

圖片來自維基共享


有一天,楚王生了胃病疼痛難忍,用什麼藥都沒效果,這時朱大夫用悄悄留下的吳萸治好了楚王的病。


楚王病好後,立即派人前往吳國道歉,並號召楚國廣為種植吳萸。為了讓人們永遠記住朱大夫的功勞,還把吳萸更名為「吳茱萸」。


第二種食茱萸,它也屬於芸香科,是一種喬木,和吳茱萸同屬一個科,所以葉和果實也密布透明油腺。


食茱萸還有一個有趣的別名——「鳥不踏」,這是因為它的枝幹布滿了尖刺,連鳥兒也不敢在上面棲息。

 

食茱萸(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圖片來自中國植物圖像庫


食茱萸具有殺蟲、止痛、治療腹瀉等功能,但它更為人所知的是兼具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從名字中也能看出來)。


根據史料的記載,在辣椒傳入中國前,食茱萸一直是川菜辣味的主要來源之一,與花椒、姜並列為自古崇尚的「三香」。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花椒內容

花椒 壽海洋 攝


但它的缺點也很明顯:大多數是野生,採摘不便,處理工序又複雜,所以它的江湖地位在明代之後就慢慢地被外來種辣椒取代了……


第三種山茱萸,是山茱萸科的喬木或灌木。山茱萸先開花再長葉,結出的果實長得像迷你版小番茄。


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圖片來自維基共享


山茱萸俗稱「棗皮」,不過它跟我們平時吃的紅棗可沒什麼關係,只是因為它入藥時用的是乾燥的成熟果肉,與紅棗皮長得十分相似。


山茱萸具有健胃,補肝腎,治療貧血、神經衰弱等作用。



最後來看一種——草茱萸,山茱萸科多年生草本,通常較為柔弱,沿著地面匍匐生長。


草茱萸的葉和莖多被用作鎮痛藥和退熱藥,果實甜甜的像蘋果的味道,果膠含量很高,是製作果醬的優良食材。

 

草茱萸(CornusCanadensis)

圖片來自維基共享


草茱萸有一項獨門秘籍:它開花和釋放花粉的速度是目前已知植物中最快的(0.5毫秒內)。它還能以大約3米每秒的初速度,把花粉拋射至2.5cm高的地方。


聽起來並沒有多高?如果換算花朵的高度,就相當於一個人將一塊石頭在不藉助任何外力情況下直接拋射至六層樓那麼高的地方。


拋射後的花粉在無風的情況下可以到達22cm開外,相當於它的花瓣長度的一百多倍,幫助它把自己的基因散播得更遠。


 草茱萸開花過程

圖片來自Edwards, J. & Whitaker, D. & Klionsky, S.& Laskowski, M. A record-breaking pollen catapult. Nature 435, 164 (2005)



以上四種選其一,你覺得哪一種是古人插的茱萸?


按照排除法,食茱萸首先就能被排除,鳥都不敢踏,誰還敢往頭上插?草茱萸好像也不太可能,匍匐生長的小草拔出來都是土,柔弱的莖也不方便插頭髮。


食茱萸

圖片來自中國植物圖像庫


那山茱萸和吳茱萸呢?


宋代姚雲文的《紫萸香慢》中寫到:「紫萸一支傳賜,夢誰到、漢家陵。」可見,古人佩戴的「茱萸」的顏色應是紫紅色。


另外,古人用於「闢惡氣」的很多植物如佩蘭、艾、菖蒲、蒼朮等都是有濃烈氣味的植物,這說明重陽節插的茱萸不是山茱萸,而是有強烈氣味的吳茱萸。


吳茱萸

圖片來自中國植物圖像庫


再仔細想想,如果頭上插滿累贅的「小番茄」,還怎麼登高飲酒、吟詩作賦?你覺得呢?


● ● ●


今天重陽節,上海自然博物館也為大家獻上一出大戲!


在館內你可能會偶遇用身體動作詮釋《楚辭》的舞者,或在恐龍盛世聆聽一段古琴演繹的《楚辭》……七個節目單元將在上海自然博物館七個不同區域裡順序展開,不知幸運的您能否一一領略全貌?



2017年10月28日(周六)

14:00—16:20

14:00-14:15  主創導覽與微演講 

地點:L1展館入口處

14:25-14:45  楚辭古琴 

地點:B1演化之道恐龍盛世主題區

15:30-15:50  楚辭書法 

地點:B2M上海故事入口處

16:00-16:20  鼓陣與多媒體影像展示

地點:B2生態萬象自然之窗主題區

除上述活動外,我們還設置有兩個靜態展示的小彩蛋,分別在上海故事展區和起源之謎展區,歡迎你來偶遇!





