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____少一人.

2021-02-23 ECNU青年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小時候幾乎人人都背過的古詩——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可是,我們真的知道

茱萸是什麼?

茱萸長什麼樣?

如何「插茱萸」?

小編這就為大家揭秘( ̄︶ ̄)↗

由於資料來源於網絡

若有錯誤請同志們儘管指出,共同商討~

zhū yú shì shí me
茱 萸 是 什 麼


曾經有同志問我,四大天王是兄弟麼?託塔天王有塔麼?茱萸是男孩女孩?哼哼,小編雖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人叫「茱萸」,但我肯定的說至少在「插茱萸」這項習俗中「茱萸」是種植物!

據百度百科,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開小黃花,果實橢圓形,紅色,味酸,可入藥,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

zhū yú zhǎng shí me yàng
茱 萸 長 什 麼 樣

杭州植物園植物分類室主任黎念林說,一般人所說的茱萸,主要包括兩個品種:山茱萸科的山茱萸和芸香科的吳茱萸。

山茱萸,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4-10米;樹皮灰褐色;小枝細圓柱形。花黃色,核果為長橢圓形,長1.2-1.7釐米,直徑5-7毫米,紅色至紫紅色。成熟果實為中藥。


吳茱萸,小喬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紅色,果實暗紫紅色,果期8-11月。因為是芸香科的,所以長得有點像它的「親戚」花椒。


shān zhū yú or wú zhū yú 山 茱 萸 or 吳 茱 萸

兩種茱萸都有紅色的果實,而且都剛好秋季成熟。那麼,你會不會執拗地想知道,「遍插茱萸少一人」,插的到底是哪種茱萸?


果殼網達人、植物生態學碩士紫鷸,就這個問題做過仔細研究。 紫鷸說,山茱萸和吳茱萸果期都包括了重陽節,而且兩者都是傳統的中藥,所以單從習俗看不能甄別。

但是吳茱萸的地理分布,是在秦嶺以南的各地,按省份來說,最北只到河南的南部。而山茱萸分布則包括河南全境,山東、山西,海拔範圍在400-1500米。

假如從唐代到現在,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沒有造成植物區系上巨大差異,也就是假設唐代植物的分布範圍與現在大致相同的話,那麼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裡描述登高時遍插的茱萸,只可能是山茱萸。

杭州植物園植物分類室主任黎念林也同意這樣的說法。他說,芸香科的植物一般都怕冷,所以吳茱萸不可能生活在很北的北方,所以,山東「憶兄弟」可能用的是山茱萸。

rú hé chā zhū yú
如 何 插 茱 萸


茱萸雅號「闢邪翁」,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茱萸的佩戴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人們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資料來源:

中國杭州網——《10月21日重陽節「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到底是啥?》

http://www.hangzhou.gov.cn/main/zwdt/bmdt/lm/T532499.shtml

百度百科——茱萸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Yh0hHpzYKvaPzDPwq0QuXeT7unb0SsI1cb2JrD9uzcLOmkwXaEExgLC7rgpAvrlJ2BrwA6TlaeCusuND15UjYb2HS9H3t7FmowKhkqztWx7

