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口圖鑑:86%的人在打拼 外省人中湖南佔比最多

2021-01-17 網易財經

今天,深圳迎來40歲生日。

過去40年,一批又一批建設者用世人矚目的「深圳速度」「深圳模式」,將一個小漁村變成了一座「充滿魅力、活力和創新力的國際化大都市」,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深圳奇蹟」,成為全球經濟特區的成功典範。

這一切都是每一位「深圳人」的辛勤付出、努力拼搏的成果。

40年深圳人口增長42倍 GDP增長近1.4萬倍

改革開放的春風,經濟特區的政策優勢,讓深圳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吸引了五湖四海的人為其發展做貢獻。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統計,40年來,深圳常住人口從31.41萬人增長至1343.88萬人,增長42倍。同期,北上廣人口增長均在1-2.5倍之間。

龐大且增長迅速的人口,對深圳來說意味著強大的生產力和消費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源泉。21數據新聞實驗室統計數據發現,40年間,深圳GDP實現驚人增長,從1.96億上升到2.69萬億,增長近1.4萬倍(同期全國增長241倍),年均增長28%;人均GDP從606元增長至20.35萬元躍升為全國第一,增長334倍(同期全國增長167倍)。

此外,深圳在2018年GDP首次超過香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經濟總量第一的城市。2020年上半年,在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深圳經濟總量仍保持正增長,為12634.30億元,全國排名第三。

那麼,「深圳人」作為這些經濟增長背後的功臣都有何特點?21數據新聞實驗室一一解密。

超50%「深圳人」來自本省 外省人中湖南佔比最多

「來了就是深圳人」,這是讓所有外地人最暖心的一句標語。

深圳這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包容性極強,外來人口佔比極高。據深圳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有1343.88萬人,其中非戶籍人口849.1萬人,佔比超63%,那麼,這些外來人口都來源於哪些地方?

據寶安縣誌等文獻記載,1979年深圳建市之前,31.41萬的原住民以客家人為主,客家人佔深圳原住民的六成以上。改革開放後,深圳設立經濟特區,在政策吸引下,廣東廣府系、潮汕系以及客家系三支人口率先移民深圳,與此同時,也吸引了湖南、廣西、江西等鄰省以及河南、四川、重慶等中西部地區人口。

21數據新聞實驗室根據百度遷徙大數據統計發現:

深圳常住人口超50%來自廣東本省,其次是湖南、廣西;

從具體城市來看,流入地TOP10中,前9名均為廣東城市,分別是東莞、惠州、廣州、梅州、茂名、揭陽、河源、汕尾、湛江,江西贛州排第10;

流入地TOP20中,廣東城市佔12個,其次是湖南有4個城市上榜;

整體來看,深圳的「虹吸」效應輻射整個秦嶺淮河以南地區,外省建設者來源地最多的9個省份佔據8個,其中TOP3來源地湖南、廣西、江西,均為廣東省鄰居。

平均年齡僅33歲 超86%深圳人在工作打拼!

數據顯示,2019年深圳戶籍人口不足500萬人,僅佔常住人口的36.82%,人口倒掛現象較為嚴重;同一時期,北上廣的戶籍人口佔比分別為65.38%、59.73%、62.31%。

從男女比例來看,2018年戶籍人口為454.7萬人,其中男性有228.6萬人,女性有226.1萬人。

深圳面積不到2000平方公裡的地方住著1343.88萬人,人口密度高達6727人/平方公裡,是全國「最擠」的城市。近5年來,深圳仍保持每年40萬—50萬人的新增常住人口,人口還在源源不斷地增加。

深圳也是全國「最年輕」「最拼」的城市,常住人口平均年齡只有33歲,就業人員佔常住人口比例超86%,其他一線城市均在56%-60%之間。深圳年齡結構總體呈現「兩頭低、中間高」的特徵,人口增長空間仍然較大。

