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拉莫維奇昔日戀人藝術家烏雷去世 享年76歲

2020-11-19 手機鳳凰網

2010年,被稱為「行為藝術之母」的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在MoMA舉行大型回顧展「藝術家在此」,當一位男子走進、坐下、握住阿布拉莫維奇的手、與她對視,在展覽中一直處於平靜狀態的阿布拉莫維奇終於淚流滿面。

這位名叫弗蘭克·烏韋·萊西彭(Frank Uwe Laysiepen)的男人另一個名字是——烏雷(Ulay),也是阿布拉莫維奇的前男友和合作者。澎湃新聞獲悉,

2020年3月2日,烏雷因癌症治療而引起的併發症,在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去世,享年76歲。

阿布拉莫維奇在自己的社交網絡上對烏雷的去世表示了悼念:「得知我的朋友烏雷去世,我非常難過。他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我將深深懷念他,也為他的的藝術和遺產將永存感到高興。」

烏雷因癌症引起的併發症去世,享年76歲

1943年,烏雷出生於德國索林根,1976年,烏雷與阿布拉莫維奇在阿姆斯特丹相識,此後12年,他們一直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先驅的藝術情侶。

《空間中的關係》1976年

1976年,他們在《空間中的關係》一鳴驚人。瑪麗娜和烏雷全身裸體,從相距20米的地方起步,朝對方小跑,簡單擦過,重新回到原地,一次次更加激烈地衝擊碰撞,半小時後,阿布拉莫維奇被撞倒在地。他們用自己的身體,通過行為藝術把男女間情感的跌宕起伏以及他們性別的差異性表現得淋漓盡致。為了碰撞時產生更好的效果,肉體相撞時的聲音通過揚聲器放送。

《情人·長城》1988年

1988年,他們以走過長城的行為表演象徵性地結束了他們的關係,並宣稱,「1988年在中國長城分別後再也沒見過對方」——事實上,她與烏雷在《情人·長城》分手之後,不到半年又相遇了,且地點仍然是中國長城;他們不但隔三差五就相遇,甚至一度為共同作品的歸屬權相互爭執、憎恨,然後在她50歲的慶生會上兩人達成了和解(而不是在MoMA),他們還重新合作了作品。

「藝術家在此」中兩人含淚對望

阿布拉莫維奇在自己的社交網絡上對烏雷的去世表示了悼念。

阿布拉莫維奇對烏雷的悼念

烏雷基金會也在Facebook上發布:「烏雷是無與倫比的。作為一個人和一個藝術家。他擁有最柔和的靈魂,他是一個贈予者、開拓者、挑釁者、激進主義者,她也是導師、同事、朋友、父親、丈夫,以及尋求光明的人,熱愛生活的人,旅行者,鬥士,思想家。他一直努力突破極限,忍受痛苦,無私而無所畏懼,他的德行、優雅、機智影響了很多人。他的家人、朋友、藝術界以及成千上萬的人們將深深地懷念他,他也影響了幾代藝術家和以後的人們,他的記憶和遺產將永遠地存在。」

作品《潛能》,烏雷拉著弓弦,箭正對握弓的阿布拉莫維奇的心臟

除了與阿布拉莫維奇的合作,烏雷還是一位狂熱的攝影師, 在《柏林殘影》(1994-95年)中,他的鏡頭聚焦於在民族主義背景下生活在城市中的邊緣化個體的悲慘經歷。

烏雷《肖像》攝影 1972 荷蘭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藏

隨著烏雷的健康狀況惡化,他也非常關注飲用水的生產過程,他說這有助於他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身體和行為藝術。 他說:「我開始考慮如何使身體細化為另一種基本物質。」

2019年11月,烏雷76歲生日之際,他設立了基金會和項目空間,荷蘭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也在當時宣布,將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舉辦「烏雷」個展。

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現任館長賴因·沃爾夫斯(Rein Wolfs)表示,「隨著人們對行為藝術愈發濃厚的興趣,是時候重估這一門類的歷史並回溯推動它的藝術家們了。1970年代以來,烏雷是一位在行為與身體藝術方面傑出的藝術家,包括他與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的合作。烏雷一直以身份與身體為創作媒介。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將依託悠久歷史和行為藝術領域的豐富探索,再度展現這一藝術形式,確認它的重要意義。」

據悉,「烏雷」個展將涵蓋4個主題,分別為德裔荷蘭藝術家的行為藝術與影像;性別身份與身體媒介的研究;社會與政治議題的參與;與阿姆斯特丹的聯繫(自1960年代起,烏雷定居這座城市)。

