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7成人口是華人,李光耀為何不定漢語為國語,反而選擇英語

2020-12-23 趣觀歷史

引言

《漢書·劉向傳》有言「此皆以和致和,獲天助也。」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在困境中,不思索解決眼前困難的方法,而是將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的話,那最後必然難以收穫成功。同樣,這個道理對於國家來講也一樣。

曾經的新加坡作是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而存在的。1961年5月,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又作東古·阿卜杜勒·拉赫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汶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馬來西亞的建國方案,李光耀舉行了全國投票,並獲得了71%的支持率。於是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英國的統治,加入了馬來西亞。

▲東姑阿都拉曼舊照

但是,由於治國理念上的矛盾,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政治衝突愈演愈烈。1965年,馬來西亞舉行了是否讓新加坡獨立的投票會議。在這次投票中,馬來西亞以128票贊成,0票反對的結果,讓剛剛脫離英國,加入馬來西亞的新加坡被獨立了出去。

剛剛邁入獨立的新加坡人口只有兩百萬左右,人均GDP只有450美元,而淡水資源也十分緊缺,甚至需要從國外進口來滿足人民的日常所需。

面對這個爛攤子,李光耀也十分頭疼,但是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他還是毅然決然地站了出來,承擔起兩百萬人的生存問題。

▲李光耀舊照

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上,在以前作為英國殖民地的時候,當地僅僅被作為一個貿易的中轉站使用,沒有任何的工業基礎,農業基礎也不算發達,經濟結構十分單一。在英國撤離的時候,人們普遍想的就是,今後的生活全靠馬來西亞的了。可是誰也沒想到,僅僅過了兩年,新加坡就被迫獨立出去,成為了一個小國家。

雖然老天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但對於新加坡人民來說,生活還是要過下去的。針對新加坡目前的現狀,李光耀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

在這些政策中,有一條看起來是無比地令人驚訝,甚至可以說是荒謬:把漢語廢除,用英語作為國語。要知道,在新加坡,足足有著70%以上的人口都是華人,就連李光耀他自己也不例外.使用漢語不是該更加方便嗎?

▲剛獨立時的新加坡

對此,李光耀沒有做任何解釋,他還是堅定地將這條政策推行了下去。下面的人民對於這條政策雖然感到詫異,但還是接受了,畢竟,這裡一個多世紀以來都是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而存在的,人民或多或少都會英語。

對於新加坡的國情,李光耀看得非常清楚,他知道新加坡國土面積小,自然資源也並不豐富,想要拉動國民的經濟,就必須吸引外商來投資。為此,他更是親自前往發達國家,遊說各大企業入駐新加坡。

▲李光耀晚年近照

李光耀對於人才的培養同樣是相當地看重,他設立了高額的獎學金,選拔出優秀的人才,並親自將他們送往國外,希望他們在學成歸來後可以為新加坡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李光耀慢慢變老,身體也大不如從前了。1990年,他辭去了總理職務,不過保留了內閣資政身份,依然為國家的發展而殫精竭慮。2013年8月6日,他發布新書《李光耀觀天下》,從這本書中,我們終於知道了李光耀為何會將英語作為國語,而不是將漢語作為國語。

▲《李光耀觀天下》

在書中,李光耀提到,如果以漢語作為國語,可能在國內交流會很方便,但是外來人很可能聽不懂,所以他選擇了將全世界應用最為廣泛的英語作為國語。這樣一來,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地理位置上的優勢,還能夠更好地吸引外資企業,這對新加坡以後的發展是有絕對的好處的。

李光耀在採訪中曾經說過,他很慶幸以前統治新加坡的是英國,如果過去統治新加坡的是法國或是其他國家的話,他們就必須忘掉法語或是其他語言,轉而學習英語,這個過程是極為難熬的。

▲新加坡現照

以現在的目光來看,新加坡的成功崛起,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證明李光耀的做法是對的。到2011年李光耀卸任內閣資政一職的時候,新加坡的人均GDP已經翻了好幾十倍,高達53890美元,成為了亞洲東部僅有的三個發達國家之一。

結語

新加坡的發達從很大程度上來說依賴於李光耀在建國初期定下的國策,而有些國策,時至今日也依舊值得我們去借鑑,例如對待人才的態度等。希望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們的國家能夠愈加強盛。

參考資料:

