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優秀的科普紀錄片-《像烏鴉一樣思考》| 10分鐘,讓您的孩子學會科學思考

2021-02-21 人人OH

很多人都知道烏鴉喝水的故事,日本NHK電視臺製作的科普系列紀錄片,就是從烏鴉喝水這個寓言故事,啟發孩子觀察生活,獨立思考的能力。

視頻旨在教導孩子科學方法的四個步驟:觀察、假設、實驗和評估,幽默的片段展示了科學方法的前三個步驟,而第四個步驟評估,則留給觀眾自己思考。

毛毛蟲學園已經為您準備了這部紀錄片《像烏鴉一樣思考》的百度網盤資源:

1、花一秒鐘把文章分享到你的圈子裡

2、將分享截圖發送到毛毛蟲學園

3、後臺回復「烏鴉 免費獲取

排名前1%的孩子,

不是靠天賦,不是靠智商,

往往靠的是思維方式。

愛因斯坦就曾說,

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

應當始終放在首位。

從小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是孩子極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但什麼是『獨立思考能力』,

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呢?」

大多數父母總是在焦慮,

擔心孩子不會思考。

「思考能力」簡單來說就是:

不是尋求某個由誰訂定的標準答案,

而是深入思考,主動求出解答的能力。

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就是

教會孩子「如何思考」和「思考什麼」的過程

如果我們習慣於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

時間一久,孩子的思考力逐漸弱化。

當孩子對「灌輸式學習」厭煩時,

很可能會出現一個可怕現象:

「學習終點」,

即孩子離開學校後就不願意學習了。

為此,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部系列紀錄片

《像烏鴉一樣思考》

(Think Like a Crow)。

這是日本NHK教育頻道專門給孩子製作的,

每集10分鐘,一共20集。

裡面的「烏鴉思考法

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

啟蒙和鍛鍊孩子科學認知的妙招。

這部紀錄片的片名取自於伊索寓言中

烏鴉巧妙地利用鵝卵石喝到罐子底部的水的故事。

「烏鴉喝水」這個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但這並不是一個偶然,

實際上,烏鴉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

在使用工具前和使用的過程中,

它都會進行複雜的思考。

在BBC一期特別節目中,

英國科學家專門為烏鴉設計了一個測試,

要順利通過這個測試,

烏鴉得完成八個步驟,連順序也不能錯。

這個測試,專家認為是:

「有史以來最困難的動物智力測試。」

聽起來是不是很困難?

但對於烏鴉來說一點也不難,

它在幾分鐘內就完成了。

也有很多實驗證明,

烏鴉有運用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

英國劍橋大學動物學家伯德表示:

「烏鴉具有一定的先天智慧和複雜的思考能力,

能主動思考問題並即興使用工具,

在遇到難題時可以推理解決問題,

通過反覆嘗試直至取得成功。」

在感嘆烏鴉智商的同時,

我們是不是應該向烏鴉學習,

學會「像烏鴉一樣思考」呢?

這部紀錄片運用一些物理科學知識,

通過科學思考的四個步驟:

觀察、假設、實驗和評估

引導孩子進行思考。

它用幽默的方式展示了前三個步驟,

最後一個「評估」則留給孩子們思考。

例如,點燃兩支長短不一的蠟燭,

放在一個倒置的玻璃瓶中,

哪一支將先熄滅?

我們看到了結果,

卻沒有看到對應的解釋,

只有一個簡單的提示——

「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相對重量」。

它總是先引起孩子無限的好奇心,

然後留下無數個需要尋找答案的疑問,

藉此引導孩子獨立思考,

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方法找到答案。

這部紀錄片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包括在觀察中思考、德德尼翁動畫、蒼井優的思考練習,

通過這些告訴孩子「如何思考」和「思考什麼」。

「在觀察中思考」

紀錄片的第一部分是「在觀察中思考」,

就是提出日常生活中有趣的小現象,

然後通過不同的小實驗,

引導孩子們去觀察其中的原因

有一集的觀察對象很特別,

是「列車的聲音」。

乘坐地鐵或者火車的時候,

我們會聽見咣當咣當的聲音,

那你知不知道到底是哪裡在響呢?

要找到聲音的來源,

同樣需要用到「觀察」的能力。

首先,下車觀察一下,

但我們會發現,

不是每一節火車都可以聽到咣當聲。

這是為什麼呢?這些地方有什麼不一樣?

我們先來認真觀察一下,

下面兩張圖上的鐵軌的不同之處。

原來,會響的鐵軌上有一處縫隙。

那麼,這就是造成「咣當聲」的原因嗎?