附:分手30年後,阿布拉莫維奇與烏雷各自迎來個展(畹町 編譯)

「行為藝術教母」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曾說過:「藝術家不應該愛上另一個藝術家」。然而,1975年29歲生日那天,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瑪麗娜遇到來自西德的行為藝術家烏雷(Ulay,原名烏維·賴斯潘,Frank Uwe Laysiepen),兩人同月同日生。愛情促成了兩人的合體表演,也為他們帶來事業高峰。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與烏雷

烏雷一頭長髮,他的際遇比瑪麗娜更孤獨悲慘,父親死於戰爭,母親因為戰爭發瘋。孤僻、憂鬱、沉默的烏雷深深吸引住瑪麗娜。他們在合作和相處中互生愛意,不久,瑪麗娜回到貝爾格勒與丈夫離婚,開始了和烏雷共同合作行為藝術的生活。

青年時代的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與烏雷

二人有著驚世駭俗的才華,他們的相戀和行為藝術緊密聯繫在一起,兩人常常通過藝術表演,探討男女之間的愛情關係。

1976年,《空間中的關係》一鳴驚人。瑪麗娜和烏雷全身裸體,從相距20米的地方起步,朝對方小跑,簡單擦過,重新回到原地,一次次更加激烈地衝擊碰撞,半小時後,阿布拉莫維奇被撞倒在地。他們用自己的身體,通過行為藝術把男女間情感的跌宕起伏以及他們性別的差異性表現得淋漓盡致。為了碰撞時產生更好的效果,肉體相撞時的聲音通過揚聲器放送。

1977年,《無量之物》中,二人繼續一絲不掛,站在義大利波洛尼亞一家畫廊的入口處,觀眾只能通過他們之間的狹小空間進入博物館。唯一可以自己決定的是,觀眾想面對裸體的烏雷還是裸體的瑪麗娜。在生活中, 人類不僅會受到來自於自然界的各種災害,同時,也會受到來自於人類本身的阻礙。就如同他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會因為他人的介入而產生隔閡,使他們一時間無法聯繫和溝通。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與烏雷《無量之物》(Imponderabilia)行為表演1977

追逐自由的他們,不安於城市空間。之後,他們離開公寓,搬進一輛敞篷車,開始藝術家式的流浪生活。他們立下行為藝術的「宣言」:沒有固定的居住地點;永遠在運轉;直接聯繫;本地關係;自我選擇;超越極限;挑戰風險。駕駛著雪鐵龍篷車,他們往返於荷蘭、德國、義大利等歐洲各國,進行著藝術表演,並甘願過著苦行僧式的生活,常年的居所只是一張1.5米的床墊。為了維持生活,他們要在早上5點幫農家放牧,以換取必要的食物,而瑪麗娜會在旅途中為自己和烏雷織毛衣。1980年,兩人甚至賣掉車子,前往澳大利亞和土著部落生活在一起,在自然的啟發下,探索更多的靈感。這個選擇,也解放了他們藝術創作的「潛能」。

這一年,他們在都柏林的一場藝術展覽中表演了《潛能》(Rest Energy),兩個人在箭頭和箭頭的兩側相互平衡,有毒箭頭指向阿布拉莫維奇的心臟。由於弓箭的張力使他們的身體略向後傾斜,他們稍不留神,那支毒箭就會離弦射出,同時,通過擴音器聽到的是他們心臟急劇加速的跳動聲。整個作品持續四分十秒。

《潛能》1980年

長期藝術家式的生活,無可避免地讓二人形成緊張的關係。

一天晚上,身在澳大利亞的瑪麗娜和烏雷被吵醒,他們發現被幾百隻小袋鼠包圍。瑪麗娜回憶,「看著它們,你會覺得像是在天堂裡。」瑪麗娜從夢裡獲得神諭,她按照夢境的指示與烏雷以浪漫主義形式結束這段愛情,而他們則是將分手作品地點選在了中國長城。烏雷從戈壁沙漠出發,瑪麗娜從黃海開始,步行2500公裡後,他們完成了作品《情人·長城》後,然後宣布分手。

《情人·長城》1988年

分別22年後,2010年,紐約現代藝術館(MoMa)見證二人的重逢。當阿布拉莫維奇正在表演作品《藝術家在場》(「The Artist is Present」)時,烏雷突然出現,坐到了她的對面。阿布拉莫維奇打破表演規則,與舊情人雙手緊握,淚流滿面。

