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刀——守護之刀

2021-02-08 一極課堂

如果有一樣兵器可以稱雄於武林並有著悠久的歷史,那麼看似溫柔如禾苗的一把刀是當之為愧的首選,我們把它稱為「苗刀」。



中國武術中,有斑斕多姿的兵器,苗刀是迄今我們唯一可以找到400多年前圖文記錄的兵器,帶著歷史和文化的印記一路走來,從漢代的「環首刀」起源,歷經「唐刀」的洗禮,在銷聲匿跡1000多年之後又出現在大明王朝抵禦倭寇的戰場上,「殺敵致果,斬將搴旗」,成了倭刀的噩夢和終結者。


如果說戚繼光的《辛酉刀法》是「偶得」,那麼其後的程宗猷則是訪求而得,他學棍於少林,在刀法上則是得到了一位隱士刀客劉雲峰的傳授,深得其壺奧,把中日刀法融為一爐,著成《單刀法選》,成為後世苗刀之濫觴。在400多年前的這場中日刀法的「碰撞」與「交流」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那武者的風骨與氣概,程氏把三個迅疾直入的「迎推刺」直接命名為「三刺東洋」。



中國人在兵器上把長槍稱之為「百兵之帥」,而刀則是以「猛虎」比喻。槍乃兵器之王者,戳革得勢,行著無常,如遊龍驚飛,直奔一點,而刀則是利刃相向,劈砍提撩,削刺斬剁,四面狂風。試想如果把這兩件兵器結合在一起,既可以戳刺,又可以劈砍,該是何等得心應手、便利無敵!苗刀即是這樣的產物,源自戰陣,帶著一份獨到而高古的武藝之真,之美,之純。


大先生是一位帶刀的先生,一位愛刀的先生,傳習著這歷經千年的刀。月光下,帶刀肅立,拔刀出鞘,按虎如山,埋頭橫攔,迎推直刺,輾轉起落裡,陶醉於那鐵器在風中的穿行,是一種迷人的「破風」,盎然中卻是那一份獨到的「以步催身」和「以身運刀」,體悟那「人刀合一」的渾然一體。


收刀入鞘,凝視長刀,如禾苗修長,如長矛銳利,此乃苗刀之神意。

一股子氣勢,一股子威風,一股子肅殺,即是苗刀無聲的「自語」。



本期喜馬拉雅《武藝人生》,大先生說的是苗刀,和大家一起感受苗刀的精神與魂魄,已然是我們民族的一種血脈,在刀的演進與揮灑中得以張揚。在這浩瀚的星辰中,苗刀如那長河明月,明月如刀,滲透著自然和生命的神力,與我們骨子裡的豪氣默然相通。




|大頭條|

說武術真意,話英雄傳奇,論江湖俠義。

一極課堂《武藝人生》音頻欄目,已經正式上線喜瑪拉雅FM!

本期節目,凜凜苗刀中華魂」!

