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回 襄樊之戰(上)

2021-02-23 地緣看世界

中央之國的形成<三國歷史篇> [第72回]

作者:溫駿軒

 編輯:塵埃 /  主播:由竹先生

長篇連載,每周更新,菜單欄可查閱目錄。下載地緣圖集在微信對話框回覆:地圖

建安二十四年秋,在劉備拿下漢中晉位漢中王后,關羽北伐的準備工作也已經做好了。在這個當口,孫權又主動添了一把火。此前被關羽拒絕兒女婚事的孫權非但假裝不生氣,反而主動派人告訴關羽,自己會出兵相助他北伐。孫權說的出兵相助,不是派兵在襄陽配合關羽北伐。如果這樣做的話,無論是戰時的協調,還是戰後的利益分配都是很讓人頭大的事。

孫權的意思是同時北伐合肥,在江淮開闢戰場,包括在江夏牽制文聘。這番舉動看起來很合理,東吳這段時間的本意就是坐山觀虎鬥,看哪只虎受傷了再跟上去補一刀。現在曹操兵敗漢中,需要時間調整,襄陽戰事若起,此刻拿合肥是再好不過的時機。然而東吳這邊卻並沒有真心打合肥,最起碼不是急著打。孫權一邊提前告訴關羽說自己已經出兵;一邊卻只派了點人在江淮前線做進攻狀,搞得曹魏那邊非常緊張,卻又沒真的動手。

孫權的真實想法是以聯合軍事行動為主,鼓動關羽北伐。然後自己先不動,看看襄樊前線的戰事進展再做選擇。如果曹魏的主力都被吸引到襄樊,自己再主力出擊勝算會更大。如果關羽成了受傷的老虎,這刀要補在誰身上可就不好說了。總之對於孫權來說,坐看曹操在漢中、襄陽兩線與劉備拼個你死我活,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本來以當時的形勢來說,就算孫權不主動說搞聯合軍事行動,關羽也是要北伐的。有孫權一起行動自是更好,最起碼關羽會覺得東吳的主力都用在合肥,江陵這邊沒有後顧之憂。雖說現在是兩家結盟,但防人之心不可無。何況前年孫權還主動與曹操休戰示好。結果關羽這邊于禁都抓到手了,孫權那邊還沒有真的動手。以至於關羽氣到大罵孫權是「貉子」,恨恨道:我能攻破樊城就不能攻滅你(孫權)嗎?貉子的「貉」就是一丘之貉這句成語裡說的那個動物,屬於犬科,長得像狗還有點像浣熊,用這來罵人就是罵人像條野狗。「虎女安能嫁犬子」的藝術靈感,估計就是從這來的。

孫權身為一國之主,被罵成這樣還是不能惱,反而寫信給關羽道歉,許諾自己馬上親自領軍去打合肥。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孫權準備的兵馬並沒有去打合肥,而是用在襲取江陵上了。雖然沒有真的打合肥,但孫權在江淮的虛張聲勢還是把曹魏那邊嚇得夠愴。為了誘使關羽出擊,孫權比關羽早一點動手。此時曹操所率的主力還未能回到中原,只能下令徵調關東諸州的地方部隊前往江淮支援。

調往江淮的部隊中,以此前從代郡調回來的裴潛及其所率領的兗州軍為代表。裴潛回到丞相府後,曹操先讓他去做沛國國相,旋即又調任兗州刺史。一個是曹操的祖地,一個是曹操起家之處。足見裴潛在代郡的表現讓曹操對其十分的滿意。裴潛也沒有讓曹操失望,在兗州一邊發展農業,一邊訓練軍隊。曹操東歸後前往兗州視察,看到兗州軍陣整齊,對裴潛的軍事能力讚嘆不已,特別加以賞賜。

不過裴潛和他帶去的援軍,並沒有發揮作用。對於孫權的虛張聲勢,當時的揚州刺史溫恢已經看出來了。溫恢在調任揚州刺史前是丞相府的主簿。裴潛去代郡前則是丞相府的倉曹掾,曹操現在自領了大冀州的州牧,其它諸州刺史亦大都出於丞相府。各級官員心中只知有魏,不知有漢,離代漢也就差個程序。

