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八路軍使用的武器裝備,可以稱之為「萬國牌」。其武器裝備類型極其龐雜,既包括現代槍械彈藥,也包括很多刀槍劍戟斧鉞鉤叉,所有能進行戰鬥的冷兵器甚至包括鋤頭、鐵鍬等農具。
除中國自己的漢陽造,和根據地、長徵時期從國民黨手中繳獲的中正式步槍、捷克式輕機槍、盒子炮外,接下去很大一部分就是在與鬼子作戰過程中繳獲的日本三八式步槍、南部十四式手槍、歪把子機槍,偶爾還有少量的迫擊炮、山炮、擲彈筒等「重武器」。
到了抗戰後期,還有一些美制的卡賓槍。可以這麼說,當時在亞洲戰場上出現過的所有槍械,八路軍基本上都裝備過。
為什麼八路軍的武器裝備如此駁雜呢?正像抗日戰爭時期一首歌的歌詞一樣,「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因為當時我國工業基礎極其薄弱,幾乎沒有重工業,所以在武器製造方面嚴重的落後。
槍械方面,國民政府依仗的還是前清時期張之洞創建的漢陽兵工廠等基礎,再加上曾經一段時期列強對中國的武器禁運,基本只有國民黨中央軍這樣的嫡系部隊,才能搞到像樣的裝備,整出個貌似很精銳的「德械師」。
其餘軍閥的部隊,混得好的像閻錫山、張作霖一樣自己搞兵工廠。尤其張作霖在東北的軍功基礎,在當時可是全國最好的,自產加外購整出了令人眼饞的大炮、飛機等裝備,只可惜崽賣爺田心不疼,最後九一八事變都糟蹋在了日本人手裡。
軍閥部隊好歹名義上,還是有蔣介石國民政府財政支持的,都不能保證武器的供應,就更不用說是被國民黨排擠壓制的八路軍和新四軍了。
除國民黨象徵性的供應外,剩下的出路,八路軍只能繼續發揮戰場繳獲的老傳統,從與鬼子的一場場戰鬥中補充槍械、子彈、棉服、食物等亟需物資。
不過,八路軍也有自己的兵工廠,而且數量還挺多,只是受制於根據地居無定所的流動作戰模式,以及當時實在捉襟見肘的技術條件,這些分布於山溝溝裡的簡易兵工廠,規模都不是很大。
兵工廠日常大多數的工作,是修復戰場上送來的槍械、山炮等武器,也能自己製造一部分子彈。而早期自製的手榴彈,據說戰鬥起來一炸兩半開,根本形成不了彈片橫飛的爆炸效果,殺傷力可想而知。
但後期也有一些兵工廠,也能夠製造一些比較先進的武器了,比如說晉察冀根據地的一些兵工廠,就可以仿製德國M24手榴彈,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這款帶木把的手榴彈。
在電視劇《亮劍》中有這麼一個情節,李雲龍率領獨立團進攻日本山崎大隊所構築的環形防禦工事,命令手下獨立團一營300人,將手中3000顆手榴彈全部扔到日軍防禦工事內。
當時李雲龍獨立團所使用的這種手榴彈,就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分區兵工廠仿製的德國M24式手榴彈,這款手榴彈可以說是八路軍兵工廠所能製造的最經典武器之一了。
八路軍的兵工廠雖然製造能力有限。但是,在修復和改進所繳獲的敵方武器方面卻有著突出的貢獻。
曾經有一次戰鬥,八路軍戰士繳獲了一門日本的迫擊炮。但迫擊炮的發射需要精確的計算拋物線,這對於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的八路軍戰士來說,根本就不會。
怎麼辦呢?扔掉或毀掉迫擊炮,還感覺可惜。戰士們就將炮帶回了兵工廠,經過改進在炮尾加裝了一根牽引發射繩,硬是將迫擊炮拋物線發射,改為了平射。這樣就解決了八路軍戰士不會計算拋物線的問題。
後來在一次進攻敵人炮樓時,戰士直接將迫擊炮彈從炮樓機槍口射入了內部,只不過這顆炮彈是個臭子沒有爆炸。但鬼子發現是迫擊炮炮彈後嚇了一跳,震驚八路軍怎麼有了如此新式的武器!
類似這種「山寨和魔改」,在八路軍兵工廠中還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八路軍兵工廠對日本三八大蓋子彈的改進。
鬼子三八大蓋使用6.5毫米口徑子彈,其精準度和穿透力都非常高。但是這也導致三八大蓋穿透力強而威力不足,如果不是打到要害部位,被擊中的人養了幾天傷之後又能夠投入戰鬥。
於是,八路軍兵工廠中的能工巧匠,再一次腦洞大開對三八大蓋子彈進行魔改。其實改動也非常簡單,就是將三八大蓋子彈前端做一個十字形劃痕。
這樣就會使子彈在射擊過程中,在槍管內高溫高壓下導致子彈變形。當打到人體後,雖然不會有之前那麼大的穿透力,但是會造成子彈在人體內的翻滾,會造成很大的創傷面,很難治癒。
總之,雖然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所使用的武器裝備以繳獲為主,而且敵後兵工廠的生產能力也十分有限,但是依然以極其飽滿的抗戰熱情,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
也正是因為當時的艱苦條件,才更加凸顯出那場抗日戰爭的艱辛,可見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更應該倍感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