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藝術」裡虧欠了你的名字:烏雷

2021-02-15 藝術競爭力
「每個討厭的、不滿意的或過去都被捨棄了。
而現在,則是一個美麗的故事。」

烏雷(Ulay)是他的藝名。2020年3月2日,他因治療癌症引發的併發症離世,七十六歲。

如果不是因為他的前任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合作的行為藝術,很多人都不會認識他,記得他。

其實,他從小就是個離經叛道的男子。1943年11月30日,他在德國一個小城出生,原名Frank Uwe Laysiepen,藝名Ulay由姓氏的首字母組成。30歲後他移居阿姆斯特丹,踏上攝影藝術之路。

讓我們看看他那個時候的作品:


Ulay,S'He,1973-74


Ulay,White Bride,1973

Diamond Plane,1974

如果沒有遇到她,遇到那個叫阿布拉莫維奇的女人,他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他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一個偉大的人。」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2019年,當我們帶著「發現愛,探索愛,喚醒愛」的初心,策劃了雲圖出品第一個原創展覽「LOVELOVELOVE愛的藝術:親密」全球影像藝術大展。我們第一時間想到了阿布拉莫維奇和烏雷的作品。這對靈魂伴侶的故事和作品,讓我們至今都為之撼動,我們曾無數個日夜努力的向藝術家及借展方溝通,於是有了藝術史上第一次將「剩餘能量」、「戀人:徒步長城」、「藝術家在場」這三部珍貴影像作品同時在中國展出。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和烏雷,「剩餘能量」,1980

1976年瑪麗娜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遇到了她的靈魂伴侶烏雷,二人都出生在同一天。他們打扮成雙胞胎並自稱「聯體生物」, 對彼此有著全然的信任。1980年,熱戀中的兩人創作了橫貫歐洲的作品——《剩餘能量》。

儘管整個過程只有短短4分6秒。卻是他們最接近死亡的一個作品。

兩個人面對面站立著並專心地注視著對方,阿布拉莫維奇持弓,烏雷的手裡緊拉著一支帶毒的箭,正對著阿布拉莫維奇的心臟。他們把生命交給對方。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和烏雷,「The Great Wall長城」,1988

1988年,阿布拉莫維奇和烏雷來到中國,在長城上創作了關於分手的行為藝術,歷時三個月。

 

阿布拉莫維奇從位於渤海之濱的山海關出發,延長城自東往西行走;烏雷則從中國西部戈壁沙漠中的嘉峪關開始自西向東行走。3個月後,兩人最後在位於山西省的二郎山會合,這段曠世戀情落下帷幕。

「我們各自行了2500公裡,在中間相遇,然後揮手告別。」

 

《戀人:長城徒步》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和烏雷,「戀人:長城徒步」,1988,單頻影像,聲音,65分32秒

自長城分手,兩人天各一方,烏雷從行為藝術界銷聲匿跡。而阿布拉莫維奇,成了人們口中的「行為藝術女王」。一個成功的藝術家。

 



30年後,2010年3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阿布進行《藝術家在場》的行為項目,持續兩個半月,共計736小時零30分鐘。

 

在這裡她每天8個小時,先後與1500多陌生人對視……直到一個人到來。

前情人兼藝術搭檔烏雷毫無預兆地出現在對面的椅子上,阿布拉莫維奇終於淚湧。隔著一張木桌,這對曾經同生共死的戀人伸出雙手,十指相扣。

在分手22年後,他和她宣告和解。

阿布曾經說:「歡樂並不能教會我們什麼,然而,痛楚、苦難和障礙卻能轉化我們,使我們變得更好、更強大。」但是與烏雷重逢的那一刻,她流淚了,也許那是她一生中最脆弱的時候。

 

我們帶著「LOVELOVELOVE愛的藝術:親密」,已走過了中國七座城市,從北京到上海,從重慶到瀋陽、西安……第一次把阿布拉莫維奇、烏雷、小野洋子、約翰·列儂、翠西·艾敏、蔣志、易烊千璽等作品帶到這麼多新的地方,我們一開始也很緊張。特別是對阿布和烏雷的作品。第一次走進藝術展的年輕人,會怎麼看呢?於是我們默默觀察,也無數次網絡搜索。當無數觀眾在「剩餘能量」、「戀人:徒步長城」、「藝術家在場」 三件作品前停留,當有人連著看了幾遍已經腿腳麻木,有人在現場哭到奔潰……我們知道,藝術真的是傳遞愛的最好的禮物。當然,我們也很感謝。感謝那麼多人第一次完整觀看了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還有更多人,第一次記住了他的名字:烏雷。