鳴謝:壽海洋為本文提供科學指導。

文中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為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原創,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tougao@sstm.org.cn。


相關焦點

  • 你不一定知道的中文姓氏的英文寫法
    (以上配圖由插畫師Liz原創,特此感謝)從小熟知香港藝人的英文名,比如Andy Lau(劉德華), Jacky Chan(成龍),Maggie Cheung(張曼玉),不少人也喜歡把自己的姓氏寫成粵語式的,覺得這樣更international 一些,而覺得普通話拼音寫法,Liu,Liang,Zhang什麼的,土得掉渣,因此平時見到Lau,Chan, Law, Wong,
  • 精解「三點水」——歐陽詢有哪幾種寫法?
    「大家知道一下,這個三點水這些寫法上,大家不必拘泥就是了,但是要知道這幾種寫法。」本節圖文來自田蘊章系列書法講座《每日一題每日一字》第080集:「館閣體書法」與「澤」字。主持人:田老師,在今天的《每日一字》節目當中,您要給大家講解和示範哪一個字呢?
  • 英語中擬人寫法的幾種情況
    大家都知道,擬人寫法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英語中的幾種擬人寫法,希望對大家的英語寫作有所幫助。1. 時間詞用作主語的擬人:這種用法較為常見。
  • 你可知道「茴」字有幾種寫法?
    後來情書和一大顆桃,一起出現在了班主任的辦公桌上,班主任就把鬍子叫到辦公室,他問鬍子,你可知道周茴的「茴」字有幾種寫法?鬍子驕傲的說,4種。班主任笑著說,哪4種?寫給我看一下。鬍子一下子蒙了,孔乙己只說過有4種寫法,可是沒說怎麼寫啊?他尷尬的笑了笑說,不會寫。班主任說,連個「茴」字,都不會寫,還學人家談戀愛,快,滾回去學習。
  • 百家姓「黃」籤名:5種經典行草寫法都不會,別說你姓黃!
    「黃」是《百家姓》中的大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截至2006年,黃姓人口約有2700萬,約佔全國人口的2.2%,人口排名躍居第7位。為此,依據歷代書法名家手跡,筆者整理了常用的五種行書寫法,介紹並演示如下:第一種這是一種行楷書寫法,接近楷書,比較好認,王羲之《聖教序》、《唐 · 歐陽詢 · 千宇文》、《唐 · 李世民 · 晉祠銘》等碑帖採用這種寫法:第二種此寫法在行楷書的基礎上進行大幅簡化
  • 【姿勢】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原來就是花椒!
    今成皋諸山間有椒,謂之竹葉椒,其樹亦如蜀椒,少毒熱,不中合藥也,可著飲食中。又用蒸雞、豚,最佳香。」枝上有針刺的是食茱萸,吳茱萸枝上無刺。藙也好,樧也好,茱萸也好,都是花椒。按花椒屬中國有40餘種,遍生各地,這麼多種花椒,叫法不同是很自然的事情。花椒很早就被用來入饌,先秦在煮祭祀三牲、三國時吳國人陸璣在蒸雞煮肉湯時,都會撒一把花椒,闢味增香,此法至今未變。
  • 小小山茱萸 助民奔富路
    秋末冬初是山茱萸收穫的季節,在太白縣桃川鎮的山坡上,漫山遍野紅彤彤、瑪瑙般的山茱萸果實掛滿枝頭,一派豐收景象。   11月15日,在魁星樓村,86歲的李福雲老人正在院子裡晾曬剛剛採摘的山茱萸果。   「過去沒機器拿手捏,冬天坐在熱炕上一捏幾個小時。」李福雲回憶說。山茱萸在當地叫「棗皮」,是傳統的中藥材。
  • (68)重陽節「茱萸」之謎
    有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你家有災,快快回去讓你的家人縫製布囊,裡面裝上茱萸,然後把茱萸囊系在手臂上,登高處喝菊花酒,此災就可消了。」桓景依費長房所言,全家登山,傍晚桓景一家歸來,發現家中的雞犬牛羊全都死了。費長房知道後說:「這些家畜已經代人受災了。」在這本書中吳均說:現在人們九月九日登高飲酒,婦女戴茱萸囊,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 使用最多五大姓氏的寫法,這樣寫更好看,有你的姓氏嗎?
    張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及少數民族改姓等。為該姓始祖。歷史上,西漢時期被劉邦封為趙王,張耳的十七世孫(255年-314年)建立國 。據2019年1月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張姓在2018年排名第三位,戶籍人口達到0.954億人。"張"在書寫時,整體結構是左短右長,左邊上面三橫保持均衡,上緊下松。
  • 百家姓「劉」字歷史淵源,及其行草八種寫法與示範,哪種你最愛?