為了證實這個假設,

我們可以在家做一個小實驗。

先用兩張桌子製作出一道縫隙,

然後把模擬車輪推過去,

輪子滾過縫隙的時候,

確實響了。

除了觀察火車的咣當聲,

還會和孩子一起觀察許多有意思的現象——

烏龜的龜甲是如何長大的呢?

為什麼一根線就可以阻止螞蟻前進?

為什麼浴缸裡的水看起來是有顏色的?

從對生活的觀察中提出問題,

然後通過假設和實驗,

再去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

這種實驗的方法,

很好地向孩子們展示了,

「什麼是觀察?怎麼在觀察中思考。」

「德德尼翁動畫」

第二部分是「德德尼翁動畫」,

它採取了動畫的形式來展示假設的過程,

簡單易懂,又富有趣味性

有一次,德德尼翁們外出時

發現路上有一大一小兩個水坑,

其中一個走過小水坑的時候,

發現自己的腳印會印在地上。

再往前看,

發現大水坑前面有一條線,

線的兩側交錯分布著點。

於是,他們三個人開始大開腦洞,

猜測這是誰留下的印記。

一個覺得這是恐龍路過時留下的,

一個認為這是蛇和蜥蜴一起留下的,

當他們討論得正起勁的時候,

突然有一個工人推著獨輪車經過,

留下的印記和原來的一模一樣。

這群可愛的德德尼翁,

經常會思考很多被大家忽略的問題——

冰面上的大洞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樹上掛著的吊環有什麼用?

他們的問題和假設看起來似乎很簡單,

有人會覺得沒什麼意義,

但恰恰是這些看似無聊的討論,

能活躍孩子的大腦,

這部紀錄片希望告訴孩子們,

不管對錯,不管問題的大小,

思考本身就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事情

「蒼井優的思考練習」

第三部分就是「蒼井優的思考」,

這部分對應的是科學思考最後的兩步:

實驗和評估

主持人會提出問題,

然後用實驗演示給孩子看。

例如,我們都知道,

一根點燃的蠟燭,如果用玻璃罩蓋起來,

等玻璃罩裡面的氧氣消耗完之後,

蠟燭就會熄滅。

那如果換成高低不同的兩根蠟燭,

點燃後用玻璃罩蓋起來,

哪一根會先熄滅呢?

是長的先滅,還是短的先滅,

或者是兩根同時滅呢?

再比如,常理來說,

如果把一個氣球綁在手推車上,

當推車向前的時候,

氣球會因為慣性保持不動,

看起來就是向後飄。

但如果給氣球加上一個密封箱,

推動小車的時候,

氣球是會向前、向後還是不動呢?

這些問題都會通過實驗來驗證,

但每一次實驗都會中途停下來,

留給孩子們思考的時間,

每一集的最後才會把完整的結果展示出來。

但是,主持人不會直接告訴孩子們原因,

她只會給一些很簡單的提示,

然後讓孩子們去思考背後的原理。

就像這部紀錄片名字一樣,

他們希望孩子們能「像烏鴉一樣思考」,

只會把思考的問題和方法教給孩子們,

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把「正確答案」擺出來。

有人看完這部紀錄片之後表示,

「如果我們是牛頓,

原來生活中有這麼多蘋果被我們忽略了。」

生活中微小的、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往往更能啟發孩子思考。

這種傳授知識的方法,

更容易讓孩子有探索的欲望。

只有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學會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

我們的教育才有意義。

希望每一個看完紀錄片的孩子,

都能做一隻「思考的烏鴉」。

這麼好的資源

歡迎分享給需要它的人~

1、花一秒鐘把文章分享到你的圈子裡

2、將分享截圖發送到毛毛蟲學園

3、後臺回復「烏鴉」免費獲取

想了解毛毛蟲學園第一手活動資訊?

趕緊加入毛毛蟲學園家長群,請直接添加米粒老師微信號!

毛毛蟲學園,專注兒童心理發展與家庭教育,

您的每一份鼓勵與支持

都是我們不斷前進的無限動力!