從人口紅利轉為人才紅利 人才佔比從1%上升到45%

過去,深圳享受人口流動帶來的人口紅利,快速崛起成經濟總量領先的超一線城市。但隨著人口增長速度下降,勞動力成本提高,各大城市均面臨產業升級,人口紅利不可持續。

如今,除了北京上海還需疏解人口的超級城市,包括廣州、深圳、杭州在內的頭部城市都加入如火如荼的「搶人大戰」,而這實際上是「人才爭奪戰」。

數據顯示,2019年,杭州人口增量已經超過深圳成為全國人口淨流入最多的城市。據悉,2019年5月,杭州推出新的人才引入政策,凡是大專以上學歷,35周歲以下,繳納一個月社保即可落戶。

近些年,深圳也推出一批又一批人才引入政策,放寬入戶條件,擴大戶籍人口規模,對人才落戶不設上限,拿出真金白銀補貼百萬年薪人才個稅,還有住房補貼、創業補貼等,試圖改善當前人口結構嚴重倒掛的問題,優化深圳人才結構。

除此之外,還加大財政投入,新辦各類學校和醫院,向全球教育和醫療人才拋出橄欖枝,一改過去教育、醫療等民生事業底子薄、基礎差、發展起步晚的缺點,提供便捷舒適的生活環境。

在一系列措施吸引下,2017年深圳戶籍人口猛增50萬人,創歷史最高紀錄。2018年,深圳接收應屆畢業生10.8萬人,同比增長7%,連續5年創新高;同年深圳各類人才已達到580萬人,佔常住人口44.5%。

展望未來發展潛力,40歲的深圳,既是深圳經濟特區,又是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還是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憑藉「三區疊加」帶來的驅動效應,深圳將迎來新的戰略機遇。