聽大先生細說苗刀。


長按二維碼,即可收聽


相關焦點

  • 苗刀的真相 | 留刀 一座江湖
    我們之前說過了唐刀,這一期說一說苗刀。苗刀和唐刀差不多,都是用來跟日本刀較勁用的,唐刀的人設是日本刀的祖宗,而苗刀的人設則是戚繼光抗倭的兵器。當然,就像唐刀背景是假的一樣,苗刀的背景也是假的,只不過沒有唐刀那麼假。
  • 苗刀的真相|留刀 一座江湖
    我們之前說過了唐刀,這一期說一說苗刀。苗刀和唐刀差不多,都是用來跟日本刀較勁用的,唐刀的人設是日本刀的祖宗,而苗刀的人設則是戚繼光抗倭的兵器。當然,就像唐刀背景是假的一樣,苗刀的背景也是假的,只不過沒有唐刀那麼假。
  • 國刀苗刀戰鬥力強悍,但為什麼有人說它是東洋刀?
    苗刀是中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其刀身修長,形似禾苗, 故名苗刀。關於苗刀的起源之說,一直眾說紛紜。
  • 唐刀、日本刀、苗刀的區別是什麼?
    唐刀,日本武士刀,苗刀有什麼區別這個問題,我首先把基本的一目了然的區別指出來:一、唐刀:唐刀種類很多,有陌刀、儀刀、橫刀、障刀。我們說的是和日本刀最接近的唐橫刀,也就是通常說的唐大刀。二、日本刀。這個種類也多了去了,我給你一張圖,你自行理解吧?這裡你說的是武士刀,我就當你說的是武士最通常用的打刀:一看就清楚,這玩意兒是彎的,刀身弧度很大,基本上側重於劈砍,直刺功能已經很小了。
  • 苗刀源於日本刀?其實兩者差異還是挺大的
    在網絡中都說苗刀源於日本刀,這個不可否認,苗刀與日本刀是有很大的淵源的,但其技法以及苗刀的刀法與日本刀還是有很大的差異性的。苗刀定名是在民國時期,而其從明朝到民國的發展,清時期少有記錄。苗刀在明時期稱為長刀,其來源記錄如下:《單刀法選》記載倭刀:『刀三尺八寸,把一尺二寸』,而戚繼光《紀效新書·長刀制》:「刃長五尺,後用銅護刃一尺。柄長一尺五寸,共六尺五寸,重二斤八兩。」長刀解:「此自倭犯中國始有之」,《武備志》亦云:「曰長刀,則倭國之制,其利於步,古所未備。」
  • 郭瑞祥:中國苗刀與日本劍道
    日本刀鋼材優良,其鋒刃可斷鋼鐵。竹刀直線形,無刃背,由四條竹片合攏而成。此為比試用刀。中國苗刀與日本太刀,都是集槍、刀這兩種器械之特點製做的。它既可當槍使,又可當刀用。戰場上使用此刀,其殺傷威力無比。這兩種兵器另一特點:是柄長,可單手握把,也可雙手執柄,所以,這種器械在戰場上較實用。中國明代程衝鬥在其名著《單刀法選》中稱讚此刀:「長技每每常敗於刀。」
  • 苗刀!一個冷兵器中實戰極強的武器
    苗刀是中國的寶貴文化遺產,是聞名中外的武術刀技,因其刀身修長形似禾苗,在民國時期定名為苗刀。苗刀刀身修長,共五尺,兼有刀、槍兩種兵器的特點,且可單、雙手變換使用。所以明代時打擊倭寇(官修《明史·日本傳》裡說:「大抵真倭十之三,從倭者十之七」。《嘉靖實錄》裡也說:「蓋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國叛逆居十七也。」),日本刀殺傷力巨大非一般兵器所能抵擋。
  • 苗刀和戚家刀,那個是你的最愛?
    今倭國單刀,中華間有得其法者,而終不及倭人之精。」於是結合劍法改良出十八勢單刀法。吳殳之師石電,是和劉雲峰一起習的倭刀法,劉雲峰又將倭刀法傳給了程宗猷,因此程宗猷的《單刀法選》和吳殳《單刀圖說》其實同出一源,都是是來自日本刀和日本刀技法。
  • 《虎豹騎》古今奇談 明苗刀王者歸來
    在說苗刀之前我得先說說我國環首刀一脈也就是中國雙手長刀在宋代的發展,很多人認為中國環首刀一脈至宋代已經失傳,其實不然,據宋代《事物紀原-戎容兵械-斬馬刀》記載:漢成帝時,朱雲請上方斬馬劍斷張禹頭,以厲其餘,則斬馬劍之名,已見於漢代矣。 宋朝神宗熙寧中,又制斬馬刀,其犀利則莫比,蓋亦取漢氏舊名為稱也。
  • 中國古代名氣最高的3款刀:藏刀、苗刀、唐刀你最喜歡誰?
    中國在冷兵器時代,一直是世界強國,金屬冶煉、刀具鍛造、雕琢工藝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因此在歷史上就誕生了多種多樣、精美冷豔、一擊即亡的冷兵器,如以刀、槍、劍、戟為首的正統冷兵器十八般兵器,也有以血滴子、鬼斧、龍頭桿槍為首的怪異冷兵器。
  • 苗刀基本知識及其在古戰場時期的訓練方法解
    苗刀,古稱單刀或長刀,因其刀形是條形長刀並以右手握刀為主,後世武術家們為了區別於一般的單手刀,故稱苗刀。一般苗刀的起勢時會有抱刀式的使用。雙手握刀勢苗刀,刀身修長,它區別於一般的花刀,在練習的過程中,一般以雙手握刀為主,刀法保留了古代戰場中的刀法特點,技法樸實,結構嚴密,每刀都有其實用之術,雖現存的刀法被編成了套路練習
