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八路軍有哪些武器裝備,我軍兵工廠生產能力如何?

2020-11-19 騰訊網

抗日戰爭中八路軍使用的武器裝備,可以稱之為「萬國牌」。其武器裝備類型極其龐雜,既包括現代槍械彈藥,也包括很多刀槍劍戟斧鉞鉤叉,所有能進行戰鬥的冷兵器甚至包括鋤頭、鐵鍬等農具。

除中國自己的漢陽造,和根據地、長徵時期從國民黨手中繳獲的中正式步槍、捷克式輕機槍、盒子炮外,接下去很大一部分就是在與鬼子作戰過程中繳獲的日本三八式步槍、南部十四式手槍、歪把子機槍,偶爾還有少量的迫擊炮、山炮、擲彈筒等「重武器」。

到了抗戰後期,還有一些美制的卡賓槍。可以這麼說,當時在亞洲戰場上出現過的所有槍械,八路軍基本上都裝備過。

為什麼八路軍的武器裝備如此駁雜呢?正像抗日戰爭時期一首歌的歌詞一樣,「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因為當時我國工業基礎極其薄弱,幾乎沒有重工業,所以在武器製造方面嚴重的落後。

槍械方面,國民政府依仗的還是前清時期張之洞創建的漢陽兵工廠等基礎,再加上曾經一段時期列強對中國的武器禁運,基本只有國民黨中央軍這樣的嫡系部隊,才能搞到像樣的裝備,整出個貌似很精銳的「德械師」。

其餘軍閥的部隊,混得好的像閻錫山、張作霖一樣自己搞兵工廠。尤其張作霖在東北的軍功基礎,在當時可是全國最好的,自產加外購整出了令人眼饞的大炮、飛機等裝備,只可惜崽賣爺田心不疼,最後九一八事變都糟蹋在了日本人手裡。

軍閥部隊好歹名義上,還是有蔣介石國民政府財政支持的,都不能保證武器的供應,就更不用說是被國民黨排擠壓制的八路軍和新四軍了。

除國民黨象徵性的供應外,剩下的出路,八路軍只能繼續發揮戰場繳獲的老傳統,從與鬼子的一場場戰鬥中補充槍械、子彈、棉服、食物等亟需物資。

不過,八路軍也有自己的兵工廠,而且數量還挺多,只是受制於根據地居無定所的流動作戰模式,以及當時實在捉襟見肘的技術條件,這些分布於山溝溝裡的簡易兵工廠,規模都不是很大。

兵工廠日常大多數的工作,是修復戰場上送來的槍械、山炮等武器,也能自己製造一部分子彈。而早期自製的手榴彈,據說戰鬥起來一炸兩半開,根本形成不了彈片橫飛的爆炸效果,殺傷力可想而知。

但後期也有一些兵工廠,也能夠製造一些比較先進的武器了,比如說晉察冀根據地的一些兵工廠,就可以仿製德國M24手榴彈,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這款帶木把的手榴彈。

在電視劇《亮劍》中有這麼一個情節,李雲龍率領獨立團進攻日本山崎大隊所構築的環形防禦工事,命令手下獨立團一營300人,將手中3000顆手榴彈全部扔到日軍防禦工事內。

當時李雲龍獨立團所使用的這種手榴彈,就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分區兵工廠仿製的德國M24式手榴彈,這款手榴彈可以說是八路軍兵工廠所能製造的最經典武器之一了。

八路軍的兵工廠雖然製造能力有限。但是,在修復和改進所繳獲的敵方武器方面卻有著突出的貢獻。

曾經有一次戰鬥,八路軍戰士繳獲了一門日本的迫擊炮。但迫擊炮的發射需要精確的計算拋物線,這對於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的八路軍戰士來說,根本就不會。

怎麼辦呢?扔掉或毀掉迫擊炮,還感覺可惜。戰士們就將炮帶回了兵工廠,經過改進在炮尾加裝了一根牽引發射繩,硬是將迫擊炮拋物線發射,改為了平射。這樣就解決了八路軍戰士不會計算拋物線的問題。

後來在一次進攻敵人炮樓時,戰士直接將迫擊炮彈從炮樓機槍口射入了內部,只不過這顆炮彈是個臭子沒有爆炸。但鬼子發現是迫擊炮炮彈後嚇了一跳,震驚八路軍怎麼有了如此新式的武器!