《漢書·劉向傳》

《李光耀觀天下》

相關焦點

  • 新加坡7成人口是華人,李光耀為何不定漢語為國語,反而選擇英語!
    在這次投票中,馬來西亞以128票贊成,0票反對的結果,讓剛剛脫離英國,加入馬來西亞的新加坡被獨立了出去。 剛剛邁入獨立的新加坡人口只有兩百萬左右,人均GDP只有450美元,而淡水資源也十分緊缺,甚至需要從國外進口來滿足人民的日常所需。
  • 新加坡有超過7成的華人,為何李光耀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就是在英國殖民期間,他們也從未規定讓新加坡人民必須使用哪種語言。但是在李光耀上臺之後,他直接廢除了漢語,並且禁止了漢語的相關學習,更是將南洋大學停辦了。他只主張將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在那時中華總商會的一些人曾向他提過建議,其實漢語當作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利大於弊的,但是李光耀卻表示:可以,但是你們要先打倒我。意思很明確了,就是只要他還在為一天,那麼官方語言就有一天不會是漢語。
  • 新加坡華人佔7成,為何英語是官方語言?李光耀直言漢語劣勢明顯
    說起新加坡這個國家,許多中國人都不陌生。新加坡是全球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他們的人均GDP比香港還高,位居世界前列。新加坡不僅僅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而且他們的製造業非常發達。新加坡還是一個著名的移民國家,其中單單是華人就佔了7成。
  • 華語為何不能作為新加坡國語?李光耀:那會是個錯誤
    但沒想到開國首腦李光耀卻拒絕這樣做,甚至表示如果選擇漢語作為國語,會是新加坡的一大錯誤。這究竟是為何呢?興衰與發展一個國家的興衰與發展,與當政者有著離不開的關係。李光耀祖上是廣東梅州人,骨子裡他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並且新加坡75%的人都會漢語。在設立國語的時候,理應將漢語作為國語。可沒想到的是李光耀卻說將華語定位新加坡國語,將會是一個錯誤,為何李光耀會這樣說呢?
  • 新加坡基本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是什麼使新加坡獲得了如此巨大的進步呢? 那麼則不得不提一個人——新加坡最偉大的總理李光耀;那麼則不得不提一項重大的政策——廢除漢語,將英語作為國語。新加坡一實現獨立便廢除漢語,在上個世紀的世界裡,可以說是一項極具積極意義的決策,它從多方面推動了新加坡綜合國力的巨大進步。
  • 新加坡華人居多,有4種官方語言,英語第一,漢語為何只排第三?
    新加坡華人佔70%以上,官方文字為何是英文?李光耀:為求發展!新加坡華人居多,漢語為何不是第一語言?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擁有4種官方語言,即英語,馬來語,華語和泰米爾語。基於和馬來西亞的歷史淵源,《新加坡憲法》明定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語言。新加坡的第一語言是英語。所謂第一語言,就是政府公文寫作的通用語言。新加坡常駐人口有560多萬,其中華人佔了人口的74.2%,是個以華人為主導的國家,但是,作為華人的母語漢語,在新加坡仿佛成了「外語」。漢語在新加坡的地位為何如此尷尬呢?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漢語絕不會成為官方語言,除非你們把我打倒!
    新加坡超過7成都是華人,李光耀卻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官方語言 引言 越喜歡一個人,受這個人的影響越大。 即便是到了現在,提到新加坡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想到李光耀這三個字,這便是他的影響力。新加坡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其國內有超過7成的人數是華人,漢語已經成為了一種通用的語言,但是卻從來未被官方定義為國語,這一切的根源則與李光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新加坡華人這麼多,為什麼英語是第一通用語,而馬來語是國語?
    但是即便華人數量比例過高,可《新加坡憲法》明定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英語作為主要的通行語和教學語。至於華語,雖然也是官方語言,但從新加坡的規定來看,顯然在新加坡馬來語和英語更加重要,這是為什麼呢?新加坡是馬來半島末端的島嶼,但其實說實話,大航海運動開始前,新加坡並沒有什麼戰略位置,可是中國人移民新加坡的歷史卻非常早。
  • 新加坡華人佔七成,李光耀卻堅持將英語作為官言:除非你們打倒我
    新加坡是中國之外唯一以華族人口佔多數的國家,其華人數量佔國民總人口的70%以上。早在獨立之初,不少華人富商為更好傳承中華文化,興辦中文學校;英國殖民期間基於華人在新加坡的影響力,也未強制新加坡人拋棄漢語改學英語。