  • 抗倭英雄:苗刀和戚家刀區別,你知道嗎?
    一定要說不一樣,也無非是流傳過程中有了些許差異,但其刀法、刀形的核心本源,都完全來自日本,這點毫無疑義。」小編不贊同這種說法的。「苗刀」是明朝戚繼光抗擊倭寇,根據倭寇刀的形制和技法所創製的克制刀形與刀法,說是完全模仿未免太牽強。就如中國火藥的發明,被歐洲國家吸收發明的火槍火炮,說是沿用抄襲我們的一樣。都太片面。
  • 苗刀的這些基本技法你練對了麼?
    苗刀技法在民間一直都有流傳,自程宗猷《單刀法選》問世至今已有400餘年歷史,這套刀法也被認為是苗刀的基本技法,現代所練的諸多苗刀技法基本都是從此刀法中來。那直接按照《單刀法選》的技法來練習苗刀是否可以呢?個人認為,《單刀法選》中的技法相對來講,還是比較難悟的,這需要有一定的練習基礎,再去研究這套刀法,相對會更容易一些。
  • 日本武士刀的前輩,苗刀一出,武士刀立馬黯然失色!
    苗刀是中國寶貴的文化遺產,是國內外著名的武術刀技,是一種正宗的漢人練武的刀,因為它的刀身纖細,形似苗木,故稱為苗刀。苗刀體長,共有五英尺長,可以單用,兩隻手交替使用。苗刀刀長五英尺,身形細長,刀槍兼備,單手和兩手可以互換,充分發揮腰部和後背的綜合力量。
  • 中華苗刀-高錳鋼雙槽龍脊刃
    中華苗刀-高錳鋼雙槽龍脊刃 . 「苗刀」又名「戚家刀」,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創造的雙手長刀。它集中了刀、槍兩種冷兵器的特點,既可單手握把,又可雙手持柄,威力極大。
  • 十大名刀中蚩尤的兵器,日本刀的祖先 網友:為啥中國刀不出名
    既然有十大名劍,肯定有與之對應的十大名刀,今天小編要說的是位列十大名刀的一把,是日本刀的祖先。它就是古苗刀,位列十大名刀之二,傳說是蚩尤的兵器,這把武器是所有苗刀的祖先,稱為「苗刀之祖。」根據史料記載 現在貴州黔南黔東南苗族地區遺存的苗刀紋飾就有傳說中和蚩尤之「苗刀之祖」描述一至,即 「兩側有血槽及紋波形指甲印花紋」。
  • 戚繼光創造了中國第一把多功能刀?徐皓峰三部曲之《倭寇的蹤跡》
    有許多內容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句臺詞,但作為習武之人的我看過後總能被其指向的點所震撼到。不由得發出「原來是這樣」的感嘆。之前尋止戈橋在一篇描述「漢劍」「唐刀」的文章之中,就說過「苗刀」。苗刀本身的長度就很長,基本上不短於1.4M。和齊眉棍,槍等長度是差不多的。因此,苗刀這款武器,實際上完全可以照著棍,槍的玩法來玩。你用苗刀耍六點半棍,其實也完全沒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試著玩一下。
  • 世界10大名刀:尼泊爾刀最符合力學原理,第一名攔腰斬斷一頭羊
    10.砍刀九、苗道苗刀不是苗人所用,因為它的形狀像草,所以取名苗刀..苗刀是典型的抗日英雄,最早出來於明代,晚明苗刀也被稱為「帝國森林軍刀」,它結合了刀、槍兩種優點,可以單手使用。戚繼光通過日本刀和中國武術的結合,用苗刀編寫了「辛酉道」。
  • 苗刀,又名戚家刀,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創造的雙手長刀
    騰龍苗刀,又名戚家刀,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創造的雙手長刀,它集中了刀,槍兩種冷兵器的特點既能當槍矛刺擊,又能當刀劈砍。既可當手握把又可雙手持柄威力極大。
  • 世界著名的十大名刀,個個精美絕倫
    刀被稱為「百兵之王」,世界上也出現過許許多多鋒利無比,精美絕倫甚至邪惡霸道的刀,有些仍存世繼續發展,有些已經失傳,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名氣最響的十大名刀。日本武士刀起源於中國唐代的唐橫刀,在隋唐時期,日本國派遣遣唐使者來中國學習深造,其中許多是當時日本的能工巧匠,他們把唐橫刀的制刀技藝帶回了日本,經過模仿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日本武士刀。日本人通過一代又一代不斷的改良創新,使得武士刀作為武器的同時以其優美的造型著稱,很多名刀被當作美術品收藏,並寓含著武士之魂的象徵意義,現已成為一種特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