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在茱萸花下 文/張繼勞

2021-03-05 慢城文苑

當春風還沒有吹綠太白的山川大地、還在春寒料峭時;當所有的植物還在醞釀綠色新生時,桃川鎮的黃色茱萸花以其淡淡的墨香,清幽的身姿,向人們展示出了早春的氣息。一開便是漫山金黃。愣是用朵朵小花,把冬日的蕭瑟驅除乾淨,還山野一片生機盎然。

山茱萸又稱食茱萸,為名貴中藥材。其樹全株香氣盈盈,自谷以來,茱萸便被作為香草香木類植物。它是山茱萸科落葉小喬木,植物山茱萸的乾燥成熟果肉,又名棗皮、山芋、藥棗、肉棗。味酸,澀.微溫,歸肝、腎經。據《本草綱目》《救荒本草》《神農本草經》記載,具有「溫中、逐寒、溼脾、去濁、強陰、益精,久服明目,強力,長壽」等功效。現代醫學最新研究表明,還有抗衰老的神奇功效。

地處秦嶺腹地的桃川,本名「逃竄」因司馬懿在五裡坡山下望見了諸葛亮的木像,以為諸葛亮還活著,倉惶逃竄而得名,後來逐漸繹為現在的桃川。山茱萸是一種灌木類植物,在中國擁有非常久遠的歷史,桃川屬沙質土壤,氣候溫潤,很適宜山茱萸的生長。早春三月,沉積了一個冬季力氣的太白縣桃川鎮山間的萬株山茱萸花,在春剛露頭就將光彩悄無聲息地釋放在了春色裡,漫山遍野的山茱萸正舒展著柔長的枝條,似一樹樹迎風怒放的金梅,掩映在鎮子的村落粉牆黛瓦間。飄渺連綿的花映襯著蜿蜒的小路,狹長的山坳,如同一副散發著淡淡墨香的山水畫,盡顯卓然不同、天人合一的和諧春韻。

 俗話說,「春賞茱萸,夏看影姿,秋觀紅果,冬品白雪」茱萸花最早可以在春節或元宵節期間開放,花期可長達50天左右。我們也許無緣欣賞梅花,但千萬別錯過盛開的茱萸花。當桃川的第一枚茱萸花綻放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太白的春天不遠了,因為前幾天還是寒氣逼人,大雪紛飛,就僅僅一周,太陽溫暖了山間,山茱萸花開了,它一叢叢、一簇簇、詩意般的點綴著桃川的溝溝壑壑,遠遠望去,像黃燦燦的雲彩,氤氳妙曼。並且綻放的一發不可收拾,站在山茱萸下,朵朵花蕾柔情的綻放,瓣瓣花開在了心間,在群芳的爭豔中,把光陰裡的故事塗抹成山茱萸花般的燦黃,變成心中最美的風景。站在山茱萸樹下看那滿樹的金色花朵,滿目滋生暖怡;看那悄立在枝頭的蓓蕾,流淌著不張揚的明媚,把一個個春日的時光裝點成漫山春色,在山茱萸的金黃色裡,我感受著早春的脈動,也看到了人與植物的和諧映照在天地間的光彩。

茱萸自古以來就和闢邪消災有著極為深的淵緣,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家喻戶曉的名句,《唐詩鑑賞辭典》中分析云: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登高時佩帶茱萸囊,據說可以闢災,茱萸一名越椒,一種有香氣的植物。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爬山登高,以示對親朋好友的懷念!說到山茱萸的療效,還有一則故事。戰國時期趙王有頸椎病,一位山民進貢一種叫山萸的紅色小果,趙王大怒,說山民把俗物當貢品進貢,為之不敬,重杖將山民趕走。三年後,趙王舊病復發痛難忍受,一位姓朱的御醫用又黑又幹的東西煎湯給趙王服,果殼做枕頭用,趙王病幾天就好了。趙王得知是幾年前山民進貢的山茱萸果,大喜。令大種山萸,趙王為表彰朱御醫的功績,就將山茱萸更名為山朱萸,後來人們將山朱萸寫成現在的山茱萸。用山茱萸製作的健康枕頭工藝也就流傳至今。不管它是吳茱萸也好,還是山茱萸也罷,它賦予人們的美好願望是一致的,都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帶給人們吉祥、歡樂和美好!