類似這種「山寨和魔改」,在八路軍兵工廠中還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八路軍兵工廠對日本三八大蓋子彈的改進。

鬼子三八大蓋使用6.5毫米口徑子彈,其精準度和穿透力都非常高。但是這也導致三八大蓋穿透力強而威力不足,如果不是打到要害部位,被擊中的人養了幾天傷之後又能夠投入戰鬥。

於是,八路軍兵工廠中的能工巧匠,再一次腦洞大開對三八大蓋子彈進行魔改。其實改動也非常簡單,就是將三八大蓋子彈前端做一個十字形劃痕。

這樣就會使子彈在射擊過程中,在槍管內高溫高壓下導致子彈變形。當打到人體後,雖然不會有之前那麼大的穿透力,但是會造成子彈在人體內的翻滾,會造成很大的創傷面,很難治癒。

總之,雖然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所使用的武器裝備以繳獲為主,而且敵後兵工廠的生產能力也十分有限,但是依然以極其飽滿的抗戰熱情,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

也正是因為當時的艱苦條件,才更加凸顯出那場抗日戰爭的艱辛,可見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更應該倍感珍惜。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中,八路軍的武器裝備都有哪些,兵工廠又製作了哪些武器
    八路軍裝備的武器是真正的萬國造 早在洋務運動時,因為清政府缺乏統一規劃,清政府和各地督撫都是自己購買武器裝備部隊。而他們往往是根據自己信任的外國顧問的建議去採購或仿造,因此當時清軍的武器裝備是五花八門,英法俄德美等強國的武器都有。
  • 抗日戰爭時期,川軍的裝備到底是什麼水平?
    在抗日戰爭時期, 八路軍的武器裝備可謂是非常落後。 一方面,當時我國的東北兵工廠被日軍佔領, 沒有足夠的生產能力製造武器裝備。 另一方面, 我國當時經濟落後、生活水平低下, 工業實力更是十分薄弱, 沒有足夠的技術進行軍備武器的生產。
  • 抗日戰爭時期,我軍為什麼又被稱為「八路軍」呢?你知道原因嗎?
    抗日戰爭時期,我軍為什麼又被稱為「八路軍」呢?你知道原因嗎?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沒有通知我國的情況下,擅自在我軍軍事駐地附近舉行演習,後謊稱失蹤了一名日本兵,準備擅闖我軍兵營進行搜查,被我方拒絕。
  • 日軍中的山崎大隊,擁有多少官兵,為何八路軍幾個團還打不贏?
    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面對的是一個完整的工業強國,而我們只是一個剛剛被列強打得不成樣子的弱國。那一場大戰打得格外艱難,武器比不過別人,而且後勤也比不過別人。可能很多人受影視作品所影響,並不能察覺當年日軍強悍,覺得我軍抗日比較輕鬆。但事實上,嚴格的來說,即使在正面戰場,至少需要4個中國軍人才能換掉一個日軍。而且敵後戰場更為慘烈。
  • 八路軍邊區手榴彈造質量有多差?扔了180多顆,才炸傷十幾個鬼子
    那麼,邊區造手榴彈的質量真的有那麼差?首先要了解的是,邊區造的原型是德國M24型木柄手榴彈。國民政府曾大量購入德國M24系列的木柄手榴彈。這種手榴彈的特點是木柄長,可以扔得很遠。最主要的是加工難度小,非常適合工業基礎薄弱的中國。這顯然引起了各級工廠的興趣,紛紛簡化仿製,鞏、漢、濟、晉四種手榴彈式,一度成為中國軍隊的主要手榴彈。
  • 7000多人的八路軍主力,裝備152挺機槍,這是個什麼水平?
    本文我們重點來聊一聊1943年初,山東八路軍步兵團的編制標準及實有人員、裝備情況,以加深對抗日戰爭的認識。 山東八路軍主要是由山東縱隊及115師主力一部合編而成,其中115師在全面抗戰之初的步兵團是非常標準化的,即每個團下轄3個步兵營,每個營轄1個重機槍排及4個步兵連,此外團還直屬偵察、特務等連隊。
  • 《亮劍》獨立團的武器裝備在抗日軍隊中處於什麼水平?只排第三檔
    但是很多人也是疑問,獨立團的武器裝備在抗日軍隊中處於什麼水平?其實只能排在第三檔。,而整個129師有將近一萬人的部隊,其中有四個主力團,如果將這批武器裝備分發給四個主力團,那麼每個主力團平均能分派步槍800多支,輕重機槍20多挺,至於迫擊炮基本分派不下來,畢竟上級要考慮化零為整,集中主要炮火。
  • 八路軍為啥用這種不要命的打法?
    2 唯一能自給自足的武器 八路軍在戰鬥中這麼愛使用手榴彈,原因說起來很辛酸——跟日軍相比,我們武器裝備太差,有時候連子彈都很缺乏,遠程火力根本無法和日軍對抗,只能採取不顧一切抵近敵人、齊齊投擲手榴彈來殲敵的戰術
  •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顆扣子是幹啥的?老兵告訴你答案
