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上的女孩》不單純的講一個說謊的故事,折射出很多現實意義

2021-01-08 娛樂大頭像

《列車上的女孩》不單純的講一個說謊的故事,折射出很多現實意義!

一般來說,每部以懸疑、驚悚為題材的電影都會有個貫穿全劇的疑案,而且謎團越是疑點重重,電影也越吸引人,《列車上的女孩》(The Girl on the Train)正是這種類型的電影。全片的核心是女主角瑞秋前夫湯姆家的保姆梅根意外失蹤,隨後被發現遺體,梅根究竟為何死去,就成了片中最大的謎團。

電影很巧妙地運用了女主角瑞秋酗酒這件事來製造懸疑感,酒精中毒的瑞秋經常神志不清,自己常搞不清楚過去曾做過了什麼,她是否犯案也因而成了謎團。不過片中如果只有這個疑點,未免過於單調無趣;但隨著故事的展開,梅根的丈夫、心理醫生以及瑞秋的前夫都因為種種原因有了嫌疑,精彩程度也獲得提升。

瑞秋酗酒的毛病原本可能會是電影的一項缺點,因為觀眾通常不會喜歡酗酒的人,主角若不討喜自然也會連帶影響到電影受歡迎的程度,不過本片在劇情設定上給了瑞秋一個令人同情的緣由與過往,有效地彌補了這個問題;而且酗酒並未毀掉瑞秋善良的本性,儘管她深知自己難以與前夫複合,但有一回仍試著默默幫助前夫,設法彌補自己過去可能犯下的大錯,這也讓瑞秋更讓人憐惜。

令人驚喜的是,電影也很巧妙地運用這項溫馨之舉,讓劇情整個大逆轉,真相水落石出,女主角也徹底洗刷嫌疑,頗有好心有好報的意味。

另一方面,由於本片缺少吸引人的大場面與特效,加上女主角又有大量的內心戲,演員的演技就顯得格外重要,飾演瑞秋的艾蜜莉布朗(Emily Blunt)的表現十分突出,把瑞秋起起落落的情緒表現得入木三分,本片甚至可能是她從影以來演技最成功的一次,如果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也不會太讓人意外。

