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部分姓氏宗譜摘錄

2022-01-03 寧海文旅

寧海桑洲田洋盧《盧氏宗譜》簡介

《盧氏宗譜》最早發現於元朝致和年間,修撰的宗譜,現藏於臨海鹿家村。始祖盧瑚侯公,原籍河北範陽,任山東青州刺史。由於宦海沉浮,一路南來,於唐貞觀初年隱居於桑洲南石倉嶺壽星巖下。

建村始祖盧詵公是盧瑚侯公裔孫。在南宋朝護駕有功被賜予進士,累官至兵部尚書,因與奸臣秦檜政見相悖,宋高宗趙構聽信讒言下旨令其退居,隱於桑洲南石倉嶺。後人口繁衍,盧詵公帶領族人在石倉嶺下清溪南岸的的平原建堤壩,防洪水,建村布戶,取村名田洋盧。盧詵公是田洋盧的建村始祖,中興之祖,田洋盧自唐貞觀初至今有1300年歷史。

盧詵公有子五人,分別為揆、撝、操、攄、摯。五子中有四子分別在外做地方官,舉家安居外地,故田洋盧派支脈紛呈,有臨海、溫州、三門、象山、寧波、奉化、新昌等派。

明朝初年,太常寺少卿盧原質公,在靖難之役中不屈蒙難,朱棣下旨滅其三族,族人四散,居住地廣布浙江,寧海、臨海、天台、三門、象山、寧波、新昌、奉化等地都有居住。外省有江西、福建等。

田洋盧的《盧氏宗譜》,早年的宗譜失散於明朝靖難之役。現存的宗譜為民國二十七(1938)年重修,總八本,現留存六本。分別為臨海、章安、天台竿坑卷,三門卷已失散。祠堂堂名均為白玉堂。

村史上進士分別為盧允迪、盧見昌、盧積、盧詵,盧摯、盧輝之、盧原質、盧芷。其中盧原質為歷史名人。他在明洪武21年(1388)殿試中列一甲第三名(探花)官至太常寺少卿,贈中順大夫。與方孝孺為表兄弟,在明靖難之役蒙難,後平反,在南京表忠祠、杭州褒中祠、臨海八忠祠中均榜上有名,名留史冊。明史《浙江通志》《台州府志》《寧海縣誌》均有盧原質列傳。

