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日報】寧海格子窗

2021-12-19 緱歌

寧海格子窗

應敏明

 

父親少小便離開黃巖老家到了寧海,在此地成家立業。爺爺健在時,逢年過節,父母總會領著我們姐弟三人乘車翻山越嶺去黃巖。有一年中秋,月亮特別大特別圓,童年的我站在爺爺的東廂房裡,透過嵌有梅花紋結子的格子窗,看見一輪明月澄澈。不知是不是那扇格子窗的緣故,後來每每到了中秋節,腦海裡便會浮現出那一輪明月:月亮上長出一株梅樹,幾叢梅花粲然綻放。

似乎早有約定,成年後,我喜歡上古代藝術品,第一件藏品便是一扇格子窗。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一次去雷婆頭峰山下國畫大家潘天壽先生的故鄉冠莊,在一家經營明清家具的店鋪裡,我的眼睛被一扇掛在牆上的格子窗吸引。這窗子內圓外方,線條輪迴不重複,中間結子清雕八仙,俊秀空靈。那一眼,激起我強烈的擁有欲。遺憾的是,主人不肯賣,那扇窗子上還貼了張「非賣品」的小紙條。回家後,心裡一直惦記著那扇窗子,幾乎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不死心,託熟人「三顧茅廬」,終於感動主人,將窗子讓給了我。後來我才知道,這種線條不斷的格子窗叫作「一根藤」。它巧妙運用各種榫卯結構,將一塊塊普通的木條連接成一根蜿蜒多姿的藤狀藝術品。

後來,我陸續收藏了近百扇格子窗,它們產地不同,風格各異。但對我來說,最喜歡的還是寧海的格子窗。寧海古代民間五匠,尤以木匠的技藝在浙東首屈一指。這裡的明清家具遺存豐且優,令今天的收藏家們趨之若鶩。寧海沿海,為防颱風,明清建築普遍不高不大,構件也樸素,但那些古宅的窗戶極為漂亮。那些窗戶內沿裝格子推窗,外沿裝能開關的搖杆窗。平日裡搖杆窗開著,格子窗合著,夜晚搖杆窗關上,插上木閂。冬天格子窗的後背糊上白紙,既擋風也能採光;夏天用水擦去糊紙,通風納涼。如今,我的書房裡也掛了好幾扇格子窗,除了養眼,還有種奇妙體驗:格子窗掛到牆上,室內空氣仿佛一下子流動起來,給人以莫名的輕鬆和愉悅。

目前寧海的格子窗大多是清代遺存,也有一些明代的。明式格子窗重功能,尚素雅,有獨特的框架和幾何圖案,格子以橫直細格、豆腐格為主,也有水波紋、魚水紋、福壽紋、龍鳳紋等。窗框都是二炷香線腳,與明式家具線腳相通。寧海一市箬岙村人文歷史悠久,舊時曾有植桂、引之堂等五個書院,村子裡還留有數幢明式建築,我曾置身其間,欣賞到明代橫直格搖杆窗的獨特風韻:腰板草龍工,窗栓龍紋竹節工,窗條子瘦長,都是二炷香框,形制古拙,具有典型的明代風格。

清式格子窗呈現雋永繁複的一面,它結構複雜,裝飾內容更為豐富。寧海清式格子窗的主要形式有大拷窗、和合窗、直欞窗、直格窗、搖杆窗等,少見江南其他地方的龜形紋窗、冰梅紋窗、銅線紋窗等樣式,腰板還雕刻人物或文字。例如黃壇「四堂」——厚詒堂、益善堂、克紹堂和已被燒毀的居易堂,都很著名,它們分別建於乾隆、嘉慶年間,其藝術價值主要體現在石雕、磚雕、木雕,其中格子窗十分精美,有一根藤、斜格、萬字等推窗,圖案或空靈或嚴謹,條子順暢,結子精美。其搖杆窗不但格子美,腰板雕刻也極為生動,堪稱浙東一絕。黃壇小姐樓的格子窗採用花瓶圖案,一根藤形式,鑲嵌的結子採用黃楊和紅木,這在浙江非常罕見。民間諺語:大湖的谷,黃壇的屋。說的是黃壇的「四堂」和小姐樓等建築在寧海最為漂亮,而那些格子窗就是點睛之作。前童小鎮秉承耕讀傳家,儒家文化積澱豐厚。前童四合院的窗子以直欞、合窗和直格窗為主,其中有座牆體上書有「群峰簪笏」四字的古宅(現為童衍方藝術館),四對搖杆窗,腰板刻著《朱子家訓》「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等八段,字體遒勁有力,內容寓教於日常,寄託了主人傳承良好家風的願望。

