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棄耕撂荒耕地,後果有多嚴重?不僅僅是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0-12-19 豫鄉文旅

題記:農民種地,不能單純以經濟效益決定耕地用途。但目前確實是糧食價格比較低落,農民種糧食收入低,還不如外出打工掙錢,於是有些農村就出現了棄耕撂荒耕地的現象。

但作為農村人,您知道農民棄耕撂荒耕地的行為,後果有多嚴重嗎?不僅僅是被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那麼的簡單,事關農民的切身利益,希望能仔細看完。

目前對農民棄耕撂荒耕地行為的約束機制,綜合起來有三個方面:

其一,停發糧食直接補貼等。

其實早在2014年,國家就發布過《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的意見》。

該意見在「加強土地流轉用途管制」裡,就「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給出規定:「採取措施保證流轉土地用於農業生產,可以通過停發糧食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辦法遏制撂荒耕地的行為。」

其二,終止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等。

在新修訂的《農村土地承包法》中,也有相關的約束機制的規定。

其第六十四條規定:土地經營權人棄耕拋荒連續兩年以上,承包方在合理期限內不解除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的,發包方有權要求終止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

其三,收繳違約金納入不良信用記錄等。

當然這是地方住措施,但屬於實際探索的能有效遏制拋荒棄耕行為,很有可能會被各地借鑑。

比如福建省福州市印發的《關于堅決制止耕地拋荒撂荒的通知》,對拋荒撂荒一年以上的,依法追回地力保護補貼並按承包合同收繳違約金;連續拋荒撂荒二年的,依法收回經營權並組織流轉或代耕代種;連續拋荒撂荒三年以上的,依法依規將承包方代表納入本市不良信用記錄。

筆者評點:其三就比較嚴重了。對於農民的拋荒撂荒耕地行為,不但要終止土地經營權,地力保護補貼也要追回,同時還要繳納違約金。

其實吧,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確實也是合同的一種,也要受《合同法》的約束。在農村土地承包書面合同裡,有「違約責任」的相關條款,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按照合同法的規定確實需要承擔違約責任。

所以筆者在這裡建議農民朋友:在土地承包期內,如果不想繼續承包土地的,可以自願將承包地交回發包方,但也要承擔在承包期內「不得再要求承包土地」的後果。

不管是否因為糧食價格太低,農民種糧食收入太低,也不是棄耕撂荒耕地的理由。如果大家都依照這個理由的話,農村的棄耕撂荒耕地現象就沒辦法收拾了。

俗話說「甘蔗沒有兩頭甜」,又想要保留土地承包經營權,又不想種糧食,損害的可不只是農民自家的利益,還有社會利益,穩定糧食種植面積,保障國家糧食生產安全,人人有責啊。您說是不是?