相關焦點

  • 超級優秀的科普紀錄片——《像烏鴉一樣思考》| 10分鐘,讓您的孩子學會科學思考
    小編已經為您準備了這部紀錄片《像烏鴉一樣思考》的資源,今天,您在後臺回復「烏鴉」或「jlp4」,將可以得到該紀錄片百度網盤資源(小編可是花了很多時間才下載到的)。 為此,學院君想和大家分享一部系列紀錄片——《像烏鴉一樣思考》(Think Like a Crow)
  • 超級優秀的科普紀錄片——《像烏鴉一樣思考》| 10分鐘,讓您的孩子學會科學思考_能力
    ~之前,一部科普益智短片,火爆各大老師和家長圈,看完第一集後,老師和家長們就忍不住下載,分享給自己的學生和孩子。這部科普短片,是我國從日本NHK教育頻道引入的《像烏鴉一樣思考》。而這部短片,通過有趣的動畫和真人實驗,最大程度地鍛鍊孩子主動思考,用實踐去探尋真理的能力,教會孩子用科學的思考方法,去解決自己遇到的難題。這是日本NHK教育頻道專門給孩子製作的,每集10分鐘,一共20集。裡面的「烏鴉思考法」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啟蒙和鍛鍊孩子科學認知的妙招。
  • 超級優秀的科普紀錄片《像烏鴉一樣思考》,讓孩子學會觀察和獨立思考!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部非常適合鍛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資源《像烏鴉一樣思考》,這是日本NHK教育頻道專門給孩子製作的一檔科普紀錄片,在豆瓣上一直憑藉9.3的高分霸榜。每集10分鐘,一共20集,紀錄片從烏鴉喝水的寓言故事出發,通過科學思考的四個步驟:觀察、假設、實驗和評估,來引導孩子進行思考並告訴孩子「如何思考」和「思考什麼」。
  • 被日本科普紀錄片《像烏鴉一樣思考》擊中:我也想讓孩子做一隻「會思考的烏鴉」
    近日,利用孩子開學前的寶貴時光,陪孩子在家看了一部由日本NHK教育頻道製作的科普系列紀錄片《像烏鴉一樣思考》,深受啟發。片名由「烏鴉喝水」的故事衍生而來,每集紀錄片10分鐘,分為三個環節:在觀察中思考、德德尼翁動畫、蒼井優的思考練習。通過科學思考的四個步驟:觀察、假設、實驗和研究,啟發孩子如何獨立思考。不會思考的現象在孩子中比比皆是。
  • 這部豆瓣評分9.3的兒童紀錄片,培養孩子超讚思考能力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能力強,而思維能力是人們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需要從小培養孩子科學的思考能力,今天為廣大家長推薦這部豆瓣評分9.3分《像烏鴉一樣思考》的兒童紀錄片,向孩子展示如何觀察、思考、假設、實驗、論證的科學思考方式。
  • NHK最有趣的節目之一:如何學會像烏鴉一樣思考?
    伊索寓言中烏鴉喝水的故事,對很多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一隻烏鴉發現了罐子底部的水,但因為瓶口太窄,怎麼也喝不到。於是它銜了許多石頭投入瓶中,巧妙地使水位升高,最終如願以償喝到了水。烏鴉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它有時像人一樣,懂得思考和利用工具。
  • 這10部腦洞開到邊際的科學紀錄片,讓娃分分鐘愛上科學!
    圖源:《像烏鴉一樣思考》紀錄片一開始,會直接給你一個小問題,是我們生活中都會遇到,但可能被忽視的問題。圖源:《像烏鴉一樣思考》這是為什麼呢?實驗不會直接給你答案,而是在不停反覆的實驗中,讓我們自己思考結果。而且大部分實驗都非常簡單,在家裡和孩子一邊看就可以一邊自己嘗試,相信孩子很快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 讓全家都上頭的七部高分爆贊紀錄片,給孩子最好的科學啟蒙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學家,就看我們怎麼去引導、發掘他們這方面的潛力了。相比於五花八門的玩具,我覺得完全可以通過一些通俗易懂,詼諧有趣的科學紀錄片或節目去點燃起孩子對科學的興趣。近幾年優秀的紀錄片層出不窮,但真正適合孩子看的紀錄片卻不多,我們從海量的網絡資源中為大家精選出7部專為孩子們拍攝的科學紀錄片和節目,希望可以幫助孩子們打開探索科學世界的大門。
  • 這10部科普紀錄片,讓孩子更早認識世界(內附觀看連結)
    編輯 | 小言眾所周知,紀錄片用真實的視角向我們展示世界的原貌。觀看一部優秀的紀錄片,能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讓他們獲得更多知識。BBC的精品紀錄片多如牛毛,像《藍色星球》、《地球脈動》一類的自然系列紀錄片想必大家也都已經非常熟悉了。
  • 豆瓣9.3分,每集10分鐘,這部給孩子的紀錄片人見人誇,附觀看連結
    周末是時候,孩子最喜歡的就是坐在屏幕前,看個動畫片、紀錄片或者電影。作為特別擔心孩子久坐不動傷身傷眼睛的父母,我其實特別喜歡找精彩的短片給孩子看。在這些短片中,我最欣賞的一部,是日本拍的一部紀錄片——《像烏鴉一樣思考》,豆瓣評分9.3。
