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紫陌
「深禁好春誰惜,薄暮瑤階佇立。別院管弦聲,不分明。又是梨花欲謝,繡被春寒今夜。寂寂鎖朱門,夢承恩」。
焦棠會讀《昭君怨》,起初完全是為了應付周野,好讓他願意當自己的老師。
《昭君怨》是清代大詞人納蘭性德的作品。納蘭性德因為特殊的情感經歷,對同時代的清宮宮女,有著一份特殊的同情。所以,如果現代人想要理解當時宮女的心情,納蘭性德的作品是首選。
焦棠是時下非常熱火的女演員,一次失敗的感情經歷,讓她莫名其妙被當小三。而正室的刻意陷害、競爭者的火上澆油,也讓焦棠的事業遭遇了滑鐵盧。
為了能夠重回一線,經紀人希望焦棠可以出演《宮女秘聞》的女主角。為了能夠打敗同期競爭的崔月,焦棠拜師故宮陶瓷組的修復師周野。
周野年少有為,不僅有豐厚的文化底蘊,還有高超的修復技能,在業界備受讚譽。他喜歡努力上進的人,而焦棠的隨便、慵懶,卻讓他骨子裡非常厭惡。
如果不是上級的指派,周野絕不會答應做焦棠的老師。而焦棠自然也不喜歡周野,因為她覺得,這個男人性情古怪、難以把握。
於是,他們在相互嫌棄、彼此厭惡下,誤打誤撞地越走越近。
周野母親去世得早,小時候他非常頑劣,經常和同學打架。父親是考古工作者,有多年的考古經驗,卻沒有管束頑劣孩子的經驗。
15年前,因為周野和別人打架,導致秦越在接替周大為工作時,突逢意外身故。其妻子在尋找丈夫的路途中,遭遇車禍身亡。留下女兒秦夢,孤苦無依,被小姨收養,從此與周野斷了聯繫。
活下來的人,並沒有多輕鬆。自那以後,周大為每天都活在愧疚與自責中,在酒精的麻痺下,他萎靡不振,最終離開人世。
在周野看來,所有一切的悲劇,都源於自己當初的魯莽,所以他發奮學習,畢業後來到故宮工作,希望有朝一日,能與喜歡故宮的秦夢再見,親自彌補當年給她造成的傷害。
所以,小說一開始,給男主人公安排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尋找15年前的那個小女孩秦夢。而另一個任務,則與唐代的絞胎瓷瓶有關。唐代的絞胎瓷存世量極少,屬於稀世珍品。
絞胎是唐代陶瓷業中的一個新工藝,唐代以前尚未出現,靖康之變後失傳。所謂絞胎,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然後相絞拉坯,製作成形,澆一層透明釉,燒制而成。由於泥坯絞揉方式不同,紋理變化亦無窮。能絞出木紋、鳥羽紋、雲紋、流水紋,有的如老樹纏繞盤根錯節,有的如層山疊嶂起伏不定,構思奇巧,變化萬千。
周野需要修復的這件絞胎瓷瓶,是僅存上部兩層的殘品,下層腹部早已遺失。為了能給故宮建院95周年獻禮,周野必須要找到一個完整品,進行翻模取樣,才能設法將瓷瓶殘缺的部分予以復原。於是在尋找秦夢的同時,周野也在不遺餘力的尋找絞胎瓷瓶。
修復瓷器,也是在修復自己靈魂的缺口。在周野看來,每一個瓷器都是有生命的,也都是有靈性的,他不願意看到任何瓷器的殘缺,希望用自己的雙手可以讓它們的人生變得完整。
正如他一直在尋找秦夢一樣,15年前,秦夢成為餓了他人生中的一個缺憾,他以為只要尋到了秦夢,他的人生就會變得完整。但是,在遇到焦棠後,他才恍然發現,原來15年前,他丟的並不是秦夢,而是他自己。
如果說周野修復瓷器,是為了救贖自己,那焦棠成為演員,則也是為了幫助自己走出童年的陰影。
焦棠從小失去了父母,外婆可憐她,卻又沒有能力撫養他,就把她交給了姨媽。可是,姨媽並沒有善待她,自始至終只是把她當做了與外婆交換條件的籌碼。
因為撫養焦棠,姨媽一家獲得了外婆的住房。但他們卻並沒有感謝焦棠,反而苛待她。當姨媽一家知道焦棠想做演員時,他們嘲笑她是痴人說夢。