「藝術家在場」,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2010

作品中呈現這一刻,真的掏空了我們的心。我不知道,這是藝術的力量,還是因為我們曾經炙熱地、瘋狂地愛過。

 阿布曾經說:「歡樂並不能教會我們什麼,然而,痛楚、苦難和障礙卻能轉化我們,使我們變得更好、更強大。」

「藝術家在場」,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2010

但是與烏雷重逢的那一刻,也許那是她一生中最脆弱的時候。這一刻,與你說再見的方式,也許就是去看看你的中國新朋友們,那些在「愛的藝術」展覽裡看過你作品的人,如何寫下了你的名字:

 今天,我們也想用《Ulay,Oh》送給你:
Frank Uwe Laysiepen,Ulay-烏雷

我們也要感謝藝術家阿布拉莫維奇工作室,參與「LOVELOVELOVE愛的藝術:親密」。感謝所有藝術家,所有參與者、志願者、合作者,所有城市每一位觀眾,與我們一起傳遞「愛的藝術」。現在,「LOVELOVELOVE愛的藝術:親密——全球影像藝術大展」長沙站,已經重新開展,並將持續到2020年4月19日。長沙給了我們愛的勇氣。在長沙IFS的支持下,我們在這個困難重重的春天裡重新出發,繼續「愛的藝術」,繼續發現愛,探索愛,喚醒愛。「LOVELOVELOVE愛的藝術:親密——全球影像藝術大展」長沙站
展期:2020年1月10日 – 2020年4月19日參展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和烏雷(Marina Abramovic & Ulay)翠西·艾敏(TraceyEmin)小野洋子和約翰·列儂(Yoko Ono & John Lennon)易烊千璽 x HEXAGON COLLECTIVE(Jackson Yee x HEXAGONCOLLECTIVE)
特別項目 :王嘉爾 x 達彥(Jackson Wang x Da Yan)林小宅 x 愛的藝術(Xiaozhai Lin x LOVELOVELOVE)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2020愛的藝術:親密門票