    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物資匱乏,經濟落後,各國武器裝備都是不能與日軍相衡量的。 當時士兵獲得武器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靠軍工廠生產,但當時大多數軍工廠都受到日軍的轟炸,生產的速度跟不上,質量和性能都無法滿足軍隊要求;二是在戰場上獲取武器,對日軍的武器裝備車進行埋伏
  • 抗戰時八路軍都綁腿,為何一到抗美援朝就不綁了?
    無論是抗日戰爭還是抗美援朝,都是令無數中國人們無比動容的歷史事情,而我們對八路軍也並不感到陌生,在每一部抗日劇中常常存在,而且細心的人發現,無論是電視劇中,還是抗戰老照片裡,他們都會綁腿。綁腿並非是近代才出現的,自古代兵戰就有存在,它的好處也有很多。雖然剛開始綁腿時會感到不習慣,但是幾天後就會覺得很舒服,在翻越崇山時,綁腿可以防止血脈下積,小腿也就是不會酸累,因此即使是登山,也能夠健步如飛,並且長時間行走,完成任務的效率就會提高。
  • 一寸河山一寸血:抗戰初期,八路軍主力師兩個人才1支槍
    最關鍵的是,八路軍的武器裝備與日軍存在著巨大代差,紅軍所持有僅是老舊的漢陽造步槍,每兩個人才有1支槍,每支槍只有10發子彈。戰士們為了節約子彈,只有等日軍靠近了才打,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往期閱讀歲月留影:1937年紅軍的領章帶有黑邊,部隊還配有衝鋒鎗!
  • 抗戰時能繳獲鬼子很多裝備嗎?實際上毛都沒有,神劇都是騙人的
    抗戰時能繳獲鬼子很多裝備嗎? 實際上毛都沒有,神劇都是騙人的近年來,隨著抗戰題材在大銀幕上越來越流行,越來越多的導演開始拍攝抗戰片。比如在很多影視劇中,都能看到八路軍擊退鬼子後繳獲大量武器裝備的情節。真的是這樣嗎?其實真實的戰場上連毛都沒有!在歷時14年的抗日戰爭中,我軍之所以打得如此艱苦,主要原因是雙方軍事裝備和武器的巨大差距。日本鬼子人均有一支三八大蓋,而我軍使用的還是落後的盒子炮。
  • 八路軍抗戰時綁腿,為何抗美援朝時卻不綁?血的教訓換來的經驗
    眾所周知,在二戰期間中國軍工業的製造水平非常低,中國的武器裝備較為落後,通常來說中國士兵的標準配備就是小米加步槍,就沒有其他的武器裝備了。但是其實八路軍每位戰士在戰場上還有一件必帶的東西,那就是綁腿。要知道綁腿在抗日戰爭的時候可是幫了中國軍隊很多的忙,佩戴綁腿成為了中國軍隊的傳統。可以說綁腿的用途非常的多,首先在抗日戰爭期間,由於中國軍隊嚴重缺乏機械化的交通工具,就需要進行長時間的步行,佩戴綁腿的話可以避免戰士在山林步行過程中被蚊蟲叮咬,引起不必要的疾病。其次可以有效的減緩由於長時間的步行造成戰士腳步腫脹,保障部隊的戰鬥力。
  • 八路軍在百團大戰中的彈藥量很多?別被電視劇騙了
    在很多抗日影視劇中,我軍士兵似乎有著用不完的子彈,在作戰中用強大的火力鎮壓日軍,讓日軍潰不成軍。但是熟悉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電視劇中的場景是假的,日軍才是在武器數量和威力上佔據優勢的一方,我軍因為裝備的落後,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無數。
  • 抗日戰爭時我軍一個軍的有多少人?真的還沒有日軍師團人多?
    日軍以效忠天皇、擅長研究特殊武器被世人知曉。在二戰期間日軍四處挑起禍端,他在各個戰場的軍隊總的來說有四股力量。首先是精銳部隊關東軍,以及華北方面軍,在上海地區作戰的華中方面軍,海軍中國方艦隊這四大作戰集團,這幾大作戰集團之間互不交叉,整體實力達到平衡狀態,每一支都覺得自己是最優秀的,幾大軍事力量之間有內鬥現象,內鬥不止。
  • 抗日戰爭比你想像更殘酷
    巨大的傷亡讓八路軍指揮官猶豫了,先是386旅旅長陳賡向彭德懷提出放日軍出包圍圈的建議,然後連129師師長劉伯承也向彭德懷提議放棄繼續進攻岡崎大隊。在我軍戰史上一線指揮員向總指揮提議放棄進攻是非常罕見的現象,這足以說明八路軍部隊傷亡有多麼慘重。但是這個關鍵時刻,彭德懷卻發了脾氣,在電話中向劉伯承大喊:「拿不下關家堖,就撤銷第一二九師的番號,殺頭不論大小!」
  • 機槍被繳獲319958挺,可裝備百萬大軍
    到全面抗戰爆發時,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南方紅軍合編為新四軍。1937年底時,已發展到9.2萬人的八路軍僅有輕重機槍594挺,另有衝鋒鎗514支;而1938年初新四軍編成時,1.03萬人的部隊,亦只有輕重機槍57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