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芳華》的上映,讓大家記住了何小萍這個名字。
你看她,有時笨拙,第一次上臺展示就摔了個跟頭;有時愚鈍,坐了三天車還淋了雨,身上散發出難聞的臭味;有時糊塗,偷穿室友的軍裝給父親拍照片,被女生一把揪住進行品行譴責。
她一出場,就處在一種被集體排擠的境遇之中。
而我們與她共情的點就在於,在以往的生活經歷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曾是受排擠的「何小萍」,又或者,我們都曾扮演過排擠「何小萍」的角色。
排擠是什麼呢?
社交的孤立、肢體的霸凌、語言的攻擊、眼神的凌辱、莫須有的罪名……集體中的大多數,用令人極其不適的方式,使集體中的某個個體產生被孤立感和孤獨感的行為,都可以稱為排擠。
(via.琦殿)
這些場景大家都不陌生吧——
「小學的時候比較胖,被全班女生叫到操場,所有人站在周圍嘲笑我。」
「我是單親家庭,跟外公外婆生活,沒給老師送過禮,有一次同桌丟了錢,班主任帶著全班同學翻我書包,污衊我偷錢。」
「小學成績好,唱歌畫畫主持都行,老師也很喜歡我,但是班裡一個女生嫉妒我,就造我的謠污衊我,讓全班同學都討厭我排擠我。」
「以前有妹子被孤立,我幫了下她,然後我也被孤立了。」
「高中一位女生雖然成績超好,但可能因為長相性格原因被班上很多人恥笑和議論,後來她表白了隔壁班的一個男生,這件事被全年級的人當作一段笑話,飯後談資。後來她休學了。」
「初中的時候班裡的小痞子覺得我長得醜又不愛說話,所以就沒理由討厭我,帶頭給我起侮辱性外號,我一說話就鬨笑,班裡同學跟著罵我,噩夢般的初中。」
排擠出沒於任何一個時間地點場景,可能誕生於女生嫉妒的心理,可能來自於男生的霸凌玩笑,還可能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報復心理。但無論哪種,都對當事人造成了極大的心靈傷害。
說到這裡,某一段被你塵封著的記憶,是不是正在被打開?
也許你曾經經歷過、目睹過排擠;
也許你正在經歷著、目睹著排擠。
我們想向所有有過類似經歷的讀者發起一次徵集,希望你在留言區寫下你想說的故事。不管是否原諒,我們都願意傾聽你的聲音,幫助你一同度過。
點擊圖片 查看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