山茱萸作為一種有著重要價值的植物,卻是報答、感謝的意思。這體現了它的無私和感恩之心。如此的花語,簡單卻很溫暖,據說欣賞茱萸花還可以闢邪祛除一年的黴運,在山茱萸的祝福之下,可以盡情的消除厄運,引來幸福!傳說固然美好,但山茱萸花帶著一顆金子般的心去報答感謝泥土斷崖突石給它的生命,它沒有芙蓉的美麗,沒有百花的嬌豔,但它懂得感恩塵世給予它的一切!並沒有為自己所沒有的斤斤計較。而是用一個積極的「人生觀」健康的心態去感恩大地,回報人類。「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而人也應有盡孝之念,感恩之心!感恩父母養育之恩,感謝朋友幫助之恩,上司提攜之恩,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銜環結草以恩報德!莫等到欲盡孝而親不在,欲報友而友已去。終留下人生的一大遺憾。

另外在桃川老爺嶺的山梁上,生長著一株樹齡逾千年的古玉蘭,樹杆五人合圍難以抱住,直指蒼穹。花開滿枝頭,皎潔清麗,引來遊人駐足觀賞。「千年玉蘭發新枝,晚春初綻或將遲,不與桃李爭春早,正是太白賞花時」就僅僅一個千年玉蘭的側枝,繁華似錦,花開大度,過往的人無不為之震撼。陽光下訴說著千年的傳奇故事,望長安香鬱千年,留太白一生相守!玉蘭屬木蘭科,木蘭屬。主要有白玉蘭和紫玉蘭兩種,白玉蘭又名玉堂春,迎春花等;紫玉蘭又名木蘭、辛夷等。玉蘭為落葉喬木或大灌木,可高達20米,胸圍可達3米,是長壽樹種,樹齡可達百年千年。像徵著吉祥和諧,多植於皇家宮殿、園林,歷代文人留有很多讚美玉蘭的詩句,如:「綽約新妝玉有輝,素娥下隊雪成堆」「最條多力引風長,點破銀花玉雪香」等。

我在茱萸花下等你,閒步林間,踏著草地上的陽光,穿過花枝灑下的光影,聽著嚶嗡的蜂語,啁啾的鳥鳴,略帶藥味的奇特暗香,等你來。如同一隻無形的纖纖素手,將你的煩腦、鬱悶拂散殆盡,相約在茱萸花下,一切都靜美如夢。

我在茱萸花下等你,駐足俯瞰那一片嫩黃的山茱萸花海,因為那是解我煩憂的色彩,那些花兒從未負我,總在固定的時間裡迎接我的未來。

2018.3.25

作者簡介:張繼勞,太白縣人,太白縣作家協會會員。平時愛好寫作繪畫、音樂和旅遊,喜歡用唯美的心靈感知世間萬物之美,生命的真實,捕捉生活的陽光,生命的真諦。

以往作品:

太白鑼鼓 

滑雪.心中的詩與遠方 

2018年的第一場雪

詩意太白 ·人間天堂  

走進鰲山滑雪場 

太白的第一場雪——初冬

當葉離別時 

太白蔬菜.美麗鄉村的一副畫卷 

楓葉-我的思念我的愛

太白縣蒿谷堆村的千年鐵樹 


鄭重申明:

      本文由作者提供,並對此負責。圖片除作者照片外,其他均來自網絡。

主辦單位:太白縣作家協會

本期責任編輯:  徐斌惠

歡迎您踴躍投稿!