盧氏宗祠,又名探花祠堂,建於清雍正年間。盧氏文昌閣建於元末,復建於明萬曆年間,萬曆18年寧海知縣曹學程作盧氏文昌閣碑記。

田洋盧靈仁廟為唐貞觀中期建築,元末明初文學家詩人戴良寫有靈仁廟碑記。

南宋兵部尚書盧詵公墓,南宋趙昚朝駙馬盧倫墓,規制恢宏,有神道坊、墓道、石柱等。

相關焦點

  • 《中華裴氏宗譜》是怎樣修成的? (上)
    我為了統修《中華裴氏宗譜》,毅然辭去在國企工作,用我與單位解除的勞動合同得來的十多萬元起步,先參加與朋友共辦的北京史志譜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後自建金華志譜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和金華老裴志譜行修譜團隊,在工商部門的批准下專職為各姓氏提供修譜的有償勞務服務,在浙江義烏、金華及江西等地租用辦公場地、添置辦公設備、聘請修譜專家和編輯、打字員,先後為二十多個姓氏編纂了四十多套家譜、村志(其中有20多套被國家和上海圖書館等單位收藏
  • 宗譜、族譜、家譜、支譜有什麼不同?
    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俗稱「譜頭」,內容主要記載姓氏的源流、遷徙、分布、墓葬、祠堂、祭禮圖等等;第二部分為主體即正文使人知其本源,而世系表也因此更加完整;第三部分為附錄,俗稱「譜尾」。包括「文傳」和「文藝」兩塊,文傳記載已故先人典型的事跡;文藝記錄家族文人的詩詞歌賦、文章等。從字面來看,宗譜、族譜和家譜是有很多不同的,順序上也是從大到小的,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三者的概念也越來越模糊,許多時候都已經將其看為同一件事物了。
  • 宗譜、族譜、家譜、支譜稱謂涵義有什麼不同
    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俗稱「譜頭」,內容主要記載姓氏的源流、遷徙、分布、墓葬、祠堂、祭禮圖等等;第二部分為主體即正文,俗稱:「譜堂」,包括「總世系圖」和「世系年表」。年表行傳按「生卒葬娶」四要素,「五世一抬頭」原則分別介紹各人的字號、父諱、行次、時代、職官、封爵、享年、卒日、諡號、姻配等。
  • 156種愛新覺羅宗譜pdf試看,選定後聯繫小編下載​
    《宗譜》的首冊是"星源吉慶",為帝系圖,以及歷朝帝後大事,附錄妃、嬪及皇子女。另外7冊為世系表:甲冊為文宗、宣宗、仁宗、高宗、世宗、聖祖、世祖、太宗位下世系子孫;乙、丙冊為太祖位下世系子孫;丁冊為顯祖位下世系子孫;戊、己、庚冊為景祖、興祖位下世系子孫。世系表中的內容,包括名字、生母姓氏、生卒年月日時、壽數、妻妾、子嗣、爵秩、封贈。不同於豎格玉牒,它沒有關於女兒、女婿的記載。
  • 吳氏宗譜舊序——吳氏文化
    吳氏舊譜序(摘自吳氏宗譜卷首 譜序一頁) 人之生也自吹律審間音而姓氏於是乎是承先啟後而無基業於是乎興姓氏則吾之所本基業則吾之所居本焉而不知所宗居焉而不知所承是謂無親無家罪莫大焉無親不仁也無家不知也吳氏季札之後唐太史競公之流派也則其本之所從來遠矣地有豐之金鬥吳氏之所肇居也生在於斯長於斯萃國族於斯後有天井湖之峙伏前有豐水之汪洋鬱郁蔥匕毓秀特異牧牛羊之崗浴群驥之池皆其勝概也斯則居之所從來又久矣本之是宗居之是承則非冒無知之罪蒙不知之非者可論也於是乎是序
  • 《陳姓宗譜八百序》輯錄記
    >吳興王曾孫光宗公十二世繼周公下派原序重修家譜陳氏序浙江寧海楊溪陳氏源流序初編世譜序訥齋公譜序宋開慶元年譜序陳氏族譜序族譜序義門實錄進呈家譜表義門分莊序譜志簡序江州義門陳氏族譜引後序義門陳氏宗譜序 續修閣巷陳氏宗譜序  續修宗譜序  聯修譜牒序  新修潁川郡崇儒閣巷陳氏宗譜序  續修陳氏宗譜序  合族詳考重修譜序  潁川郡崇儒閣巷陳氏大宗譜牒重修序  崇儒閣巷陳氏瑤山房譜序  陳氏重修譜序(瑤山房)  新修潁川郡陳氏宗譜敘(瑤山房)  崇儒閣巷陳氏谷垟房譜序  陳氏宗譜序(谷垟房)  增修陳氏宗譜敘(谷垟房)   贈潁川郡柏樹陳氏續修宗譜序言  再修陳氏宗譜序  新修潁川郡柏樹陳氏宗譜序
