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歷史,江蘇省揚州篇,皇帝的佳餚

2020-12-28 毛毛的歷史課

舌尖上的歷史,歷史中的美食。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我們本期的「舌尖上的歷史」板塊,今天小編要帶大家去了解的是,揚州市在歷史上的各大美食。說起揚州市的美食,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揚州炒飯,幾乎全國各個地方都有揚州炒飯的身影。那麼除了揚州炒飯,大家是否還知道下面的這些美食呢?

第一道:三丁包子

三丁包子的歷史由來已久,據說起源於清朝的乾隆年間,曾經是一位揚州的廚師為乾隆做的早餐。其實原本是五丁包子,但是由於其中的兩種餡兒海參丁和蝦仁價格偏貴,普通居民很難消費得起,為了照顧到更多的食客,所以就將這兩種餡兒去除,便成了現在由雞丁、肉丁、冬筍丁包成的三丁包子。三丁包子味道鮮香,肉質肥而不膩,是當地的傳統美食之一。

第二道:揚州春卷

春卷是揚州的一種著名傳統小吃,其歷史由來已久,始創於唐朝時期。揚州的春卷多為長形,但也有三角形、方形等其他形狀的。其味道或鹹鹹,或香辣、或酸甜,滿足了不同口味人們的味蕾。

第三道:清燉蟹粉獅子頭

相傳這道菜起源於隋朝隋煬帝時期,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是揚州市的傳統名菜,屬於淮揚菜系。獅子頭因其外觀而得名,主要由豬肉做成,裡面摻有螃蟹肉,口感鬆軟、肥而不膩,入口即化,令人唇齒留香,且頗具營養價值,深受大眾的喜愛。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幾道揚州市的美食,感謝大家的閱讀。大家還知道揚州市哪些傳統的歷史美食呢?可以留言哦。

