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沉浮在漢代初期的天才

2021-02-13 中學時代讀寫與考試

公元前168年,一代大儒賈誼匆匆走完了他短短33年的人生旅程。(評註:短短的一句話,交代了賈誼的身份——一代大儒,享年——33歲,去世的時間——公元前168年:以及「匆匆」一詞都表達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賈誼的才華,千年之後依舊讓世人驚嘆,而才子短命歷來是讓人唏噓不已的事情——賈誼兩者都佔全了。(評註:既讚揚賈誼的才華,又惋惜他的早逝。)不過,他最讓人遺憾的,卻是因為他死 的方式太出人意料了……(評註:談及他死的方式「出人意料」,設置懸念,激發讀者閱讀興趣。)單單讀他的《過秦論》,我們今天也會訝異於他當年氣吞山河的氣勢:「席 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併吞八荒。」四個並列的句子噴薄而出,一下子就把人的視野和心胸都打開了;不枝不蔓的行文,絲毫沒有凝滯感的文氣,讓人讀下來酣暢淋漓,不覺認同了他的觀點——古人說,文如其人,那麼,那時候的他該是霸氣十足、豪情萬丈的吧!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賈誼生前都是一個陽剛氣十足的大男人。(評註:通過引述賈誼的代表作品《過秦論》中有關名句以及對全文行文特點的評價,推斷出賈誼是一個霸氣十足、豪情萬丈、陽剛氣十足的大男人。)

從18歲被薦舉,到33歲離開人世,這個博古通今的才子,目光甚至可以穿透歷史:近處,他看到了文帝盛世背後的隱憂;遠處,他看到若干年後漢朝面臨的運勢——他有著讓世人豔羨的才華。然而,似乎走在時代前面的人,註定要背負比常人更多的東西,自古以來通向前方的路都是無數開拓者的累累白骨鋪就的——賈誼走在了前面,也就註定了他要走一條不那麼尋常的路,於是他的身上也就有了無數耐人尋味的故事……(評註:高度讚揚賈誼的才氣——通古博今,不光可以穿透歷史,並從歷史的角度說明賈誼的人生道路註定「不那麼尋常」;最後一句引出下文。)

漢初開始了「舉孝廉」的用人制度,即由各地推舉有名望的人。這種制度被稱為「鄉舉裡選」。可以想見,古代資訊不是那麼發達,假如沒有「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這類作弊事情發生的話,一個人如果不是才氣逼人,想要被舉薦只怕不是容 易的事情。賈誼當年被時人稱為「書櫥」。一個人 皓首窮經,或許稱得上一個「學識淵博」,但充其量只是個酸儒;而賈誼卻不是死讀書,他字裡行間洋溢著自信與智慧,一出口便氣吞山河。出眾的才華讓他小小年紀就聞名洛陽,也因此吸引了識才的伯樂,很順暢地從鄉野間被挖掘了出來。(評註:先介紹漢初的用人制度,讓讀者了解賈誼生活的社會「土壤」,同時運用對比的手法,突出賈誼的才華和機遇。字裡行間,流露出對賈誼的仰慕與讚美之情。)

賈誼18歲的時候,河南郡守聽說了他的過人才華,非常器重。要知道,這個河南郡守可不是一個普通的官吏,他政績卓著,在當時可以稱得上全國第一。文帝即位後,徵召他為廷尉——因他姓吳,後世人稱「吳廷尉」。吳廷尉見賈誼才華過人,年 紀不大,卻精通諸子百家的學問,就迫不及待地向文帝推薦了,稱其遠勝於己。文帝也是惜才之人,立馬擢升他為博士。(評註:年僅18歲的賈誼因過人的才華受到政績卓著的河南郡守的賞識與推薦,從而得到文帝器重並擢升。從這裡,我們可以了解到漢代也曾是一個器重人才的社會,賈誼的「擢升」可謂最好的證明。)

當年,賈誼剛二十出頭,卻是才華逼人。每次文帝下令讓博士們討論事情,博士中最年輕的賈誼的回答往往最有見地,那些年長的臣子們聽後無不嘆服,都無話可說。漢文帝非常喜歡他,常常自嘆不如,對他破格提拔,相交不到一年就欲升他為太中大夫。(評註:通過賈誼的表現,並以「年長的臣子們」 甚至文帝的「自嘆不如」襯託賈誼,進一步表現賈誼的「才華逼人」。)

這一時期的賈誼,春風得意,前途一片光明。試想,如果沒有人舉薦他,那麼他終其一生,只能聞名鄉裡;試想,如果吳廷尉得不到文帝的賞識,就算他再欣賞賈誼,也是人微言輕。(評註:從這兩個假設句中,我們可以看出賈誼應該是幸運的,這「幸運」就在於吳廷尉的賞識與推薦,文帝的寬厚待人與察納雅言。)而這其中 任何一環都完全可能出差錯的:吳廷尉是秦朝之相李斯的同鄉,而且曾經向李斯學習過,這樣的人用起來,放心麼?文帝竟然用了,而且是重用,歷史上有這般心胸的君主是不多見的。有誰願意自己剛被重用,前途一片光明,卻薦舉一個年輕人,而且極力讚許他的好,心甘情願為自己的仕途找一個障礙?吳廷尉無疑是一個沒有私心的伯樂。這一時期的賈誼,套一句俗話來說就是「在對的時候遇到了對的人」。(評註:進一步通過分析,得出賈誼的「春風得意」「前途光明」就在於「在對的時候遇到了對的人」。畫龍點睛,富有深意。)

