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謙虛、儒雅讓人如沐春風。他回答你的問題時,雙眼真誠地盯著你;他不把自己當「大俠」,而是親切地稱我們「同行」、「自己人」;他事先聲明:「有些問題今天如果答不上來,容我回去好好想想,下一次見面的時候告訴你」;當許多攝像人員一哄而上,擋住提問者的視線,他竟然孩子氣地說:「你們不乖乖地坐好,我就不講!」為了讓遠道而來的他早點休息,主持人宣布採訪結束,「大俠」反而有「意見」:「我們聊得挺開心,多給點時間吧!」
在平和的氣氛中,我們慢慢走近了他的內心世界。
關於辦報
報紙水平反映市民素質
記者:您還未到廈門、泉州之前,想像中的廈門、泉州是什麼樣子的?
金庸:泉州我是第一次來,而廈門在八年前即已來過,到過鼓浪嶼、南普陀,很美!廈門、泉州都是很有文化的地方,這從《廈門日報》、《泉州晚報》就可看出,我辦報紙幾十年了,深知報紙是一個地方的門面,報紙辦得好,說明這個地方有文化,這個地方的讀者有水平,有水平的讀者就要求有水平的報紙,否則就要罵報紙了,而今天我一下飛機就讀到了《廈門日報》,就知道廈門是個有文化的地方。
泉州是著名的港口,我在浙江大學上過歷史課,向學生們介紹過泉州,我招博士生也把泉州列入出題範圍。今天,我從香港飛到廈門,再從廈門到泉州,一路上美不勝收。此時,我又面對著這麼多年輕有為的記者,以前我曾在其他地方遇到一些記者,他們總問一些不三不四的問題,我乾脆不回答他們,而你們,我很願意與你們交流。
關於武俠
寫武功是想像力的問題
記者:知識來源於實踐,您不會武功,為什麼能寫得那麼出神入化?
金庸:這就是一個想像力的問題了,正如我筆下也寫過許多美女,生活中,我也沒法和這麼多美女接觸,但想像力幫我實現了。
記者:您的武俠小說已經達到一個高峰,會有人超過您嗎?
金庸:時代進步太快,很多事都說不準。
記者:您會設立一個基金會,來鼓勵武俠小說創作嗎?
金庸:不會。文藝創作不是靠錢來刺激的,它是一種個人化的、無功利的勞動。把錢捐給窮人,或者辦學校,更有意義。
記者:現在電視上一直在熱播由您的著作改編的電視劇,您是否會擔心讀者因為看了這些電視劇而不想再讀您的著作?
金庸:小說好,還是電視劇好,讀者自然能夠判斷,這正如一個題材可由歌劇來表達,也可由芭蕾舞來演繹,但是一個喜歡歌劇的人不會因為看了芭蕾舞而不再看歌劇。
記者:您對那些改編自您武俠小說的影視作品滿意嗎?
金庸:如果要改編我的小說,請不要改得太離譜。改得好一點的,還可以,但我沒有見到改得好的。比如,我筆下的關於男人們看到漂亮女人的反應,就沒有哪部改編的電視劇能夠表現出來。
記者:您會親自把自己的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嗎?對1983年版的《射鵰英雄傳》怎麼看?
金庸:我絕不會改編自己的小說。1983年版的《射鵰英雄傳》還是改動太大,翁美玲演的黃蓉雖然較為成功,但和小說中的黃蓉相比,還是差得太遠。
記者:您曾經認為李安導演電影拍得不錯,您會找他來拍根據您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嗎?
金庸:我從來不找別人來拍,都是別人找我。
關於英雄
鄧小平是我心中的「俠之大者」
記者:您的筆下有許多英雄人物,能否給英雄人物下個定義?
金庸:我筆下更多的是俠士,俠士與英雄是有本質區別的。俠士不顧自己的利益,為了社會、大眾和公道,他們可以為大義挺身而出,在匡扶正義中實現自身的價值。而英雄則不一定是為了社會、為了大眾,英雄所做的事情更多的是為自己,他們是為了自己的成功而努力,他們的付出首先是了成全自己。
記者:您認識那麼多人,誰能稱得上您心目中的「俠之大者」?