寧海大拷方窗以深甽清潭為代表,非常優秀。大拷窗一般固定在中堂門兩邊,是建築內門面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拷窗採用一根藤、斜格、直格等風格,形制大氣,窗上還雕有人物、動物或福祿壽禧等吉祥文字,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據傳,光緒年間清潭有位竹姓木匠,人稱「竹斧頭」,斧頭功好,一斧頭下去從不傷木料。他設計製作的大拷窗,榫卯嚴絲合縫,經久耐用,今天清潭仍有「竹斧頭」的作品遺存。

寧海其他地方的格子窗同樣有不俗表現:長街大湖「五份頭」有特色的工字窗、福壽窗等;西店靠近奉化,窗子為奉化風格,名字也好聽,燈景窗、柳葉窗、壺形窗……不一而足。    

建築裡的格子窗最契合江南氣質,靈動,雋永,它是建築的眼睛,也是遊子夢裡縈繞的鄉愁。幾十年過去,那扇打開我收藏之門的「一根藤」窗子至今仍珍藏在我的家中。「一根藤」,多好的名字,你看不到它的起始,也見不到它的終點,它迴旋穿插,綿綿不絕,像白晝夜晚、四季更迭。如今,爺爺、父親已離開我多年,但那輪圓月、那棵梅樹,永遠盛開在我記憶的格子窗上。

