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遍插茱萸少一人」你可知少的那人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2020-12-27 小研畫畫

王維的「遍插茱萸少一人」你可知少的那個人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王維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詩人,映入人們腦海中的王維印象是大唐才子,詩文書畫可謂樣樣精通,王維在音律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要說王維最出名的還是他在詩歌方面的貢獻,這也是王維留給人們的第一印象。

王維在仕途上其實是鬱郁不得志的,王維剛入仕途也有過遠大積極的抱負,希望能在仕途方面做出一番大事業,後來這種抱負隨著時局的變化無常而逐漸消退,這是王維的性格使然,也是性格決定了命運。

在他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特地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輞川修建了別墅,在輞川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這便是王維與世無爭的性格使然了。

這句詩的出處是王維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九月九日重陽佳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農曆九月九日折茱萸插在頭上,可以闢邪。因此,九月九重陽節那天人們登山,頭上都會插著茱萸。

這是詩人十七歲時在長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實感,確實是深知作詩的竅門。詩人的家鄉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為「憶山東兄弟」。

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陽節。寫節日的詩,最忌落入俗套,這首詩高明就高明在避開俗套,把握住真性情。首句就用了兩個「異」字,似乎脫口而出,卻別有滋味地渲染出在異鄉作客的生疏不適的孤獨感。

全詩的意思是: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悽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寫出了一個獨在異鄉的遊子的哀嘆。由此可見「遍插茱萸少一人」,少的人不是別人,而是作者自己。他希望能在重陽節那一天,和自己的親朋好友去登山。然後頭插茱萸,笑口常談。

