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究竟應該是什麼樣的植物?(續)

2021-02-12 品茗

點擊上面藍字「品茗」關注本公眾號!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唐代詩人王維的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國人是再熟悉不過的了。

  登高、賞菊花、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是傳統的重陽節習俗中,有一項現在已經不再流行的節目——插茱萸、佩帶茱萸。

  就因為插茱萸的習俗沒能傳到今日,這茱萸究竟是什麼樣的植物就有了許多含糊的解釋。上一篇文字,著重就從事古典文學研究的學者對茱萸的解釋作了些梳理。本文著重從《中國植物志》這一專業的、權威的著作所收錄的茱萸及其解釋,來探究一下唐代的王維們筆下的茱萸應該是什麼樣的植物。


  在傳世的文獻中,最早記載「茱萸」之名的是據推定成書於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的《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也在木部、果部等多處收錄有「茱萸」。

  那是古代人的記載。我們還是來看看當代最為權威的《中國植物志》關於「茱萸」的記錄,來推斷一下唐代人插或是佩帶的是哪一種茱萸可能性大些。

  《中國植物志》收錄有多個不同科屬、不同種類的茱萸。

  山茱萸  為傘形目、山茱萸科、山茱萸屬落葉喬木或灌木,高可達4到10米。花期在3-4月,果期在9-10月。

  2013年7月底,我在安徽石臺縣的山裡,曾見到過這被當地人俗稱為「棗皮」的山茱萸樹,只是,當時花期已過,果實還沒長大,僅可見到如豆大小的青果子。今年的國慶期間,央視等各大媒體都曾報導了安徽歙縣山茱萸豐收的新聞。

  山茱萸的核果,去核後,被叫作「萸肉」,俗稱棗皮,是中藥材。2013年,我曾在安徽石臺買過。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黃丸」中,第一味便是山茱萸。

  有人認為,王維插的就是這山茱萸,我覺得不太可能。重陽時,樹葉枯了、果實採收了,插什麼?而且,萸肉有曬乾後有些像枸杞,沒有明顯香氣,也不太可能盛囊佩帶。

  我今年特別留意央視的新聞節目,當地農民在採摘棗皮時,樹葉已經落得差不多了。今年農曆閏月,重陽節到來得較常年晚了近半個月,就是在平時,這山茱萸的葉子即使不落,也因失水而枯了,經不起摘,更無法佩戴或是插在身上了。而且,這棗皮,有酸味,無香氣。

  草茱萸  與山茱萸有親緣關係,也是傘形目、山茱萸科植物,只是草茱萸是單獨的一個屬類——草茱萸屬,且為多年生草本植物。

  草茱萸的花小,白綠色,直徑約2毫米。核果球形,紅色,直徑僅5毫米。花期為8月;《中國植物志》說其果期「不明」。並且對草茱萸的生長環境是這樣記載的:「產吉林省長白山針葉林下。生於海拔1200米左右的山區。」

  這也不太可能是王維們插的茱萸:草本,花非紅,果太小,而且生長的地域又太靠北了。

  食茱萸  《中國植物志》用的是《廣西植物名錄》的命名——椿葉花椒,另有樗葉花椒、滿天星、刺椒等別名。

  這是一種高度可達15米渾身長刺的喬木。但這也是生長於長江以南、海拔500-1 500米山地雜木林中。《江蘇植物志》則說「產於宜興,生於山地雜木林中」。估計,秦嶺地區是不會有此種植物的。

  關鍵是,這滿身是刺的植物會有人插在頭髮裡?

  蜜茱萸  這是芸香目芸香科蜜茱萸屬的植物。聚傘花序很小,花也小。且多生長在海南中部以南各地,見於海拔約900米坡地疏林中。應該不會在唐代的時候生長到秦嶺中部地區去吧。

(吳茱萸)

  吳茱萸  芸香目芸香科植物,是吳茱萸屬四數花組的小喬木或灌木的通稱。《中國植物志》就收錄了雲南吳萸、華南吳萸等共9個品種。《中國藥典》收錄,有吳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吳椒等別名。