    郵箱: tbxmcwy@163.com    

    微信:TaiBai2015            

感謝您一路的陪伴、支持,歡迎您在下面評論、點讚、轉發

相關焦點

  • 茱萸
    吳茱萸的花。茱萸結果正當重陽,又有消毒、防蟲的功效,於是茱萸就成重陽習俗的一部分。俗信茱萸可以留下重九的陽氣,以陽退陰,因而重陽節也叫「茱萸節」。《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上,闢除惡氣而御初寒。」三國曹植《浮萍篇》裡有「茱萸自有芳,不若桂與蘭。」南朝江總的《宛轉歌》裡也有:「菤葹摘心心不盡,茱萸折葉葉更芳。」唐代詩人王維,晚年在自己的輞川莊園裡種植了茱萸,營造了一個叫「茱萸沜」的景點。
  •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到底是誰?
    ▲「食茱萸」椿葉花椒的花。圖片:wiki commons/Alpsdake在今天,以「茱萸」為名的植物除了上述吳茱萸、山茱萸、食茱萸之外,還有蜜茱萸、草茱萸、單室茱萸等,但這三者都是現代植物學家起的名字。
  • 【姿勢】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原來就是花椒!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茱萸吧。
  •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究竟應該是什麼樣的植物?(續)
    登高、賞菊花、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是傳統的重陽節習俗中,有一項現在已經不再流行的節目——插茱萸、佩帶茱萸。  就因為插茱萸的習俗沒能傳到今日,這茱萸究竟是什麼樣的植物就有了許多含糊的解釋。上一篇文字,著重就從事古典文學研究的學者對茱萸的解釋作了些梳理。
  •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
    題外話,最近看到朋友圈很多人在曬山荔枝,它跟山茱萸是親戚,也是山茱萸科的,中文學名叫四照花。盛開的四照花美美噠,我們看到的四瓣白色花瓣其實是苞片不是花。扯遠了,說回茱萸,下一個登場的也是可以食用的茱萸,叫食茱萸。
  • 重陽節,快來教孩子認識茱萸
    傘形花序腋生,先葉開花,有4個小型苞片,卵圓形,褐色,花黃色;花萼4裂,裂片寬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盤環狀,肉質。核果橢圓形,成熟時紅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分布:浙江、安徽有分布;生於山溝、溪旁或較溼潤的山坡。 山茱萸是我國傳統中藥材,以去核後的果肉入藥。
  • 茱萸是誰?為什麼重陽節要插它?
    相對來說,唐人佩戴的茱萸是一般人比較陌生的植物。不過在諸多古籍中,「茱萸」一詞並不罕見。三國曹植《浮萍篇》裡有「茱萸自有芳,不若桂與蘭。」南朝江總的《宛轉歌》裡也有:「菤葹摘心心不盡,茱萸折葉葉更芳。」現代植物學家早就確認這裡的「茱萸」是吳茱萸,然而進入21世紀,這個結論遭到了質疑。有人大膽地假設王維兄弟佩戴的不是吳茱萸,卻是同沾著「茱萸」兩字的山茱萸。這種質疑有道理嗎?
  • 山茱萸的功效與作用 山茱萸能直接吃嗎
    山茱萸是一種能補益肝腎的中藥材,也是一種能滋補強壯身體,並能延緩身體衰老的保健食材,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吃山茱萸,但對它的食用方法人們了解的還不全面,有些人不知道山茱萸能不能直接吃?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除此以外它還有多種不同的使用方法,想具體了解可以和小編一起去看看。
  • 重陽登高插茱萸!茱萸是誰?為什麼要插它?(附武漢踏秋路線)
    雖然山茱萸的名稱與本草中的記載相符,但它的枝葉與果實並沒有濃烈香味,無法製作香囊,因此山茱萸可以排除,不是我們要找的茱萸。成書於北魏末年的《齊民要術》對食茱萸曾有較為詳細的記載:食茱萸也,山茱萸則不任食……井上宜種茱萸;茱萸葉落井中,飲此水者,無瘟病」、「食茱萸……煙燻則苦而不辛也。用時去中黑子,肉醬魚鮓偏宜用。
  • 闢邪植物之六:遍插茱萸過重陽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為重陽佳節,客居異地的王維,獨自憑欄,因思鄉心切,腦海裡都是故鄉兄弟們頭戴茱萸登高的情景。他端起一杯酒,一飲而盡,不禁悽然淚下……佩茱萸,賞菊花,宴飲登高,乃是古代重陽佳節的習俗。晚秋時節,菊花迎風而放,金黃燦爛,既可觀賞,亦可入藥。茱萸也是時令植物,滿樹是茱萸果熟了,紅豔欲滴,香氣撲鼻。這是紅豆之外,另一種惹人相思的果實。
  • (68)重陽節「茱萸」之謎