相關焦點

  • 防止耕地撂荒的局部經驗能否大範圍推廣?農業農村部:需慎重
    對於全國人大代表趙剡水提出的「試點推廣農業合營制破解耕地撂荒化」建議,農業農村部9月2日在官網上答覆道,防止耕地撂荒,各地有不同經驗做法,但考慮到我國幅員遼闊,區域間資源稟賦存在差異,局部地區試點經驗能否在更大範圍推廣,需要慎重研究。
  • 案例探析:租賃農用土地更改土地性質的法律責任探析行走的追夢人
    ,系單純的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五、上訴人在承包的農用地上未經審批改變用途,搞非農建設,既違反了法律強制性規定也嚴重違反了合同約定,被上訴人有權依據《農村土地承包法》及《合同法》相關規定,解除雙方籤訂的土地承包合同。
  • 土地流轉的目的是什麼?
    土地流轉的目的是土地集約化,成方連片的土地種植更能發揮大型農機的潛能,現在土地分產到戶,地塊大小不一,過於碎片化,種植的農作物花樣繁多,收穫和種植都不能使用大型農機,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目前農村土地流轉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現象,即親戚朋友流轉的多,專業大戶流轉的少;轉包、出租或代耕的多
  • 農民懵了,村幹部急了,土地經營權合同最好這麼籤!
    導語:新《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以後,我國農村土地已經從過去的「兩權分離」過渡到現在的「三權分置」,即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開,並堅持土地集體所有、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為了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省級農業主管部門制定統一的土地經營權合同示範文本。農戶可以領取示範文本,然後再修改一些必要的條款,既方便又規範,還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 有爭議的土地怎麼確權?土地確權後戶口還能遷嗎?一文解讀疑惑
    現在已經到了2020年12月份了,土地確權工作已經慢慢接近尾聲,但在農村土地確權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問題沒有解決,導致有些土地有一定爭議,造成了農村土地未能如期開展確權登記工作。那麼有爭議的土地怎麼確權?土地確權後戶口還能遷嗎?下面關於土地確權的一些疑問,小編來為大家解讀疑惑。有爭議的土地怎麼確權?
  •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如何繼承?判例這樣說……
    農村土地實行第一輪家庭承包經營時,原、被告及其父李聖雲、母周桂香共同生活。當時,李聖雲家庭取得了6.68畝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此後李格梅、李維祥相繼結婚並各自組建家庭。至1995年農村土地實行第二輪家庭承包經營時,當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李聖雲家庭原有6.68畝土地的承包經營權進行了重新劃分,李維祥家庭取得了1.8畝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李格梅家庭取得了3.34畝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李聖雲家庭取得了1.54畝土地的承包經營權,三個家庭均取得了相應的承包經營權證書。1998年2月,李聖雲將其承包的1.54畝土地流轉給本村村民芮國寧經營,流轉協議由李格梅代籤。
  • 撂荒地的「終結者」
    整村推進:宜機化地塊整理整治金龍鎮洞子口村幅員面積7.9平方公裡,擁有耕地面積5999.6畝,11個村民小組,1500餘戶4700餘人,但在家人口僅2000人。因此,誰來種地是急需破解的難題。據了解,永川區屬丘陵地帶,讓種植大戶和少數有興趣種地的農民來種植大多數村民土地,實施宜機化整理整治,是提高機械化耕種率,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歷史選擇,也能助力糧食安全。
  • 土地確權後,因父母去世了,女兒戶口已遷出還可以繼承土地嗎?
    農民最關心的便是,如果老人去世後,土地是否能夠繼承,那麼具體的細分可以將土地,分為,家庭承包用地,家庭承包耕地、家庭承包草地、家庭承包林地、其他方式承包土地、宅基地,不同類型的土地繼承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
  • 元氏縣「盤活」土地資產 農民「變身」股東
    近年來,在石家莊市的廣大農村,「分紅」模式伴隨著各式各樣的「合作社」出現,正改變著農民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在內,附著在「土地」上的各種權利,正逐漸轉變為「資本」,為農民帶來可觀的收益。在兩年前,該村村民呂佔平還對「分紅」這個概念十分陌生。像其他老實巴交的種田人一樣,主要精力都用來耕種家裡的幾畝田,雖然產量不多,賣不了大錢,但撂荒他又覺得可惜。
  • 土地承包經營合同