  • 新加坡國民的華人佔70%,那為何漢語被廢除?李光耀道出緣故
    眾所周知,新加坡獨立是被迫的,因為它被馬來西亞聯邦踢了出來。看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是如何回憶新加坡被迫獨立的,他說:「有些國家本來就是獨立的,有些國家為獨立而鬥爭,新加坡的獨立是強加於它的。無論何時,當我們回顧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籤訂協定的那一刻,我們總是感到痛苦,而我從未如此悲傷過。
  • 華人佔多數的新加坡為何有四種官方語言?
    新加坡所處的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戰略要道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為新加坡吸引了大量外來移民,這些移民主要來自三個地方:一是馬來半島西海岸的馬六甲地區,大部分是馬來人;二是馬來半島以外的商人和移民,商人以華人為主體,他們大部分都曾到馬六甲等地做過生意;三是大約與中國商人同時期到來的印度商人、勞工和罪犯。
  • 新加坡十大富豪,9個都是華人,為何新加坡當年卻選英語當母語?
    新加坡是亞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香港、臺灣、新加坡跟韓國曾經被譽為亞洲四小龍。新加坡在經濟總量上跟香港並駕齊驅,不過人口卻比香港還有少一兩百萬,新加坡的人均GDP比香港還高。其實去過新加坡的人就知道,這裡街上見到的人幾乎都是華人。其實新加坡有7成的人口都是華人,其他的人口才佔了3成。
  • 雙面李光耀:是華人之光?還是中華文化「叛徒」?
    這位小國巨人,帶領新加坡邁入富國行列,也徹底將新加坡蕩出了中華文化圈。作為以華人為主的國家新加坡的絕對主宰者,他在國際上常常力挺中國,總讓國人心生的 「血濃於水」的好感;與此同時,他又不時宣揚「中國威脅論」,號召東南亞諸國警惕中國,也少不了被國人口誅筆伐。
  • 新加坡滿大街都是華人,為何不將漢語當工作語言?當地人這麼說的
    據了解目前新加坡的人口組成是,74.2%的華人,13.3%的馬來族,9.1%的印度裔以及3.4%的歐洲人。而新加坡的總人口是564萬,如果這樣算下來的話那新加坡將近有360萬的華人。而這些人基本上都是,以前的廣東人跟福建人。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當地的華人這麼多,為什麼還不將漢語當工作語言?
  • 新加坡華人佔總人口的74%,他們還會說漢語嗎?來旅遊一次就知道
    這次我們要講的主題是「新加坡的華人佔該國總人口的74%,那麼他們還會說漢語嗎?」。世界上華人最多的國家之一,新加坡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這麼一句話,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中國人!有的,是去旅遊,而有的則是在異國他鄉定居生活。其中,新加坡可以說是世界上華人最多的國家之一了。
  • 李光耀為何推廣華語?因為,用普通話對新加坡非常有利
    但後來,新加坡為提高在國際經貿中的競爭力,大力推行英語教育,中文淪為小學和中學的一門單獨學科。李光耀當初把英語列為「第一語言」是出於文化和經濟上的考慮。因為新加坡只是一個國土面積只有719.1平方平方公裡的國家,而山西的省會太原的面積是6999平方公裡,新加坡只有太原的1/10左右。
  • 華人人口佔新加坡總人口74%,為何新加坡卻選擇親近美國?
    新加坡作為一個資本主義的發達國家,不僅經濟發達,還是一個多文化族群的國家。新加坡總人口達到570萬,其中華人佔總人口的74%左右,其餘為馬來人、印度人和其他種族。多元化族群也讓新加坡形成了包羅萬象又獨具特色的文化,可以說新加坡也給早年下南洋的華人提供了一片安居樂業的淨土。
  • 李光耀的10個小知識:強調自己不是中國人,曾坦言感謝英國殖民
    李光耀的10個小知識:強調自己不是中國人,曾坦言感謝英國殖民。第1,李光耀年少時,就讀於新加坡當時最好的高中——萊佛士書院。那時,全校只有一個女生,叫柯玉芝。這女生大李光耀2歲多,後來成了他的妻子。此外,他倆都是超級學霸,而且柯玉芝的學習成績比李光耀還要好。
  • 南洋大學消亡背後,隱藏著新加坡的「英語夢」
    新加坡作為一個以華人為人口主體的國家,通用的語言卻是英語。這種局面的形成離不開新加坡前任領導人李光耀針對華語和中華文化的不斷圍剿。大批華人從中國各地(主要以福建、廣東、海南三地為主)匯聚到新加坡。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新加坡的華人總數已經超過百萬,是新加坡人口數量最大的族群。
  • 書摘一葉丨一個普通新加坡人眼中的李光耀
    可能是歌手林俊傑或孫燕姿,可能是乾淨整潔的市容,也可能是口音怪怪的新加坡式英語和新加坡式華語,又或者是這裡的「嚴刑峻法」……鞭刑、罰款、禁售口香糖之類的……當然,少不了名字響噹噹的、我們所敬畏的李光耀先生。 李光耀是一個在新加坡政壇上叱吒風雲的人物。到目前為止,他在國家建設以及對人民生活上的影響力無可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