能被曹操看中肯定是很有才的。赴任前曹操特別找溫恢談話,告訴後者本來很想留他在自己身邊,只是揚州之事比丞相府的事還重要,只能你去。溫恢是太原郡(祁縣)人,此前雖然多次做過地方官,並且政績斐然,但都是在北方。曹操幾次南徵吃虧,都是因為不熟悉南方的地緣情況。這次吸取教訓,特別把蔣濟配給溫恢做助手。蔣濟之前就做過揚州別駕,這次依然受命做這個位置。身為九江土著的蔣濟是江淮問題專家。上回曹操不聽他的,想北遷江淮之民,結果把十幾萬人嚇得跑孫權那邊去了。通過這件事曹操算是徹底明白經略江淮,還重用地頭蛇才行。

除了讓蔣濟幫溫恢以外,曹操還擔心前線那些大將不聽溫恢的,特別派人給張遼、樂進諸將寫信,言明溫恢通曉軍事,凡事必須跟他商量著來。關羽之敗,便是敗在荊州諸將官人心不齊,對比曹操對溫恢的使用,以及孫權為周泰在濡須塢立威。劉備明知關羽的性格缺陷,還用了個假黃鉞的特權來加成,做得著實有些欠考慮。只是蜀漢沒人能在關羽之上震住他,劉備又不像魏、吳兩家有那麼多宗室撐場子,對關羽過於倚重亦是無奈之舉。

見各州軍隊都前來江淮支援,作為被支援方的溫恢反倒一點都不緊張。他一面屯軍守備做好防禦準備工作,一面跟裴潛說,雖然有吳軍入侵卻不足為懼,反而是曹仁駐守的襄陽很可能會有不測。襄陽深入敵境,曹仁在防禦工作上的準備不足。現在看天氣馬上要有洪水,溫恢擔心關羽會乘著水勢進軍。結果一語成讖,很快就傳來關羽北伐的消息。

做出這個判斷說難也不難,劉備那邊剛取了漢中。孟達又躍躍欲試的想取東三郡,手握蜀漢半壁江山的關羽怎麼能無所作為呢?這裡面還有個背景要交待一下。劉備借到南郡之後,讓張飛做了南郡太守,把還在曹仁手上的襄陽郡交給關羽讓他做太守。心高氣傲的關羽,自不能忍受自己的屬地在敵人手上,因此這幾年關羽一直在蓄勢準備拿襄陽。襄陽沒到手之前,關羽還得駐兵於南郡郡治江陵。

這可苦了接任張飛任南郡太守的糜芳。糜芳是糜竺的弟弟,糜氏家族在徐州曾救劉備於水火,在劉備的軍隊都餓到吃人肉時,舍家相助,還把妹妹嫁給劉備,以這層功勞和關係來說,糜芳在蜀漢的地位不可謂不高。倒黴的是,跟他共事的是在蜀漢只服劉備一人,地位無可動搖的關羽。說起來兩人都是太守,但糜芳卻是處處要聽關羽的,包括受他的氣。關羽北伐之前受封前將軍,還假了黃鉞,糜芳對關羽的恐懼之心就更大了。

關羽北伐,留守後方的主將除了糜芳還有幽州廣陽人傅士仁。從這個籍貫地來說,傅士仁很可能是劉備在公孫瓚那裡時,就跟隨左右的舊部。因為這層資歷,劉備和諸葛亮先後入蜀後,傅士仁成了公安城的主將。眼下蜀漢所據的這部分荊州,包含長江以北的南郡及長江以南的武陵、零陵兩郡。北部以江陵城為核心,南部以公安城為核心,兩城隔江遙望。公安城是劉備領荊州牧時新造的州治所在,也是他入蜀的起點,將之交給傅士仁管理足見信任。關羽北伐,後勤保障亦有賴此兩城負責在長江南北籌集周轉。

古時行軍最好的選擇是利用水路,荊州並不缺水,不過從江陵船行至襄陽城下卻有問題,需要東向繞道東吳控制的夏口,再溯水而上,整個路程繞行上千裡。且不說這樣兜個圈子要空耗多少錢糧、時間,東吳又放不放心關羽借道,夏口西北還有曹魏江夏太守文聘駐守的石陽城,時刻警惕著來自夏口方向的威脅。關羽真要這樣做,那就不是幫蜀漢取襄陽,而是幫東吳全取江夏了。