相關焦點

  • 君主賢明的西漢初期,才高八鬥的賈誼為何屢不得志、英年早逝?
    漢文帝讀過歷史故事的人都知道,一說起西漢初期、漢文帝時期的賈誼,那可是才高八鬥、才華橫溢、神思敏捷、辯答如流這些褒義詞的代言人——雖然他出身微寒、本是一介普通的洛陽布衣,但18歲便通讀詩書,學識口才遠近聞名,20多歲就被文帝召進宮做了博士
  • 賈誼《吊屈原賦》
    通達的評述,企圖以此來求得自己精神上的解脫,但人們通過這些豁達的辭語,還是可以感覺到在賈誼曠達的精神世界中,其實還隱忍著深沉的悲哀!賦是漢代文學的代表,是在楚辭基礎上發展而成的一種文體。漢賦大致分兩種,一種是直接摹仿屈原《離騷》體的騷體賦,一種是漢代新創的散體大賦,它日益發展,成為漢賦的主體。
  • 溫故 | 賈誼
    賈誼,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劉歆評價他說漢朝之儒,唯賈生而已。而就是這樣一個文採斐然的人,卻英年早逝,令人唏噓。除了這些簡單的了解,今天我們再次溫故,願從這位大文豪身上再學到些什麼,他的生平遭遇,為政理念,思想境界等等。
  • 賈誼究竟是否懷才不遇
    司馬遷將賈誼與屈原合為一傳,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賈誼出貶長沙就是屈原流放汨羅的悲劇翻版。但這並非事實:漢文帝對於賈誼的才華自始至終都充滿欣賞,重用賈誼是他從未放棄過的打算,漢文帝是知人善任的。司馬遷在《史記》中還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賈誼被任命為長沙王太傅四年之後,漢文帝思念賈誼,又把他徵召入朝。當時漢文帝剛剛舉行過祭神儀式,就在宣室接見賈誼。兩人一直談到深夜,漢文帝聽得不覺移到坐席的前端。
  • 才調無倫的賈誼,身處治世,又逢明君,為何懷才不遇?
    但沒過多久,因朝廷重臣聯合上書,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後又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自歉疚,抑鬱而亡,年僅33歲。賈生才調世無倫賈生才調世無倫,這句詩出自毛主席的《七絕·賈誼》。和此句一字之差的「賈生才調更無倫」,則出自李商隱的《賈生》。可以說,賈誼之才華橫溢,從古至今,為世人所折服。
  • 賈誼與晁錯:文景之治下的兩大悲情人物!
    賈誼:天才少年,西漢的頂級戰略家,卻生不逢時賈誼首次登上歷史舞臺,是在漢文帝登基的公元前179年。為國分憂的吳公,向漢文帝舉薦了洛陽少年賈誼,這位時年二十的青年人很快以自己的才華獲得了皇帝的青睞(《資治通鑑·漢紀五》):吳公薦洛陽人賈誼,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餘。帝愛其辭博,一歲中,超遷至太中大夫。三年後,出於對賈誼才華的欣賞,漢文帝計劃授予其公卿職位,但卻遭到了執政大臣們的反對(《資治通鑑·漢紀六》):大臣多短之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
  • 從《朋友請聽好》引發的婆媳討論,看漢代儒家禮制下的婆媳關係
    漢代建立之初,便面臨到秦代遺留下來的社會與家庭問題。知名的思想家賈誼(公元前200-前168年)就曾嚴厲批評秦代時的家庭關係:「商君違禮義,棄倫理,並心於進取,行之二歲,秦俗日敗。賈誼舉例,兒子只是把鋤頭、掃帚借給父親使用,就一副了不起的樣子;母親只不過隨意拿取瓢碗箕帚,
  • 漢文帝召見賈誼真的是「不問蒼生問鬼神」?屢次提拔、寵信有加!
    賈誼是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其代表作有《過秦論》、《治安策》和《論積貯疏》等,風格樸實峻拔、議論酣暢,被後世譽為「西漢鴻文」。據《漢書·賈誼傳》記載,漢文帝劉恆執政初期,就因聽聞賈誼從小就有「洛陽神童」的名號,故而特意召其入朝擔任博士,而當時賈誼才二十餘歲。當時的博士,多為年老時多的學者,主要用來執掌天下典籍和文獻,以備皇帝隨時諮詢。
  • 賈誼,一個自比屈原的理想主義者丨賈行家專欄
    無論如何,賈誼的持論跳出了陸賈以來的窠臼,達到漢代政見的高點。這洛陽少年雛鳳清於,展露出王霸雜用的頭角。同為少壯的文帝當然看著可愛,後世儒生幻想起被明主拍著後背乃至摟著肩膀的情景,也無不覺得可愛,隱約間,自己好像也多了什麼盼頭似的。賈誼的時論被迅速經典化,《史記》《漢書》直接以《過秦》為論、為贊,都自以為發不出更好的見解。宋代人還留意到它的文體,說《過秦》是「以賦體為文」、「作論而似賦」。
  • 【名人百科】失敗的文士,政治上的大家——賈誼
    由於是賈誼提出的這項舉措,這些功臣們自然對他懷恨在心。漢文帝認為賈誼是一個很有見識、年輕有為的人,提出讓賈誼擔任更高的公卿職位,委以重任,但遭到以周勃為首的功臣顯貴們反對。文帝有個寵臣鄧通,沒什麼本事就會拍馬屁,賈誼瞧不起他,常常出言諷刺。鄧通也在文帝面前說賈誼的壞話,外有大臣攻擊,內有鄧通進讒,使得文帝逐漸疏遠賈誼。