  芸香科的許多植物,如柑橘屬、花椒屬和黃檗屬,還有這吳茱萸屬,是較廣泛地分布於全國大多數省區。這是有可能在秦嶺中部地區生長的植物。

  與芸香科的許多植物一樣,吳茱萸也有一種較為強烈的氣味。至於,那是雅的,或是不雅的;好聞,或是不好聞,那就看各人的喜好了。

  吳茱萸是古老的傳統中藥植物。其果早於西漢時已作藥用。長沙市馬王堆軟侯古墓出土之《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經有用吳萸治病的記載。

  《本草綱目·卷三十二》收錄吳茱萸,且收錄了多種藥用處方。現代中醫學的雜誌也能查閱多篇用吳茱萸入藥治病的論文。

  這樣看來,王維們用到的茱萸應該是吳茱萸

  如果真的就吳茱萸,那麼,無論是插,還是佩帶,用其果實的可能性大。

  畢竟,九九重陽之時,陝西一帶樹葉已經衰落了。這可以從杜牧的詩句來印證——「秋盡江南草未凋」。這位出生於今天陝西西安的詩人,在還不算太南揚州做官,看到秋天結束的時候草木居然未凋而感到不可思議。這句詩也引發了一場不小的筆墨官司,有人據當時京兆的物候而認為應該是「草木凋」而不是「草未凋」。足見,當時的北方秋盡而「草木凋零」是常態。那就不太可能是插茱萸的枝葉了。

  吳茱萸的小果實在重陽之時倒是鮮紅的,一個小果序3至12釐米,大小 適中,摘下來,能插在頭上發間。像插花一樣,不就是圖個美觀好看嗎?

  若是「縫囊佩帶」,就更只能是用吳茱萸的果實了。

  山茱萸果是核果,有些個像枸杞幹,沒香氣的;吳茱萸的果實更像花椒粒,無論是整顆裝入囊中,還是打碎了做成香囊——那香氣更容易散發出來,加之巧手縫製的漂亮的口袋,裝入吳萸,佩於胸前,繫於腰間,都美觀又兼藥用。就像今年春天防疫期間藥香囊的功用一般。

  做了這麼一番推測,突然想到,要是像登高、賞菊、吃糕一樣,就像端午時家家門前掛菖蒲、艾草,人們佩帶香口袋,小孩子穿老虎鞋一樣,插茱萸、佩帶茱萸的習俗能流傳至今,而不是只存留在紙上詩裡,也就不需要我們再來費這番功夫推斷了。

  弘揚傳統文化,努力讓傳統文化習俗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且能代代傳承下去。

  這份責任不輕,這副擔子挺重!

(本文圖片選自網絡。)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究竟應該是什麼樣的植物?

慢慢走,細心欣賞徽州古民居

讀唐宋詞小札

讀唐宋詞小札(二)

讀唐宋詞小札(三)

讀唐宋詞小札(四)

讀唐宋詞小札(五)

讀唐宋詞小札(六)

讀唐宋詞小札(七)