關羽一定要由自己境內沿水路進擊襄陽的話,要麼在江陵與漢水之間挖條運河。先秦時楚國曾經在雲夢澤和華容之北打通過一條這樣的運河,被後世稱為「雲夢通渠」,現在已經廢棄;另一個是在漢水西岸建一座基地,建造船隻及儲備軍資,等時機合適再揮師北上。漢水在江漢平原的部分,雖然整體處在江夏郡境內。不過現在有水上優勢的東吳,被文聘堵在夏口。文聘一無水上優勢,二分身乏力,只能以溳水下遊為核心,控制江漢平原的東部,而把雲夢澤之北的這部分漢水丟給關羽了。

最終關羽選定的是第二個方案。關羽在選定的這個點,他和大家很熟悉,就是當日長坂之潰他接到劉備的地方,也是絕曹仁北道,配合周瑜攻打江陵時與徐晃、滿寵接戰之地。在這個位於當陽城東偏北方向的漢水渡口(漢津),關羽修築了一座「荊城」,作為日後北伐襄陽的基地。

位於湖北省鍾祥市石牌鎮的荊城,還不是關羽控制線的最北端。荊城東北方向的鐘祥市,才是分割漢江通道與江漢平原的節點。劉備入蜀之後,襄陽曹軍曾在樂進的率領下對關羽發動過一次攻擊。鍾祥東面的山體名叫「青泥山」,這場戰役遂被稱之為「青泥之戰」。在在江夏太守文聘的夾擊下,關羽輸掉了這場戰役。樂進隨之向江漢平原西部挺進,拿下了關羽控制下的臨沮、旌陽兩縣。以至於南郡山地中的蠻夷部落,當時紛紛主動歸降樂進。而劉備正是以此為理由,要求劉璋派軍一萬支援關羽。結果劉璋打了個四折,正好讓劉備有了反客為主的理由。

在地形圖上你很容易看出兩山夾一水結構的鐘祥,在戰略上的重要性。曹軍想順漢水南下江漢平原的話,必須拿下這個節點,關羽想北上的話同樣需要控制它。在文聘的本傳中,青泥山與漢水包夾的這個山口又被稱之為尋口。除了青泥和尋口以外,這個樞紐點在當時還有個形象的名字「牙門」,布設於此的城寨遂被稱為「牙門戊城」。古人記錄歷史就是這樣,即使是同一時期、同一事件,一個地點往往也會根據不同標準記錄為不同的名字。釐清之後很多歷史謎團就迎刃而解了。

樂進在青泥之戰後被調往合肥前線,負責襄陽守備的曹仁則是以防禦之勢與關羽對抗。放棄了樂進此前拿下的臨沮、旌陽兩縣。至於在關羽北伐時,牙門戊城本身是在曹魏手中還是關羽後中不好說。從防禦的角度來說,雙方都會陳兵於此,力爭這個最重要的節點。對於關羽來說,即便牙門戊城為曹軍所控也不要緊,因為他這次北伐根本不擔心,牙門戊城乃至曹軍沿漢水布設的其它城堡據點會威脅到自己。至於原因,溫恢在他的擔心裡已經說了,那就是洪水。

久居南方的人會知道,雨季的河道會比平時寬闊許多,如果碰到幾十年一遇的洪水,那些沿岸修築的據點,要是處在高地上還能夠自保,要是就築於河岸直接就是沿頂之災。溫恢的這個認知應該從蔣濟那裡得到的。而已經在荊州經營多年,從劉表時期就開始統領水軍的關羽,自然更是知道漢水的水文情況。

曹操是在建安二十四年五月撤離漢中,劉備是在七月於漢中郡的沔陽晉稱漢中王,同時將關羽的任命送達給關羽。關羽則在劉備拿下漢中之後就開始著手北伐之事,並等待每年必至的東南季風,為他的漢水水軍帶來充沛的降水。為了準備這場戰役,關羽準備了足夠多的大船運送軍隊和物資。這些船在平時未必能行至襄陽,但在雨水充足的季節就是另一回事了。劉備的任命正好是在雨季到達,對黃忠與自己同列不滿的關羽,需要拿下襄陽城向世人證明,他才是劉備的股肱之臣。