相關焦點

  • 《千與千尋》:宮崎駿神話世界折射出的深刻的現實意義
    千尋為了救爸爸媽媽,經歷了很多磨難。在這期間,她遇見了一個既聰明又冷酷的少年——白龍。在經歷了很多事情之後,千尋終於救出了爸爸媽媽,也拯救了白龍。影片用一個童話的世界,表達了深刻的現實意義。最終,影片榮獲第25屆日本電影學院獎的最優秀作品獎、第5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金熊獎、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動作長片獎和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亞洲電影獎等眾多大獎。
  • 《列車上的女孩》還在宿醉的阿姨
    主角酗酒問題當然是原著既存在的設定,又或者該說,電影改編的劇情並沒有太多變動,假設你要告訴一位朋友《列車上的女孩》在演些什麼,那麼不管是電影或小說的版本,我想你都會給出一個一模一樣的簡潔版大綱,這是好事,因為忠於原著。
  • 一個不講道理的愛情故事
    電影是月川翔導演,MIWA和坂口健太郎主演的《與君相戀100次》,詩是丹麥詩人畢爾特·安巴克的《講故事的時間》:講故事的時間/尚未到來/消散的必定要被聚攏/靈敏的耳朵要找到草兒變綠/蛋兒生下/小鳥孵出/玫瑰開放/蘋果成熟/樹葉飄落/風暴平息/冰霜降臨/星星閃爍/月光暗淡/貓頭鷹尖叫/早晨到來/醫生被請到/枕頭弄平/手指交叉/眼睛合上/草兒變綠在這首詩裡
  • 矛盾空間:讓紀錄片給你講好一個故事
    選題是「魚鉤」紀錄片擔負著敘事功能,「講好故事」則成為讓紀錄片出眾的一大要素之一。而講好一個故事的一大前提即是有一個好的故事選題。選題是故事的基礎,是對影片內容的一個歸根結底的概括,是影片思想情感和觀念的一個集中表達。好的選題一個基本要點就是吸引觀眾,讓觀眾願意上鉤。
  • 《謀殺綠腳趾》:如何把一個「沒有意義」的故事講出高級感
    但是科恩兄弟從不按常理出牌,採用一種隨機開始又隨機結束的敘事結構,和諸多反傳統和反情節的敘事手法,劇本中加入了大量的對於劇情推進作用不大的臺詞和鏡頭,減緩了故事的節奏,很多情節就算剪掉也不會對影片本身的架構造成任何影響。人物的不少對話和行為是無邏輯的,就像隨機發生。不少情節在剛開始就止步不前,沒有任何鋪墊。
  • 用心理學解讀荒誕喜劇《大贏家》折射出的家庭教育意義及現實思考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嚴謹之所以叫嚴謹,絕不是一個偶然事件,這是一個隱含著家族使命的暗語,打開了他與眾不同的一生。名字,是法力最強的咒語,當我們一遍遍聽到,就等於一遍遍強化它。所以,當他聽到局長說到嚴謹的要求時,應聲而起,雖是笑梗卻意味深長。
  • 《當代電影》|類型電影以自己的獨特方式折射現實
    人們生活中面臨的壓力來源和形態都很複雜、原因各異,許多人自己對於這種壓抑感存在本身和來自何方也都不一定清楚,直接針對性很強的現實性宣洩很難實現,更不易流行。因此,類型電影往往採取的是一種通過認同機制導入的敘事,進行泛情感化的轉移後加以疏導和宣洩。有個故事講的是,某人情緒非常不好,無力自拔,遇到一戶人家送葬,她也跟著大哭一場,舒服了不少。
  • 影視點評:《墜入》在現實故事中講魔幻故事
    The 「Fall」指現實中的跌倒摔落,也指意志上的挫折放棄。是Roy拍特技時從鐵道橋上fall入河中,是小女孩Alexandria摘橙子時從樹上fall下,也是她第三次為Roy偷藥時從架子上fall下,更是Roy之後重拾生活的信心,在此後多部電影裡勇敢的fall下。
  • 《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大熱 折射日本動漫的哀歌
    因此《鬼滅之刃》出現初期因為畫風和故事老套並不被人看好,所幸的是它恰恰依靠熱血漫畫新作缺乏的空擋,依靠緊湊的故事和作者對細節的打磨創新以及動畫化得到了一個好的動畫製作方加持,使《鬼滅之刃》脫穎而出。因此在作品雖然優秀但是達不到神作的情況下,這次劇場版本的再次大火再次折射了日本動漫沒落的現狀,日本動漫未來還將面臨以下困難。1、老齡化創意缺乏。
  • 列車上的女孩 讀書聲
    《列車上的女孩》在《紐約時報》2015年暢銷書排行榜上蟬聯榜首13個星期,2016年一月又重登榜首.小說已經改編成電影,正在後期製作過程中.由如日中天的女明星艾米麗勃朗特和出演撕下偽裝的湯姆,是一個說謊成性,控制欲極強,殘暴可怖的男人.
  • 楊蓉講了一個關於女孩被猥褻的故事...
