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引子
電視劇《大秦賦》中多位老戲骨的演技毋庸置疑,和電視劇演的情節差不多,秦始皇的爺爺——秦孝文王,即位僅三天就駕崩了,發揚了精神,沒讓兒子像他一樣在太子之位上苦熬。他老爹開創了秦國君主在位時間最長的記錄,他就跟他老爹反著來,開創秦國君主在位時間最短的記錄。不知道這父子倆見面的對話是啥樣的。
02正式登基僅三天就停機的悲催秦王
秦孝文王,嬴柱 ,是秦昭襄王的次子,母親為唐太后,祖母為宣太后羋八子。秦昭襄王在位時,受封為安國君。本來,嬴柱和王位是沒啥大關係的,因為太子是他哥哥公子悼,他就做個逍遙王爺挺好。但他老爹在位時間實在是超超超長待機,愣是把自己的太子熬死了:秦昭襄王四十年(公元前267年),安國君的哥哥悼太子去世。兩年後,變成長子的嬴柱被他老爹立為了太子。太子之位,風光無限,也危險無限,歷史上死在太子之位的未來儲君實在是多如牛毛。
嬴柱當上太子的這一年也將近40歲了。幸福來得太突然,不過,煎熬來得也很漫長,嬴柱沒想打老爹會立自己為太子,更沒有想到,他老爹的壽命那麼長,他在太子之位上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地苦熬了14年,他老爹才捨得撒手人寰。
這十多年,嬴柱可是太難了,朝政問題不敢太優秀,也不敢太含糊,唯一能隨心所欲的,恐怕就是和妻妾們生孩子了,嬴柱一共有二十多個兒子,女兒忽略不計。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元年,已經步入老年人行列的秦孝文王服喪期滿正式即位,正準備大展宏圖,好好幹一把的時候,突然就永久停機了,滿打滿算當,正式的秦王只當了三天,終年54歲。
03嬴柱(秦孝文王)的艱難太子之旅
嬴柱出生時,正值祖母宣太后(羋八子)執政初期。他這祖母可是歷史上第一個稱太后的女人,也是女主專政的先行者,執掌政權36年(也有一說41年),大肆分封自己的弟弟和兒子,胞弟羋戎為華陽君,異父弟魏冉為丞相、穰侯,愛子嬴悝為高陵君,嬴巿為涇陽君,人稱「四貴」,他們的權勢滔天,以至於天下人皆知道有「四貴」,而不知道有秦王。
「太后擅行不顧,穰侯出使不報,華陽、涇陽等擊斷無諱,高陵進退不請。四貴備而國不危者,未之有也。為此四貴者下,乃所謂無王也。——《史記·卷七十九》)。
我們知道,嬴柱老爹秦昭襄王是個隱忍腹黑的主,也是個猜忌心很重的人。前期權力被親媽和舅舅、弟弟架空,只能隱忍,逐漸養成一種極度壓抑、猜忌心極強的性格,最終在範雎的幫助和謀劃下,即位後的41年(前266年)成功地發動政變,將「四貴」驅逐出朝廷,並解除母親的權力,正式獨掌大權,成為秦國真正的主人。
而在此前一年,在魏國做人質的悼太子薨逝,這便給了嬴柱爭奪儲位的機會。由於嬴柱次序較長,所以昭襄王便按照長幼相承的原則,最終在前265年立他為太子。
昭襄王嬴稷親政後,拼命地呵護著手中來之不易的最高權力,提防一切有能力分享他權力的人,並把將來要接替他的太子視為潛在的敵人,為此時不時地就會敲打敲打嬴柱,時刻提防兒子奪權,因為這在春秋戰國,為了權力,子弒父,父殺子的現象時有發生。
在這種情況下,嬴柱只能更加低調、隱忍,以防止被父王抓住把柄,不僅會丟掉太子之位,甚至連身家性命都會不保。所以這就是我們前面說的,在國家政事上,不能太出彩,又不能太無能,得讓父王感受不到威脅,還得讓父王不認為太子是個廢材,這個度的把握,就是個耗費心神的苦差事。
如此極度壓抑的生活,嬴柱又熬了14年時間,終於在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75歲的昭襄王駕崩,超長待機的嬴稷終於永久停機了。太子嬴柱即位,是為孝文王,嬴柱也終於可以放飛自我了。