關羽這邊整裝待發,那曹魏那邊的守備情況又如何呢?此時鎮守襄樊的是當日從江陵北撤的曹仁。這裡說的襄樊指的是襄陽和樊城,一個位於漢水之南,一個位於漢水之北。在東漢的行政區劃中,樊城屬於鄧縣和南陽郡的轄區,襄陽則是南郡的最北點,並在劉表時期充當荊州的州治。

曹操在失去南郡的江漢平原部分後,將北部以襄陽為治分割出了襄陽郡。如今這為漢水分割的古城已經合二為一,並一度以「襄樊」為名。因襄陽的名氣和歷史地位更高,方於前幾年又更名回襄陽。讓人多少有點無語的是,在這場地名爭奪戰中,郭靖這個武俠小說中的虛擬人物,看起來比很多歷史人物還要加成更多。

樊城沒有虛擬人物為之加成,地緣政治上它更多是作為襄陽的附郭而存在。關羽的水淹七軍,是樊城在歷史上最高光的時刻。這場戰爭,除了原本鎮守襄樊的曹仁以外,曹操還調集了各路人馬前往增援。最先被曹操派往荊州前線的是龐德,不過這龐德入荊的初始任務卻不是迎擊關羽,而是協助曹仁平叛。漢中之戰部分說過,蜀道艱難,曹操為保漢中在各地徵調了大量人力和物資,並在後方引發政變和兵變。建安二十三年十月,駐守南陽的將領侯音挾持了當時的南陽太守東裡袞,據宛城叛亂,同時去信關羽引其北上。

為了平息這場叛亂,曹仁親自領軍北上包圍宛城,同時已在長安的曹操亦派出龐德,出武關道馳援。龐德降曹的原因跟關羽很像,並不是為了功名利祿主動投降的,史書用了「隨眾降」三個字。簡單點說,就是迫於形勢跟著大家一起降了。而龐德當初沒隨馬超、馬岱南投的原因我們也分析過,是因為馬超的次妻和兒子被留在張魯身邊為質,需要有心腹將領貼身保護才沒有南下。

曹操當然知道這些,龐德之勇曹操是很喜歡的,當即封他為立義將軍,賜爵關門亭侯,食邑三百戶。按道理說,沒有戰功是不能封侯的。就算是關羽也是在斬了顏良之後,才被授予亭侯之位的。這裡面有個背景,當日袁尚不是以鍾繇的外甥郭援為河東太守,入侵河東嘛。當時鐘繇在河東前線形勢危急,後來馬騰派馬超前來救援,是勇冠三軍的龐德於亂軍中斬首身為敵軍主帥的郭援(斬的時候都還不知道是誰)。這種功勞,在級別上堪比關羽刺顏良,黃忠陣斬夏侯淵。龐德不光因此聲名鵲起,更因功拜為中郎將,封都亭侯。

雖說恢復降將官爵是曹操的常規操作,但曹操對龐德還是另眼相看的,不光把官爵的名字換了下,以示恩從己出,而且實封了龐德三百戶食邑。由於天下大亂,人口銳減,很多列侯都只能先掛個名,沒有真正的落實食邑。曹操這次實打實的給了龐德三百戶,不可謂不厚。如此厚待,龐德唯有以死相報了。漢中前線與曹軍對陣的是他的舊主馬超。不管是出於哪方面的考慮,讓龐德去打馬超都是不合適的,就像關羽真的降了曹操。曹操也不會讓他去和劉備對陣。將這員勇將用在另一個戰場上是最好的選擇。

儘管曹操會選擇相信龐德,更相信自己的人格魅力,但宛城之外的那些曹軍舊將卻對這員降將不太放心,尤其龐德不光舊主在蜀,他的堂兄龐柔當日跟著馬超一起南下,現在也在漢中前線。看大家懷疑自己,龐德當眾放話「我受國恩,義在效死」。這裡說的國恩自是曹操之恩。說到就要做到,龐德接下來與曹仁拼死攻城,於建安二十四年拿下了宛城,斬殺了侯音等所有叛亂之人。

