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野護的創作者之魂:創作不需要理論

2021-02-08 Anitama講道理

圖片來源:《五星物語》


歡迎置頂Anitama訂閱號~


說到機器人漫畫,永野護的《五星物語》自然必不可少。《五星物語》本是為了填補永野護在漫畫業上的空白,角川書店與其聯手推出的漫畫企劃,從1986年就開始在動畫資訊雜誌月刊《NewType》上開始連載,如今31年,幾度休刊,之後伴隨著劇場版動畫《花之詩女 GOTHICMADE》的推出,漫畫時隔9年再次重啟,而再開的時候,讀者幾乎傻了眼,設定大幅改變,大量沿襲了《花之詩女》的設定,單行本又是新編輯又是補足又是改訂版,「完結」這兩個字至今與本作無緣。作為該雜誌的骨幹作品,「創作者之魂」這一欄目永野護與《五星物語》自然是最有發言權。



《花之詩女 GOTHICMADE》

對於背景設定如此複雜,角色和機械的設定更是從華麗到繁瑣,一般人模仿不出來也創作不來的《五星物語》,永野護的創作又是從什麼地方開始入手的呢?「當然是故事主幹咯」,永野護毅然決然地回答到。《五星物語》是SF幻想作品,機器人、碩大建築物、高科技並存的世界,無論是讀者也好創作者也好,光是看到這些字眼一般都會從視覺上先入手。但實際上,永野護認為,自己本質上是誕生於「文學全盛時代」的人,自然更注重劇情的創作,雖然不能高攀,稱不上是文學作品,但確實是有著戲劇性的傳奇故事。比方說上一話(2017年6月號)中描寫了茲拉克小隊的篇章,機器人也是偶爾才登場,《五星物語》本身機器人登場的場面並不多,大多數是角色之間的故事,更接近演劇。而這些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才是著重點,永野也把創作的重點放在角色上。之後戰鬥對劇情會有怎樣的影響,為了構思好的劇情又要如何進行戰鬥,永野護時常在戰鬥場景遇到瓶頸。


《五星物語》的大體劇情基本在86年開始連載的時候就有個雛形,「年表」也是。即使畫了(?)超過30年,至今的內容也與當時的構想,沒有多大變化,就像在玩《俄羅斯方塊》一樣,要中途改變劇本讓之後的展開變得更加不對勁。不過,可以進行局部的改動。還是那茲拉克小隊的篇章來說,拜茲彼茲和艾蕾娜的緊急參戰,這段內容是在原先設想的腳本裡沒有的章節。因為想著要讓第12卷中登場的拜茲彼茲與哈斯哈有關聯,且GTM的戰鬥仍在繼續,索性就讓拜茲彼茲參與了與茲班茲希的戰鬥。看了2017年7月號的讀者大概就能明白,作為茲班茲希認真的場面,最精彩不過了,只可惜這也是她最後的出鏡了。



茲班茲希,出自《NewType》2017年7月號


如果說過了30年,故事的骨幹仍未發生改變,那可真可謂是《五星物語》非常堅韌的地方了。永野說到,如果馬上要我畫星團歷3225年斯坦特遊星攻防戰的那段劇情,我馬上就能開始,3960年的格拉斯戰、7777年的綠星戰也完全沒問題。只不過這些篇章都被砍掉了。那麼,從這事先給出提示的龐大年表中,永野護是按什麼樣的順序與基準來畫漫畫的呢?對這疑問,永野只能拿具體的事例來分析。比如阿特洛波斯的篇章結束之後,本想著直接進入3159年的前哨戰,但在設計上又遇到了糾結,不過這會兒又想畫年輕角色們的故事。在畫著3159年殲滅戰的時候,就想著必須畫他們的準備工作,這個準備工作就是現在正在畫的魔導大戰。再進一步說,3159年天照開始侵攻阿多拉星的故事,就是為之後3960年天照制壓格拉斯王朝而準備的。


目前《五星物語》仍在《NewType》上每月持續連載中,每個月永野護大概花上2周的時間來整理和思考,有時也會被一些瑣事給打算,然後開始設計,從文字腳本到Name,這些要花上相當大的時間,永野表示,Name作業雖然3天左右就能完成,但大概要消耗他對整部作品能量的90%,之後正式下筆到完成實際作業大概是在一周左右。