時光流轉,當人們的記憶還停留在動人的重逢裡,2015年末,傳來這對曾經的靈魂伴侶因為金錢對簿公堂的消息,起因是烏雷起訴阿布拉莫維奇未根據過去的約定支付作品的版權費。一年後,荷蘭法庭支持烏雷,依據早年二人籤訂的契約,烏雷獲得20%的合作作品版權費25萬歐元,法院還要求阿布拉莫維奇要在1976年到1980年間二人合作的作品中註明「Ulay/Abramović」,以及在1981年至1988年間的作品中標明「Abramović/Ulay」。

《藝術家在場》紐約現代藝術館 2010

自MoMa的表演後,又一個十年匆匆而過,到2020年,這對舊鴛鴦已經單飛超過三十載。2020年,他們將分別在英國、荷蘭迎來個人藝術大展。2020年9月26日,阿布拉莫維奇將成為第一位在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RA)主展廳舉辦大型個展的女藝術家。與此同時,荷蘭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也宣布,將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舉辦「烏雷」個展。

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現任館長賴因·沃爾夫斯(Rein Wolfs)表示,「隨著人們對行為藝術愈發濃厚的興趣,是時候重估這一門類的歷史並回溯推動它的藝術家們了。1970年代以來,烏雷是一位在行為與身體藝術方面傑出的藝術家,包括他與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的合作。烏雷一直以身份與身體為創作媒介。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將依託悠久歷史和行為藝術領域的豐富探索,再度展現這一藝術形式,確認它的重要意義。」

烏雷與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時間中的關係》1977 圖源:荷蘭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

烏雷與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AAA-AAA》1978 圖源:荷蘭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

據悉,「烏雷」個展將涵蓋4個主題,分別為德裔荷蘭藝術家的行為藝術與影像;性別身份與身體媒介的研究;社會與政治議題的參與;與阿姆斯特丹的聯繫(自1960年代起,烏雷定居這座城市)。

美術館一份聲明說:「儘管與阿布拉莫維奇曾長期合作(1976-88),但在此之前,在那以後,他創造出精彩前衛的『獨奏』。」

英國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曾為大衛·霍克尼、安尼施·卡普爾、基弗等藝術家舉辦的大展都轟動一時,2020年,作為第一位登陸主展廳的女性藝術家,阿布拉莫維奇的首場英國大型個展,將梳理50年藝術生涯的重要階段,同時包括最新作品。年過七十的她,將審視藝術家身體的變化以及她面對生死輪替的感受。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廚房I》2009 圖源:RA

展覽期間,觀眾可以和阿布拉莫維奇一起討論「行為藝術能比行為發生的當刻更持久麼?」藝術家將通過分析年輕行為藝術家的照片、視頻、裝置和行為表演,檢視和回答上述提問。阿布拉莫維奇曾以身體接觸、具有強烈緊張感的表演聞名,在英國大展中,觀眾也將感受到這些。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手持蠟燭的藝術家肖像》2012 圖源:RA

儘管這些年來,阿布拉莫維奇和烏雷沒有合作展覽,但在2017年6月丹麥一場阿布拉莫維奇回顧展上,不知是安排的表演,還是又一次巧合,烏雷再度現身,二人再度和解。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與烏雷

路易斯安那州頻道編輯倫德(Christian Lund)採訪了他們,並拍攝了《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與烏雷的故事》,「我很高興記錄了這個最新的快樂轉折點」,倫德說。在那次演講中,烏雷的臨時出現讓阿布拉莫維奇感到驚訝,她與她的前伴侶一起站在舞臺上說笑,而這也引出了幾天後的視頻採訪。隨後幾天,倫德分別與阿布拉莫維奇和烏雷談話,問著同樣的問題,而兩位截然不同的回答昭顯了貌合神離的情感關係。

不過,所幸的是,這一次他們並沒有在回答中劍拔弩張或南轅北轍。阿布拉莫維奇透露,她已經放下了「一切的憤怒和所有的仇恨」,現在,「美好的一切都是重要的,」她說。而烏雷則說,他和阿布拉莫維奇再次成為了好朋友,「每個討厭的、不滿意的或過去的任何東西都被捨棄了」,烏雷說,「而現在,則是一個美麗的故事。」

(本文資料參考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荷蘭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The Art Newspaper等。)