攻破宛城之後,龐德並沒有留駐宛城或者回長安向曹操復命,而是跟著曹仁一起南下樊城。這是因為「我受國恩,義在效死」這八個字後面其實還有一句話:「我欲身自擊羽。今年我不殺羽,羽當殺我」。曹操的大部分將領都是有舊主的,五子良將中的張遼原來是呂布手下,張郃原來是袁紹手下,徐晃原來是楊奉手下,舊主都還是曹操的死對頭。大家此前懷疑龐德,一是他還未通過大戰證明自己的忠誠;二是龐德的情況太容易讓人聯想起關羽了。在這種情緒下,龐德特別希望能陣斬關羽來證明自己。

事實上,龐德差一點就成功了。建安二十四年秋,關羽進抵襄樊。已駐軍於樊城之外的龐德首先出戰,陣前挑戰關羽。關羽一直想跟馬超比個高低,龐德雖不是馬超,但作為馬超的急先鋒,曾在平陽之戰中陣斬袁軍主帥郭援,跟關羽斬顏良之舉有得一拼,跟他打一場,不算是對自己的侮辱。

一個心高氣傲,一個急於證明自己,場面有如火星撞地球般精彩。結果卻大大出乎眾人的意料,在這場決鬥中,龐德一箭射中了關羽的前額。漢朝的頭盔能夠將額前遮住,關羽並沒有因此身負重傷。要是像大家印象中那樣,關羽只頂著一領綠帽子,那不死也得扒層皮(現在問題來了,為什麼是綠帽子)。即使沒有受傷倒下,這一箭也足夠讓蜀軍對龐德感到忌憚。龐德騎的是白馬,關羽軍中將士遂稱之為「白馬將軍」,但見騎白馬者出戰,心中自是一驚。

要是按評書小說中的常規描述,關羽身為主將在決鬥中失敗,這仗就算打輸了。真實戰爭中並沒有那麼簡單。關羽中的這一箭,並沒有改變蜀軍在襄樊前線的地利優勢。有大船傍身的蜀軍,即可以選擇北攻樊城,也可以選擇南轉襄陽,同時通過水路保障前線補給。一旦戰事不利,還可以順江而下回到荊城。反觀曹操這邊,在關羽兵臨城下,勢在必得的情況下,光靠龐德之勇肯定是不夠的,還需要繼續增派援軍前往增援。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帳號【地緣看世界】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相關焦點