但焦棠卻沒有放棄,她被導演罵、被其他演員嫌棄時,寧願自己躲在角落裡哭,也不願放棄演員的夢想。正是她的這份痴心和堅持,讓她遇到了白瑞德,他們同是天涯淪落人,他們相互扶持、相互成就,最終焦棠躋身一線明星的行列。
可是,她的姨媽,卻並沒有放過她,姨媽和姨媽的女兒,在得知她成名後,常常找她要錢。並威脅她,如果不給錢,就去找媒體曝光。
養育之恩是事實,不管這些年,焦棠受過了怎樣的傷害與折磨,在外人看來,姨媽終究是那個,養她長大的恩人。但越是縱容,姨媽的胃口就越大,焦棠害怕自己,努力換來的一切,因為姨媽的一句話而化為灰燼,所以她只能妥協。
她想要得到,也有強烈的企圖心,但比起得到,焦棠更害怕的是失去。在小說中,焦棠的任務就是爭奪《宮女秘聞》的女主角,而她與周野的感情,卻是在細水長流的互懟中,慢慢培養出來的。
如果不是周野,焦棠也許永遠也學不會真正的勇敢;如果不是焦棠,周野也許一輩子,都會困在過去。慶幸的是,最終他們成為了彼此靈魂的擺渡人。
2016年,《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引起了廣泛關注。紀錄片分三集,向我們講述了文物修復師與文物之間的故事。
「方寸之間即是乾坤,入手便知功力深淺」,故宮文物修復師的匠人精神,令人讚嘆。而《修文物的男人》中,周野的工作就是故宮陶瓷組的修復師。
通過他的視角,我們又一次有機會,與文物修復師進行對話,也又一次產生興趣去探索他們與文物之間的故事。
在小說中,除了絞胎瓷瓶,還有元青花瓷盤、乾隆粉彩葫蘆尊、五彩山石花卉罐等等。這些蘊含中國傳統文化的瓷器,都是我們的寶貝。
它們作為小說的元素之一,讓我們在閱讀故事的同時,也有興趣再去翻查有關它們的資料,從而更完整的去了解它們。
因為故事與故宮相關,所以在小說中,作者還穿插了一些歷史冷知識,比如御花園接近千秋亭的「大逆不道之畫」,還比如如何伺候太后洗臉、洗腳、洗手等。
因為加入了這樣的元素,所以整個小說,也變得高逼格了起來,它不再是你儂我儂,情意綿綿的言情小說,它更肩負了傳遞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
《修文物的男人》是於正的最新力作,也是致敬紫禁城建成600年的獻禮之作。「手中乾坤,瓶中日月」。在這部小說中,冷傲孤僻的文物修復師,和嬌蠻跋扈落魄的女演員,不光為我們演繹了一段愛情故事,也為我們的生活帶去了一絲希望。
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在營救焦棠與救贖自己的過程中,周野意外找到了絞胎瓷瓶的下半部分;也在三亞度蜜月時,遇到了念念不忘的秦夢。
焦棠拿到了《宮女秘聞》的女主角,也走出了童年的陰影,戰勝了自己的恐懼,活出了自我,並抹去了人生的「汙點」。
這世上沒有易事,任何一件尋常的小事,背後都有無數人為之付出心血。在不了解文物修復師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道,有這麼一項職業。
我單純的以為,所有展覽的文物,都是千百年來,以這樣的姿態遺留下來的,我根本就沒有想過,也許你眼前看到的完整,是由一千個碎片,重新粘合而成的。
其實,人生亦是如此,你以為的臺前閃耀是一種幸運,卻不知在臺後,他們經過了多少個難捱的日日夜夜。
周野如此,焦棠如此,你我亦是如此。生而為人,每個人只有一次生命。在這次生命中,不管經歷了多少失敗,只要你不忘初心、不丟失自己,相信最終都會得償所願、得以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