雖然說劇本早已構思好,已有既成的文字稿,但實際要畫出來並不是那麼簡單。角色該如何去演,如何將演技展現給讀者,如何避免喋喋不休的臺詞,這是對永野護來說最難的事。永野說到,《五星物語》從腳本到Name,臺詞大概佔去五分之一左右,文字太多看著悶,儘可能把要說的臺詞縮短。比如茲拉克小隊的篇章,那魯米的臺詞基本就被砍掉了。儘可能把沒必要的臺詞全部去掉,這樣一來,某些場景也能砍掉。比如原稿可能要用上10張只有的文字,到最終可能只剩下一句臺詞。即使如此,茲拉克小隊篇章原定在8回之內完結,結果還是延長到了17回。畢竟,有機體登場的話,不能在小格裡表現,經常是佔滿一整頁,於是頁數就會增多,就會超出預定的量。永野護也覺得奇怪,「明明是按著我寫的那樣啊!」



《花之詩女 GOTHICMADE》

說到《五星物語》的創作,「設計」這一要素絕不可避而不談,那麼永野護又是以什麼契機設計的呢?其實這個問題,永野自己也不好表達。機器人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就是把自己喜歡的造型給畫出來,僅此而已。自己腦中認為帥氣的造型,比如GTM細長的外形,刻意設計出來。永野認為這是一種強行把自己喜歡的要素加給讀者的表現,不往以往肥肥的外形上去設計,真要出現這種設計,無非是劇情需要否則不會出現。


永野認為人的感覺是需要培養的,自己則多虧是田宮模型,有時確實是只能通過照片才能習得的感覺,有時從平面到立體物印象也會發生變化。特別是從模型開始接觸的人,他們深深了解機器人不只是鐵塊,他們有著內在的構造,並且是由各個部件組成的,模型可以說是永野護設計的出發點。《重戰機L-Gaim》中的Movable Frame(意為:可動骨骼)和《五星物語》的Twin-Swing系統也是從那得到的想法。


說到GTM的設計是在什麼時候成型的,永野護也是摸不著頭腦,「感覺成型的時候就成型了吧。」其實有不少設計都是懵懵懂懂地就設計好了,比如在創作故事的時候,登場的機體就已經決定好了。例如2017年6月號登場的查拉圖斯特拉Apter Bringer(原LED幻象)下半身發生了變化,但好不容易才畫了張全圖。有看到了覺得很帥的人,也有覺得奇怪的人。有不少看到腳後跟的時候會覺得「誒,這不是Fatima的那套裝束嗎?」因為就是將Fatima的裝束和GTM置換了罷了。Fatima的裝束,幾乎就是GTM的部件。正是如此,查拉圖斯特拉可以說是最早完成的設計。之後的GTM則是部件卸裝之後的狀態。冰之女皇玻璃凱薩琳也是這樣,有看過《花之詩女》(《花之詩女》目前沒有發售光碟,或者說無發售光碟的計劃,僅在影院上映,偶爾有復活上映)的朋友,也許能從Fatima城鎮的外觀聯想到查拉圖斯特拉的外形。正因為留下了這種印象,在看到查拉圖斯特拉下半身的時候,就一定會有這種既視感。



查拉圖斯特拉Apter Bringer,出自《NewType》2017年6月號


與其說是機體、Fatima的設計獨特,不如說原本以各種行星為舞臺的《五星物語》的世界觀設定本身就獨特。永野護自稱,不過這才是他困難的地方,做不到完美。無論都市的構造、建築物的外形,還是住民的風俗,在畫之前都要花非常長的時間來設定,然而這些設定也不全都用得上。只有天照的空中宮殿「Float Temple」(浮遊城)設計得頗有超未來的感覺,剩下的全是問題。然後出於永野護的興趣,Fatima的服裝又要畫得格外時髦。


最後,作為一名創作者,永野護在創作故事的時候絕不動搖的是什麼呢。永野表示,能將喜歡的東西做出來就是創作,不需要加以限制。不能局限於現有的概念,這是永野創作的原則。既然是創作,就是什麼都行。只不過,當說著什麼都行的時候,反而要考慮「究竟,我能做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畢竟大部分人並不是神通廣大。對於今後要把創作故事的年輕人來說,請務必把所有的前輩當作自己的敵人、當作是自己的絆腳石,一定得抱著這樣的覺悟。「因為創作是不需要人教的,請不要考慮任何理論。」