  • 姓氏介紹
    因為鬻熊的歷史功績,及其對楚族社會的影響,從此開始,楚國國君改為以熊為姓氏。   楚國是春秋時期南方的大國,其疆域最初主要在今湖北西部山區和江漢平原一帶,後逐漸擴大,長江南北大部分地方都是楚國的領土。   西周時期,楚對西周保持相對獨立,往往叛服無定。周昭王曾兩次率師伐楚。
  • 愛新覺羅宗譜
    《愛新覺羅宗譜》原稱《清玉牒》。清初沿襲明制於順治九年(1652年)設宗人府,掌皇族屬籍,並纂修皇族譜系《玉牒》。《愛新覺羅宗譜》是清朝產生的一部大型統譜。1915年,遜清廷又通知各地宗室、覺羅呈報戶口,準備再次續修家族宗譜,沒有了江山,要做這件事很不容易,一直拖到了1921年陰曆6月,到次年的閏5月完成。1935年,宗室熙洽在東北上書滿洲國皇帝溥儀,請求續修愛新覺羅家族宗譜。次年8月,溥儀下了一道「聖旨」,修譜所需的費用,由「恩賜款」項中支用,不足部分由同族人捐助。這次修譜由樸厚、鍾繼、溥瀛、斌碹、今松喬、慶厚負責。
  • 探究《尚氏宗譜》(五修)編纂的背後
    分別是康熙十二年(1673年)修訂的《三韓尚氏族譜》(簡稱三韓譜)、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修訂的《尚氏宗譜》(簡稱二修譜)、乾隆十七年(1752年)修訂的《尚氏宗譜》(簡稱三修譜)、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修訂的《尚氏宗譜》(簡稱四修譜)、康德六年(1939年)修訂的《尚氏宗譜》(簡稱五修譜或五修家譜)以及1994年修訂的《尚氏宗譜》(簡稱六修譜)。
  • 中華丘氏大宗譜·總譜·卷一·歷代譜序卷(譜首<五>)
    依靠這套譜法,我們解決了歷史事實和認屬習慣的矛盾,依靠這套譜法我們完成了169部分譜正式出版發行,涵蓋面達到353個縣市區,全國其他各縣市區的數百部分譜還將陸續出版發行。這些初步成果,就已經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肯定。《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人民政協報》、中央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和《中國家譜總目錄》總編王鶴鳴先生等均稱《中華丘氏大宗譜》為「天下第一譜」。
  • 大國小鮮 寧海珍鮮——《寧海珍鮮》品牌形象片創意解析
    山光、海韻、天姿、人意,四大元素為這裡添加了無盡的活力,造就了豐饒的物產;也吸引勤勞的寧海人的腳步,走向山海探尋這些珍寶。因此,我們決定挖掘寧靜的山海下的這份律動,與靜城做對比,升華固有印象的同時,讓觀眾聽到寧海珍鮮的聲音。
  • 黃氏宗譜兩次統宗的經歷,值得轉發收藏!
    黃氏宗譜是黃氏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黃氏家族來說非常重要,也是我們研究黃氏文化的依據。而經查考,黃氏宗譜曾有兩次統宗的經歷,才形成了如今的黃氏譜系。因此,下令全國姓氏追宗溯源,修成宗譜上交朝廷收編入史,命名為《貞觀氏族志》和《貞觀八年天下姓望氏族譜》,故把國人又統稱為「唐人」。由此,天下始有族譜。其時,黃姓有當朝尚書黃禹錫三父子在朝,因協助李淵建唐有功,兩子秉清、秉幹俱入天策府,世襲御前虎衛散騎將軍。因此,黃姓修編宗譜一責就由禹錫公父子權當主編。
  • 大型文化出版項目《中國姓氏大百科》叢書啟動座談會 在武漢舉行
