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海邊,靠海為生,他們就是南澳「討海人」

2021-01-08 騰訊網

致每一位在漁船上辛苦掙扎的「討海人」

一片海,一艘船,

便是一種生活。

有這樣一群人,

生在海邊,靠海為生,

他們就是南澳「討海人」

乘風破浪,披荊斬棘。

大海塑就了每一個漁民兄弟,

個個都具備勇士般的精神。

沒出過海的人,你永遠理解不了海上,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惡劣環境?

沒出過海的人,你永遠理解不了嘹望四周,那不是海洋和濤聲,而且無盡的孤獨與寂寞。

沒出過海的人,你永遠理解不了那種,對家的思念,對家的責任。

奔波忙碌,

為了理想和前途;

四海為家經歷坎坷無數,

做為男人就要挺住……

乘風破浪,披荊斬棘浪裡來浪裡去,大海塑就了每一個漁民兄弟,個個都是勇士!

在困難面前,南澳的漁民兄弟無所畏懼,敢於擔當!

漁民感嘆:悽慘死!

漁民再感嘆:「打諜」生命啊

相信男人選擇的路,就不會認輸!

來源丨南澳視窗綜合東山人整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討海人
    父親是個漁民,一直以打魚為生。漁民在閩南語裡也叫「討海人」,意為向大海乞討為生的人。
  • 泉州蟳埔,城市角落的討海人
    他起身去門口,朝海邊方向望了望,讓我再等等。海中沙洲隨海水漲退隱現,每天「露面」時間都不同,只能耐心等待。 今天我要跟隨他們父子倆,去一片叫作「五朝沙」的沙洲上放蟹籠。 蟳埔是泉州市東郊外的一個漁村。它坐落在晉江人海口北岸,南與陳埭鎮隔江相望。村落沿江呈帶狀分布,2.3平方公裡的蕞爾之地,居住著六七千人。在周邊村落中,擁有最長的海岸線和最多的人口,算得上是一個典型的海口大型村落。 大約上午十點半,我們開始朝海邊走。
  • 浙江溫嶺八一塘「討海人」
    這一片灘涂,養育著靠海塗生活的討海人。每當春夏交際之時,夕陽西下,這一片海塘頓時喧鬧起來,隨著漲潮的節奏,笑聲喊聲買賣聲,交織成了一幅豐收的喜人景象。他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踏著泥土的海腥味,隨著潮起潮落,風裡雨裡,忙忙碌碌。當一次次滿載而歸,收穫帶來的喜悅,或許消除了一天的疲憊。只是光陰荏苒,填塗圍墾,海塗逐年縮減。若干年後,也許這些討海人早已改換生計 此圖2015年5月,拍攝於浙江溫嶺市八一塘。
  • 《討海人》——寫在父親節之際
    父親是個漁民,一直以打魚為生。漁民在閩南語裡也叫「討海人」,意為向大海乞討為生的人。我覺得「討海人」這個詞很生動很形象,用在我父親身上尤其貼切。父親12歲時就下海當了漁民,現在65歲了,還在浪尖上討生活。一輩子風裡來雨裡去,練就了父親強健的身體。
  • 汕頭南澳:昔日隔絕島 今朝網紅地
    南澳大橋的建成,也推動島內交通逐步得到完善。今年春節前,南澳縣澳嚦隧道順利通車,縣城西側南北得以貫通,將有利於解決旅遊旺季交通擁堵等問題。隨著引韓(江)供水工程和過海電纜等工程落地,「三大跨海工程」幫助南澳實現路通、水通、電通,為南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
  • 《海邊的生與死》只與生有關
    忙碌的六月總也不希望錯過的無非就是電影節了,想來也已經是第七個年頭投入其中了,多少有些老友相見的意味。哪怕因為奔波激情不如往昔,但心底泛起的情感依舊未變就好。酒不溢杯,香自沁人。       每年的固定動作無非就是日影系列必看,今年第一部是《海邊的生與死》,滿島光與永山緒鬥飾演一對戰爭末期的戀人,在遠離主戰場的小島上,為著不知何時要出發的敢死隊整日擔心。兩人面對著戰爭無奈又厭惡,期盼著在戰爭的陰影下能夠在島上尋得一片世外桃源,哪怕求而不得,撕心裂肺,卻失而復得。
  • 最漂亮的螃蟹,市場上賣得很貴,現在越來越少,討海人也很難捉到
    以前的討海人能在海邊經常看到,現在卻越來越少,幾乎有的已經還幾年都沒見到。這種螃蟹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玉蟹」!顧名思義,它的外形就像玉石翡翠那樣很有光澤,如果靜靜的不動,很容易將它看成一個被很厲害的雕琢玉石的老師傅加工而成的螃蟹。因為其特殊的外貌,已經讓整個喜歡養海生物做寵物的人們趨之若鶩。
  • 臺灣特色小鎮(六):與海相伴 到旗津島聽「海的聲音」
    臺灣特色小鎮(六):與海相伴 到旗津島聽「海的聲音」   臺灣有不少鄉鎮別具特色,在前幾集"臺灣特色小鎮"系列報導中,我們為大家介紹了以古蹟、竹子、彩繪等為區域特色的鄉鎮。今天,駐臺記者帶您走進與海相伴的高雄旗津小鎮。
  • 2020童聲童謠 討海人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一首富有閩南沿海特色的童謠《討海人》。「討海人」是閩南語對漁民的稱謂。下面,我們就來感受下討海人的生活。《討海人》討海人,看魚冬,有時出大海,有時停內港。掠鯊魚,討赤鯮,釣白魚,拖黃魴。牽大網,走西東,沙坡尾,補破網。要補無閒工,無補越破越大空。