PPBC中國植物圖像庫

http://www.plantphoto.cn/sp/221895

http://www.plantphoto.cn/sp/23879


相關焦點

  • 王維的「遍插茱萸少一人」你可知少的那人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王維的「遍插茱萸少一人」你可知少的那個人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王維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詩人,映入人們腦海中的王維印象是大唐才子,詩文書畫可謂樣樣精通,王維在音律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這句詩的出處是王維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九月九日重陽佳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散文天地 | 顏享明:遍插茱萸少一人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唐代詩人王維重陽在外思親,我對離世已六年多的三弟也是如此思念啊!二O一四年七夕後的第二天,抱恙多時的三弟突然走了!早在清明節後,三弟突覺身體不適,當過十二年兵的他自恃身體底子好、也不當回事,能夠有啥問題?這次三弟輕敵延誤治療,導致一個月後發燒,發高燒!一開始以為是感冒,就去了小診所打了三天點滴也無濟於事,三弟這才慌著住到了同濟醫院。
  • 赤鏈蛇——遍插茱萸少一蛇
    「遍插茱萸少一蛇……」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個表情包也許你們用的上!例如登高、插茱萸、懷念舊人等在重陽佳節,秋高氣爽更是個菊花盛開的日子
  • 闢邪植物之六:遍插茱萸過重陽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為重陽佳節,客居異地的王維,獨自憑欄,因思鄉心切,腦海裡都是故鄉兄弟們頭戴茱萸登高的情景。他端起一杯酒,一飲而盡,不禁悽然淚下……佩茱萸,賞菊花,宴飲登高,乃是古代重陽佳節的習俗。晚秋時節,菊花迎風而放,金黃燦爛,既可觀賞,亦可入藥。茱萸也是時令植物,滿樹是茱萸果熟了,紅豔欲滴,香氣撲鼻。這是紅豆之外,另一種惹人相思的果實。
  • 【姿勢】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原來就是花椒!
    不過,你知道茱萸到底是什麼嗎?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從小我們就知道了有茱萸這種植物,知道了在唐朝,過重陽節時要佩戴茱萸。但你可能並不知道,茱萸就是花椒!知道現在說的茱萸通常指這三種:山茱萸、吳茱萸,這兩個都是正式名;還有一種食茱萸,正名叫椿葉花椒。吳茱萸和食茱萸都是芸香亞科,吳茱萸是吳茱萸屬,椿葉花椒是花椒屬,隔得不太遠。
  • 重陽登高處,在深圳登高望遠、賞秋、思親
    九九重陽,正值秋高氣爽,正是秋遊賞菊,登高祈福的美好日子。有詩云:「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作為移民城市的深圳,這一天何處登高望遠,感恩思親?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王維的名作 題中的山指的是哪座山?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王維的名作,題目中的「山」指的是?這是螞蟻莊園11月3號今日莊園小課堂的問題,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本文小編會為大家詳細介紹11月3日今天螞蟻莊園課堂小雞飼料答案。  今天的問題是: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王維的名作,題目中的「山」指的是?  華山  泰山  答案:華山  答案解析:王維寫作此詩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
  • 古詩文學習038:三年級下冊,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③〔登高〕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④〔茱萸〕一種香氣濃鬱的植物,古人在重陽節有插戴茱萸的習俗。譯文獨自遠離家鄉,無法與家人團聚,每逢重陽佳節就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個而生遺憾之情。
  • 讀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離家萬裡路,念望一刻歸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來東莞打工二十年了,我都沒有吃胖過。因為我喜歡吃麵食,我的家鄉是以麵食為主,而東莞這邊以米飯為主,雖然我什麼都能吃,可終究是,有一種不太樂意天天都是米飯。
  • 杜甫的《登高》既是七律之冠,又是他晚年年老多病孤苦的生活寫照
    今天我們來看看杜工部的一首千古絕唱《登高》全詩如下: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悲對秋色感嘆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獨自登高臺。深為憾恨鬢髮日益斑白,困頓潦倒病後停酒傷懷。《登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大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致。首聯為局部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
  •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
    這天,親友團聚在一起,出遊賞秋、登高望遠、賞菊花、插茱萸、吃重陽糕、喝菊花酒…秋遊活動多姿多彩,古人比我們會玩多了。有兩種植物跟重陽密切相關,一是菊花,作為常見的秋季觀賞花,大家都很熟悉;另一種茱萸,名字熟,但它到底是誰?為什麼重陽節要「遍插茱萸」呢?馬上帶大家走進今天的植物科普。
  • 「靜夜有聲」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詩詞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本期上學俠領讀課代表倪以翔《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圖/吳建峰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時期就創作了不少優秀的詩篇。
  • 未來講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誦讀:梁言
    今天,由著名播音員梁言為大家誦讀和賞析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王維(唐) 誦讀|梁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而九月九日是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詩中第一句的「獨」「異」兩字,把詩人客居異鄉的孤獨感抒發得淋漓盡致。第二句的「倍」字,寫出份量,充分刻畫出人在節日時更容易產生思念親人的強烈情緒。每逢佳節,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而詩人獨自漂泊他鄉,自然感到特別孤單寂寞,故思親之情更濃於平日。
  •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究竟應該是什麼樣的植物?(續)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唐代詩人王維的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國人是再熟悉不過的了。  登高、賞菊花、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是傳統的重陽節習俗中,有一項現在已經不再流行的節目——插茱萸、佩帶茱萸。《本草綱目》也在木部、果部等多處收錄有「茱萸」。  那是古代人的記載。我們還是來看看當代最為權威的《中國植物志》關於「茱萸」的記錄,來推斷一下唐代人插或是佩帶的是哪一種茱萸可能性大些。  《中國植物志》收錄有多個不同科屬、不同種類的茱萸。
  • 重陽登高插茱萸!茱萸是誰?為什麼要插它?(附武漢踏秋路線)
    說到農曆九月初九的重陽節,很多人大概會想起唐代詩人王維那首著名的七言絕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短短四句28個字,說出了唐代重陽節的三種節俗:登高,身佩茱萸,與親人團聚。
  • 重陽節登高敬老插茱萸,要了解節俗背後的歷史,莫將復興變成表演
    傳統節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茱萸節、老人節。這一節日的確定與中國古代的陰陽觀念有密切聯繫。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節日才定型。重陽節的習俗主要有登高宴飲和插茱萸,後來,重陽節又與仲秋養老的活動結合在一起,奉養老人成為重要節俗。這些節俗都是怎麼產生的?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