《五星物語 Reboot》單行本第1卷

※ 文中出現的星團歷時間出自「Joker太陽星團年表」,參考漫畫第13卷


精彩內容推薦(請點擊以下圖片):



相關焦點

  • 永野護編導傳奇動畫《花之詩女》或將重映 重溫大師意境
    神級漫畫大師永野護的漫畫作品不多,而且代表作《五星物語》緩慢難產,不過其編劇執導的傳奇動畫《花之詩女》有多少粉絲看過呢?近日聲優之一的佐々木望轉推粉絲意向站,如有可能或許在不久之後能夠重映。·因《五星物語》而聞名的永野護的作品《花之詩女》是永野護在自己的名作《五星物語》20周年之際的宣布製作的長篇動畫電影,親自編劇指導,電影已於2012年11月上映。·講述了被稱為『詩女』的女性們,擁有能夠傳承記憶的特殊能力,而擁有這種特殊能力的她們,不但能加深民族、國家人們之間的羈絆,更能透過其言語將人類導向更好的未來。
  • 魔法、史詩與機器人:永野護的深淵巨坑五星物語
    是的,這就是作者永野護融入了畢生心血,令眾多五星粉又愛又恨的《五星物語》。位列日漫四大坑(暗黑破壞神,劍風傳奇,強殖裝甲,五星物語)之首的深淵級巨坑。一、極端宏大的世界與故事永野護是一個極端的設定黨,《五星物語》的設定並不像融入了心理學跟聖經的《EVA》那樣晦澀難懂,但它龐大,包羅萬象,涉及了政治、軍事、歷史、生物學、文學等等,這是一個什麼有都有的世界:有巨大機器人、克隆體、外星人等科幻方面的設定;也有魔法師、巨龍、神靈等不折不扣的奇幻設定。科幻與奇幻這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在永野護的畫工與充滿想像力的設定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自然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 【資訊】鬼才永野護最新力作!volks 花之詩女 GTM KAISERIN
    有著機設界鬼才之稱號的「永野護」近日於【GOTHICMADE TOHO CINEMAS上野】展覽中首次公布和volks最新合作的機體
  • 【資訊】由naoki來再現永野護的卡碧尼!由財團B來限定發售了!
    雖然這架「卡碧尼Damned」目前尚未在外傳中登場,但有在關注NAOKI這位設計師的模型玩家應該對它不陌生,早在2014年NAOKI就發表了這款由「MG丘貝雷」改造而來的作品,同時也登上了雜誌由永野護老師自行重新設計的「MAN-103卡碧尼」。▼
  • 音樂創作理論與實踐
    音樂創作包含詞曲創作、編曲創作及MV創作,其初衷是為了更好更加完善的讓大眾了解作品的意義和創作者想要傳遞的內容。可能很多人認為音樂創作只包含詞曲創作而編曲和MV只是音樂推廣的一部分,而非音樂創作的主體。傳統的音樂確實很少有MV,而早期的MV是由商演化演變而來的產物。
  • 《黑暗之魂》系列盒蛋登場!快來傳火!
    《黑暗之魂》系列盒蛋登場!快來傳火!硬核遊戲《黑暗之魂作品名:《黑暗之魂》出品方:ACTOYS價格:RMB 95/個,570/套Q版設計:餅餅唔餅原型製作:永野健民原型協力:EMONTOYS/學校法人菅原學園 専門學校デジタルアーツ東京/音分慄/漩渦羽毛塗裝:谷本裕人商品高度:11cm預計發售時間:2020年8月中下旬首發特典:太陽戰士徽章(限量5000枚,僅附贈在太陽戰士款內
  • 結城正美談創作者之魂:誰都能成為漫畫家
    ,漫畫家、輕小說家、動畫腳本家,講述了各自的創作者之魂。本次借著《機動警察PATLABOR》新企劃《機動警察PATLABOR EZY》的公開,回到最初系列的主創「HEAD GEAR」的一員、漫畫家——ゆうきまさみ(結城正美),從他的經驗看看他所擁有的「創作者之魂」。
  • 創作靈感如何快速儲存?創作者必備存儲單品
    三星SSD 970 EVO Plus的固態硬碟順序讀取和寫入速度達到了3,500MB/S和3,300 MB/S,也就是說,這就是理論上我們經常性的導入文件和寫入文件速度,這樣的成績在當下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梯隊水準。
  • 《緝魂》構建「近未來」世界,「科幻+懸疑」能否拓寬影視創作空間?
    《緝魂》構建了可信度更高的「近未來」世界,並以此切入生命和人性的精神內核。自《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後,一批「科幻+」作品奮起接力,呈現出多元的科幻類型和充沛的科幻想像,讓觀眾窺探到了中國科幻影視創作的星火與未來。在中國科普作協副理事長、科幻作家陳楸帆看來,在當下市場亟需「軟一點」的中小成本作品。