相關焦點

  • 寧海30餘家技能大師工作室助力復產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疫情期間,寧海一些中小企業的技師無法正常回廠工作,企業復產成了難題。來自寧海企業、學校、研發機構的模具和機械行業的300餘名高技能人才,依託30餘家技能大師工作室,為企業搭建了互動式、訂單式技術服務平臺。    博陽熱處理廠在生產中涉及細長軸零部件的熱處理,經常遇到零部件彎曲變形的難題,導致後期加工受阻。因為疫情,技術工人無法返工,企業復工後復產緩慢。
  • 寧波公布11條登山步道!北侖有一條,就在……附詳細路線
    ;慈谿-橫河童家岙登山健身步道;寧海-裡遼-葉岙登山健身步道;象山-牆頭方舫登山健身步道。:7.2km8、餘姚登山健身步道地區:寧波餘姚名稱:大嵐四窗巖登山健身步道線路:華山村-四窗巖-大俞村距離:6.5km9、 慈谿登山健身步道
  • 寧波步道上新!《2020寧波登山健身步道》發布11條新線路
    本次發布儀式上,推出的11條的登山健身步道他們分別是:海曙-龍觀陽堂登山健身步道;江北-慈城毛岙登山健身步道;鎮海-九龍湖旅遊度假區登山健身步道;北侖-春曉大岙山登山健身步道;鄞州-塘溪風車登山健身步道;東錢湖-蝦公山登山健身步道;奉化-溪口棲霞坑登山健身步道;餘姚-大嵐四窗巖登山健身步道;慈谿-橫河童家岙登山健身步道;寧海-裡遼-葉岙登山健身步道;象山-牆頭方舫登山健身步道
  • 寧波11條新步道亮相,走起
    發布會現場,林海攝 11月15日,一年一度的「國家百萬公裡健身步道寧波發布會」在海曙龍觀舉行,這是寧波第三年發布登山健身步道信息。; 慈谿-橫河童家岙登山健身步道; 寧海-裡遼-葉岙登山健身步道; 象山-牆頭方舫登山健身步道。
  • 寧波首個通用航空機場「起航」了
    通航機場航站樓效果圖直升機執行應急救援任務寧波南灣新區12月3日,寧海下洋塗彩旗招展,昔日沉寂的灘涂地上響起了隆隆的機器聲。隨著一聲令下,寧海通用航空機場建設按下「啟動鍵」。從2012年開始謀劃到昨天正式動工,寧波首個通用航空機場迎來了歷史性的時刻。寧海通用機場位於寧波南灣新區下洋塗區塊。
  • 寧波唯一入圍「好新聞」!為3號寧海投上你寶貴的一票!
    寧波唯一入圍「好新聞」!為3號寧海投上你寶貴的一票!請大家一起來為寧海投票助力↓↓↓現在葛家村正以外引內育的形式積極邀請駐村藝術家、大學生以及寧海本地藝術家入村開展鄉村藝術培訓班10餘次。投身藝術的村民人數呈指數型增長,現已有鄉建藝術家百餘人,各類鄉建團隊12支。更有多位村民榮獲縣鄉村振興領導小組頒發的「鄉建藝術家」「鄉建賢士」等稱號,有力激發了村民的榮譽感和自信心。
  • 寧波這有一風水寶地,承包你的一年四季
    關於寧波的景點,許多小夥伴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天一閣,仿佛這個景點可以代表整個寧波一樣,在這裡小編明確的告訴你,天一閣不僅不能代表寧波的景點,並且還遠遠不夠,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的是寧波的風水寶地,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體驗不一樣的生活,他就是寧波寧海。
  • 寧波新發布11條登山健身步道
    15日上午在寧波海曙區龍觀鄉陽堂古道前舉行,這是寧波市連續第三年發布嶄新的登山健身步道信息。;慈谿-橫河童家岙登山健身步道;寧海-裡遼-葉岙登山健身步道;象山-牆頭方舫登山健身步道。至此,三年來,寧波已經發布登山健身步道共34條。在發布儀式上,《2020寧波登山健身步道》手冊也正同時推出,為寧波市民登山健身提供了新的目的地指引。今年還同步上線了寧波市民登山健身步道信息平臺,該平臺整合了三年來所發布的登山健身步道相關資料,讓使用者能夠更方便地了解步道概況、路徑特點、沿途風景、人文自然資源、配套設施等詳細信息。
  • 寧海這種「冬至圓」的吃法更讓人一飽口福
    距離冬至(12月21日)還有一天,在寧海梅林街道河洪村,村民們早已熱熱鬧鬧地搓起「冬至圓」。據光緒《寧海縣誌》記載:「冬至,屑糯米粉作湯糰,以赤小豆作餡,禮神及祖考。」「吃了冬至圓,就又長一歲嘍。」記者石承承 視頻/崔引【來源:寧波日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寧波日報」一位古稀老人的樸素心願 在孩子心中播下音樂種子
    華燈初上,人頭攢動的寧海西子國際東廣場,就會出現一名身材中等的老人。和他一起出現的,還有一首接著一首的優美小提琴曲。這名拉琴的老人叫劉鋼,今年70歲,曾是從事專利事務的專家,定居寧海多年。老人的母親是鋼琴愛好者,受其影響,他從小特別喜歡音樂。