    有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你家有災,快快回去讓你的家人縫製布囊,裡面裝上茱萸,然後把茱萸囊系在手臂上,登高處喝菊花酒,此災就可消了。」桓景依費長房所言,全家登山,傍晚桓景一家歸來,發現家中的雞犬牛羊全都死了。費長房知道後說:「這些家畜已經代人受災了。」在這本書中吳均說:現在人們九月九日登高飲酒,婦女戴茱萸囊,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 趣科普 | 想成為人形錦鯉,還不趕緊用茱萸消除水逆
    翻開古代醫學典籍、植物圖譜你會發現,這些書上主要記載了3種茱萸,有吳茱萸、食茱萸、山茱萸。那麼這個重陽節我們到底該尋求哪種茱萸的庇護呢?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又稱吳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樹。
  • 茱萸的「姓氏」,有幾種寫法?
    但大家是否都有個疑惑:古人為什麼要在重陽節的時候插茱萸呢?圖片來自千庫網其實,插茱萸是為了闢邪——因為重陽節是農曆的九月初九,這時萬物肅殺,需要佩戴一些芳香闢穢的東西來抑制不正之氣。可是,你真的認識茱萸嗎?
  • 重陽賞菊佩茱萸 紫蘇菊茶最宜秋
    獨在異鄉為異客,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著名詩句,讓即使很少認識茱萸的現代都市人,也記住了重陽節佩茱萸的習俗。重陽節前秋雨連綿,時常整日不見陽光,陰霾的天氣容易讓人精神萎靡,衣物也易黴變。茱萸結果正當重陽,又有消毒、防蟲的功效,於是茱萸就成重陽習俗的一部分。俗信茱萸可以留下重九的陽氣,以陽退陰,因而重陽節也叫「茱萸節」。
  • 小小山茱萸 助民奔富路
    秋末冬初是山茱萸收穫的季節,在太白縣桃川鎮的山坡上,漫山遍野紅彤彤、瑪瑙般的山茱萸果實掛滿枝頭,一派豐收景象。   11月15日,在魁星樓村,86歲的李福雲老人正在院子裡晾曬剛剛採摘的山茱萸果。   「過去沒機器拿手捏,冬天坐在熱炕上一捏幾個小時。」李福雲回憶說。山茱萸在當地叫「棗皮」,是傳統的中藥材。
  • 農村常見的「山茱萸」有什麼作用?
    說到農村中草藥,南北方各地都有著不同的種類,有的甚至在全國均有分布,老邪今天要說的這種中藥材,分布範圍很廣,在山西、山東、四川等地都常見,與山坡灌木林中生長,它就是山茱萸。山茱萸有著「藥棗」之稱,《四川藥物志》中是有這麼個別稱,原因是它成熟時,如同紅棗一樣呈紅色,又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於是就這麼來稱呼它了。
  • 九九重陽節 小學生製作茱萸香包給老人
    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小朋友和奶奶們開始縫製茱萸香包。縫合香包口、縫合兩側、翻袋、穿絲帶、縫合茱萸,孩子們一針一線縫得很認真。整個班級都縈繞著茱萸的香氣,孩子們也沉浸在了製作香囊的樂趣中。 據了解,孩子們自己動手製作的茱萸香包,都打算送給家中的爺爺奶奶,香包雖小,孝心無價,小小的茱萸香包表達了孩子們對長輩的濃濃愛意,良好家風也代代相傳。  (來源:《零距離》記者/範滌青 韓淮 茹何 淮安臺 編輯/趙夢琰)
  • 繁花似錦終煙散,歲月無痕落鬢霜,遍插茱萸又重陽
    青山在,人未老,遍插茱萸又重陽。曾經留下過美好記憶的事物,都會漸漸遠去消逝。助興黃花成錦句,添愁紅葉感懷哀。人的一生,紛繁憂憂,有著無數剪不斷的情結。把珍貴的留在記憶深處,當你老了,還能細數年華。重陽佳節,願您和家人安康,吉祥!——皛玊題記黃花助興,紅葉添愁。緋色的念想,疏淡過往,心事穿風滌紅塵,為夢輕吟夜闌珊。
  • 王維的「遍插茱萸少一人」你可知少的那人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王維的「遍插茱萸少一人」你可知少的那個人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王維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詩人,映入人們腦海中的王維印象是大唐才子,詩文書畫可謂樣樣精通,王維在音律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農曆九月九日折茱萸插在頭上,可以闢邪。因此,九月九重陽節那天人們登山,頭上都會插著茱萸。這是詩人十七歲時在長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實感,確實是深知作詩的竅門。詩人的家鄉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為「憶山東兄弟」。
  • 重陽節插茱萸,是「吳茱萸」還是「山茱萸」,可別弄錯啦
    城遠登高並九日,茱萸凡作幾年新。三首重陽節古詩,帶你領略古代重陽節的情景,了解重陽節的風俗習慣。在這三首詩中,出現了同一種植物的名字,相信大家已經看出來了,那就是「茱萸」。對中藥有所了解的小夥伴都知道,中藥中有山茱萸和吳茱萸,那麼,古詩中的茱萸指的是哪種呢?在公布答案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兩種中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