    「女孩4歲那年,媽媽同事的兒子叫她去家裡玩,女孩喊他叔叔,因為不是陌生人,所以她去了。後來有一天晚上,小女孩把這件事講給了爸媽聽。雖然知道對於女孩來說,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但她第一次有了想把這件事情講出來的念頭。悲哀的是,當時女孩的父母沒有把這件事情擴大,只是把自己的孩子更加嚴格的看護起來,因為他們覺得不光彩...
  • 《晴朗的一天》:他所折射出教育的意義,你真的看懂了嗎?
    《晴朗的一天》:他所折射出教育的意義,你真的看懂了嗎?晴朗的一天,有一隻狐狸穿過一片大森林,當它走出那片森林時感到非常口渴。這是在《晴朗的一天》中的一句古詩。這是一個古老的亞美尼亞民間故事,主要講了狐狸偷喝了老婆婆的牛奶,被老婆婆砍掉尾巴,不得不四處求助,一系列地交換下來,最終把牛奶還給了老婆婆,老婆婆也給狐狸重新縫上了尾巴的故事。
  • 雙語 | 《冰雪奇緣》的現實意義
    這周的精讀文章是關於《冰雪奇緣2》的觀點報導,女權文化在當下的美國十分盛行,作者對這部續作持非常積極的看法,拋開劇情,關注作品在現實社會中的意義。雖然我還是對此類電影感到擔憂—電影中的女孩似乎至多只能當公主,但還是有必要感謝Elsa和Anna這對「冰雪姐妹」,她們引領出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女性所創造的各種女英雄常駐於此。而《冰雪奇緣2》也繼承了前作突破性的故事情節。
  • 《贖罪》:我們為什麼會說謊
    毋庸置疑,《贖罪》的故事本身是非常吸引人的,一個小女孩的謊言和一場希特勒發動的戰爭如何一起摧毀了一對戀人的愛情。主要的爭議在於,導演的剪輯手法。有人認為導演的剪輯實際上切碎了這個很值得一講的故事,儘管個別鏡頭非常出彩也極具衝擊力,但是整個電影卻失去了高潮和張力。這樣的批評也許是有道理的,如果沒有最後的反轉,也許這部電影甚至都不會拿到提名。
  • 韓國電影《念力》:用奇幻元素講了一個現實題材的故事
    類型混搭,導演非常敢嘗試,用奇幻元素講了一個現實題材的故事。有一個亮點是,當爸爸獲得了超能力,別人都在想怎麼用這個能力發財,只有女兒關心父親會不會身體會受影響,而父親自始至終只是想給女兒更好的生活。音樂7畫面8導演8故事7表演9印象8平均7.9/10韓國本土化的超能力故事,很有鄉土氣息。中規中矩+略有新意,漸入佳境。尤其人物設置,不論大小角色,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及意義,何況還都那麼個性十足。
  • 《何以為家》引深思:非職業演員的真實經歷,折射現實國情的困境
    沒有知名演員,沒有大製作,一切都以真實的故事戳中了觀眾的淚點。獲得如此高的評價,這部電影的現實意義在哪裡呢?電影講述的故事簡單而又充滿辛酸:一位年僅12歲的小男孩在經歷一段悲慘的人生經歷後,不得已將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理由是:父母將他生下之後沒有盡到盡到養育的責任,讓他經歷了屬於他這個年齡本不該經歷的絕望命運過程。
  • 任素汐新作《通往春天的列車》哭戲爆發,殘酷現實裡的崩潰
    《通往春天的列車》講述的是齊齊哈爾這座沒落工業城市裡小人物的命運,男主人公的命運從下崗開始發生變化,因意外事件被工廠保安當作小偷,失去領取補償金的資格,他與妻子在各種困境生活中掙扎的故事。影片一開始乍一看,還以為是一部搞笑片,充斥著熟悉的大碴子味,隨著劇情的推進,發現這並非是一部單純意義上的東北黑色幽默喜劇電影。作為男主人公,命運是坎坷的。
  • 單純到可愛到女孩,身上都會具備這「3特點」,渣女直接模仿不了
    單純到可愛到女孩,身上都會具備這「3特點」,渣女直接模仿不了現在這個社會十分的複雜,事情往往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有很多表面單純的女孩子,但是內心特別的有心計。不過有些女孩子雖然經常濃妝豔抹,心地卻很善良,沒有什麼壞心眼。
  • 多數男性不願意給彩禮的背後,折射出兩種社會現實,很扎心
    本來兩個人商量的是男方家出60萬,女方家出20萬,然後小兩口在這裡買個房子,這錢就相當於家裡人給出的首付了,也算嫁妝和彩禮了。房子都看的要定了,錢出了問題。男孩和女孩商量,家裡暫時有點資金緊張,先出40萬,你家先多出20萬,我以後補給你。然後女生因為這件事就和他爭吵了起來,最後掰了兩人。十多年的感情,20萬,煙消雲散。
  • 回憶中的瑪妮:源於現實,又超越於現實,又一個成長蛻變的女孩
    這樣似虛似實的電影手法,無疑給這部作品蒙上濃厚神秘感,但是女孩正是在這種救贖中覺醒和蛻變,脫離孤獨結識了朋友,變得樂觀。女孩的成長得益於瑪妮的出現,正是瑪妮的出現,引起很多觀眾對已故的親人的懷念,曾經何時,同樣有一個像瑪妮一樣的外婆在我們的身邊,默默地關愛和支持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