相關焦點

  • 阿布拉莫維奇的靈魂伴侶烏雷Ulay去世|曾感動無數人的世紀愛情落幕
    據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社交媒體消息,好友、前搭檔烏雷(Ulay)因病逝世,享年76歲。兩人曾合作完成《關係》系列與《空間系列》,轟動一時。
  • 「愛的藝術」裡虧欠了你的名字:烏雷
    我們第一時間想到了阿布拉莫維奇和烏雷的作品。這對靈魂伴侶的故事和作品,讓我們至今都為之撼動,我們曾無數個日夜努力的向藝術家及借展方溝通,於是有了藝術史上第一次將「剩餘能量」、「戀人:徒步長城」、「藝術家在場」這三部珍貴影像作品同時在中國展出。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和烏雷,「剩餘能量」,19801976年瑪麗娜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遇到了她的靈魂伴侶烏雷,二人都出生在同一天。
  • 在行為藝術裡,一切都是真的:以身體跨越恐懼的阿布拉莫維奇|致敬勇氣 V
    對於今年將要74歲的阿布拉莫維奇來說,她對身體極限的挑戰仍在繼續;而展覽取名「來世」,這讓「死亡」之於已經多次在公共場合討論自己的葬禮的阿布拉莫維奇來說具有的更加複雜又通透的意義。除了阿布拉莫維奇經常因為各種原因被體罰,達尼卡還會在半夜把阿布拉莫維奇叫醒,因為她睡姿太「亂」;阿布拉莫維奇29歲時還必須每天晚上10點之前回家,因此她的很多行為藝術表演都是偷偷進行的.甚至當阿布拉莫維奇在1971年與學生時代的戀人內沙·帕裡波維奇(Neša Paripović)結婚之後,達尼卡也不允許內沙·帕裡波維奇婚後搬來和阿布拉莫維奇住在一起,因為她不允許「一個男人踏進家門還睡在家裡」。
  • 阿布拉莫維奇 | 她的身體是任人魚肉的原罪
    《呼吸》 1978 阿布拉莫維奇和烏雷,持續吸入對方呼出的氣息,直到暈倒。《託馬斯之唇》 1975 「節奏」系列結束後的兩年,瑪麗娜遇到了行為藝術家烏雷,兩人相戀12年,就像生來不愛穿衣服的連體嬰兒一樣,常常一絲不掛,把兩人的關係呈現給世人。
  •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這位74歲老人將在英國講述她的一輩子
    已經在70多歲中間段的阿布拉莫維奇,作品中開始有了細微的變化,在反映身體變化的同時,開始探索她對生與死之間過渡的看法。是啊,1946年生於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的瑪麗娜,今年已經74歲了。瑪麗娜小時候在南斯拉夫長大。1965年進入貝爾格勒美術學院學習繪畫,最終卻放下畫筆,將自己的身體作為媒介,成為行為藝術的先驅,享譽世界。
  • 愛過、鬧過、背叛過,烏雷去世,曾令無數人流淚的世紀愛情落幕……
    文 | 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朗月清風  · · ·  3月2日,原名弗蘭克·烏維·萊西潘(Frank Uwe Laysiepen)的德國藝術家烏雷因癌症治療引起併發症,在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於睡夢中辭世,享年76歲。
  • 世界上最著名的行為藝術家70歲了,此刻的她只想告訴人們一個人生哲理:你只需堅持自我就好
    昨日,阿布拉莫維奇迎來了她的70歲生日。年近古稀,她卻被曾經的戀人、同為行為藝術家的烏雷告上法庭,新出的回憶錄也因其中一些段落而備受質疑,同時她也因與多位著名歌星、影星合作受到藝術界批評,甚至被認為是邪教組織的祭師。
  • 再見,烏雷 | 漫長到心碎的愛情故事裡,總能看到這三個星座
    (烏維·賴斯潘)於睡夢中去世,享年76歲。烏雷曾與被稱為「行為藝術之母」的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以情侶的身份共同生活並創作了大量極具深度與強度的藝術作品。這是一場漫長到心碎的,關於天蠍座、水瓶座和摩羯座的愛情。2010年,塞爾維亞藝術家阿布拉莫維奇(下文簡稱阿布)舉行了一場行為藝術展覽——《凝視》。她端坐在木質方桌的一端,同自願坐到對面的觀眾對視。
  • 難忘2020年|那些走了的藝術家們,那些真實的過往
    這一年,很多人被新冠肺炎奪去了生命,這一年,很多藝術家永遠離開了他們摯愛的人與藝術。在這些隕落的藝術之星中,有在2月感染病毒的湖北美術學院教授、湖北水彩畫領軍人物劉壽祥,有102歲的自稱「守藏家」晚清重臣翁同龢的五世孫的翁萬戈,有98歲的海上繪畫名家陳佩秋;知名行為藝術家烏雷;有大地藝術家克裡斯託·弗拉基米羅夫·賈瓦契夫;日本戰後知名「物派」藝術家原口典之等。
