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中文夾帶英文單詞,算裝逼嗎?

2021-03-01 留學Easy客

這種現象多發於有過留學經歷、在海外居住過或是英文愛好者的身上。如果說話雙方均自帶中英混合模式,兩個人很可能聊的不亦樂乎,成為周圍人的一道風景。如果只有一方中帶英,那可能對方的內心戲會很足。那麼,說中文夾帶英文到底算不算裝逼呢?


@roaringbb

講真。

時至今日,我也不太確定presentation的中文翻譯是什麼。


@Tony chan

多少次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說過:我iPhone的USB線呢?

@魏凡丁

真的要看夾帶的英文啊, 比如:

我需要你get到這個點。 這是正常的。(因為英文中get在此處的含義很難形象的被哪個動詞替換)

我需要你得到/理解到這個point, 可以扇死他了。


@Rotandsun

被吐槽過的路過。。

我有時候真的會想不起來一些東西的中文是什麼啊啊啊;有些專有名詞只學過英文版沒見過中文版,談話注重效率所以肯定優先選擇說自己最習慣的。至於那種故意的人,也沒什麼好說的,就讓人家裝去吧。

就說我自己的幾件事情:

一次去星巴克等人,又不好意思不買東西,就點了一杯冰美式,然後那小哥問我要多少冰,我隨口說了一個「extra」。然後小哥像看sb一樣看著我,我也像看sb一樣看著他,兩秒之後我突然反應過來了:我艹我剛才說了什麼?然後我就趕緊說「對不起,對不起,幫我多加點冰。」
                                                                   ---這樣的情況我想不太會被認為是裝逼吧……


之前在尼泊爾做志願者,10月11月去的,是唯一一個中國人。這是我目前人生中唯一的一次純英語環境。以至於在酒吧裡和一起來的朋友玩的時候,被同胞們拉住問我是不是中國人的時候我連著問了三遍「pardon me」才聽懂他的話,然後在他們第四遍問我的時候我鬼使神差的回了句「yep」。

我能體會到他們肯定是深深的鄙視我的,我也只好道歉說自己一下沒轉過來。




現在和一些cbc或者移民很久的小夥伴聊天的時候,也會出現從英語聊成中文這樣循環往復的情況。基本上就是下一句話你感覺用什麼語言說出來最方便就用什麼。

最重要的一點在最後面。凡是受過相對良好教育的留學生應該都是明白這樣一件事的:你說話的時候得要考慮到對方的語言水平,你說一堆別人卻聽不懂,就是你說的人表達能力有問題。另外,說的東西(語氣,詞彙,語言等等等等)不符合當前的語境和背景的話,正常人應該都會道歉的。

至於你說:
「tomorrow我要去starbucks喝coffee」這種,這不叫裝逼,這叫腦子不好用。


@陳萌萌 

那我不得不「裝逼」啊,我在Google是做crash system的,難道我跟別人說「大家好,我是陳萌萌,在谷歌做『破爛系統』的!」嗎!?!?!?!?

有想過我,我老闆,毛子謝爾蓋和那些谷歌神教教眾的想法嘛!?


@Rainmaker

今年在電梯裡曾遇到過兩個人,一男一女,一進電梯就開始對話

男:我tomorrow有個meeting,so 可能 cant eat together,after 你 meet到了那邊人,you can tell them 我們這邊已經準備ready了。

女:OK no problem,我明天會把這些stuff提前get set,餐館已經book好了,你later可以check一下,我之前 used to 在那裡吃,還不錯。




談話內容大概如此,儘量復原了,最後的used to印象比較深刻,因為是個高中詞組。

我當時沒反應過來聽得一愣一愣的,還以為什麼電視節目真人秀之類的。

當然關鍵是 這種對話後來持續了接近2分鐘!電梯裡還就我一個外人!




快到一層時我已經聽得如痴如醉,狀若神遊,就差摁響警報了。

所以說,摻雜英語可以,但個人建議最好摻託福以上詞彙,要不碰著旁人脾氣不好的很容易發生衝突。
-
跑題了,總結一下,不是摻雜英語就是裝逼,留學在外確實很多專有名詞沒法翻譯,這是第一類情況,摻雜合情合理。第二類就是高頻詞彙,用慣了,或者短時間內沒法精確翻譯,例如paper midterm office hour之類種種,這種摻雜也可以理解。

如果對著你蹦高中英語詞彙的話,就得特殊關照一下了。

@shotgun

先界定下範圍:如果談話的人群中所有人都是留學生或者在英語區生活的華人,那隨便怎麼說都無所謂,但是如果交談對象中有英語不太流暢的參與者,那麼教你個簡單的辦法判斷是不是裝逼或者不懂社交禮儀。




如果句子裡簡單的單詞是英語,複雜的則是中文,那麼裝逼率估計會超過80%,例如:這個災後創傷恢復的project是不是又要delay啦,這下項目預算又不能cover了,你下一個Monday之前給我寫個項目風險預警report上來。

如果句子大部分是中文,但是地名和某些複雜的單詞是英語,那不是裝逼,那是翻譯不過來或者翻過來也沒人懂,比如:新的MSDN裡關於Socket WMI的部分你仔細看了嗎?下午在Sammamish有一個會議,請你們公司的CXO也去參觀下。

說這是裝逼的,你講一個全中文的給我聽聽?