  • 戴文華: 靠海吃海,大豐海邊原住民生活
    範公堤築成之後,由於黃河、長江、淮河泥沙衝積,海勢東遷,遂由西而東日漸成陸,始有漁民陸續定居,居住點也由西向東緩慢遷徙,他們以漁業為生,從事鹽業生產的灶民也有一部分兼營海灘小取和海洋捕撈。築舍墩子下   木帆向汪洋海邊原住民的生活生產方式到宋代,大豐海邊原住民居住點在範公堤(今204國道)沿線,原住民大都是西鄉(興化)、鹽城人。到了清代,海勢東遷,原住民居住點在西團一帶。到了民國時期,原住民大都在鬥龍港、王港一帶以取魚為生。
  • 北海海事法院首部微電影《靠海為生》開機
    9月4日下午,北海海事法院舉行微電影《靠海為生  北海土撥鼠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導演李坤  《靠海為生》是根據北海海事法院執行局真實案例進行創作,講述了該院一名年輕執行法官在辦理一批非法佔用海域養殖生蠔的執行案件中艱辛應對遇到種種困難與挫折而收穫成長的故事
  • 討海人的收入很不穩定,運氣好的時候一天幾萬塊,平時都是幾百!
    在目前人類從事的所有職業中,漁民是最古老的一種,漁業是人類最後的捕獵行為,漁民就是最後的獵人,只不過他們用的不是槍而是網,他們呼嘯的不是山林,而是星辰大海。在每天跟潮水做賽跑,掌握了退潮漲潮的本領。然後就將一天的收入,全部託付給大海,期待能有豐收的好運氣。
  • 專屬於討海人的極致美味,8個海鮮故事帶你嘗遍人間滋味
    片中囊括了20餘種不同的小海鮮,從較為常見的對蝦、生蠔、牡蠣,到海邊獨有的藤壺、短蛸、蝦蛄,好像我們大部分人在海鮮酒樓吃過的,沒吃過的都在裡頭。掛滿巖壁的藤壺,用火反覆燻烤,不需要任何佐料,汁液飽滿的一汪鮮肉,是專屬於討海人的極致美味。
  • 人 生 海 海
    人的影子是掉出軀殼的魂魄碎屑而海的影子是被拋在高處想要回落的天空捉到它們只需要一點蜜糖
  • 《海邊的生與死》全面設定解析
    她就是這樣一個強烈追求自己所要,燃燒殆盡也無悔的人,她厭惡戰爭,不想離開重要的人,她熱愛她的孩子們,即使在危險的轟炸期,還在認真的為板報牆貼上孩子們最新的畫。 ——「我是誰? 你是保護我們的隊長。 那你是誰? 我是戶枝。」
  • 青島海邊,住在靠海的別墅潮溼,是這樣嗎?
    近日,據小編由渠道得知這樣的一則消息,說是青島海邊,住在靠海的別墅潮溼,是這樣嗎?據住在海邊的網友透露,只要不是大晴天,空氣都會帶點潮溼,衣服很久都不會幹。家裡的金屬製品,都會有一層薄薄的水霧,腐蝕得比較快。
  • 沙美村之美令人折服 來博鰲海邊酒吧聽《海的故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沿沙美村外圍全長1.8公裡的濱海長堤向外遠望,沙美內海生態溼地碧波連天,遠處大片大片的紅樹林接天連葉,時不時飛來一群海鳥在天空盤旋,生態美景一望無際,盡收眼底。長堤內是沙美村沿山而建的村落和特色民居,採風團乘坐著觀覽車走馬觀花在村道上前行,一路村民民居青磚黛瓦白牆,錯落有致,田園風情惹人流連,猶如世外桃源。
  • 「十一」漫遊南澳島,尋找周杰倫歌詞裡的奇妙夢境
    靜謐的海邊,微風習習,柔軟的沙灘下共同尋找那些年的青澀回憶。遠處,白色的風車在安靜轉動,仿佛回憶都是甜的。汕頭南澳島,這個安逸而清新的地方,成全了我對《白色風車》的美好想像。輕鬆浪漫,說走就走。她坐落在閩、粵、臺三省交界海面,算是最靠廣東東面的看海勝地。處在這臺灣高雄、廈門、香港三大港口城市的中心點,瀕臨西太平洋國際主航線,南澳島的獨特不言自明。而古往今來,南澳是東南沿海一帶通商的必經泊點和中轉站,早在明朝就已有 「海上互市」的稱號。
  • 臺灣屏東車城國立海生館,探索海底的奇幻隧道
    導語:臺灣屏東車城國立海生館,探索海底的奇幻隧道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難得有了一個機會能夠帶家人出遠門走走,打算去臺灣最南邊的墾丁地區。
  • 最適合贛州人自駕的十大海邊度假勝地
    不就是想看海嗎,至於這麼深情嗎,我可以說小編看完這個也是流淚了嗎,為了實現大家看海的願望,小編含著淚為各位贛州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們吐血推薦贛州人最適合自駕的十大海邊度假勝地。  (一)南澳島(距離贛州550公裡,行車約6小時,建議自駕遊時間為3天)  南澳島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也是汕頭市唯一的下轄縣,去過南澳島的贛州人都知道,以前去南澳都是要坐輪渡的,今年南澳跨海大橋開通了,去南澳再也不用受煎熬了,所以小編第一個推薦的就是南澳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