    一、土地的面積、位置1、承包地位置:2、承包地面積:二、承包經營期限該地承包經營期限為 年,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承包作用期間必須保持田塊原形。三、承包金及交付方式1.該土地的承包金為每畝每年人民幣 元,大寫捌佰圓整,合同期間 年內承包價格不變。另外第一年先預付土地復耕押金 元一畝,此款共計 元,由經聯社負責管理。
  • 【生活中的民法典·e問e答】未經登記情況下,土地經營權應該歸誰?
    ·政務 賀某是平安村村民,從平安村村委會承包耕地一塊
  • 「空殼村」土地撂荒何解?山西石樓加碼農地託管促農業提檔升級
    劉瑞 攝中新網呂梁12月31日電 題:「空殼村」土地撂荒何解?山西石樓加碼農地託管促農業提檔升級作者 高瑞峰 高寄洲青壯外出務工,老弱留守農村,這是大部分中國農村的現狀。面對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湧向城市導致的「空殼村」土地撂荒問題,誰來種地?如何種地?成為鄉村振興一個繞不開的結。
  • 調查丨8700畝耕地建新區涉嫌「以租代徵」,「如果不是通知去領錢都...
    落款處有縣政府、鎮政府、村委會、戶主四方的籤章及手印。全文6930字,閱讀約需14分鐘▲8月9日,一名北陽村村民在撂荒的耕地上放牧。部分土地性質疑仍為耕地,如今多被撂荒或栽種了景觀樹。9月22日,邯鄲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高建平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對成安縣城新區租地、徵地的具體情況並不了解,但耕地被撂荒和綠化種樹是被嚴格禁止的。
  • 五原:土地有了「身份證」農民收入有保證
    作為自治區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的試點地區,近年來,五原縣堅持民主公開的原則,保障了土地確權登記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切實做到地塊位置準確、面積精確、圖帳對應、農戶認可,全縣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有了「身份證」。
  • 撂荒地的「終結者」——來自金龍鎮洞子口村宜機化整理整治的報導
    整村推進:宜機化地塊整理整治金龍鎮洞子口村幅員面積7.9平方公裡,擁有耕地面積5999.6畝,11個村民小組,1500餘戶4700餘人,但在家人口僅2000人。因此,誰來種地是急需破解的難題。據了解,永川區屬丘陵地帶,讓種植大戶和少數有興趣種地的農民來種植大多數村民土地,實施宜機化整理整治,是提高機械化耕種率,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歷史選擇,也能助力糧食安全。
  • 再過五年,第二輪土地承包陸續結束,「延包」已試點!農民早了解
    大家都知道,對於耕地的使用都是分包到戶的,只要在分配土地的時候,符合條件的村民都可以發包到土地進行耕種。1983年我國啟動了第一輪土地承包製度,該輪承包期為十五年,第二輪土地承包是從1995年開始,1997年到1998年才進行了大規模的土地分包工作,在此期間,許多剛出生的農二代都沒有分配到土地。現如今,已到了2020年,再過五年,第二輪土地承包也會陸陸續續到期。到期後,農村是否會進行第三輪土地承包分配工作呢?
  • 老人去世後農村土地如何處理?這些問題要注意,兩類情況將收回!
    農村老人去世後農村土地將會如何處理呢?老人去世後,農村居民最關心老人的土地處理問題,目前國家正在大力推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其中明確提出要保障農村居民的土地權益,在農村土地確權過程中,國家就明確提出要以農村家庭承包製為基礎,以戶主作為主要承包人、家庭成員作為土地承包共有人進行承包地的確權登記,由此而可見,當老人去世之後,土地承包經營權則有確權登記的共有人繼續進行承包。
  • 農業心聲:農民不願種地?扯蛋!不是不願種,是種地「活不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以前在農村,要是誰家地多,就很有面子,甚至感覺這家就是有錢人。雖然大家收入水平都差不多,但俗話說「家裡有糧心中不慌」,最起碼吃飯不發愁。很多地少的農民,都希望自家能多有幾畝地,縱然以後幹活更辛苦了,但卻有動力。如今情況不一樣了,現在農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種地失去了興趣,而且也不會種地。很多老農民說「70後不願、80後不會、90後提都不提」,這種怪象不是一個村存在,幾乎村村都有這種情況。國家也看到這個問題,並且對農村土地開展確權,提高了土地價值,而且種地還給不少補貼。
  • 民和縣李二堡鎮:全膜種植讓撂荒地變成「高產田」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時值初冬,天氣晴暖,勤勞農民,覆膜正酣。11月10日,站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李二堡鎮牙兒山半山腰俯瞰,腳下的旱垣上銀光閃閃,耙地的機聲、覆膜的人影,孕育著來年的金色收穫。據馬米尼介紹,這些玉米和秸稈用來餵牛,2019年出欄的3頭牛帶來收入4.5萬元,今年已出欄1頭,到春節前還能出欄3頭,除去飼養成本,1頭牛估計有三千餘元的純收入。在該鎮的牙兒山村,村民周兆福一家人也正忙忙碌碌鋪地膜,今年計劃覆膜30多畝。周兆福原本只有10畝耕地,因為這幾年全膜種植產量高,他又在居家外出人家的20餘畝閒置撂荒土地上種植了全膜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