「新的微軟開發者網絡裡的網絡套接字的視窗系統管理規範的部分你仔細看了嗎?下午在色迷迷有一個會議,請你們公司的各種首席官們也去參觀下。」


像人話嗎?

關於易課

易課團隊對於出國後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的艱辛有著切身體會,基於自身海外留學的經驗和教訓,從學習規劃、職業規劃和人生規劃的高度為留學生提供全方位護航。

生活方面的教授郵件助手,教科書租賃,留學問答,獎學金助手等,幫助學生節省留學成本,與教授更好的溝通法,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各類「疑難雜症」。

學習方面量身定製的選課報告、海外學霸的考前總結、名校導師的學術指導以及論文指導,幫助留學生順利且優異的渡過留學初期,提高學習效率,掌握適應海外教育體制的學習方法,真正發揮留學的價值。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話中文夾英文很欠揍
    ----文:撕大叔先來觀賞一下裝逼寶典教學視頻大叔一直看不慣明明母語是中文的人,講話非得中文裡夾兩句英文單詞。我把腦中的僅有的詞彙量搜索了一遍也沒找到Totally的中文意思。「講中文」直接甩他一句。他臉一沉:完全。「抱歉問一下,你是從小在英國長大,還是去那邊留學啊」?「留學」他這時整張臉有點要歪掉的感覺。我就鬧不明白了,他在我們面前講了幾個英文單詞我們又不會多覺得他牛逼一樣。大家都是中國人,有種你來幾句文言文啊。
  • 回國和親友見面會力求把英文全部翻譯成中文嗎?
    大家回國和親友見面會力求把英文全部翻譯成中文嗎?我對男友試了幾次全中文對話,說實話挺累,找不到恰當的詞就會卡殼。
  • 有些人總喜歡說中文時候夾英文單詞,你覺得這是出於什麼心態?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了一個同樣困擾小編已久的話題:為什麼人們越來越喜歡在中文中夾幾個英文單詞?這位網友是這麼說的:我就覺得奇了怪了,好好說話很困難麼,這樣混在一起是方便闡述還是方便閱讀?還是當了小半輩子中國公民出了幾年國就連中文都忘了怎麼說了?
  • 要不要給孩子不懂的單詞註明中文?擔心孩子不理解英文怎麼辦?
    ,有些甚至只可意會很難言傳,就好像中文的成語,你是沒辦法用四個英文單詞講明白的,因為它有背後的典故,而英語換到中文時也有這種情況出現,一個英語單詞可能要用一大段中文才能解釋明白,因為這個單詞可能包含一整套的動作或者完整的一個場景。
  • 說中文時不往外蹦English單詞,就這麼hard嗎?
    @夏好多好多可:明明土的掉渣還裝,有種全用英文啊。 @華彩-樂章:科技學術用詞用英文縮寫是出於方便,這個可以理解,但是在日常交流短短的幾個詞也要夾雜進英語單詞,感覺就有點裝了。的確,你要說硬是把NBA說成「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聽上去反而有點不習慣。可如果你非要說「今天的sun(太陽)好大啊!」
  • 中英文夾雜講話—裝逼or習慣?
    年少無知的我總會很義正言辭的說:「下次不要和我說BoxHill,咱們留學生們之間這麼說話太裝逼了,又不是和老外聊天兒,請說盒子(box)山 (hill)好嗎?」「明天我們去盒子山買點菜好不好?」???......「我特麼搞不懂老師的點在哪裡!! 」…….「臥槽!摳死!超市打折啊哥們兒?」…….
  • 說中文夾英文引尷尬:小S說了一句話,王琳凱壓根不知道她說什麼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可以聽見身邊的人說中文的時候會夾雜一些英文單詞,比如「這明星真的很low」或者「這電影的style我很喜歡」之類的話。如果身邊的人都很「fashion」,夾幾個英文單其實也無傷大雅,甚至還可以無形中提高自己的「逼格」。
  • 颱風、荔枝、番茄醬…這些英文單詞竟是從中文來的?!
    「brainwash」是由中文「洗腦」演變過去的?「ketchup」(番茄醬)竟是中國人發明的?之前揭露日本APA酒店放置右翼書籍、科普外國人對中國人的侮辱性言辭和動作的微博博主@KatAndSid,22日又更新了一段視頻,介紹了一些由中文演變過去的英文單詞,有些詞可以說非常意外了。我們都知道,「颱風」的翻譯來自英文單詞「typhoon」。
  • 裝逼的時候,勸你不要飆英文
    吃水不忘挖井人,裝逼不忘練英文。學習精神可嘉。不過有些錯誤太低級,讓這場裝逼表演多了份尷尬。這裡我有一點心得:裝逼一分鐘,臺下多年功。裝逼可能是人的本性。對方聽不懂的話還好,在裝逼上面是加分項,給看客一個「哎呦嘿,還是個會說外語的裝逼犯,有意思!」 但是萬一對方外語水平比你高几個段位那不就被吊打了?另外裝逼要注意場合。有些情況也不適合用英文裝逼,裝逼如果不能起到某個效果那就沒勁了。要把逼裝在刃上。
