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中英文混著say的留學生,真的是在裝逼嗎?

2021-03-01 英國學霸君

來到英國之後身邊的人都漸漸開始說話帶起了英文。事實上留學圈的說話方式經常被人吐槽,甚至被拿到影視劇作品中當作『裝逼』的標準劇情。


劇情中的留學生在點餐的時候是這樣說的:


「那我們的前菜就要white anchovies(白鳳尾魚)


Roman hours(羅馬時光)and Crispy Ham(脆皮火腿)。


你一定要記住,Roman hours一定要fresh(新鮮的)我這個人對食材的要求很嚴格食材必須fresh。」

圖:電視劇《歡樂頌》截圖

聽了這樣的「散裝英語」,網友開啟了無限吐槽:


感覺留學生又被狠狠地黑了一次,對此留學生們表示:


不過也有人在評論區討論這是否屬於「文化不自信」。

有的時候,身披留學生的身份,我們說英語的這項技能會被列為一項才藝,從家庭聚餐的日常展示、到婚禮、典禮上突然被cue到的「表演」。

明明不想說,卻突然就塞過來一個麥克風,真的是每一次都讓我們尷尬到窒息...

而有的時候,明明我們依舊是不想說,但突然就有那麼幾個詞死活都不知道該怎麼說,一個不留神那些不聽話的單詞就是突然蹦出來了...

卻又被一通白眼,被無情的歸為裝B...

「唉喲喲,這齣個國連個話都不會說了?」

「不就懂兩句英文麼,得瑟什麼。」

「別再跟我說英語了,OK?」

每當這個時候,真的都是滿臉的尷尬,搭配一肚子的委屈...

其實出國出的久了,每當回國的時候,我們真的就會發現自己在「語言切換」的這個環節,會出現一些問題。

但我們真的發毒誓,這只是切換失敗,這不是裝B。

下面我就來幫大家總結一下,有哪些情況真的是屬於「勞資不是故意的」:

我第一見這個詞/東西的時候就是看的英文啊! 

比如說一些吃的東西,什麼Mac & Cheese了,Nachos了,kebab了,還有澳洲神醬Vegemite了,這些東西我在出國之前都從來沒見過啊,更別說知道中文是什麼了。

還有就是一些在學校學到的新姿勢,比如Mood board,Activity cost driver,Negative house什麼的,這些東西就沒在中國學過不知道中文咋說啊!

在國內的小夥伴們你們別笑,甚至有些東西,即使就是在中國遇見的,他也沒有個中文名字(或者在你剛知道他的時候沒有)。比如像NBA,KPI,iPhone之類的。

 

「動態影像專家壓縮標準音頻層面3」有人知道是啥嗎?

說英文就都知道了,就是mp3。

 

中文翻譯太繞道了,而且也不準啊!以上的中文翻譯顯然都不如英文簡明和準確。好多說法在國外呆久了真的會習慣啊!

久而久之,留學生們就會覺得這種詞用英語說起來要比中文順多了,也就懶得去想怎麼中文怎麼說了。畢竟大家都這麼懶,憑什麼只要我動腦子啊喂!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中英摻雜著說(zhuang)話(b)呢?

首先就是不要像這篇文章這樣,總是用沒有必要的英語去替換一些詞。

也就是說,一些詞明明用中文表達更加簡單明了,卻偏偏用英文。這樣說話的話是真的會let聽你speak的people感覺very難受了。

更具體一點的例子就是白雲大媽給黑土大叔打電話時說的:「哈嘍啊,飯已OK了,下來米西吧。」

留學生說英文就是裝逼?曾經有人舉過這樣的例子:


事實上,這種雙語夾雜的交流現象在全世界都很普遍,不僅僅在留學圈,所有接收過非單一語言環境的人都會出現在溝通中使用多種語言進行表達的情況。


在語言學領域還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語碼轉換(code-switching)。

圖:Google截圖


它還可以細分為這幾類:

句間轉換(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


指的是在一句話表述完成之後,轉而使用另外一種語言,或者是在一段對話之間變換多種語言,

比如說:
I dong't agree with you, 我這樣說話並不是在裝逼。


句內轉換 (Intra-sentential Switching)


句內轉換指的是發生在同一個句子或者同一個句子中間的片段的語碼轉換現象,比如說圈哥的那句:


明天我essay due所以真的好忙!!!


從語言學的角度上看,這種現象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解釋:


從語言現實的角度出發,有些詞語真的沒辦法完全用中文解釋,比如說essay,翻譯成論文也不太對,它沒有論文那么正式,英文中還有許多其他用來表達論文的詞彙


比如:畢業論文thesis, 學位論文dissertation。

比如說assignment,簡單理解成學校作業好像也不夠完整,它要求的工作量也許遠超於英文詞彙的homework。


從社會規約的角度出發,有些事情用中文說實在是太不好意思了,比如說女生去買內衣的時候會委婉的使用bra代替其中文詞彙。

從心理動機的角度出發,可以是出於身份認同,語言可以代表說話人的身份,比如在異國他鄉說兩句中文,別人立馬就能認出你是中國人。



也有可能為了獨立開外,比如說在一個全英文環境,兩個中文使用者使用中文溝通,只會有兩人可以理解,其他英文使用者就無法參與進來。


總而言之,語碼轉換需要在對話雙方都能理解該使用語言文化的環境下進行,不分時宜地進行中英夾雜只會令人尷尬。


這就要求使用者能對多種語言文化理解和運用,在符合當時溝通語境下使用語碼轉換,能夠幫助溝通雙方更好的理解彼此的語意意。


有些詞彙還『被』變成了英語,成為世界文化交融趨勢下的範例。總而言之,這樣說話可能真的不是在裝X!