長按下圖中的二維碼,或是在微信搜一搜中輸入「品茗」關注本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姿勢】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原來就是花椒!
    不過,你知道茱萸到底是什麼嗎?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從小我們就知道了有茱萸這種植物,知道了在唐朝,過重陽節時要佩戴茱萸。但你可能並不知道,茱萸就是花椒!知道現在說的茱萸通常指這三種:山茱萸、吳茱萸,這兩個都是正式名;還有一種食茱萸,正名叫椿葉花椒。吳茱萸和食茱萸都是芸香亞科,吳茱萸是吳茱萸屬,椿葉花椒是花椒屬,隔得不太遠。
  •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到底是誰?
    然而,有人發現宋代類書《太平御覽》在引用該書對吳茱萸的介紹時沒有「吳」字,懷疑原書恐怕只是管這味藥叫「茱萸」,「吳」字是後人加上去的。▲吳茱萸的果實。圖片:uttiy到了唐代,蘇敬主編的《新修本草》又新收一種「食茱萸」,指出它和吳茱萸相似,但藥效「少為劣爾」(稍微有點差罷了)。
  • 闢邪植物之六:遍插茱萸過重陽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為重陽佳節,客居異地的王維,獨自憑欄,因思鄉心切,腦海裡都是故鄉兄弟們頭戴茱萸登高的情景。他端起一杯酒,一飲而盡,不禁悽然淚下……佩茱萸,賞菊花,宴飲登高,乃是古代重陽佳節的習俗。晚秋時節,菊花迎風而放,金黃燦爛,既可觀賞,亦可入藥。茱萸也是時令植物,滿樹是茱萸果熟了,紅豔欲滴,香氣撲鼻。這是紅豆之外,另一種惹人相思的果實。
  •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
    這天,親友團聚在一起,出遊賞秋、登高望遠、賞菊花、插茱萸、吃重陽糕、喝菊花酒…秋遊活動多姿多彩,古人比我們會玩多了。有兩種植物跟重陽密切相關,一是菊花,作為常見的秋季觀賞花,大家都很熟悉;另一種茱萸,名字熟,但它到底是誰?為什麼重陽節要「遍插茱萸」呢?馬上帶大家走進今天的植物科普。
  • (68)重陽節「茱萸」之謎
    每逢九月初九重陽節時,人們採摘茱萸插戴頭上,或用茱萸製成香囊佩帶,呼朋喚友登高遊興,相信這樣能闢難去災、祛病驅邪。唐代詩人王維那首著名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記錄的就是這一場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插戴茱萸,曾經是重陽節重要的文化符號。我們駐馬店是公認的重陽節和重陽登高習俗的發源地。
  • 王維的「遍插茱萸少一人」你可知少的那人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王維的「遍插茱萸少一人」你可知少的那個人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王維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詩人,映入人們腦海中的王維印象是大唐才子,詩文書畫可謂樣樣精通,王維在音律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農曆九月九日折茱萸插在頭上,可以闢邪。因此,九月九重陽節那天人們登山,頭上都會插著茱萸。這是詩人十七歲時在長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實感,確實是深知作詩的竅門。詩人的家鄉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為「憶山東兄弟」。
  • 重陽登高插茱萸!茱萸是誰?為什麼要插它?(附武漢踏秋路線)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短短四句28個字,說出了唐代重陽節的三種節俗:登高,身佩茱萸,與親人團聚。南朝江總的《宛轉歌》裡也有:「菤葹摘心心不盡,茱萸折葉葉更芳。」那麼「茱萸」到底長什麼樣重陽佳節又為何要身佩茱萸以「闢邪翁」?
  • 茱萸
    茱萸茱萸,是一種古老的植物。
  • 喬治亞·哈裡森出現在草地上,只是「遍插茱萸少一人」
    喬治亞·哈裡森出現在草地上,只是「遍插茱萸少一人」喬治亞·哈裡森(Georgia Harrison),穿緊身褲和運動衣,出現在埃塞克斯(Essex)奇格韋爾(Chigwell)的一個草地上進行健身鍛鍊。看上去,身材依然是棒棒噠。
  •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____少一人.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小時候幾乎人人都背過的古詩——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可是,我們真的知道茱萸是什麼?茱萸長什麼樣?如何「插茱萸」?茱萸是男孩女孩?哼哼,小編雖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人叫「茱萸」,但我肯定的說至少在「插茱萸」這項習俗中「茱萸」是種植物!據百度百科,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開小黃花,果實橢圓形,紅色,味酸,可入藥,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