  • 第七十四回 襄樊之戰(下)
    現在倒好,直接坐在船頭都能往城牆上跳,與防守方短兵相接。想像一下這幅畫面,真有點活久見的感覺。反觀那些站在城牆上拼命抵抗的曹軍,放眼望去不是水就是敵人的船隻,絕望之情可想而知。不僅如此,夯土建造的城牆被大水浸泡之後,還不時出現崩塌現象,便是關羽圍而不攻,看起來也支撐不了多久。關鍵時刻,是滿寵幫曹仁穩定了軍心。
  • 鎮守荊州的關羽為何要發動襄樊之戰?
    三國時期有著名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蜀國關羽和曹魏之間的襄樊之戰的名氣也很大,對當時的局勢造成巨大的影響。襄樊之戰後,蜀國丟失荊州,失去悍將關羽,對劉備的打擊非常大。關羽為何要發動襄樊之戰呢?公元219年襄樊之戰爆發前,劉備已攻下益州,佔據巴蜀。
  • 關羽從發動襄樊之戰,到荊州之戰敗亡,為何沒有得到蜀中任何援助
    在襄樊之戰中,關羽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在當時,他的軍事形勢並不是太好。這是因為,他的面前有曹操的軍隊,側背還有著東吳的軍隊在虎視眈眈。這個時候孫劉聯盟還沒有破裂,可是曾經經歷過的湘水之爭讓關羽記憶猶新。因此,關羽被迫留下一部分軍隊在後方,防備東吳的襲擊。在兵力上,關羽的兵力數量也不佔優。關羽出兵率領了三萬多人馬,但是這支軍隊中,水軍佔了很大的比重。
  • 襄樊之戰關羽戰死,那麼曹操孫權,都死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
    第三場乃是夷陵之戰,此乃是劉備牽頭引發的孫、劉之戰。第四場,乃是襄樊之戰,這一場戰爭也是非常的出名,不過這也是名將關羽的最後一戰。公元219年,在劉備打贏曹操、收回漢中之後,關羽便對屯駐在襄樊的曹仁,發動了猛烈進攻。關二爺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借著蜀漢大軍的士氣,想一鼓作氣擊破曹操在中原的軍事設防,如此便可以慢慢蠶食曹魏的地盤。
  • 襄樊之戰打了多久?正史與小說對照,發現一些令人難以接受的真相
    這時候問題就出現了:既然襄樊戰役是一場打了一百多天的持久戰,關羽應該按時向劉備匯報戰況,劉備諸葛亮也應該對關羽進行戰略戰術方面的指示和物資兵員上的支持,可是為什麼直到關羽戰敗被擒,劉備基本上都不聞不問?
  • 西遊記第七十二回
    只有那些始終渴望向著更高層次攀登,並且願意腳踏實地為之付出的人,才能夠最大限度釋放自身的潛力。這段一往無前的歷程,就是有滋有味的人生。好了,廢話不說,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西遊記》第七十二回。(本視頻來自樂樂課堂,只供學習,非商業用途)看完視頻的同學,趕緊答題吧。
  • 襄樊之戰,如果司馬懿代替于禁出戰,他能擊敗關羽嗎?
    這場大戰便是襄樊之戰中的水淹七軍,此戰關羽擊敗了曹魏名將于禁,俘虜三萬精銳曹軍,震驚華夏,連曹操都被嚇得差點遷都。那麼,假如此戰是司馬懿出戰,他能夠成功的擊敗關羽嗎?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想要攻下樊城,結果曹仁據城力守,兩軍陷入僵持。曹仁雖然暫時守住了城池,但實力遠遠不如關羽,只能不斷的向曹操求援。
  • 關羽為何發動襄樊之戰?早有安排還是突發奇想?結果他預想到了嗎
    ,劉備穩住孫權後,籌謀著怎樣收回漢中之事,在劉備打敗了曹操,而邊境的名將關羽卻突然發動了戰役,這就是有名的襄樊之戰?02從各種方面來解釋,關羽為什麼在個時候突然發動襄樊之戰。看起來都是關羽自己決策的事情,跟其他人沒有任何關係。
  • 襄樊之戰關羽屢戰屢勝,可糜芳卻選擇投降孫權,這是為什麼呢?
    ID:shuosanguo襄樊之戰關羽屢戰屢勝,可糜芳卻選擇投降孫權,這是為什麼呢?備受矚目的襄樊戰役,以關羽的徹底失敗而告終,實在是令人唏噓。因為當時的關羽真的不該輸,他已經取得了水淹七軍的輝煌戰果,把樊城的曹仁圍困得奄奄一息,連帶著曹操都嚇得要遷都來躲避關羽。
  • 所向披靡的關羽,在襄樊之戰中為什麼敗在龐德和徐晃之手
    人不服老是不行啊,公元219年襄樊之戰時的關羽已經是一個快60歲的老人了,在當時三國的平均年齡是40歲,作為近60歲的關羽已經是一個垂垂老矣的老人了。他的武力,體力,智力,和反應能力,各方面已經退化。他已經再也不是當年的關羽了。
  • 關羽襄樊戰役節節勝利,怎麼突然劇情反轉,被殺了?
    大家知道,曹操最輝煌的時期是平定北方軍閥,南下荊州,率領號稱是83萬大軍(實際上只有16萬大軍外加劉表新降水軍8萬左右)及幾乎是全體謀臣武將南徵孫權之時,可以說這個時候的曹操到了他實力的最頂峰,這次南徵那也是用盡其精銳,在曹操看來,南徵孫權那是必勝之戰,是志在必得,也是統一中國的最關鍵之戰。