相關焦點

  • 江蘇揚州舉辦舌尖上盛宴 頂級名廚同臺獻技
    江蘇揚州舉辦舌尖上盛宴 頂級名廚同臺獻技 2020-09-26 14:17:56 崔佳明 攝  揚州是一座有著25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世界美食之都」「世界運河之都」「東亞文化之都」三張世界級的城市名片。2019年,繼成都、順德、澳門之後,作為中國第四座入選「世界美食之都」的城市——揚州,以其歷史悠久的淮揚美食文化、蓬勃發展的現代食品產業、與時俱進的美食創新創意,向世界全面展示了開放包容、兼收並蓄、古今輝映的獨特城市魅力。
  • 舌尖2頻現江蘇美食 20多道揚州菜入選
  • 【舌尖上的淮安】淮安是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之一
    軟兜長魚又稱「軟兜鱔魚」,是江蘇省揚州、淮安的一道傳統名菜,屬於淮揚菜,也是在淮揚菜中最負盛名的一道菜餚。淮安人厚待中外賓客最喜歡上這道「鮮嫩可口別具一格」的菜,讓賓客嘗鮮,贊口不絕。該菜的功效為補虛養身調理,氣血雙補調理,營養不良調理,產後恢復調理。據《山海經》記載:「湖灌之水,其中多鱔。」
  • 揚州市啟動「舌尖上的揚州」行動支付推廣活動
    8月5日,為期2個月的「舌尖上的揚州」行動支付推廣活動在揚州市啟動。本次活動由人民銀行揚州市中心支行聯合揚州市商務局,與銀聯江蘇分公司共同舉辦,採用消費回補的形式,對使用雲閃付在指定餐飲店消費的市民,給予相應補貼。揚州市政府分管副市長、市商務局、人民銀行揚州市中心支行、銀聯江蘇分公司等相關部門領導出席啟動儀式。
  • 精益求精做佳餚,他們從「舌尖上」催生官兵戰鬥力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王永彬 張偉 單戰勝 韓強 王傑 馬回歸一刀一板,千絲萬縷,切出廚師好功夫;一鍋一鏟,燜煮燉炸,做出軍營好佳餚。食堂裡的披薩餅如今,食堂裡披薩餅、小麵包等各種主食輪番上陣,炊事兵們推陳出新,確保官兵每周都能吃上不同花樣的美食。「每當看到吃的精光的盤子和戰友們那一張張幸福的笑臉,我覺得,再苦再累,也都值得!」炊事員楊彥俊激動地說。
  • 揚州:華筆妙墨寫宏篇
    8月21日,由揚州市委宣傳部主辦、揚州大學文學院承辦的「運河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首屆學員培訓班」開班典禮在揚州舉行,「運河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揭牌。首屆共有16位學員,其中有的已經頗有名氣,如周榮池、湯成難等,在《人民文學》《鐘山》以及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等發表和出版了諸多作品,獲得過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紫金山文學獎以及百花文學獎等。
  • AEG烤箱打造絕世佳餚,全方位享受舌尖上的美食
    【天極網IT新聞頻道】當今社會人們提倡健康飲食理念,稍有差池就會影響整道菜的口感,而這款德國製造的AEG烤箱,從2018年進駐中國市場以來一直深得民心,不論你對美食要求有多嚴苛,AEG烤箱都會為你製作出美味的絕世佳餚,給美食愛好者呈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 舌尖上的《如懿傳》:真正的宮廷美食,隔壁小孩都要饞哭了…
    牛乳糖、松鼠鱖魚、碧糯佳藕各式美味佳餚精緻糕點隨處可見,真是舌尖上的大清後宮啊。劇裡的皇上和娘娘們吃得舒心快意,整一個大型 " 真香 " 現場,把劇外無數網友饞得懷疑人生,難道我們追的不是一部清宮劇而是美食番嗎?
  • 「特金會」午餐中的揚州炒飯亮了!背後的深意你get到了嗎?
    因此,揚州炒飯成為外國人心目中中餐的代表!要論揚州炒飯的歷史,可以追溯要千年以前的隋朝。隋人謝楓在《食經》中記載,隋朝越國公楊素愛吃碎金飯,即蛋炒飯。大業九年,楊素接駕時,為隋煬帝奉上了民間的碎金飯,揚州炒飯因此揚名。
  • 看完這幾部紀錄片,你對揚州美食的了解不止多一點!
    除了引爆收視奇觀的《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近年來,央視、江蘇衛視、浙江衛視等衛視和各網絡平臺自製的美食紀錄片中,都缺不了揚州美食的身影。文旅君整理了一些,不妨最近抽空看完這些美食紀錄片,為疫情徹底散去後的揚州美食之旅,提前做好攻略~
  • 過年了揚州有什麼特產?你就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這個金剛臍確實許多揚州人忘不了的家鄉味道,甚至揚州為了這款燒餅還創造了一個特有的成語——六角(ga第一聲)錚錚,就是表面上看上去很嚴肅很裝B,其實就是個逗B,裝腔作勢的意思。揚州的包子最著名的當然是富春和冶春這兩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的飯店了。還有比較出名的錦春、花園大酒店的包子也很不錯。
  • 2019年江蘇省科學技術獎揭曉 揚州21個項目摘獎
    揚州網訊(通訊員 柯萱 記者 鄒平 喬國軍)市科技局昨天傳來喜訊:根據省政府發布的《關於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揚州共有21個項目獲得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2項。
  • 話說揚州的康山街
    康山街位於揚州老城東南角徐凝門大街東面,南通東路拐彎處,十多年前揚州市政府興建了揚州康山文化園,對這一街區進行統一管理,這對傳承和發揚揚州傳統地域文化,對揚州古城歷史的研究與保護
  • 江蘇省紅十字「最美救護員」頒獎活動舉行 揚州一人獲獎
    劉駿海(南京地鐵運營有限責任公司客運分公司值班站長)、王海峰(南京金陵飯店救生員)、周慧娟(南京市祖堂山社會福利院老年病區護士長)、馬文超(徐州工程學院教師)、楊華僑(徐州市沛縣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陳 彥(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李 偉(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肝膽外科副主任醫師)、駱 孟(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影像科副主任技師)、趙 偉 (鹽城市濱海縣八灘中學校醫)、蹤靜婷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新生兒科主管護師
  • 詩句:「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中的「揚州」是指哪?
    白話譯文:舊友告別了黃鶴樓向東而去,在煙花如織的三月飄向揚州。帆影漸消失於水天相連之處,只見滾滾長江水在天邊奔流。煙花三月下揚州出自《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代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煙花三月下揚州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一曲悠揚的歌聲,表達了無盡的思念、惜別、問候、思念和寄託。
  • 精品自駕路書|煙花三月下揚州,美味休閒營地遊
    路線概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揚州的詩意美景,不言而喻。等冬天過去,春暖花開之時,來個揚州2日遊,享受春日陽光的溫柔,感受舌尖上的美味。
  • 舌尖上的東臺
    說到「舌尖上的東臺」,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東臺魚湯麵、東臺陳皮酒和東臺西瓜。那麼,我們的介紹就從這三樣開始~東臺魚湯麵1983年被授予「江蘇名特食品」,1985年入選《中國小吃食譜》。以鯽魚、鱔骨、豬大骨為主料,具有湯濃似乳、點滴成珠、鮮而不腥、肥而不膩的特點。富含優質蛋白質及磷、鉀、鈣等多種營養素,具有潤脾健胃、補虛療腸,增強免疫力、通乳催奶作用。
  • 江蘇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走進揚州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和全省抗疫表彰大會精神,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昨日,由省委宣傳部、省衛健委共同主辦的江蘇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走進揚州。會前,揚州市委書記夏心旻會見了由省衛健委副主任、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朱岷率領的報告團一行。
  • 揚州有座1600年歷史的寺廟,現在淪為花鳥市場,沒有香火與佛像
    瘦西湖天寧禪寺這個在揚州眾多景點之中顯得默默無聞的寺廟,雖然歷史悠久,卻基本無人問津,連停車場也沒有,我曾經去過三次,每一次都為停車煩惱,這個歷史悠久但默默無聞的景點就是雖然這個寺廟不出名,但絲毫不影響它的歷史地位,在古代,曾今是「揚州八大古剎之首」,足見其在古時候的地位;天寧禪寺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晉時期(即公元317年-420年),天寧禪寺就是建於那個時候,那時候的揚州還不叫揚州,而是叫廣陵,當時這裡還不是寺廟,相傳為東晉著名政治家謝安的住所,算起來距今超過1600年歷史了。
  • 在外國人眼中,他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傑出的皇帝!
    輕輕的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的一陣風,拂去歷史神秘的面紗。跟著小編一起去探索藏在歷史裡的秘密吧! 說起中國古代的皇帝,人們自然會提到秦皇漢武、唐宋之祖、成吉思汗、朱元璋、康熙皇帝,但在西方學者眼中,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皇帝是隋文皇帝,他的名氣不大,常常被我們忽略。隋朝本身的歷史並不長,只有四代三十八年。提起隋朝,大多數人只記得在揚州開鑿了三條運河,隋朝皇帝楊廣建修了大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