金庸:鄧小平,他把國家和人民引上一條富裕之路。
關於作品
我的書在傳達俠義上還沒成功
記者:您曾說,寫武俠小說的目的就是為了傳達正義,而現在社會上仍然俠義不足,請問,文學作品在傳達俠義精神方面,到底有多大的效果?
金庸:我的小說在傳達俠義上還沒成功!但是,我仍然堅持傳達俠義的目的。文學能夠打動讀者的心靈,對好的東西褒揚,對壞的東西批評,從而達到淨化人們心靈的功能。
記者:您對創作要求很嚴格,不斷地修訂自己的作品。不知這項工作進展如何?
金庸:《倚天屠龍記》已經改好。《天龍八部》已經是第五次修改了,還未完成,一度改動較大。後來一位看過修改稿的北京朋友告訴我,還是原來的意境更好,我接受他的建議,原則上不作大的改動。
我對部分小說進行修改,是為了使作品更完美,如果有讀者對修改部分不滿意,請寫信告訴我,下回修改時我可以再改回去。
關於人物
想讓韋小寶吃點苦頭
記者:一見之下,我覺得您是一位慈祥而開朗的老人,有點像洪七公和周伯通。
金庸:我很欣賞周伯通的人生態度,學武功純粹是為了好玩,而沒有考慮去爭江湖地位。我當初寫小說,也是為了好玩。做任何事都需要這種超脫的精神。
記者:韋小寶這個人物呢?
金庸:這個人物本身刻畫得較為成功,搞得許多年輕人都喜歡,有些人還模仿他的生活方式。這違背了我的本意,我是帶著批評的態度來寫這個人物的。韋小寶在小說中活得太舒服了。我準備在新修改的《鹿鼎記》裡讓他嘗點苦頭。
記者:您筆下的美女、美男如雲,請問您心目中美的標準是什麼?
金庸:我反對用美男、美女對人進行劃分。人長得美固然是好事,但人長得美醜是自己無法控制的,連生養我們的父母都無法控制,很多都是由基因造成的。一個人臉蛋很醜,但心地善良,他就是美的;一個人對社會有所貢獻,他再怎麼醜也是美的。外表美不美不重要,人格美,才是最重要的。
關於工作
辦報很難,寫武俠小說痛快
記者:辦報與寫武俠小說有何相通之處?
金庸:辦報很難,寫武俠小說痛快。我的武俠小說一開始就受到讀者的歡迎,所以,我就一本本寫下來。而辦報太難了,我甚至覺得,早知道這麼難,我就不辦了。但是,辦報,每克服一個困難就是提高了一步。
記者:是什麼力量支撐著您工作?
金庸:凡事不要輕言放棄,要咬牙堅持。
關於同行
佩服巴金,喜歡沈從文
記者:據說在中國現代作家裡,您最喜歡沈從文,現在仍然喜歡嗎?
金庸:是的,沈從文的小說和散文,真摯感人,讀來十分親切,我仍然很喜歡他的作品。
記者:您佩服中國哪位作家?
金庸:我佩服巴金。一個作家文章不一定很優秀,但人品一定要高,巴金身上有中國作家難得的人格美,我很欣賞。
關於自己
看女排比賽會緊張得閉上眼睛
記者:先生博覽群書,不知對哪部書最為喜愛?
金庸:司馬光的《資治通鑑》,這部書的內容豐富,文字簡潔生動,是我的案頭書,每天讀幾段,是極好的享受。
記者:您說要寫一部給老百姓看的《中國通史》,進展如何?
金庸:要看的材料不少,我也正處在學習階段。我會側重從人類的生活史的角度來寫。
記者:您在中學時代很喜歡體育,像今年的奧運會您有收看嗎?
金庸:從頭看到尾。
記者:中俄女排的決賽您看了嗎?
金庸:哪能不看?比賽的最後階段太緊張了,我都嚇得閉上眼睛。
記者:廈門有十多座無居民島,您會買一座改造成桃花島嗎?
金庸:買不起啊。買得起也不會買,喜歡一個地方不一定要佔有它,遊覽一下,把美景記在心中就很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