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生活、工作壓力大,難免會把一些負面情緒帶回家。若是孩子不聽話,一不小心點燃了父母的壞情緒,還會成為父母的「出氣筒」。但父母的不良情緒宣洩到孩子身上,無疑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案例
輔導女兒學習是周娜的每日功課。周娜算是比較有耐心的一個人,在輔導女兒寫作業時,也非常認真,總是細心給女兒講解一些難題。
有一天,周娜上了一天的班,工作上也有些麻煩,讓她感覺很累,內心也有些煩躁。在輔導女兒寫作業時,發現她之前講過幾次的題,女兒又做錯了。周娜的情緒一下子爆發了,衝著女兒大吼起來,「你怎麼這麼笨啊?我都講了幾次了,你還要做錯。」
看著女兒委屈的眼神,周娜馬上又後悔了,覺得自己不該吼女兒,她又耐心給女兒講了一遍。女兒聽媽媽講完題,轉身和她抱了抱,又親了親媽媽的臉。
周娜覺得很欣慰,雖然自己吼了女兒,但女兒沒有記仇,還是很愛自己這個媽媽。
不少媽媽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在給孩子輔導功課時,講過很多次的題,孩子還是不會做。媽媽的情緒就會忍不住爆發,繼而衝著孩子大吼大叫,這種嚴重失控的場面,也會嚇到孩子。但孩子事後還會和媽媽和解,甚至主動和媽媽親熱。
媽媽認為孩子不記仇,內心還會有些小確幸。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媽媽情緒失控,對孩子大吼大叫,帶給孩子的傷害非常大。而孩子不記仇的背後原因,媽媽也應該了解。
孩子被媽媽吼、責罵,卻不記仇,原因有這幾點
1、孩子很愛媽媽
有的孩子比較懂事,也很愛媽媽,被媽媽吵了之後,就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覺得是自己不聽話,惹媽媽生氣了,才會讓媽媽吼自己,孩子就會選擇原諒媽媽。孩子會比較體諒媽媽,心疼媽媽,不想讓媽媽生氣,也不會和媽媽記仇。
2、過於依賴媽媽
孩子被媽媽吼或者責罵之後,內心很害怕,會覺得媽媽不愛自己了。但孩子又很依賴媽媽,對媽媽有很深的感情,即使被媽媽吼和責罵,也會給予媽媽安慰,主動求得和解。若是媽媽能夠主動安慰孩子,孩子還會很開心,認為媽媽還是很愛自己,會很快原諒媽媽。
3、孩子習以為常
一些脾氣暴躁的媽媽經常會吼罵孩子,孩子在最初也會傷心、難過,不想媽媽這樣。但是,當孩子習慣了媽媽的吼叫和責罵之後,也就無所謂了。孩子在思想上被迫接受媽媽的吼罵教育,逐漸麻木了。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對父母有單純的依賴和愛戀。大多數孩子對於父母的吵罵、吼叫,都不會記仇。
只要父母釋放一點友善和關愛,孩子就會很開心,馬上盡釋前嫌,這就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就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衝孩子釋放不良情緒,做值得孩子信賴的父母。
媽媽應當如何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1、吼孩子前想一想
當孩子做錯事或者做事不如媽媽的意,很多媽媽會選擇吼叫或責罵孩子,而不論對錯,也不去想這樣吼孩子對孩子會有怎樣的傷害。當媽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已經給孩子造成傷害。
一些媽媽即使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不會向孩子道歉。其實,媽媽在吼孩子之前,一定要認真想一想,吼孩子會不會有效果,如果沒有,還不如耐心與孩子溝通,效果會更好。
2、及時釋放不良情緒
作為媽媽,不僅要顧及工作,還要照顧家人和孩子,壓力非常大。當所有的壓力累積在一起,很容易引發媽媽的負面情緒。媽媽就要及時釋放自身的不良情緒,緩解內心的壓力,避免將不良情緒宣洩到孩子身上。
媽媽應當學會自我調節,在孩子面前更要懂得控制情緒,不要對孩子亂發脾氣,以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長。
若是孩子長期受媽媽的壞脾氣影響,孩子的脾氣也會變得暴躁,將來也不會懂得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媽媽就要為孩子做好表率,引導孩子的發展。
為人父母者,已經是成熟的成年人了,凡事都要三思而後行,不要過於衝動。壞脾氣是對自己的放縱,好脾氣則是一種修養。父母更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合格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品行優良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