歡迎小夥伴們一起在評論區吐槽啊~

相關焦點

  • 留學生中英文夾雜真的不是裝逼……
    無形裝逼,最為致命!王驍凡不凡?小編覺得肯定是有。至於是不是故意的,那說不準。(畢竟小編的履歷要是這麼金光閃閃,估計恨不得印成LED燈牌,天天頂在頭上出街被說多了,留學生們不得不在每次開口前深思熟慮,生怕不小心冒出幾個英文單詞,被質疑裝逼……其實,留學生們的中英文夾雜是由於長時間處在非母語環境下,而產生的「語碼轉換(Code-switching)」,畢竟在許多情況下,不使用中文,而用英文替代反會更加適合。
  • 中英文夾雜講話—裝逼or習慣?
    「我真的很confuse老師的想法誒「「今天Coles 打折咱們趕緊去shopping吧「一開始我是拒絕的。年少無知的我總會很義正言辭的說:「下次不要和我說BoxHill,咱們留學生們之間這麼說話太裝逼了,又不是和老外聊天兒,請說盒子(box)山 (hill)好嗎?」「明天我們去盒子山買點菜好不好?」???......
  • 中英文夾雜說話大賞:這樣say真的好好笑哈哈哈哈!
    中英文夾雜說話大賞:大家這樣子say真的真的好好笑cr:我們就要中英文夾雜著說▼>▼▼▼▼▼▼▼▼@七七先生啊:醬樣子講話真的really機車哦@小花收藏家:這樣speak難道不覺得very internationalization嗎
  • 斯坦福學霸因太凡爾賽被「嘲」上熱搜:留學生中英文夾雜真不是裝
    所以,王驍目前在節目裡偶爾使用的中英文夾雜,以及話語間的「凡爾賽文學」氣質,難免讓一些觀眾認為他是在裝逼….(不過主頁君覺得他是真的牛) 我們留學生真的不是在裝逼! 其實不得不承認,作為留學生,尤其是剛剛回國的留學生,很難避免在日常交流中出現說話中英文混搭的毛病。 essay、presentation、due、deadline等等英語詞彙,早就成為了掛在留學生嘴邊的日常用語。
  • 出國後中英文混著說,真是在裝逼嗎?你們都在think個what…
    事實上留學圈的說話方式經常被人吐槽,甚至被拿到影視劇作品中當作『裝逼』的標準劇情。感覺留學生又被狠狠地黑了一次,對此留學生們表示:留學生說英文就是裝逼?曾經有人舉過這樣的例子:句內轉換(Intra-sentential Switching)句內轉換指的是發生在同一個句子或者同一個句子中間的片段的語碼轉換現象,比如說圈哥的那句:明天我essay due所以真的好忙
  • 留學生裝逼朋友圈遭曝光:中英混雜不說「人話」!這場面太尷尬了
    繼「凡爾賽文學」在網上火了之後,沒想到最近連留學生群體都躺槍了……比如最近網上有位剛從國外留學回來的王曉同學就火了,被網友戲稱為」
  • 從《歡樂頌2》尬聊到zhuang bility王者,這個鍋我們留學生不背
    牛逼的人不必向裝逼的人證明。一言不合就尬英文,why大家怎麼這麼like中英文說話呢,到底是為了裝逼,還是真的一時改不了口呢,各位小夥伴一定遇見過不少這樣的人吧。《歡樂頌》相親男秀英文的尷尬局面,又讓不少人認為是留學生的毛病了,但是主頁君想說這個鍋我們可不背哦。
  • 說話中英文夾雜真的會顯得人很高級麼?I don't understand……
    你造嗎,這麼high fashion,網友們居然不buy in,我真是越來越get不到大家的point了!我只想說,我從你的身上看到了張全蛋~事先聲明,我並不是指只要在中英文夾雜就一定是裝B喲,像是DNA之類的專有名詞,假如你說「脫氧核糖核酸」人家才會當你裝逼嘞,除非你是謝耳朵
  • 中英夾雜真的只為了zhuangbility嗎?
    ——我很討厭她,But她真的很努力。更古早的句式還有:——Hello啊,飯已經OK了,下來米西吧。很多人不喜歡這種講話方式,甚至對此深惡痛絕,覺得大家都是中國人,完全不使用英文很難嗎?但當事人也會委屈,覺得自己只是說成習慣,當下脫口而出了,並沒有其他意思。
  • 講中文夾帶英文單詞,算裝逼嗎?
    凡是受過相對良好教育的留學生應該都是明白這樣一件事的:你說話的時候得要考慮到對方的語言水平,你說一堆別人卻聽不懂,就是你說的人表達能力有問題。另外,說的東西(語氣,詞彙,語言等等等等)不符合當前的語境和背景的話,正常人應該都會道歉的。至於你說:「tomorrow我要去starbucks喝coffee」這種,這不叫裝逼,這叫腦子不好用。
  • 挑戰觀眾中英文聽力 Very招人煩!