  • 裝逼英語學習法
    作者: 趙鐵夫給你講一個英語學習方法:裝逼英語學習法!就是裝逼的同時能學好英語!
  • 說中文夾雜英文real會顯得高級嗎?簡直笑cry了!
    也不是講一說英文就是裝B喲,妹紙我也常蹦出but(巴特)、fashion(懷深)、interesting(一顆賽艇)等路人皆知的英文單詞,不過是為了大家的溝通更口語化,but!一段話裡假如出現超過3個英文單詞,那就必然是裝B咯!
  • 全是中國人在一起有必要講英文嗎?
    全是中國人在一起有必要講英文嗎?
  • 為什麼香港人說話總愛夾帶英文?其實,他們還真不是為了裝X……
    時光如梭,歲月荏苒轉眼間香港回歸便是20周年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廣州妹紙小編可是浸泡在TVB的肥皂劇中長大的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香港人每句話總要夾帶幾個英文單詞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香港人說話總愛夾帶英文其實,他們還真不是為了裝X
  • 城市日曆官微 | 說中文時不往外蹦English單詞,就這麼hard嗎?
    把中文和英文結合到一起會是什麼效果?如果你以為就是所謂的「Chinglish」(中文發音式英語)比如「歪瑞」(very)、「顧得」(good)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把中文和英文糅合得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高,實在是高!不過估計不少人看完都和小編一個反應這說的都是什麼?要是沒有配字幕,完全聽不懂啊!
  • 那個中英文混著say的留學生,真的是在裝逼嗎?
    來到英國之後身邊的人都漸漸開始說話帶起了英文。事實上留學圈的說話方式經常被人吐槽,甚至被拿到影視劇作品中當作『裝逼』的標準劇情。「動態影像專家壓縮標準音頻層面3」有人知道是啥嗎?說英文就都知道了,就是mp3。
  • 英文單詞battle的中文空耳了解一下
    英文單詞battle的中文空耳了解一下時間:2020-02-14 16:23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掰頭什麼意思什麼梗? 英文單詞battle的中文空耳了解一下 即英文單詞battle(戰鬥;較量)的中文空耳。
  • 留學生中英文夾雜真的不是裝逼……
    第一期自我介紹中,他就用接二連三的英文單詞震住了大家。只不過……distinction尚且可以理解,international也要用英文是什麼鬼?這種中英文夾雜式發言在新一期中達到了頂峰。為了打破冷場,王驍主動搭話,聊起實習感受:就這?就這?
  • 說話夾帶英文,真的是為了炫耀嗎?
    一口中文夾雜英文的表達,聽起來是什麼感覺?像是「Tuesday我們eat together吧」,還有「tomorrow我有個meeting要開」。在讓人討厭的說話方式裡,中英文混搭,絕對有不可撼動的一席之地,每次聽到「中夾英」,人們臉上都會露出禮貌而不失尷尬的微笑,只想說一句:「這樣speak English真let我渾body難受!」
  • 【裝逼】「藍瘦香菇」:Speak不帶English會Die!?海歸評委引爆加國僑社熱議!
    有分析指這位「奇葩」女評委可能是電視編導故意安排增加節目爭議性,而且她說話的態度本身就有些令人不快,並非全因夾雜英文之故。但不論如何,這一現象帶出的問題值得研究。比如長年在海外居住的華人移民或是留學生,在回國期間是否也會不經意地在言談中夾雜一些洋文而引起家鄉人的反感?中文夾雜詳文,是因為真的找不到對應的中文單詞表達確切的意涵,還是為了故意炫耀自己有「taste」或有「level」?
  • 你絕對想不到,韓國女團最喜歡的英文單詞竟然是...
    」酒店的王健林表示,要論起裝逼,韓國人比我們高得多了,我們中國人是踏實勤勞的民族,每天能實現一個小目標就可以了!韓國人聽聞此言後紛紛表示,無形裝逼,最為致命。IGNB。韓國女團的起名風格也是延續了同樣的思路,隨便幾個小女孩,隨便搞個組合,就能叫「stellar」(恆星)。明明都身在地球,卻要"hello venus"(金星你好)。明明一身清涼夏日裝,組合名字卻偏偏要叫"red velvet"(紅色天鵝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