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4日,瀋陽發生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一列路過瀋陽的列車在皇姑屯爆炸了。更加不得了的是,當時的車廂裡還乘坐了一位大軍閥張作霖。列車被炸毀後,張作霖也深受重傷,奄奄一息。不久後便過世在了大帥府中。
這件事,當時轟動了整個民國,無人不曉。可關於這件事情的真相,歷史上卻眾說紛紜。張作霖一生稱霸東北,無人敢撼。這樣的人物究竟死於何人之手?且聽筆者從頭說起。
張作霖,字雨亭,光緒元年(1875年)出生於奉天省海城縣的一個小漁村。因家境貧困,父親早逝,故張作霖在13歲時便踏上了社會。在社會上,張作霖摸爬滾打了幾年,雖說錢沒有掙到多少,但生活經驗倒是學會了不少。而這,也為他之後的仕途,提供了不少好處。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9歲的張作霖加入了「太子太保」馬玉昆的軍隊,並成功當上了騎兵營的小頭目,與日軍作戰。至於甲午戰爭的結果,我們也都知道,清政府最後輸了。那戰都輸了,還留著軍隊幹嘛?於是,在馬玉昆解散軍隊後,張作霖也捲鋪蓋走人了。
這個時候張作霖也20歲了,也到了該成家的時候了。於是,張作霖便返回了老家,娶了張學良的生母趙氏,倒插門到了趙家廟村。後來,張作霖在嶽父的幫助下,還組織了一個小型的地方武裝勢力,保護村莊的安全。這所謂的武裝勢力,說白了就跟今天的保安類似。
清末的東北一直不太平,但這仿佛對多年混跡社會的張作霖沒多大影響,反而讓他如魚得水。張作霖自然不是一般人,他在知道清朝廷在「招安」的時候,便果斷抓住了這個機會,順利地將自己的安保隊伍轉變成為了朝廷承認的巡防營。以後,也算是有編制的人了。
自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以來,張作霖所在的遼西中立區一直都是日本和俄國所爭奪的焦點。張作霖也深知這一點,所以他索性便做起了這兩國的生意。剛開始時,張作霖接受了俄軍的一批軍械,並為他們服務。然後在俄國戰敗後,為了自己的前途,張作霖又選擇與日軍合作。最後帶清朝末年,張作霖已經從一個拉杆子起事的草莽英雄,搖身一變成了東北地區一個實力不容小覷的軍事首領。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了,東三省一下子就陷入了「保皇還是革命」的困境之中。而這,對地盤越來越大的張作霖來說,也是一件煩惱事。究竟是選擇和駐紮山東的革命軍一起推翻清王朝,還是和東三省的總督趙爾巽一起反對革命?思來想去,張作霖還是選擇了趙爾巽。於是,張作霖便帶著自己7個營的全部人馬,從駐地出發直奔奉天。
在奉天,張作霖見到了被新軍包圍的趙爾巽,並成功幫他解了圍。後來,在趙爾巽和張作霖的精心布置下,又與新軍將領達成一致,同意東三省不參與獨立。
可以說,這段時間內的張作霖因解救奉天一事,大有平步青雲之勢,且部隊也是越來越大。同時,剛剛上任大總統的袁世凱,也對表現出色的張作霖非常賞識。不過這個時候,張作霖卻對自己的前途有了些許擔憂,他擔心建立共和之後,自己的軍隊也會面臨解散危機。也是因此,張作霖對當時的政治態度,表現得是忽左忽右。
也是為了擺脫被動,張作霖將目光轉向了日本。因為他發現,自日俄戰爭之後,日本已經在東三省確立了絕對的優勢,遠不是沒落的清政府可比的。於是,張作霖開始頻頻走訪在華的各級日本官,希望能為他日後帶來些許幫助。
可令張作霖沒想到的是,他和日本人的往來,卻遭到了不明勢力的仇視。