    最近,東方衛視的真人秀《我的新衣》,就出現了一位讓中國網友中英文穿插著吐槽的買手——龍宵。節目組邀請4位明星與各自的服裝設計師配合,設計服裝、T臺走秀,走秀完成之後會進行現場競拍,現場的7位買手在競拍過程中會對設計師的服裝進行點評。
  • 那些年,留學生被國內狗血電視劇黑慘了...
    真正的留學生看了這些劇,真真尷尬得不行…所以下面,一起來盤點一下國產劇都是怎麼胡編亂造留學生活的吧,真的可以說是很瞎了....這些電視劇裡的海歸,要麼是靠自己的天賦和努力闖出一片天的精英,要麼就是拼爹的富二代,但是芸芸留學生中,大多都不是這兩類人啊…要知道大多數留學生其實。。。都!只!是!這!樣!的!好!嗎!
  • 這樣say話真的good good玩哎!
    投稿郵箱   |  hfnuyouth@163.co看著大家這樣講話真是讓團團不經感慨:這樣say話真的very好laugh
  • 你know嗎?有一種裝X,叫中英文混搭!
    相信大家身邊都有這樣的人明明是中國人但是說話的時候總喜歡中英文混著用比如聊八卦的時候:「我跟你說呀,最近,就有一個留學生妹子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深深的擔憂…她表示自己聊天時蹦幾個英文單詞的時候,是因為突然忘記了中文對應的單詞。比如「offer。」
  • 留學生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真的是因為在國外混不下去了嗎?
    有人說,他們是因為在國外混不下去了,才選擇了回來,是真的嗎?01近些年來,我國赴國外的留學生,包括名牌大學留學生,學成之後回國的比例一直在增加,而且回流的大學生人才含金量也有提高。留學生回流,一方面是國內某些專業的人才緊缺,政府有引進計劃,對於留學生回國發展提供了很優厚的條件,吸引了人才回流;另一方面來說,在國外發展,需要融入不同的文化,對於曾經成長在國內的留學生,對於國內並不一定有文化認同,所以選擇回國,他們可能從心理上更樂於接受;
  • 歌手李牧《Really Say Goodbye》向過去的一切:真的說再見!
    李牧2019年第一支單曲《Really Say Goodbye》,在追憶與悲戚的掩飾下,向過去的一切:真的說再見!試聽Really saygoodbye作詞:李牧作曲:李牧演唱:李牧編曲:馬如龍和聲:李牧和聲編配:危嘉錄混:馬磊/危嘉發行:獨立發行歌詞又是一個輾轉反側的夜晚呼喊著你的名字伴我入眠那一天海誓山盟傾訴著愛的諾言歲月闌珊,紅塵兩岸
  • 留學生就業現狀,今年留學生就業,真的翻車了嗎?
    據美國勞工部的LCA數據顯示,目前總數約為36.9萬的在美中國留學生中,有近20萬的應屆畢業生,其中僅1.8萬的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找到了工作。當然,也有一些相當「樂觀積極」的企業。02如此魔幻的2020招聘季,我們留學生真的一點辦法沒有了麼?當然不是,受到衝擊的並不只是海外畢業生,國內的畢業生同樣也在經歷這種煎熬,這個時候,誰準備的充分,誰就能先踏出「最難就業季」的泥潭。
  • 裝逼神器!朋友圈裝逼圖片生成器集合
    其實其中的一部分原來是使用網頁來一鍵生成的裝逼圖片,這不接下來筆者就要給各位介紹一些朋友圈的裝逼圖片生成器,讓你也能娛樂一下。不過裝逼可不要太過分哦,比如你說買了一架飛機那可是牛皮吹上天了!你還在為高漲的房價憂傷嘆氣嗎?不要擔心,不要著急,這裡有裝逼神器——房產證生成器,助你一鍵實現豪宅夢,想住多大住多大,想住哪裡住哪裡!你還在等什麼,趕快拿起手機定製吧!
  • 就喜歡和裝逼的人在一起
    低級的人喜歡吐槽別人裝逼。這個有城府,那個套路深。這個油嘴滑舌,那個不靠實力上位。這個心機婊,那個攻心計。但從來不想,光憑城府能上位,為啥你吐槽不上個吐槽大會?明顯是有能力差距。而我那些有書不讀、成天瞎混的表哥表姐也十幾歲就學得這套「為人處世」之道,完美地沿襲了他們父輩的傳統,邊敬酒邊說著一套套好聽的話,還被長輩們視為可造之材。只有我是長輩們眼中的「阿鬥」,永遠只會說「祝大家身體健康,天天開心」。很多年以來,我一直固守:不會讀書會敬酒有鬼用,老子只要會好好讀書寫文,靠自己掙錢,就不用做這些違心又沒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