  • 劇本創作的科學理論
    2.勵志故事 主角是生活中與你於我一樣的普通人在奮鬥過程中醜小鴨變天鵝給年輕人中年人一種精神鼓舞3.動作片 4.生活片 5.都市時尚 6.家庭倫理片2.方法論 :用一句話概括一個劇本 《飛屋環遊記》 主角喜歡探險立志當探險家,得到愛情與妻子夢想一致倆人都想去天堂瀑布探險,但是平時經濟不充裕
  • 以逆行「白衣天使」為原型 河南11歲小姑娘創作「護小白...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周曉荷身著白色的防護服,戴著厚厚的護目鏡,雖然看不見臉,但眼神、動作活靈活現……4月27日,一組名為「護小白」的系列表情包在網上躥紅。它的創作者是我省靈寶市河濱小學五年級學生、11歲女孩葛志華。
  • 創作爆款短視頻,你需要這樣的「編劇思維」
    抖音、快手等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短視頻平臺的出現,大大降低了視頻的創作門檻,任何人,只要擁有一部手機,註冊一個短視頻平臺帳號,就可以拍攝並發布自己創作的內容。但想從無數內容中脫穎而出,成為頭部,創造爆款,創作者依然離不開專業基本功的積累。對於短視頻創作者而言,編劇思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方式。
  • 賈樟柯*梅峰:理論對創作的作用丨導師說
    如梅峰老師所言,很多學生感覺「理論」比較枯燥,離創作也比較遠,那麼作為創作者的賈樟柯(北電教師大多也是創作者)會如何看待「電影理論」呢?電影是一個群體性的工作,一個人幹不了的,你需要有自己的創作夥伴,所以再也沒有學院這樣一個聚集知識資源和人脈資源的地方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在學院裡面集中的學習,包括理論在內的必修課,我覺得你在日後的職業生涯裡會逐漸理解這些東西帶給你的是什麼。我想舉一個例子,比如說電影的劇作,我們一開始的基礎課是非常偏向於俄羅斯式的教育方法,就是前蘇聯的劇本創作方法。
  • ​TGDC | 遊戲創作需要更多意義
    書裡講的是一個民間科學家研究出了一則數學理論,他自覺這個理論相當了不起,甚至可以改變人類歷史,於是就印成書籍推銷。不管是到大學還是到出版社,他相信別人一定能夠看到理論的偉大之處。但結果卻是,所有人都認為他的理論荒謬之極,完全是無稽之談——一個民間科學家怎麼會有能力去解決所謂最前沿的、最了不起的數學問題呢?
  • 美術研究|創作:需要畫家文化、思想、經驗的積累與情感的投入
    追溯「現實主義」概念在近現代中國文藝創作領域的興起,回到最初的理論認知,有助於加深我們今天對於這個概念範疇本義與外延的理解。甚至在「無邊的現實主義」理論看來,「沒有非現實主義的,即不參照在它之外並獨立於它的現實的藝術」。由此,「現實主義」在愈發包容、開放的語境中,已經超越了一種特有的表現手法,而成為幾乎一切藝術創作的共通特質。「現實主義」概念的今義與外延,顯然已經具有了多元化與開放性的趨向。
  • 《皮繩上的魂》導演張楊:信仰是宏大的母題,任何事,恐怕都不脫離信仰
    張楊:就像我們看小說,有時候並不是按照順敘的概念在寫,可能第一段是關於108天在路上的故事,第二段你看到的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但它已經是十幾年前的前史,我們只是不需要把這個東西說得那麼清楚,觀眾其實都可以看出這種時空的變化,並不是在一個平行線上,它是三個時空的東西。
  • 影視創作必須「魂有所依」| 由《隱秘而偉大》《雷霆戰將》說開去
    特別是在近年來一些抗日題材或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創作生產中,那種將青春偶像劇的敘事邏輯無邊界泛化、無辨別同化,乃至假「致敬」之名、行娛樂之實,或假「年輕態」之名、行違背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之實的做法、弊端,著實需要我們高度警醒、深長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