【先行40年 灣區新標杆】系列策劃

出 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21財經客戶端

21數據新聞實驗室

總 策 劃:鄧紅輝 賈肖明

內容統籌:丁青雲 譚婷

設計統籌:曾婷芳

文 案:梁宇芳

設 計:王冰

技術支持:王新林 賈志恆

審 校:強燕 黃志明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 鍾齊鳴_NF5619

相關焦點

  • 在深圳一千多萬的人口中,能在深圳長期居住的,其實只有這三類人
    ,作為改革開放後急速崛起的超級都市,雖然在旅遊資源方面,深圳其實比較一般,但每年仍然吸引無數的外省人士來深圳尋找機會以及高收入的工作。一句「來了都是深圳人」使無數外省人才趨之若鶩,將深圳變成一個人口構成來自五湖四海的「大熔爐」。
  • 你知道現在的深圳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根據《寶安縣誌》記載,改革開放前的深圳,說客家話的人口約佔56%,說粵語的佔35%,也就是說深圳原住民當中近6成為客家人,近4成為廣府民系,當然也有個別講潮汕話的聚居點。深圳龍崗區羅瑞合村鶴湖新居(二)新移民:今天的年輕人改革開放以後,深圳被確立為經濟特區。來自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的每一個省、市、自治區的「新移民」,紛紛南下闖蕩來到深圳,南下,南下,到深圳去!人數最多的自然是廣東人,就像去香港和澳門一樣,近水樓臺先得月,目前周邊地區來深圳的廣東人至少在400萬以上。
  • 深圳10個外地人有3個是湖南人!敢為天下先的弗蘭人是怎樣的存在?
    要說起深圳,第一印象就是那句「來了就是深圳人」!是的,作為改革開放的橋頭堡,深圳持續吸引著全國的追夢人,五湖四海的奮鬥者們如魚兒一般,遊到深圳這個大海裡。而其中,看看滿街的湘菜館也知道,當屬「弗蘭人」最多!
  • 黃金時段溫州年輕人都在這兒 外來人口江西人最多
    (圖片來源:溫州信息化研究中心)  平均年齡不高  中年人最多外來人口以青壯年為主  從數據總體上看,目前溫州將近四分之三的人口為45歲以下的青壯年,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佔四分之一,整體年齡結構不錯。其中青壯年人口較多,可能與新居民整體年齡偏低有關。
  • 湖南婁底市人口最多的縣,高鐵過境,擁有紫鵲界梯田景區
    在湖南省婁底市,有一個縣顯得比較突出,因為它既是婁底人口最多的縣,還是婁底面積最大的縣,這個縣就是新化縣了。新化縣是一個百萬人口大縣,戶籍總人口約142萬,常住人口約114萬,比市區婁星區的人口還要多。新化縣幅員面積約3642平方公裡,這個面積比一線城市深圳還要大。
  • 為什麼江西人被外省人稱為「江西老表」?這是罵,還是親?
    老表,也寫作「佬表」,是江西人對同省老鄉的稱呼,帶有一定的親暱性。江西老表也成為外省人對江西人的一種較親切的稱呼。那你知道這個暱稱是如何來的嗎?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它的來歷!元末明初時代,明朝和元朝打得那叫一個驚天動地,民眾們死得那叫一個橫屍千裡,而作為主戰場的湖南、四川地區人死得更是多,這兩個地方的勞動力遠遠不夠他們生產、生活的需要。
  • 千萬不要和一個深圳人說粵語,對新深圳人而言普通話就是本土語言
    這個答案來自一個已經和深圳本地人結婚的女生,他們的生活中或多或少夾雜了一些粵語輸出環境,但即便如此,粵語在他們的生活環境中仍然只佔極小的比例。三分之一的人表示,聽過最多的粵語可能是房東收租時叫的那句「靚仔」,但基本都被「普通話化」了,在深圳,粵語的很多用詞都是通過普通話的發音來表達的,不怎麼像粵語,更像是流行的網絡語言。
  • 千萬不要和一個深圳人說粵語
    上流君詢問了30個在深圳本地生活1到7年不等的人「上一次在深圳聽到身邊人說粵語是什麼時候」,最近的答案是上一周。這個答案來自一個已經和深圳本地人結婚的女生,他們的生活中或多或少夾雜了一些粵語輸出環境,但即便如此,粵語在他們的生活環境中仍然只佔極小的比例。
  • 搶人大戰持續:深圳「移民」指數最高 外來人購房佔比近8成
    來源:券商中國搶人大戰持續,哪個城市最具吸引力?深圳「移民」指數最高,外來人購房佔比近8成近年來,各地搶人大戰持續上演,人才政策「井噴」發布。有研究機構統計,今年已有百餘城發布了人才政策,且其中超過80城涉及購房補貼。
  • 千萬不要和深圳人說粵語
    在廣州生活兩周,哪怕是一個俄羅斯人都能很輕車熟路地跟你說一句,唔該,借借。然而就算在深圳生活兩年,你可能都聽不到幾句完整的粵語。▲來源:熱心觀眾part.1深圳人不說粵語 準確的說,是大部分深圳人都不說粵語。不管是老深圳人,還是新深圳人。
  • 深圳成為有錢人最多的地方,每百人就有一個千萬富翁,遍地是黃金
    深圳作為最年輕的一線城市,外來人口眾多,好多打拼人員成了富豪,幾乎每170人中就有一個千萬富豪,好多人感嘆自己是百人中的一員。說深圳遍地黃金一點都沒錯,深圳如今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如今想在深圳那塊地蓋房子,沒有上億是拿不下來的。