    1月11日,以「準確權威、開放共享、大眾化、知識性」為指導思想、以研究構建「最有影響力、最具大眾化特色的中華姓氏文化知識體系」、編纂出版「最具權威性、專注中華姓氏文化知識門類的專業百科全書」為核心目標的《中國姓氏大百科》叢書編纂出版項目啟動座談會在武漢舉行。
  • 中文書院:鍾永偉,《世界鍾氏宗譜》,《中華緣:來華外國人簡史》,《中華文明史》,《鍾永偉文集》卷六,2017-06-21
    「多源論」堅持多個鍾氏姓源組成,即編修多父系宗譜;而「一源論」則只承認一個父系源的一脈傳承,反對編修多父系宗譜。「多源論」徹底否定「一源論」的公孫黎「食採鍾離,以邑為氏」的啟姓鼻祖之說;而「一源論」則認為「多源論」擯棄了血脈一體之聯繫,把中華鍾氏姓氏之源流說成是產生於多個,而不是唯一血親傳承。這一爭論的直接後果,就是造成了《中華鍾氏宗譜》如何編修的爭議與編輯班子的分裂。
  • 寧海以琳開學第一天
    寧海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這裡是《徐霞客遊記》的開篇地,期望寧海以琳成為寧海的一道新名片。 來到以琳之後,你們的孩子將在這裡接受系統的自閉症康復幹預。你們可能會質疑寧海以琳的師資是否會配備得比青島以琳的差,沒錯我們寧海以琳的部分老師確實入職時間不長,但是這裡的骨幹教師基本都是從青島派過來的。
  • 中文書院,鍾永偉,《世界鍾氏宗譜》,《中華緣:來華外國人簡史》,《中華文明史》,《鍾永偉文集》卷六,2016-10-23
    吾以為,新修《世界鍾氏宗譜》依託現有科學技術,則錦上添花,藉助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人聯網四網合一之力量,則可將全世界鍾氏宗親團結起來,《世界鍾氏宗譜》把握幾條原則:一是跳出歷史看歷史,跳出宗譜修宗譜。雖則為編修《世界鍾氏宗譜》,但需結合中華百家姓之其他外姓宗譜為參考佐證。因了鍾氏家族與其他姓氏有婚配關係,信息有重疊部分,可以作為考證。
  • 嚴莊孫氏宗譜世系
    一部是現存丹陽民間的《嚴莊孫氏宗譜》(下稱《宗譜》),另一部是上海圖書館藏《孫氏家乘》(下稱《家乘》)。所幸的是孫怡先生拜訪了《宗譜》的藏主,拍攝了100多幅照片,包括宗譜中的200多頁;孫曉燕女士從上海圖書館購買了兩個光碟,含《家乘》中的10冊18卷1600餘頁。兩位都為挖掘整理族譜做出了重大貢獻。
  • 陳有順與涼州姓氏文化研究
    姓氏又是一門現代學科,是每一個中國人應該具備的常識,對姓氏學研究從未間斷並不斷發現新的研究領域而來。姓氏學研究為什麼一直以來受到推崇和關注,這要從幾個方面說起。上下五千年,我國究竟有多少姓氏,這是很難予以準確數據的,也是無數姓氏學者努力求索和研究的答案。從遠古五帝時期的傳說,到近現代家譜、族譜、宗譜等書刊的出版發行,姓氏學的熱度從未消減過。
  • 《懷集陳氏宗譜》出版後記-寄語!
    2018年底首部《懷集陳氏宗譜》已順利出版了,卷宗全面闡述懷集陳氏宗族源流世系、優秀文化,加深宗族情誼,增強宗族凝聚力,以啟迪後人有著深遠意義。編纂《懷集陳氏宗譜》是一項耗力、耗材、耗時的艱巨工程, 加上吾邑陳氏布廣,村散人多,源遠流長,宗支複雜,世系不清, 輩份不明,史料不存的情況下,使編纂工作帶來一定難度,而今能順利付梓,是全縣陳氏宗親齊心協力的結果。謀事在人,成事在銀。《懷集陳氏宗譜》的編纂工作能預期完成。首先在於謀,我們能有一個強有力的組織機構和切實可行的章程制度。
  • 辛亥百年後的滿族姓氏與家譜
    在滿族共同體形成時期,其姓氏是多音節的,用漢字寫就是二個或二個以上漢字共同組成。滿族入關後,其姓氏逐漸向單音節過渡,即與漢族單字姓氏相同,其姓氏實質上既有原多音節姓氏的內涵,又有與漢族姓氏相同的單音節的表現形式,形成了滿漢兼融的姓氏文化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