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的10個小知識:強調自己不是中國人,曾坦言感謝英國殖民。
第1,李光耀年少時,就讀於新加坡當時最好的高中——萊佛士書院。那時,全校只有一個女生,叫柯玉芝。這女生大李光耀2歲多,後來成了他的妻子。此外,他倆都是超級學霸,而且柯玉芝的學習成績比李光耀還要好。
第2,當1965年馬來西亞高層把新加坡踢出聯邦後,李光耀面對自己這個啥都缺,且前途未知的小地方,感到心力交瘁。隨後,他無奈地在電視臺鏡頭前宣布獨立,然後放聲大哭。
第3,對於李光耀,柯玉芝的爸媽是看不上的,因此極力反對他倆交往。可是,兩人卻在倫敦讀書時秘密結婚了,當時無人知曉。過後,柯玉芝把婚戒藏在胸口。直到回新加坡補辦婚禮時,她爸媽才知道自己的女兒早已經嫁給了李光耀。
第4,李光耀在1976年首次訪華時,我們曾送他一本書。不過,他看了一眼便退了回來,因為這本書中有少許的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的內容,而新加坡裡面有印度裔。所以,李光耀認為這不利於新加坡的內部團結,因而將此書退了回來。
第5,李光耀本身是一個非常崇拜西方的人,或者說是崇拜英國的人。他曾說:「我在接受英政府頒發的終身成就獎時,是我這輩子得到的最高肯定。在我這個年代,是以做英國人為榮。」而這種因素也最終導致他在1980年下令,將國外唯一一所中文大學~南洋大學併入新加坡國立大學。
第6,當時的南洋華人基本分「傳統華人」和「海峽華人」,「傳統華人」說中文,談到中國很親切,自稱是中國人,以陳嘉庚為代表;後者則親西方,講英文,以李光耀為代表。在當時,「傳統華人」靠自己奮鬥創業,或富甲一方或安居樂業。而「海峽華人」則靠給西方做買辦或者打工,靠西方人吃飯,英文比中文說得好,甚至不會說中文。此外,那時的南洋華人也可以分成這兩類:親內地和親臺灣省。
第7,新加坡港獨立沒幾日,中國海外總商會代表就來到新加坡市政府大廈的辦公室見李光耀,希望能把華語(漢語)設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李光耀聽後拒絕道:「絕對不行,因為這樣會讓新加坡分裂。新加坡要想生存下去,要想發展下去,要想屹立於世,就必須要以英語為官方語言,若以華語為國語,不僅會讓我們舉步維艱,甚至還會讓我們走向滅亡。」
第8,1971年,《星洲日報》主筆李星可在《誰是「沙文主義」》一文中,以新加坡沒把華語設為新加坡的國語為由,大肆指責李光耀和他的新加坡政府是「數典忘祖的二毛子」。沒過多久,李星可被逮捕。接著,李光耀對李星可說:「你說我數典忘祖,可實際上呢,我雖將英語設為了國語,但我的孩子都必須在新加坡接受華文華語教育。反觀你呢,你的5個兒子從小就被你全部送去澳大利亞接受英式教育去了,你說,我倆到到底誰才是數典忘祖?」李星可聽後啞然,無從反駁。
第9,1967年,李光耀接受全國廣播公司採訪,在談論中國及東南亞關係時,一個外媒記者問道:「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怎樣看待中國?」李光耀聽後強調道:「對不起,我不能代表中國說話,我雖有中國血統,但不是中國人,因為我是新加坡人!我不是中國人,就如甘迺迪總統不是個愛爾蘭人。慢慢的世人會知道,新加坡華人在外表上是中國人,說著華文,然而卻與中國人不同。我們不否認有中國人的血統,但重要的是,我們以新加坡的立場思考,關心新加坡的權益,而不是以中國人的立場,為中國人的權益著想。」
第10,對於英國殖民新加坡這段歷史,李光耀坦言道:「我慶幸是英國殖民新加坡,對於他們的離開,我們心懷感恩!感謝他們的殖民!他們離開時,其總督彬彬有禮地將辦公大樓完好無損地交給了我,並拉著我的手親切地向我介紹了大樓裡的每位管家。」(喜歡的話多多關注,多多點讚,多多收藏,轉發和評論,謝謝!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歡迎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