由於新王在正式加冕前要為先王守喪,所以孝文王的登基大典定在當年的十月(秦國採用顓頊曆,以十月為歲首)。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才剛剛放飛自我的孝文王在加冕後的第三天便駕崩了,轉眼間喜事變喪事。
04孝文王(嬴柱)的死因分析
新王加冕僅僅三天便駕崩,讓時人無比震驚,在後世也引發爭議。對於孝文王暴崩的原因,史料並沒有過多記載,歷史學家通過分析,得出的結論大致有如下幾種,老病而死(自然死亡)說、興奮致死、縱慾過度而死,被人謀害說四種。
一 老病而死,瑣事過多猝死身亡。
嬴柱死的時候已經五十四歲,對於當時的人來說這已經是高齡了。而且前任君王去世後,大操大辦的葬禮繁瑣且麻煩,作為新帝,秦孝文帝自然需要全程參與的,對於一個老人來說,可能身體也會吃不消。擔任太子的這些年秦孝文帝日子過得並不好,甚至以太子身份代理朝政之時,費心費力,多年積勞成疾,導致他身體長年處於疲憊勞累狀態。加上年紀大了,先王的喪禮又繁瑣,加之成為新帝後,霎時間的輕鬆,讓他的身體繃不住,猝死身亡。
二 興奮致死
考慮到嬴柱在做王子、太子時經常縱情酒色之中,可以猜想身體素質不會太好,加上性格壓抑,一旦榮登王位,難免會因情緒波動過大而猝死,這就是「興奮致死」。但嬴柱守喪期是一年,守喪時興奮是可能的,不過時間這麼長,應該也過了興奮勁了,所以,這一說法有待商榷
三.縱慾過度而死。
說秦孝文王縱慾過度,這也是有一定可信度的。他一生留下了幾十個兒女,可以說在生兒育女這方面確實比較勤奮。秦孝文王晚年的身體狀況一直都不太好,可能有這方面的原因。
四,被謀殺而亡。
涉及最高權力,總是難免有各種陰謀詭計,這似乎也是眾吃瓜群眾心理默認的。雖然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嬴柱繼位已成事實,但君主之位就一個,想要的人卻不止一人,人人覬覦王位,保不準就有人下毒將其害死。
嬴柱被謀害的嫌疑人中呂不韋是焦點,因為這樣呂不韋就可以控制對他萬般信任的嬴異人(嬴子楚),來達到他封侯拜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目的,這個說法被記載在小說中,但其實可信度不高。
對於呂不韋和秦異人來說,他們需要的只是等待。如果呂不為真的害死了安國君,就存在消息洩露的風險,那麼等待他們的就只能是死。害死秦孝文王,對呂不韋來說風險大於收益,一點也不划算。
綜上所述,秦孝文王的死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但史書上並沒有過多記載,現在的分析也是僅是猜測。
05總結:
孝文王在位時間雖然極短,但在任內大赦罪人、善待前朝的功臣、厚賜宗室親戚,並開放苑囿以供百姓遊樂,還是表現出有為之君的作風,頗受時人稱讚
「孝文王元年,赦罪人,修先王功臣,襃厚親戚,弛苑囿。」——《史記·卷五·秦本紀》。
孝文王駕崩後,太子嬴子楚繼位為王,是為莊襄王,就是秦始皇嬴政的老爹了。嬴子楚在位期間,秉承先父的遺志,宣布大赦天下,施德布惠於百姓,並屢屢向韓趙魏三國用兵,為兒子嬴政將來滅六國夯實了基礎。
而且,也不知道是秦昭襄王佔用了自己兒子和孫子的君王時間,還是嬴子楚也向他老爹學習風格,不忍心讓兒子在太子之位上煎熬太長時間,在位僅三年時間便駕崩了,王位由兒子嬴政,未來的秦始皇繼承。
嬴政即位後「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語出《過秦論》),經過26年的辛苦經營,終於吞滅山東六國,實現中國史上首次大一統局面,並建立大秦帝國,完成秦國歷任君主期盼數百年的夢想。相信無論是他長壽的太爺爺,還是在位三天的爺爺,和短壽的爹,都可以含笑九泉了。
史料來源:
《史記》、《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