  • 一場襄樊戰役,捉于禁、斬龐德,為何能讓關羽威震華夏?
    持續了兩年的漢中之戰終於落下了帷幕,緊接著關羽揮師北上進攻襄樊,接下來又是水淹七軍,緊接著又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局面突然急轉直下,關羽敗走麥城,最終被俘……毫無疑問,關羽正是這一年絕對的主角,悲情主角!不過他雖然身死,但是其個人的聲威卻得到了一個「威震華夏」的評價,使其地位遠高於同一期的趙雲、張飛、張遼等一流將領。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襄樊之戰是如何成就關羽的!
  • 從激烈爭奪到棄如敝屣,四度易手的襄樊為何被宋蒙共棄13年之久?
    漢水自西向東流過襄樊二城,東北方向的白河在此注入漢水,此後漢水流向便彎折向南,直到鄭州(今湖北省鍾祥市)才轉向東南,並在鄂州(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注入長江。漢水沿岸,過了襄樊之後便都是平原,無險可守,北國的步騎和水師可以水陸協同沿江南下。因此襄樊就成為了南宋抵禦蒙元沿著漢水進犯長江流域的重要據點,這也是當時襄樊在軍事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關鍵原因。
  • 關羽襄樊一戰,只不過擒于禁,憑什麼可以威震華夏
    東漢末年,由關於本人發動了三國時期最著名的襄樊之戰。這場戰爭由於是因為關羽本人發動,也被大家稱為關於北伐之戰。這場戰爭主要講的是在公務員200多年前劉備的部下,關於率領了大量的軍隊從荊州起兵,從而對曹魏的襄陽發起攻擊,另外在樊城地區進行了一次比較重要的戰役,因此流傳資金。
  • 襄樊之戰時關羽身亡,那曹操孫權,又損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
    對於劉備來說,他不僅是戰場上的得力幹將,還是如同親人的兄弟。在這樣的情況下,可想而知,關羽的逝去對劉備來說是一種怎麼樣的打擊。那麼在襄樊之戰中劉備失去了關羽,曹操跟孫權又損失了哪些大將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的大軍,接著又讓劉封、孟達佔據了上庸。到這裡,劉備的領地跟實力都大大的增強,達到了頂峰狀態。
  • 圖解襄樊之戰:關羽北伐取得多大戰果,為何能嚇得曹操要遷都
    只要拿下襄樊,向北進軍就是南陽,再往北走繞過平頂山,就是曹操老巢許都了。這條路一馬平川,幾乎無限可守,許都就暴露在關二爺刀下了。可以說,襄樊就是曹操家的大門。這麼淺顯的道理曹操當然懂,不止他懂,很多人都懂。當關羽再次圍困樊城時,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胡方很明智地投降關羽了,曹操在荊州的勢力就只剩下樊城一座孤城了。
  • 孤城困守,擋住蒙古鐵騎整整6年,襄樊大戰南宋到底輸在哪?
    而其中的襄樊之戰是極具代表性的一場戰爭,它的堅韌和陷落都可以說是給南宋王朝畫了一副側像。一、地處要津,失而復得"檀溪界其西,硯首護其南,漢水如帶縈乎東北,楚山如屏乎西南。"宋蒙襄樊之戰中,襄陽雖固若金湯,抵抗住蒙古軍隊6年,但其實在早前,此城也曾被蒙古軍隊攻陷過。1234年,宋軍聯手蒙古滅金,一雪靖康之恥。宋理宗頗難得的展露大志,欲光復中原,於是下令軍隊出兵商丘、洛陽等地。
  •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襄陽之戰
    眾所周知,襄陽之戰是關係到南宋存亡的一戰,那麼歷史上沒有郭靖大俠的真實襄陽之戰是什麼樣的?真的如有些人說,蒙古人憑藉回回炮輕鬆的轟塌了南宋城牆就打贏的嗎?▲電視劇《忽必烈》中忽必烈劇照其實在元中統元年時,蒙古千戶郭侃就上疏平宋方略:「宋據東南,以吳越為家,其要地則荊襄而已。今日之計,當先取襄陽。
  • 聖鬥士Ω——第七十二集
    今天我們來聊第七十二集。這集的一開始小馬座的凱爾裡斯在回憶他遇到上一代小馬座聖鬥士時的情景。當時凱爾裡斯還不是聖鬥士,帶著小蘿莉到處躲藏。不過看這個樣子,時間應該裡現在沒多久啊,這麼說凱爾裡斯沒花多久就成為聖鬥士了?這樣那些苦練都沒用成為聖鬥士的到底是為了什麼啊。
  • 五虎上將封神之戰:趙雲長坂坡之戰,張飛當陽橋怒吼,其餘3人呢
    而且關羽的戰績極其出色,有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等英勇事跡,還有剿黃巾,討董卓,救徐州,攻袁術等,這些都展現了關羽的才能出眾,智勇雙全,但關羽的封神之戰,還是屬襄樊之戰時的水淹七軍。劉備在奪取漢中後,進位漢中王,並對功臣進行了封賞。雖然關羽也受到了封賞,但是關羽在這個過程中尺功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