  • 赤鏈蛇——遍插茱萸少一蛇
    「遍插茱萸少一蛇……」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例如登高、插茱萸、懷念舊人等在重陽佳節,秋高氣爽更是個菊花盛開的日子上期主角被妹子吃掉了……看到了倫家漂釀的紅外套你應該已經知道我是誰了吧
  • 散文天地 | 顏享明:遍插茱萸少一人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唐代詩人王維重陽在外思親,我對離世已六年多的三弟也是如此思念啊!二O一四年七夕後的第二天,抱恙多時的三弟突然走了!早在清明節後,三弟突覺身體不適,當過十二年兵的他自恃身體底子好、也不當回事,能夠有啥問題?這次三弟輕敵延誤治療,導致一個月後發燒,發高燒!一開始以為是感冒,就去了小診所打了三天點滴也無濟於事,三弟這才慌著住到了同濟醫院。
  • 茱萸是誰?為什麼重陽節要插它?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短短四句28個字,說出了唐代重陽節的三種節俗:登高,身佩茱萸,與親人團聚。除此之外,唐代重陽節還有佩戴菊花、飲菊花酒等習俗,在其他唐詩中也多有提及,比如孟浩然《過故人莊》的最後兩句就是「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茱萸和菊花因此成了象徵著重陽節的兩大植物。菊花在中華文化裡是第一等的名花,大家都很熟悉,不會認錯。
  • 重陽節,快來教孩子認識茱萸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在唐宋詠重陽的詩詞中經常提到它,這些寫到茱萸的詩詞主要有四種內容:一是佩帶茱萸囊於臂肘;二是插茱萸於發冠;三是飲茱萸酒;四是以茱萸節、茱萸會代替稱重陽節。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藥。
  • 茱萸的「姓氏」,有幾種寫法?
    每到重陽節,人人都會想到王維的這首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但大家是否都有個疑惑:古人為什麼要在重陽節的時候插茱萸呢?圖片來自千庫網其實,插茱萸是為了闢邪——因為重陽節是農曆的九月初九,這時萬物肅殺,需要佩戴一些芳香闢穢的東西來抑制不正之氣。可是,你真的認識茱萸嗎?
  • 繁花似錦終煙散,歲月無痕落鬢霜,遍插茱萸又重陽
    青山在,人未老,遍插茱萸又重陽。曾經留下過美好記憶的事物,都會漸漸遠去消逝。助興黃花成錦句,添愁紅葉感懷哀。人的一生,紛繁憂憂,有著無數剪不斷的情結。把珍貴的留在記憶深處,當你老了,還能細數年華。重陽佳節,願您和家人安康,吉祥!——皛玊題記黃花助興,紅葉添愁。緋色的念想,疏淡過往,心事穿風滌紅塵,為夢輕吟夜闌珊。
  • 重陽節登高敬老插茱萸,要了解節俗背後的歷史,莫將復興變成表演
    傳統節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茱萸節、老人節。這一節日的確定與中國古代的陰陽觀念有密切聯繫。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節日才定型。重陽節的習俗主要有登高宴飲和插茱萸,後來,重陽節又與仲秋養老的活動結合在一起,奉養老人成為重要節俗。這些節俗都是怎麼產生的?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一聊。
  • 重陽賞菊佩茱萸 紫蘇菊茶最宜秋
    獨在異鄉為異客,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著名詩句,讓即使很少認識茱萸的現代都市人,也記住了重陽節佩茱萸的習俗。重陽節前秋雨連綿,時常整日不見陽光,陰霾的天氣容易讓人精神萎靡,衣物也易黴變。茱萸結果正當重陽,又有消毒、防蟲的功效,於是茱萸就成重陽習俗的一部分。俗信茱萸可以留下重九的陽氣,以陽退陰,因而重陽節也叫「茱萸節」。
  • 等你,在茱萸花下 文/張繼勞
    山茱萸又稱食茱萸,為名貴中藥材。其樹全株香氣盈盈,自谷以來,茱萸便被作為香草香木類植物。它是山茱萸科落葉小喬木,植物山茱萸的乾燥成熟果肉,又名棗皮、山芋、藥棗、肉棗。味酸,澀.微溫,歸肝、腎經。據《本草綱目》《救荒本草》《神農本草經》記載,具有「溫中、逐寒、溼脾、去濁、強陰、益精,久服明目,強力,長壽」等功效。現代醫學最新研究表明,還有抗衰老的神奇功效。
  • 重陽節插茱萸,是「吳茱萸」還是「山茱萸」,可別弄錯啦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湘州九日城北亭子  (唐)張說西楚茱萸節,南淮戲馬臺。寧知沅水上,復有菊花杯。亭帳憑高出,親朋自遠來。短歌將急景,同使興情催。城遠登高並九日,茱萸凡作幾年新。三首重陽節古詩,帶你領略古代重陽節的情景,了解重陽節的風俗習慣。在這三首詩中,出現了同一種植物的名字,相信大家已經看出來了,那就是「茱萸」。對中藥有所了解的小夥伴都知道,中藥中有山茱萸和吳茱萸,那麼,古詩中的茱萸指的是哪種呢?在公布答案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兩種中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