  • 寧海聚力「四崗聯動」打造2.0版行政服務大廳
    本報訊(記者孫吉晶 寧海縣委報導組蔣攀 通訊員王華一)「不用在櫃檯排隊,有工作人員主動幫我在自助服務區直接辦理,半小時左右就拿到了營業執照,很貼心很方便。」日前,寧海市民李先生在寧海縣行政服務中心辦理個體工商戶註冊業務時,工作人員「零距離」貼心指導,讓他省心又省時。
  • 這兩天,一群香港美食大咖被寧波味道實力圈粉!
    尋訪團由香港經濟日報麥華章社長帶隊,成員多為香港知名美食家,他們將體驗寧波的美食美景以及獨特的城市文化。下面,就讓小布帶領大家,跟隨尋訪團一起打卡~尋訪團打卡第一天,精彩視頻尋訪團開啟寧波的第一餐,是打卡位於南塘老街的寧波菜食俗文化館。寧波菜食俗文化館擅長烹製海鮮,講究原汁原味的甬幫菜。
  • 寧海部分姓氏宗譜摘錄
    寧海桑洲田洋盧《盧氏宗譜》簡介《盧氏宗譜》最早發現於元朝致和年間,修撰的宗譜,現藏於臨海鹿家村。始祖盧瑚侯公,原籍河北範陽,任山東青州刺史。由於宦海沉浮,一路南來,於唐貞觀初年隱居於桑洲南石倉嶺壽星巖下。建村始祖盧詵公是盧瑚侯公裔孫。
  • 半年巡檢維修500多公裡登山步道 寧海這個志願團隊了不起
    中國寧波網記者 孫吉晶 通訊員 蔣攀 張春濤「寧海登山步道保護的很好,我要拍些照片,發到朋友圈和大家一起分享。」今天,來自上海的驢友戴女士對寧海國家級登山步道讚不絕口。戴女士也許想不到的是,寧海登山步道之所以保護得好,離不開一個團隊的辛勤付出。寧海登山步道遍布全縣各地,總長度超過500公裡,每年吸引數萬人前來觀光。然而,每年春夏之際,登山步道總會被新長出的毛竹、茅草掩蓋,或者出現路塊不平整等情況。
  • 這些寧海美食 外地人未必知道
    今天,不妨就跟小編一起尋味下那些年寧海人離不開的骨灰級美食吧。•臭莧管如果說外鄉人搞不懂的寧海美食,首推臭莧管,即寧海人所謂的「三臭」之一,也叫「漢菜骨」。在外人眼中看來,臭莧管又鹹又臭,避之不及。而本地人卻覺得鮮美入味,最宜下飯。
  • 寧波寧海13位「鄉建藝術家」赴貴州晴隆共建藝術村
    央廣網寧波8月16日消息(記者杜金明 通訊員 蔣攀)「讓定汪村的村民和葛家村村民一樣,成為草根藝術家!」「一定能成功!」……8月15日下午,在寧波寧海縣葛家村文化禮堂,13位葛家村「鄉建藝術家」和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叢志強團隊成員,個個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白色短袖上印有「葛家軍西行記,寧海鄉建藝術家賦能布依族鄉親」。出發前,每位村民用一句話表達了他們的想法。
  • 寧海三小夥不僅被拘留 還賠了2.3萬
    中國寧波網記者董小芳 徐挺 通訊員關耳 柏林因與同村村民鬧糾紛,寧海一小夥拉上兩個朋友,趁夜深人靜時,往對方家裡噴漆潑糞。三人不僅因此被行政拘留,日前還被法院判賠對方經濟損失和精神撫慰金2.3萬元。當天凌晨,家住寧海桑洲的陳某夫婦突然被一陣玻璃碎裂的聲音驚醒。匆匆出門查看的夫妻二人,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廚房裡一片狼藉,糞水遍地;窗戶玻璃被敲碎;外牆和門上,是紅漆寫得大大的「殺」字。驚出一身冷汗的陳某夫婦,立刻便報了警。由於事發當晚沒有目擊者,案件偵破困難重重。直到2019年10月,張某、李某等三人才被抓獲,其中一人與陳某夫婦同村。
  • 昨天又有一部電影來寧海取景,好多寧海人都參與了……
     提示:點擊上方"寧海新聞網"↑訂閱本刊昨天《愛在生死間》在寧海大觀劇院內熱拍,一大早就是各種人人人人人。
  • 浙江寧海:文具產業走上雙循環平臺
    日前,第九屆中國(寧海)國際文具產業博覽會暨戶外用品展在浙江寧海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本屆展會以「綠色質造、健康安全」為主題,依託中國文具產業基地、戶外用品生產基地,為國內外採購商與製造工廠搭建零距離交流平臺,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寧海文具及戶外用品產業創新創優發展。
  • 寧海這些志願者組織和個人獲市級表彰!
    寧海這些志願者組織和個人獲市級表彰!寧波市文明城市創建常態化志願服務行動推進儀式暨2020年抗疫志願服務先進典型表彰活動在寧波愛心公園舉行。現場表彰了103名表現突出的志願者、53家表現突出的志願服務組織,其中其中寧海10人獲評表現突出的志願者、5個組織獲評表現突出的志願服務組織。一起來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