歡迎大家進行評論,說一下你的看法,點讚加關注。

相關焦點

  •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到底是誰?
    3 不管怎樣,杜鋒在做考證的時候,是基本充分考察了歷代古籍裡有關茱萸的各種記載和前人的各種考證結論的。如果沒有這種充分的考察,就貿然推翻學界的結論,那就總讓人覺得假設的膽子太大了一些。就是這部書明確記載:「俗尚九月九日謂上九,茱萸氣烈,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頭,雲闢惡氣而御初寒。」由此可見,重陽節所佩之茱萸是有強烈氣味的吳茱萸,而不可能是沒有氣味的山茱萸。我們甚至可以進一步確定,古人所佩的吳茱萸就是今天植物學上的吳茱萸,而不太可能是枝條上都是刺、容易扎傷人的食茱萸(椿葉花椒)。
  •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究竟應該是什麼樣的植物?(續)
    有人認為,王維插的就是這山茱萸,我覺得不太可能。重陽時,樹葉枯了、果實採收了,插什麼?而且,萸肉有曬乾後有些像枸杞,沒有明顯香氣,也不太可能盛囊佩帶。  這也不太可能是王維們插的茱萸:草本,花非紅,果太小,而且生長的地域又太靠北了。
  • 【姿勢】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原來就是花椒!
    不過,你知道茱萸到底是什麼嗎?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從小我們就知道了有茱萸這種植物,知道了在唐朝,過重陽節時要佩戴茱萸。但你可能並不知道,茱萸就是花椒!知道現在說的茱萸通常指這三種:山茱萸、吳茱萸,這兩個都是正式名;還有一種食茱萸,正名叫椿葉花椒。吳茱萸和食茱萸都是芸香亞科,吳茱萸是吳茱萸屬,椿葉花椒是花椒屬,隔得不太遠。
  •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____少一人.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小時候幾乎人人都背過的古詩——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可是,我們真的知道茱萸是什麼?茱萸長什麼樣?如何「插茱萸」?zhū yú zhǎng shí me yàng 茱 萸 長 什 麼 樣杭州植物園植物分類室主任黎念林說,一般人所說的茱萸,主要包括兩個品種:山茱萸科的山茱萸和芸香科的吳茱萸。山茱萸,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4-10米;樹皮灰褐色;小枝細圓柱形。花黃色,核果為長橢圓形,長1.2-1.7釐米,直徑5-7毫米,紅色至紫紅色。成熟果實為中藥。
  • 赤鏈蛇——遍插茱萸少一蛇
    「遍插茱萸少一蛇……」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例如登高、插茱萸、懷念舊人等在重陽佳節,秋高氣爽更是個菊花盛開的日子上期主角被妹子吃掉了……看到了倫家漂釀的紅外套你應該已經知道我是誰了吧雖說赤練是微毒的蛇類,但是保不齊你就是對毒液極為敏感的體質喲
  • 散文天地 | 顏享明:遍插茱萸少一人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唐代詩人王維重陽在外思親,我對離世已六年多的三弟也是如此思念啊!二O一四年七夕後的第二天,抱恙多時的三弟突然走了!早在清明節後,三弟突覺身體不適,當過十二年兵的他自恃身體底子好、也不當回事,能夠有啥問題?這次三弟輕敵延誤治療,導致一個月後發燒,發高燒!一開始以為是感冒,就去了小診所打了三天點滴也無濟於事,三弟這才慌著住到了同濟醫院。
  • 喬治亞·哈裡森出現在草地上,只是「遍插茱萸少一人」
    喬治亞·哈裡森出現在草地上,只是「遍插茱萸少一人」喬治亞·哈裡森(Georgia Harrison),穿緊身褲和運動衣,出現在埃塞克斯(Essex)奇格韋爾(Chigwell)的一個草地上進行健身鍛鍊。看上去,身材依然是棒棒噠。
  •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
    這天,親友團聚在一起,出遊賞秋、登高望遠、賞菊花、插茱萸、吃重陽糕、喝菊花酒…秋遊活動多姿多彩,古人比我們會玩多了。有兩種植物跟重陽密切相關,一是菊花,作為常見的秋季觀賞花,大家都很熟悉;另一種茱萸,名字熟,但它到底是誰?為什麼重陽節要「遍插茱萸」呢?馬上帶大家走進今天的植物科普。
  • 茱萸是誰?為什麼重陽節要插它?
    說到農曆九月初九的重陽節,很多人大概會想起唐代詩人王維那首著名的七言絕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闢邪植物之六:遍插茱萸過重陽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為重陽佳節,客居異地的王維,獨自憑欄,因思鄉心切,腦海裡都是故鄉兄弟們頭戴茱萸登高的情景。他端起一杯酒,一飲而盡,不禁悽然淚下……佩茱萸,賞菊花,宴飲登高,乃是古代重陽佳節的習俗。晚秋時節,菊花迎風而放,金黃燦爛,既可觀賞,亦可入藥。茱萸也是時令植物,滿樹是茱萸果熟了,紅豔欲滴,香氣撲鼻。這是紅豆之外,另一種惹人相思的果實。
  • 茱萸
    一提到它,很多人會想起唐代詩人王維那首著名的七言絕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短短四句,說出了唐代重陽節的三種節俗:登高,身佩茱萸,與親人團聚。茱萸南北都有,漢代成書的《神農本草經》中已有「吳茱萸」和「山茱萸」兩味藥,均列為「上品」。
  • (68)重陽節「茱萸」之謎
    每逢九月初九重陽節時,人們採摘茱萸插戴頭上,或用茱萸製成香囊佩帶,呼朋喚友登高遊興,相信這樣能闢難去災、祛病驅邪。唐代詩人王維那首著名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記錄的就是這一場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插戴茱萸,曾經是重陽節重要的文化符號。我們駐馬店是公認的重陽節和重陽登高習俗的發源地。
  • 讀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離家萬裡路,念望一刻歸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來東莞打工二十年了,我都沒有吃胖過。因為我喜歡吃麵食,我的家鄉是以麵食為主,而東莞這邊以米飯為主,雖然我什麼都能吃,可終究是,有一種不太樂意天天都是米飯。
  • 重陽登高插茱萸!茱萸是誰?為什麼要插它?(附武漢踏秋路線)
    說到農曆九月初九的重陽節,很多人大概會想起唐代詩人王維那首著名的七言絕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菊花在中華文化裡是第一等的名花,愛她的人不在少數,前段時間也和大家分享了武漢養菊人程師傅的故事(往期回顧→大神!「花齡」超過金秋菊展!如今在自家辦菊展,把隔壁小區都給驚動了!)
  • 繁花似錦終煙散,歲月無痕落鬢霜,遍插茱萸又重陽
    青山在,人未老,遍插茱萸又重陽。曾經留下過美好記憶的事物,都會漸漸遠去消逝。助興黃花成錦句,添愁紅葉感懷哀。人的一生,紛繁憂憂,有著無數剪不斷的情結。把珍貴的留在記憶深處,當你老了,還能細數年華。重陽佳節,願您和家人安康,吉祥!——皛玊題記黃花助興,紅葉添愁。緋色的念想,疏淡過往,心事穿風滌紅塵,為夢輕吟夜闌珊。
  • 茱萸的「姓氏」,有幾種寫法?
    ,遍插茱萸少一人。」但大家是否都有個疑惑:古人為什麼要在重陽節的時候插茱萸呢?圖片來自千庫網其實,插茱萸是為了闢邪——因為重陽節是農曆的九月初九,這時萬物肅殺,需要佩戴一些芳香闢穢的東西來抑制不正之氣。可是,你真的認識茱萸嗎?
  • 古詩文學習038:三年級下冊,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④〔茱萸〕一種香氣濃鬱的植物,古人在重陽節有插戴茱萸的習俗。譯文獨自遠離家鄉,無法與家人團聚,每逢重陽佳節就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個而生遺憾之情。
  • 年少總好狂喜大悲,經歷浮沉後才懂得王維
    人都說你愛什麼,其實都是你自己的投影罷了。如果有個詩人101比賽的話,李白肯定是C位斷層出道的那個。沒有人在年少時不喜歡李白吧。不管人生境遇如何,他留在詩中的永遠都是肆意灑脫、熱血未涼、浪漫驕狂。少年,就應當是他這般模樣。
  • 未來講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誦讀:梁言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作品賞析撰稿人|馮傾城作者王維(701-761,一說699-761),字摩詰。河東蒲州(今山西)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於唐玄宗開元年間中進士,唐肅宗乾元年間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 重陽節,快來教孩子認識茱萸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在唐宋詠重陽的詩詞中經常提到它,這些寫到茱萸的詩詞主要有四種內容:一是佩帶茱萸囊於臂肘;二是插茱萸於發冠;三是飲茱萸酒;四是以茱萸節、茱萸會代替稱重陽節。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