  • 前皇馬副主席阿馬多因新冠肺炎去世,享年76歲
    阿馬多·蘇亞雷斯北京時間5月6日,據西班牙媒體報導,前皇馬副主席阿馬多·蘇亞雷斯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享年76歲。據《馬卡報》報導,阿馬多在醫院接受了40天的救治,但最終不幸去世。桑斯在此之前,皇馬不少名宿都被新冠肺炎奪走了生命——今年3月,曾於1995-2000年擔任皇馬主席的洛倫佐·桑斯因新冠肺炎逝世,享年76歲。
  • 用生命創作的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在創作《韻律0》時,瑪麗娜只有28歲,卻經歷了人生中最驚險的一幕,差點為藝術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她在展覽的房間貼出告示,準許觀眾隨意挑選桌上的72種物件與藝術家進行強迫性身體接觸。1976年,瑪麗娜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遇到了她的靈魂伴侶——藝術家烏雷,兩人在一起生活的點滴都成了他們藝術創作的素材。
  • 相聲演員鄭文昆去世!享年76歲,高峰悲痛發文稱師叔走好
    11月24日,相聲演員高峰在個人社交平臺上發文,稱相聲演員鄭文昆去世,鄭文昆老師享年76歲。除了悲痛師叔的去世,願"師叔走好"。高峰更擔心王派快板失傳,他稱"王派快板很危,鄭文昆師叔唱得很好",但鄭師叔去世後,他覺得"王派快板更危了"。
  • 臺灣導演鄭少峰去世 享年76歲
    >11月17日,有臺媒報導稱,知名導演鄭少峰因急性腦梗塞去世,享年76歲。鄭少峰作為資深導演,對濟公題材的電視劇格外感興趣,在臺灣拍過超過1000集以上的《濟公》,他本人也很信奉濟公,巧合的是,濟公本人在農曆10月3日去世
  • 【電影《午夜快車》導演艾倫•帕克去世 享年76歲】據《綜藝...
    2020-08-01 02:56:28來源:FX168 【電影《午夜快車》導演艾倫•帕克去世享年76歲】據《綜藝》雜誌報導,執導電影《午夜快車》和《密西西比在燃燒》的英國導演艾倫•帕克去世,享年76歲。
  • 相聲表演藝術家常貴田去世 享年76歲
    11月30日,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搜常貴田常貴田去世,享年76歲。   劉曉慶發文悼念搜常貴田常貴田:「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搜常貴田常貴田先生,一路走好。」   11月30日,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搜常貴田常貴田去世,享年76歲。   劉曉慶發文悼念搜常貴田常貴田:「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搜常貴田常貴田先生,一路走好。」
  • 《007:金手指》女演員瑪格麗特·諾蘭去世,享年76歲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10月12日,據外媒報導,《007:金手指》女演員瑪格麗特·諾蘭去世,享年76歲。她的兒子奧斯卡·迪克斯向《綜藝》雜誌證實,她是於10月5日去世的。導演埃德加·賴特也在推特上宣布了諾蘭的死訊。諾蘭1943年10月29日出生於英國薩默塞特,在倫敦長大。
  • 戴立忍被換,《六弄咖啡館》被刪,《平安島》撤檔,從趙薇事件到阿布拉莫維奇的行為藝術
    當面臨重大政治事件時,明星們紛紛高調站出來表忠心的現象。這有點像阿布拉莫維奇的行為藝術,把自己當成一個肉靶子完全交給陌生人,區別在於阿布拉莫維奇是有意這樣做,但明星們的底線是一步步的被逼退的。不許刪帖,不許掛人,不許反抗,每次試圖保護自己,都被烏央烏央的評論批評,對他們進行道德綁架,以至於他們逐步的放棄了一個網友保護自己的權力。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一個人要從群體中自覺的遠離,作為他自己去看待一件事,才能真正理性的思考。
  • 「邦女郎」瑪格麗特不幸去世享年76歲,眾多明星好友發聲哀悼
    10月12日,據外媒報導,著名的邦女郎Margaret Nolan瑪格麗特於10月5日在家中去世,享年76歲。瑪格麗特的兒子對外證實了母親去世的消息,最後和瑪格麗特有合作的電影導演埃德加·賴特在社交網站表達了他對瑪格麗特·諾蘭去世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