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遍插茱萸少一人」你可知少的那個人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王維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詩人,映入人們腦海中的王維印象是大唐才子,詩文書畫可謂樣樣精通,王維在音律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要說王維最出名的還是他在詩歌方面的貢獻,這也是王維留給人們的第一印象。
王維在仕途上其實是鬱郁不得志的,王維剛入仕途也有過遠大積極的抱負,希望能在仕途方面做出一番大事業,後來這種抱負隨著時局的變化無常而逐漸消退,這是王維的性格使然,也是性格決定了命運。
在他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特地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輞川修建了別墅,在輞川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這便是王維與世無爭的性格使然了。
這句詩的出處是王維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九月九日重陽佳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農曆九月九日折茱萸插在頭上,可以闢邪。因此,九月九重陽節那天人們登山,頭上都會插著茱萸。
這是詩人十七歲時在長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實感,確實是深知作詩的竅門。詩人的家鄉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為「憶山東兄弟」。
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陽節。寫節日的詩,最忌落入俗套,這首詩高明就高明在避開俗套,把握住真性情。首句就用了兩個「異」字,似乎脫口而出,卻別有滋味地渲染出在異鄉作客的生疏不適的孤獨感。
全詩的意思是: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悽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寫出了一個獨在異鄉的遊子的哀嘆。由此可見「遍插茱萸少一人」,少的人不是別人,而是作者自己。他希望能在重陽節那一天,和自己的親朋好友去登山。然後頭插茱萸,笑口常談。
歡迎大家進行評論,說一下你的看法,點讚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