  • 10部豆瓣高分紀錄片,和孩子一起在家看世界
    這兩天上網搜羅了10部紀錄片,開始帶著孩子們一起開闊眼界了~ 如果你家也有個在家閒著不知道幹什麼的孩子,快收藏下這10部紀錄片,帶著孩子一起看吧!企鵝們為了生命的延續,堅強的熬過冬天,超級勵志!
  • 如何教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百位科學家的真實故事告訴你答案
    如何教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有把自然科學寫成一本實踐手冊的, 有為了搞科普硬生生搞出脫口秀的…… 現在的童書作家為了創新真的很拼了。
  • 科學證明:烏鴉不僅聰明還有自主思考能力
    這種思維方式,不僅幫助了它們自主地感知體驗周圍的環境,還懂得去思考,形成體系的知識和經驗值。從某種程度上理解,烏鴉開闢了一條除人類之外的新的進化方式,甚至會突破神經生物學條件反應的限制。因為,要學會從自己周圍的世界總結出「經驗」和知識,然後還要學會思考累積這些經驗值,然後舉一反三地應用到面對同類問題出現的時候,採取這些知識或經驗值去解決問題和做決策。這絕不是一件容易事情!
  • 50部高分紀錄片,不出門一樣帶孩子看遍世界的精彩
    只有通過科學與藝術的碰撞,感性與理性的交織,才能讓孩子培養更完整的人格、塑造更性感的大腦。01《像烏鴉一樣思考》豆瓣評分9.4推薦理由:這部《像烏鴉一樣思考》不走尋常路,「剝奪「了輕易得到的知識,但提供了獨立思考、撥開迷霧的快感。
  • 我給大家精選了8部最好的科普紀錄片,B站免費看
    就讓我們從看科普紀錄片走起!今天這篇文章,粒粒老師給大家精選了八部最棒的科普紀錄片,分別來自自然、地理、歷史、科學、藝術等不同方向,可以最大程度上滿足不同孩子的口味。這幾部也都可以在B站上免費在線看,我給大家附上了B站的連結,趁著假期快安排起來吧。
  • 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先學會像他們一樣去思考
    接下來,我會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通過自己在執行中的一些經驗來講敘: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要先學會像成功的人一樣去思考一、為什麼要像成功的人一樣思考?成功的方法有很多,每個人可能都不一樣,但是思考方式總有驚人的相似,這個是最本質的東西。二、會遇到哪些困難和障礙?
  • 臺灣文創團思考:如何像設計師一樣擁有無邊創意?
    為甚麼設計加了思考就會不一樣?為甚麼思考又跟設計有關係?「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得以在臺灣被普遍認識,來自2012年一部由四個臺灣人拍攝的《設計與思考》(Design & Thinking)紀錄片。製作人楊育修是臺灣創意設計中心研究員,前往舊金山駐地五年的時間,促成這部紀錄片的誕生。
  • 限時分享⇩腦洞大開的日本科學實驗紀錄片,輕鬆培養娃的獨立思考能力
    比起讓孩子對所學習到的知識持有深信不疑的態度,對教給他們的知識照盤全收,這顯然是更好的教育方式。填鴨式教育,孩子根本沒能好好理解,就被迫接受既定科學事實,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會養成懶得動腦、不願思考的習慣。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樣一個魔術表演:抽走一張放有碟子的桌布,讓碟子保持不動。
  • 什麼才是孩子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日本這部「逆天」紀錄片給...
    大家好,我是朵朵~曾經有一位老師跟我講過,沒有孩子是不愛學習的,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但只有好奇心可不夠,我們還需要教會孩子思考。因為,獨立思考決定著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那我們該如何讓孩子鍛鍊「獨立思考」的能力呢,朵朵今天推薦給你的紀錄片《像烏鴉一樣思考》,或許會給你答案。紀錄片是日本NHK為孩子製作的節目,片名取自《烏鴉喝水》這則寓言故事,意在說明我們要像烏鴉一樣,思考解決遇到的難題。
  • 孩子遇事不思考,張嘴就「求助」?家長用4條教會孩子學會思考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肯定是教育孩子的諸多方面,那麼教孩子學會思考重要嗎?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呢?這些都是比較現實的一些問題,同時也是我們希望教會孩子的一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我們應該引導孩子知道的一些常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