    篆書「劉」字二、姓氏淵源劉,現在主要用作姓,是中華姓氏之一。劉姓,最早一支劉姓源自堯的後裔劉累,故劉累為劉姓得姓始祖。至2013年,劉姓有人口近7000萬,佔全國人口的5.34%,在王、李、張之後,世界第四大姓。在中國歷史上,劉是登基為帝人數最多的姓氏。稱帝稱王者多達66人。劉姓先後建立有西漢、東漢、蜀漢、漢、前趙、南朝宋、南漢、後漢、北漢、大齊等王朝或政權。共歷時650多年,是中國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自古具有劉天下、李半邊之稱。
  • 茱萸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短短四句,說出了唐代重陽節的三種節俗:登高,身佩茱萸,與親人團聚。茱萸南北都有,漢代成書的《神農本草經》中已有「吳茱萸」和「山茱萸」兩味藥,均列為「上品」。吳茱萸的花。茱萸結果正當重陽,又有消毒、防蟲的功效,於是茱萸就成重陽習俗的一部分。
  • 山茱萸的功效與作用 山茱萸能直接吃嗎
    山茱萸是一種能補益肝腎的中藥材,也是一種能滋補強壯身體,並能延緩身體衰老的保健食材,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吃山茱萸,但對它的食用方法人們了解的還不全面,有些人不知道山茱萸能不能直接吃?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除此以外它還有多種不同的使用方法,想具體了解可以和小編一起去看看。
  •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
    這天,親友團聚在一起,出遊賞秋、登高望遠、賞菊花、插茱萸、吃重陽糕、喝菊花酒…秋遊活動多姿多彩,古人比我們會玩多了。有兩種植物跟重陽密切相關,一是菊花,作為常見的秋季觀賞花,大家都很熟悉;另一種茱萸,名字熟,但它到底是誰?為什麼重陽節要「遍插茱萸」呢?馬上帶大家走進今天的植物科普。
  •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究竟應該是什麼樣的植物?(續)
    登高、賞菊花、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是傳統的重陽節習俗中,有一項現在已經不再流行的節目——插茱萸、佩帶茱萸。  就因為插茱萸的習俗沒能傳到今日,這茱萸究竟是什麼樣的植物就有了許多含糊的解釋。上一篇文字,著重就從事古典文學研究的學者對茱萸的解釋作了些梳理。
  • 這些日本姓氏真的存在!奇葩姓氏大搜羅
    日本人姓氏的重複率極高,無論是日劇中的角色還是身邊的日本人,總有幾位田中、鈴木、小池、中島先生或女士……偶爾也會碰到
  • 重陽賞菊佩茱萸 紫蘇菊茶最宜秋
    獨在異鄉為異客,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著名詩句,讓即使很少認識茱萸的現代都市人,也記住了重陽節佩茱萸的習俗。重陽節前秋雨連綿,時常整日不見陽光,陰霾的天氣容易讓人精神萎靡,衣物也易黴變。茱萸結果正當重陽,又有消毒、防蟲的功效,於是茱萸就成重陽習俗的一部分。俗信茱萸可以留下重九的陽氣,以陽退陰,因而重陽節也叫「茱萸節」。
  •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到底是誰?
    在此之後,歷代學者對於吳茱萸和食茱萸的關係一直有爭論,大體有兩派觀點,一派認為吳茱萸就是食茱萸,另一派認為二者是不同的植物。明代李時珍就極力主張吳茱萸和食茱萸並非一物,食茱萸是上古所說的可以做調料的「藙」,又有「欓子」、「越椒」等別名。
  • 有種「隨母姓」叫姓氏罕見,媽媽因姓氏「稀有」,孩子成功隨母姓
    眾所周知,現在孩子隨父姓是主要趨勢,而孩子隨母親姓氏的只佔8%,這是跟我國的文化有很大關係的。在我國大部分子女隨父姓的風俗中,卻也有一些孩子隨了母姓,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母姓比較好聽或是比較特別,像文中這個孩子就是隨了母親的姓氏。有種「隨母姓」叫姓氏罕見,媽媽因姓氏「稀有」,孩子成功隨母姓!
  • 農村常見的「山茱萸」有什麼作用?
    農村有一寶,被人稱為「藥棗」,用於遺尿尿頻,藥用價值高。說到農村中草藥,南北方各地都有著不同的種類,有的甚至在全國均有分布,老邪今天要說的這種中藥材,分布範圍很廣,在山西、山東、四川等地都常見,與山坡灌木林中生長,它就是山茱萸。
  • 學會這幾種偏旁部首的寫法,很多字都能寫好!
    2、起筆稍突出例字:言字旁:點、橫折提要點:1、橫向上傾,轉折與上點對齊2、稍停,輕快出提例字:先學習單人旁的寫法:單人旁是由撇和垂露豎組成,注意垂露豎與撇相交的位置,是寫好單人旁的關鍵:垂露豎要放在撇的中間位置,豎要寫直,不要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