相關焦點

  • 再見,烏雷 | 漫長到心碎的愛情故事裡,總能看到這三個星座
    烏雷曾與被稱為「行為藝術之母」的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以情侶的身份共同生活並創作了大量極具深度與強度的藝術作品。這是一場漫長到心碎的,關於天蠍座、水瓶座和摩羯座的愛情。2010年,塞爾維亞藝術家阿布拉莫維奇(下文簡稱阿布)舉行了一場行為藝術展覽——《凝視》。她端坐在木質方桌的一端,同自願坐到對面的觀眾對視。
  • 阿布拉莫維奇昔日戀人藝術家烏雷去世 享年76歲
    2010年,被稱為「行為藝術之母」的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在MoMA舉行大型回顧展「藝術家在此」,當一位男子走進、坐下、握住阿布拉莫維奇的手、與她對視,在展覽中一直處於平靜狀態的阿布拉莫維奇終於淚流滿面。這位名叫弗蘭克·烏韋·萊西彭(Frank Uwe Laysiepen)的男人另一個名字是——烏雷(Ulay),也是阿布拉莫維奇的前男友和合作者。
  • 阿布拉莫維奇的靈魂伴侶烏雷Ulay去世|曾感動無數人的世紀愛情落幕
    2020年下半年,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將在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迎接首場英國大展,烏雷則將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上演自己的行為藝術「獨奏」。阿布拉莫維奇曾說過:「藝術家不應該愛上另一個藝術家。」她愛了,這段維持12年的愛情刻骨銘心。1975年,阿布拉莫維奇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遇到了她的靈魂伴侶——來自西德的行為藝術家烏雷,兩人同月同日生。
  • 愛過、鬧過、背叛過,烏雷去世,曾令無數人流淚的世紀愛情落幕……
    據說,當天深夜,瑪麗娜就跟著烏雷回了家。兩人在床上待了整整十天。「我回到自個家後就得了嚴重的相思病,我不想說話也不想動。」她順理成章地與丈夫離了婚,因為她堅信愛烏雷勝過愛自己。  ▲《潛能》中,兩人緊緊拉著一張弓,烏雷手裡帶毒的箭正對著瑪麗娜的心臟。四分零十秒的僵持中,擴音器裡是劇烈的心跳聲。  ……  兩位天才,成於愛,共情於藝術。
  •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談烏雷 | ARTFORUM雜誌
    烏雷,我曾經的摯愛與藝術伴侶,今年去世了,我也因此失去了一位親愛的朋友。他是一個傑出的人物和藝術家,所有認識他、熟悉他作品的人都會非常想念他。1975年,我們在阿姆斯特丹開始了我們共同的私人和職業旅程。11月30日,我們第一次見面,這天也是我們共同的生日,在很多方面我們都覺得仿佛找到了另外半個自己。
  • 鳳凰藝術| 炸了!四大藝術女王珍貴影像同臺講述「愛的藝術」
    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艾瑞克·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一書中提出愛是一門藝術,要求想要掌握這門藝術的人有這方面的知識並付出努力。 「悲歡離合的愛情電影他們百看不厭,百般無聊的愛情歌曲他們百聽不煩。但他們之中沒有人認為,人們本可以學會去愛。」在這裡,愛不僅是男女愛情,而是一個人人格的整體展現。
  • Blue Note「Playlist 」VOL.2 雲圖映畫 - LOVE LOVE LOVE 愛的藝術:親密
    本期,Blue Note Beijing特別邀請雲圖映畫創始人徐寧,聚焦「LOVELOVELOVE愛的藝術:親密」全球影像藝術大展,用藝術和音樂,一起陪你聊聊「愛」。這一珍貴的影像記錄不僅是兩人愛情的見證,更展現出藝術行動與社會運動相互結合的可能性。61分鐘的影像作品是第一次在中國展出,你甚至可以坐在枕頭堆裡舒舒服服的看完整部影片。展覽現場,還重現了50年前這件作品的發生場景——蒙特婁的伊莉莎白女皇酒店內,被鮮花、標語和一張大床填滿。
  • 當「行為藝術之母」的愛情逝去,她迎來了「七次死亡」
    就算不能準確念出她的名字,也一定認得出她的臉。 這位女藝術家用生命搞藝術,帶來過許多驚世駭俗的作品。 最重要的是她的身體裡同時蘊含著極度的脆弱和極度的力量。這在她一生中曾有很多次體現。奧納西斯去世後她也無可留戀,他是她一生的摯愛,而她最後也確實為愛而死。 我和我前夫的情況也很類似。當前夫離開我時,我也不想再活下去:我毫無食慾,整夜失眠,什麼都不想做——一切都結束了。是工作拯救了我。我重新埋頭於工作,在那段時期創作了《藝術家在場》。
  • 行為藝術之父烏雷已逝!藝術史上最著名的愛情故事再沒有續集!
    在這些照片中,烏雷將自己的身體一分為二,一半是男性一半是女性。這在拍攝方式和主題上都是嶄新的嘗試,創造性地展開了對於性別問題的思考。▲ 烏雷(Ulay),《S'he》, 1973-741975年12月,烏雷在德國重要藝術雜誌《藝術論壇》上用一整頁廣告來宣布他將如何從柏林的新國家畫廊偷一幅畫——一場名為《挑釁,對藝術作品的非法接觸》(Irritation.
  • 愛的藝術 瀋陽K11開展 | 因愛而來 無堅不摧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藝術家在場》她在愛中無數次的迷失,終於藝術的救贖,用夜空中的點點光亮寫下了「我聆聽大海,聽到的都是你的聲音」。翠西·艾敏《我聆聽大海,聽到的都是你的聲音》她輕輕躺在自己的愛人身邊,感受自己因愛變得堅不可摧,並向全世界發出「愛與和平」的宣言。