  • 中華民族文化,漢代服飾文化,漢冠威儀
    漢代畫像石中往往可以見到只穿一條短褲的人像。這種短褲有完整的褲襠,漢代人稱之為「輝」。漢文帝時,才子賈誼曾經上書,認為漢代建國20餘年了,還沿用秦代的曆法、官制、服色,很不妥當。奏請改變曆法、服色等禮儀制度,然而漢文帝並未接受。一直到東漢明帝時,才根據《周禮》、《禮記》和《尚書》中的有關記載,正式實行了冕服制度。那麼,西漢與東漢前期沒有實行冕服制度時,官員們的制服是什麼樣的呢?深衣制的長袍,就是大小官吏們日常穿著的官服。
  • 《過秦論》賈誼
    任志宏朗誦賈誼《過秦論》《過秦論》是賈誼政論散文的代表作,有「西漢鴻文」之稱,分上中下三篇。全文從各個方面分析秦王朝的過失,故名為《過秦論》。賈誼(前200~前168),漢族,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字太傅。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18歲即有才名,年輕時由河南郡守吳公推薦,20餘歲被文帝召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為太中大夫。但是在23歲時,因遭群臣忌恨,被貶為長沙王的太傅。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後,賈誼深自歉疚,直至33歲憂傷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辭賦兩類。
  • 賈誼強烈回應
    文章字數|1010,閱讀約3分鐘近日,UNINE成員賈誼與中國內地女子演唱組合SHY48成員李希寧被拍到手牽手進入後者家中。據悉,有網友表示,李希寧曾多次進入嘉義社區,交往如此自然,兩人的關係後來才被曝光。
  • 說一說中國歷史上那些英年早逝的文學天才們
    才調無倫-賈誼(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賈誼是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他少有才名,十八歲時,就以善文為郡人所稱。文帝時任博士,遷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謫為長沙王太傅,故後世亦稱賈長沙、賈太傅。賈誼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辭賦兩類,深受莊子與列子的影響。
  • 漢代「青銅鏡」目前的市場行情怎麼樣?
    四乳四虺紋鏡此時流行的銅鏡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四乳禽獸紋鏡,以四乳作為間隔分別飾四虺(同毀)、鳥紋、獸等紋紋飾多採用單線勾勒的手法另一種是銘文鏡,盛行於西漢中晚期這兩種類型的鏡緣皆以素緣為主四乳禽獸紋尤其是銘文鏡,鏡銘始自漢代,也興盛於漢代。
  • 屈原、賈誼、王勃,用生命告訴你——年輕有為不一定是好事
    22歲出任太中大夫的賈誼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賈誼出生於洛陽(河南郡郡治所在地)。 漢文帝徵召賈誼,委以博士之職,當時賈誼21歲。漢文帝非常欣賞,破格提拔,一年之內便升任為太中大夫。之後,賈誼因為進言建策得罪權貴,而被排擠。漢文帝十一年(前169 年),賈誼32歲,隨梁懷王入朝。梁懷王死後子。漢文帝十二年(前168年),賈誼在憂鬱中死去,年僅三十三歲。
  • 劉長卿寫詩悼念賈誼,短短4句悽美至極,最後14字成千古絕響
    文/顧無【引觴漫談】賈誼這個名字,喜歡讀古文的人大概都聽過,而且很耳熟。大家都知道的一句,應該就是課本上的「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當時看到這句話還很奇怪,漢文帝明明是一位有見地也有政績的明君啊,為什麼會放著賈誼這樣一位大才不去用呢,還要把他貶到長沙,一待就是三年。後來慢慢了解了其中種種複雜的原因,也不得不為賈誼感到惋惜,畢竟一個人想要在這世上出人頭地,並不是簡簡單單的有才學就可以的,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很多的因素。
  • 王子今:漢代民間「處士」與「議士」
    「處士」作為漢代通行的社會稱謂,指行政體制之外的民間有才德的士人。《漢書•異姓諸侯王表》顏師古注說到「處士」的定義:「『處士』謂不官於朝而居家者也。」《後漢書•劉寬傳》李賢註:「處士,有道蓺而在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