那是在1916年。一天,已經是奉天督軍的張作霖在火車站為貴賓送行後,在回家的路上居然遭到了炸彈的襲擊。萬幸的是,張作霖自己沒被炸到,反而丟炸彈的人卻被炸彈波及炸死了。
等回到奉天府後,張作霖收到了衛隊的報告,說是日本鐵道守備隊隊長前來慰問。而這,就令張作霖不得不產生些許想法了。自己前腳剛剛在火車站遭人暗殺,後腳就有日本人進來慰問,難免有些奇怪。
於是,張作霖和他的部下檢查了那位被炸彈波及的刺客的屍體,他們發現:刺客的腳形有長期穿木屐的明顯特徵。如此一來,刺客的身份也顯而易見了。張作霖也因此認定,刺客就是日本人。
可是日本人為什麼要殺張作霖呢?按理說,張作霖當時是奉天督軍,日本人要想在中國發展,應該是要拉攏張作霖啊,難道這裡面又有什麼玄機嗎?隨著時間的推移,真相也逐漸浮出了水面。原來,想要害死張作霖的不是別人,正是日本浪人川島浪速。
川島浪速何許人也?他是日本侵華政策的積極推動者,早在袁世凱復闢時期,他就曾策划過滿蒙的獨立運動,一度想把內蒙古東部和整個東北變成日本託管的領土。至於川島浪速想殺張作霖的原因,是因為張作霖的出現,使得日本內部出現了分歧。
川島浪速認為,張作霖是實現滿蒙獨立的極大障礙,必須除掉。而其他的反對派則認為,實現滿蒙獨立,需要拉攏張作霖。但張作霖當上督軍之後,後者佔了上風,川島浪速意識到事情要變質,決定暗殺張作霖,藉此在東北製造混亂,為滿蒙獨立活動創造機會。
這,也就是張作霖受到暗殺的所有前因後果。可是,張作霖真的是「反對派」眼中可以利用的武器嗎?並不見得。張作霖可沒有他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在張作霖的眼中,日本人不過就是他的稱霸東三省的利用工具罷了,甚至還是他進軍中原的一塊踏腳石。
後來,在兩次直奉戰爭爆發後,張作霖果真如願,成功進軍中原,控制了北洋政府。甚至在1927年時,張作霖還當上了北洋陸海軍大元帥,成為了當時民國的最高統治者。可以說,這個時候張作霖的勢力,已經達到了民國的巔峰,控制了近半個中國。
也是如此,張作霖開始想要擺脫日本人。可是,還沒等到張作霖向日本人動手,蔣介石的北伐軍就來了。一時間,國內戰事又起,日本人也再次趁虛而入。
當時,日本人已經炮製好了《滿蒙新五路協約》,想跟張作霖交談。協約的核心內容,是關於敦圖鐵路、長大鐵路、吉五鐵路、洮索鐵路和延海鐵路這五條鐵路的歸屬問題。這5條鐵路,一旦被建成,日本人就可以借之完全控制東北,後果不堪設想。畢竟,這五條路向北可以運兵攻打蘇聯,向南可以運送軍資,向東可以連接朝鮮,使朝鮮到東北的運輸時間縮短到一天,是相當重要的戰略鐵路網。
張作霖自然也是深知其利害,但當時的情況,對張作霖及其不友好。面對著來勢洶洶的北伐軍,張作霖不得不跟日本籤約,但是籤了,東北三省就會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張作霖是個精明人,最後,他想出個主意,拖著日本人,不說籤也不說不籤,只做口頭承諾。但拖來拖去,日本當局顯得有點不耐煩了。
當時,有一個日本人叫河本大作,是日本關東軍的高級參謀,他認為,必須用武力解決掉張作霖。於是,就有了本文開頭的「皇姑屯事件」,張作霖的生命,也永遠定格在了54歲。
縱觀張作霖的一生,真是成也日本,敗也日本。但不得不說,張作霖還是愛國的。他生前沒有給過日本一寸土地,哪怕是在他的「王朝」要覆滅時,哪怕在他的生命要終結時,哪怕在協約的一字一畫上,他也沒有把一寸土地給過日本。因為他知道,他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