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起深圳,第一印象就是那句「來了就是深圳人」!是的,作為改革開放的橋頭堡,深圳持續吸引著全國的追夢人,五湖四海的奮鬥者們如魚兒一般,遊到深圳這個大海裡。而其中,看看滿街的湘菜館也知道,當屬「弗蘭人」最多!
「弗蘭人」佔領深圳
是的,你沒聽錯,雖然滿大街潮汕砂鍋粥、番薯粥、潮汕牛肉火鍋……但潮汕人並不是深圳的主力軍,而是敢為天下先的湖南人!據不完全統計:深圳的常住人口約2100萬,其中外來人口1200萬。而這之中,湖南人約350萬左右,佔比近30%。也就是說,在深圳,每10個外地人中就有3個是「弗蘭人」。
其實也很好理解,湖南與廣東接壤,北上廣裡,湖南人外出打拼也就更願意選擇廣東,加上深圳特區的優勢,大家「以訛傳訛」,且湖南到深圳的火車高鐵又有上百趟。敢為天下先的湖南人出外就大多往深圳跑,湖南人在深圳打拼的故事也就數也數不過來。
這個湖南伢子,有想法有擔當
為了給家鄉孩童募捐建設一座公益圖書館,這個湖南人從湖南徒步到深圳,走了1000公裡!
董謙是湖南人,也是個老深圳,回家鄉期間,偶然有一次去汨羅圖書館借書閱讀,眼前破敗不堪的情形讓他大吃一驚,「可能趕不上深圳的一個社區圖書館!」他當即心生了為家鄉建一座高標準公益圖書館的念頭。
董謙不是有錢人,之前買雙運動鞋還要掂量半天,建圖書館起碼需要100萬,沒有錢怎麼辦?他靈光一閃,想要通過個人徒步行動,發動大家來籌款!這個不可思議的想法,一開始受到了親朋好友的嘲笑,但他說到就要做到!排除了種種困難,2020年6月12日,他回到深圳,完成了50天共1000公裡的徒步,也順利實現了募捐100萬元的任務。
一個普通人,就這樣辦成了一件不普通的事情。湖南伢子的韌性,確實不簡單呀。
為了家人,一切都值得
湖南人不止有想法有擔當,他們「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其吃苦的精神與對家人的責任也為人津津樂道。90年代的長沙攸縣人來到深圳開的士,他們蟄伏於石廈村,一半時間在車上,被稱為「無腳鳥」的他們就為自己和家人在深圳掙得了一席之地。
而來深10年多的Kin先生,家鄉在湖南株洲,是一名建築設計師,如今30多歲的他,也在深圳紮根了下來。談起深圳的交通,他說在深圳塞車這種事太平常了,因此每天可能上班時間比別人早一個小時,晚上比別人晚一個小時回到家,但每天回家看到寶寶,一切都覺得值得。
他住在坪山,在福田上班,每天往返要花2.5個小時,90000米!一年有600個小時,不是在上班的路上就是在回家的路上,行程22500公裡。每天6點起床,自己開車到福田,來回往返要2個半小時,開車有時會堵車,但是早點出門也就還好。每天這樣辛苦嗎,是會有一點點累,但每天回家看到寶寶,他的一切不好都會瞬間治癒。
或許Kin先生沒有做出像董謙那樣的「大事」,但為了家人努力奮鬥,用自己的光榮勞動換來美好未來,何嘗不是另一種「偉大」!
湖南人,好樣的
長沙妹坨李敏敏畢業後也加入深圳工作大軍,在深圳的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做策劃。畢業前她一般不用剛過完年就離開家,而畢業後,春節剛過完正月初五,她就要去深圳上班了。在這一次的遷徙中,她似乎體會到了更多拼搏的味道。
當然,從湖南來的人,有的變成大街小巷裡的的士司機、餐館服務員;有的成為高樓大廈裡的白領、創業者;也有的成為工廠上的流水線工人和建築工人······
每年春節,他們往往來不及留在湖南老家過元宵,就要趕在正月初就回到深圳打拼,「多出去一天,多賺一份錢,都是為了這個家。」對於很多人來說,深圳還只是一個「流動的家園」,是一個努力想要紮根下來的城市。而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前行,造就了湖南人如今在深幾百萬的規模,「佔領」了深圳的湖南人,正在為自己和家人打拼一個更好未來~
何以慰鄉黨,唯有湘江名謠
深圳,見證著一個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與故事,見證著遍地湖南人的辛酸與夢想,除卻那些光彩奪人的成功故事,也還有更多版本的湖南故事,有些人來了又匆匆回到湖南老家,有些人來了艱難紮根下來,有些人還在努力尋找生活的路徑……
如果說鄉愁都長在胃裡,那麼深圳那遍地開花的湘菜館裡,大概蘊含了湖南娃兒們無法揮散的家鄉思念。畢竟,要一個湖南人不吃辣是不可能的,估計這輩子都不可能的。
點開大眾點評搜索「湘菜」,就有7500+家商戶,這其中,有你喜歡吃的那家湘菜嗎?「湘江名謠」滿足了來來往往很多弗蘭人的湖南胃~
百萬年薪湘妹子,辭職創立湘江名謠
從一名房地產經紀人,成長為部門銷冠、公司內聘金牌講師,直至深圳前海、後海區域總經理,湘江名謠的創始人戴燕嬪管轄過一百多人的業務團隊,多次帶領團隊創下單店業績第一、優秀區域獎、優秀百萬門店!後又創業成立了友家青年社區並任創始人兼總經理,從無到有打造出4000萬估值的企業。
事業有成的她,為何放棄房地產事業,轉身做起了湘菜呢?其實還是湖南胃「作祟」!以前工作忙,飲食不注意,自己和團隊一起經常吃著地溝油外賣,導致身體健康出問題,因此想到市場上真的缺少一些不使用地溝油的良心湘菜館。
而老家的母親更是因為在深圳吃不慣而不願久居,深圳工作的妹妹因為吃不慣深圳的飯菜而營養不良進了醫院打點滴,戴姐這才萌發了自己辦一家讓家人吃得好的湘菜館的想法。
真正開始做這件事,戴姐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湖南老鄉的期盼,在尋找食材的路上也得到了湖南老鄉們的大力支持。為了讓在外的鄉親們能吃上健康美味的家鄉菜,戴姐決心做一家「從農場到餐桌,引進最新鮮、美味、營養還不貴的好食材的連鎖湘菜館。」
店裡的招牌菜——洞庭湖刁子魚和韭菜炒河蝦的原料,戴姐力排眾議,堅持從洞庭湖直採原料。正宗的食材,在湘菜師傅手中,做成一道道家鄉美食。而湘菜館必點的辣椒炒豬肉,堅持使用來自樟樹港的辣椒炒湖南的土豬肉。簡單的翻炒,飄出陣陣辣椒肉香,仿佛回到湖南老家的街頭巷尾,路過的遊子,怎能不停下腳步來品嘗家鄉的味道!
湘江名謠希望能為更多都市白領和來深創業者提供健康、正宗、營養、安全的湘菜!讓在這裡體驗過的食客們都能發出:湖南的味道,就在湘江名謠的感嘆。我們的地址在深圳市福田區新洲四街綠洲花園,歡迎常回家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