  • 中國外國人口「最多」的城市,許多人都想去,知道哪幾個城市嗎
    其實從每年的春節就知道了,每年春節都是人口大遷徙的時候,一年一次的春節讓很多城市變成了空城,但是,空城的城市越嚴重,外來人口越多,這個城市的經濟活力和吸引力就越強,今年豬年空城率最高的城市是深圳,深圳這個城市什麼都不用說,大江南北都知道,在國內外知名度也很高,短短40年間,從一個小漁村變成了人口超過1300萬的國際大都市,外來人口佔65%以上,位於中國城市之首,深圳對中國人來說很有魅力。
  • 2019全國婚姻圖鑑:河南結婚人數最多,重慶離婚率超北京
    2019全國婚姻圖鑑:河南結婚人數最多,重慶離婚率超北京 2020-05-22 13: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湖南人和湘菜,是怎樣「徵服」深圳的?
    據統計,深圳湖南人的數量已達350萬之巨。至於原因,常常被簡單地歸結為:離得近。這樣的說法似乎有些過於淺薄。翻查資料後,我發現,湖南人和湘菜的「徵服深圳」之路,是偶然也是必然,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湖南人就是憑藉著這一交通優勢,接連不斷地奔向了深圳。如今,湖南到深圳高鐵只需要兩個多小時,每日50多趟列車往返於深圳和長沙,除了廣東本地的幾地之外,這依舊是深圳往來最為頻繁的路線。湖南人的到來,也為湘菜的「星火燎原」埋下了伏筆。
  • 老年人口佔比近三成 日本再議延遲發放養老金
    近年來,日本人口壽命延長導致養老金負擔沉重。為減輕財政壓力,保證養老制度的可持續性,日本政府正在探討延遲發放養老金,鼓勵民眾延遲退休。延遲領取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家養老金難以為繼的局面,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據日本總務省最新發表的數據,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去年增加44萬人,達到3557萬,在總人口中佔比達到28.1%。
  • 「失根的一代」:臺灣「外省人」的本土化歷程
    然而宮鈴從小對大陸、對北京並不陌生,因為她是跟隨姥姥長大,姥姥是北京人,當年就住在離故宮不遠的南池子,宮鈴從小就喜歡姥姥做的麵食,會說很多老北京的歇後語。  今年37歲的宮鈴坐在北京一家臺灣人開的餐廳裡,對記者侃侃而談。她的樣子符合現今大陸中國人對臺灣人的想像嗎?她溫文有禮,操一口標準的國語,這是想像中臺灣人的樣子;她打扮得比較隨意,還抽菸,這又不太像想像中的臺灣人,特別是臺灣女人。
  •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當地湖南人回憶往昔:有人為愛情隻身來此...
    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的深圳經濟特區,在不到20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奇蹟,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雄心壯志。目前湖南在深圳人數已將近400萬,是除廣東本省人外在深圳人口最多的省份。這些在深圳打拼的湖南人,也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成長。
  • 四川人在外省人心中的印象是什麼?全國哪些地方四川人最多?
    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風土民俗,在吃上也是「十裡不同天」,中國的菜系可能有上百種,最出名的四大菜系(川菜、粵菜、湘菜、魯菜)中川菜絕對是NO.1,所以川菜也是中國上百種菜系的NO.1,說川菜是中國的國菜也一點不為過。四川人口眾多,勤勞多才,所以全國甚至世界很多國家都有四川人的身影,他們不怕苦,肯付出,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打拼著自己的幸福生活。
  • 《北京女子圖鑑》:千萬不要小看在大城市打拼的女孩
    點擊音頻,即可聆聽本期主播 | 姝璇最近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北京女子圖鑑》,給我們帶來了很多話題:
  • 1982臺灣的族群及 外省人 (1)
    閩南人及客家人大部分是幾百年來陸續遷入,這兩個族群幾百年來也是嫌隙不斷,過去還常有一些族群及村莊間 械鬥 的事情發生。不僅閩客之間會械鬥,閩南間的漳州人與泉州人也械鬥,慘烈的情況也令人髮指。早期臺灣每個村莊都有所謂的 拳頭師 ,就是有實戰經驗的武師,因為在械鬥中常常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因此這些武師練的也都是一些如白鶴拳之類實戰性攻擊性較強的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