  • 在行為藝術裡,一切都是真的:以身體跨越恐懼的阿布拉莫維奇|致敬勇氣 V
    7月4日,表演開始;14日,烏雷因下腹劇痛而無法繼續表演,但阿布拉莫維奇卻沒有同時終止表演,兩人因此產生巨大爭執。第二年,當他們帶著這件作品開始在世界多地巡迴表演時,烏雷又因為身體不適中途離開,並再次表達希望阿布拉莫維奇可以在自己離場時同時停止表演。但阿布拉莫維奇拒絕了烏雷,兩人矛盾升級,甚至動了手。「因為他不能和我一樣坐那麼久,所以他不能完成這件作品」,阿布拉莫維奇在《衛報》的一次採訪裡說。
  • 「LOVELOVELOVE愛的藝術:西安」2019年9月9日開幕!
    「LOVELOVELOVE愛的藝術:西安」全球影像藝術大展暨藝愛西安2019藝術季,2019年9月9日浪漫開展。2019年9月9日,由雲圖映畫出品的「LOVELOVELOVE愛的藝術:西安」全球影像藝術大展暨藝愛西安2019藝術季在邁科中心、西安君悅酒店、言幾又·邁科中心旗艦店、Fritz Hansen西安藝術中心4個展區開幕。
  • 周末來北京打卡吧,四大藝術女王為愛集結!
    關於愛,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表達四大藝術女王為愛集結五大劇場呈現愛的全貌中國第一個愛的藝術大展這個冬天,讓我們一起擁抱「愛的藝術」畢竟誰不是一邊長大一邊學習愛這件事呢?但《嘉人marie claire》聯手雲圖映畫為你配置了這樣一劑愛的謎題解藥,不管你是帶著lover還是一個人悄咪咪妄圖去參透愛的終極奧秘,看過這場 LOVELOVELOVE愛的藝術主題展,也許會對你理解的 「親密」關係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 【藝術專題】向超越死亡的藝術青春致敬-"行為藝術之母"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她說:「世上有各種各樣的力量,而我一樣都不喜歡,它們都暗示著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控制。讓我感到愜意的唯一的力量應該是自主的能量。」烏雷,曠世的愛情傳說阿布拉莫維奇曾說過:「藝術家不應該愛上另一個藝術家。」她愛了,這段維繫了12年的愛情刻骨銘心。1975年年底,阿布拉莫維奇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遇到了她的靈魂伴侶——來自西德的行為藝術家烏雷,兩人的生日都是11月30日。
  • 瑪麗娜和烏雷震撼凝視:曾經愛過的人,哪怕多看幾眼,都會想擁有
    身邊那些談了很久的朋友,後來都分手了,曾經都那麼相愛,一定幻想過白頭到老的樣子,可是時間不如人願,很愛很愛的人最終卻成為了別人的枕邊人,再相見時,內心深處一定是波濤洶湧吧…1.一見面就心軟2010年的時候,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行為藝術家瑪麗娜坐在一張木椅上,時間長達716小時,先後接受1500個陌生人並與之對視的挑戰。
  • 備受爭議的「行為藝術之母」瑪莉娜的溫暖與驚險時刻
    在行為藝術史上,有一位繞不開的女神,被稱為「行為藝術之母」,來自已經不存在的國家「前南斯拉夫」行為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17分鐘後他們的肺裡充滿了二氧化碳,都倒在地板上昏迷不醒。這一表演所要表達的,正是親密關係中一個人「吸取」另一個人生命的毀滅性能力。
  • 「超越邊界的藝術」——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這就是著名的行為藝術「節奏系列」——《節奏0》,它向人們展示了,在一個脫離約束的狀態下,人們的惡意會逐步提升,並且當人們看到別人施加惡意時,會逐漸對這種惡意麻木,並且從眾的加入施暴的隊伍當中。這位藝術家在最後說道:「這次的經歷讓我發現,一旦你把決定權交給公眾,那麼離喪命也就不遠了。」
  • 從熱戀到出軌,這對相戀12年的情侶詮釋了愛情裡最揪心的規律……
    這對情侶在行為藝術界赫赫有名,分別叫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和烏雷(下面簡稱阿布和烏雷), 他們用一場又一場驚世駭俗的行為藝術,證明著每一段熾熱的戀愛裡似乎逃不過的相愛相殺規律。那個時候烏布說,我愛他,超過了愛自己。他們在這個期間,開始完成新的行為藝術的表演。
  • 藝術很難嗎
    這麼多集裡面,讓我哭紅了眼的,是一個行為藝術的視頻。(What?曾經我也以為行為藝術都是一幫神經病沒事瞎折騰。)說的是被稱為行為藝術之母的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名為《藝術即為當下》的一場行為藝術表演。阿布曾說過,這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力量,我一樣都不喜歡,唯一讓自己感到愜意的是,來自自主的能量。
  • 「愛的藝術——全球影像藝術大展」杭州站開票啦
    愛是將性命交付對方的極致;愛是轟動世界的床上和平;愛是叛逆中的深情,愛是就要和你在一起…… 愛是人類作為個體時,尋覓「另一個體結合」發起的最直接、最本能的活動,也被稱作「愛情」。愛似乎與生俱來,但是卻少有人談論愛,它不僅缺失一個具象的定義,還缺席在如今的社會裡,在這場看似隨心所欲又受制於人的活動裡,我們都攜帶著成長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