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上)

2021-02-12 上工思維

或掃下面二維碼,關注「何恩多」個人公眾號!筆者將和您一起「弘揚中醫文化,傳承中醫經典,共享養生方法,總結臨床經驗」。

        馬丹陽,字宜甫,後改為鈺,宋代人,金代貞元年間進士,後學道於王重陽 ,與其它六位師弟號稱全真七子。馬丹陽不但精通於丹道,也精通針灸,其所流傳的天星十二穴歌,說明十二穴的主治功能與取穴方法,對於後代針灸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是人體十二經脈最重要和常用一些穴位,其治療病症廣泛,療效明顯。歌訣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總綱;第二部分詳述了十二穴的定位和主治功能。

        今天分享第一部分,歌訣如下:

三裡內庭穴,曲池合谷接,

委中承山配,太衝崑崙穴,

環跳與陽陵,通裡並列缺;

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訣,

治病如神靈,渾如湯潑雪,

北鬥降真機,金鎖教開徹,

至人可傳授,匪人莫浪說。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歌訣的精髓所在,即天星十二穴的取穴通則,便是這兩句話:「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



      「合擔用法擔」


       所謂「合」,便是要二個才能合,用於針灸上即為兩針並用的意思;所謂「擔」,便是挑的意思。故「合擔」即表示用兩根針挑。如此馬丹陽此句歌訣「合擔用法擔」真正的含意便是:「用合擔法,擔。」即下針時,若用「擔法」,即是用「合擔法」來「擔」。臨床運用取穴上,便是在同一條經絡上用兩根針下針,以縱向把這條經「擔」起來,達到治病的效果。

       據此通則,馬丹陽天星十二穴的歌訣,便舉了幾個明顯的例子在前面:「三裡內庭穴」,即在足三裡與內庭穴扎針,把兩穴所在的胃經擔起來;「曲池合谷接」,即在曲池穴與合谷穴扎針,把兩穴所在的大腸經擔起來;「委中承山配」,即在委中與承山扎針,把兩穴所在的膀胱經擔起來。所以,只要了解了此通則,在同一經穴上取兩穴,便可成為馬丹陽 所說的「擔法」了。

       「合截用法截」


       所謂「合」表示兩針;所謂「截」便是切斷的意思,故「合截」在兩條經絡上各取一穴來合截。馬丹陽這句歌訣「合截用法截」真正的含意便是:「用合截法,截。」即下針時,若是要用「截法」,便是要用「合截」的方式來「截」。臨床運用取穴上,即表示用兩根針,各在不同的經上,以橫向把這兩條經給「合截」起來,以達治病的目的。

       據此通則,馬丹陽便在其歌訣前舉了幾個例子來說明這個通則。例如:「太衝崑崙穴」即為截法的一個例子,太衝屬肝經、崑崙屬膀胱經,此截法運用於其上,便是在太衝穴扎一針,在崑崙穴扎一針,用這兩針在不同經上「合截」此二經;另一例:「通裡並列缺」,表示在屬心經的通裡穴,與屬肺經的列缺穴,各扎一針,以此兩針做為截法中的「合截」。

       由「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此取穴通則,便可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在各經絡上自由運用,使治療的方法與效果達到最大。所以馬丹陽便在此兩句通則後面接著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訣,治病如神靈,渾如湯潑雪。」此取穴的通則「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如能靈活運用,則治療效果更好,下針更加靈活自如,讓更多的患者受益。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對針灸的貢獻,不只在於他重點指出十二穴的主治狀況,最重要的是提出主要穴位的配合使用通則,使針灸治療研究更加突破,並使更多的患者疾病得以解除,先賢們的研究精神及救人濟世不循私保留的態度,實在令人敬佩。

相關焦點

  •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詳解)
    《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為馬丹陽所撰。馬丹陽是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原名人儀,字宜甫,又名鈺,扶風(今屬陝西)人。金代道家、針灸家。大定七年(1167年),拋棄巨大家業,皈依重陽君出家,勵行苦節,專務清靜。醫名為道名所淹。
  • 道家馬丹陽學派天星十二穴秘傳揭秘
    現今,市面上流傳的天星十二穴針法介紹僅僅是外圍針法,沒有闡釋出馬丹陽天星十二穴的真正含義,體現不出天星十二穴針法的超強療效。為此,中醫萬裡行特意將道家馬丹陽學派的傳承人曹慶林老師邀請出來傳授馬丹陽學派真正的天星十二穴針法。
  •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註解
    老祖宗留下的絕技:天星十二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註解《黃帝內經》中記載,說人身上有十二經絡,以應十二個月,有三百六十五節,以應一歲,其實就是說人的穴道有三百六十個。穴道數量在歷代的發展中,慢慢地累積,到明朝的《針灸大成》,就已經記載了有三百六十一穴。
  • 《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馬丹陽撰
    人身上有三百六十一個穴道,分布在十二條「正經」和任、督兩條脈上;每一個經絡上的穴道數量不一,例如膀胱經上最多,有六十七個穴道,心經、心包經最少,各有九個穴道。穴道的數量那麼多,臨床上究竟有哪些穴道可以選用?       明朝的一位醫生因為用穴的方便性,以及有效性,發展了十二個穴道,在《針灸大成》中稱之為「馬丹陽天星十二穴」。
  • 馬丹陽真人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選自《針灸大全》。
  •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淺析
    天星十二穴,全名叫做馬丹陽天星十二穴。馬丹陽如果你不熟悉的話,我相信他另外一個名字你應該是熟悉的馬鈺,也就是宋代的全真七子之一,師承王重陽,師兄是丘處機,相信看過金庸小說的朋友應該都是不陌生的。主治病症 :治療頭痛、高血壓、眼疾、目眩、鼻衄,腰痛、怕冷症、肩背拘急、、腳跟腫痛,小兒癇證、難產、癲癇、腹氣上逆、腸結石、下痢等
  • 《針灸大成》馬丹陽天星十二穴,用好十二穴,幾乎可以治療全身所有的疾病
    人身上有三百六十一個穴道,分布在十二條「正經」和任、督兩條脈上;每一個經絡上的穴道數量不一,例如膀胱經上最多,有六十七個穴道,心經、心包經最少,各有九個穴道。穴道的數量那麼多,臨床上究竟有哪些穴道可以選用?明朝的一位醫生因為用穴的方便性,以及有效性,發展了十二個穴道,在《針灸大成》中稱之為「馬丹陽天星十二穴」。
  • 針灸入門必備: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
    本歌首載於元代王國瑞著《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題為《天星十一穴歌》,後在明代徐鳳撰《針灸大全》上刊載時增加了太衝穴,題為《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馬丹陽是宋代扶風人,他根據臨床經驗寫成本歌,選穴特點突出四肢穴位,安全方便,療效可靠,在針灸史上有重要位置。是針灸入門之捷徑。    歌訣:三裡內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衝崑崙穴,環跳並陽陵,通裡並列缺,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
  • 全真七子之一馬丹陽師祖所創」十二天星穴「
    馬丹陽祖師本名成義,字宜甫,後改為鈺,宋代抉風人,金代貞元年間進士,後學道於王重陽祖師,與其它六位師兄弟們號稱全真七子,其妻孫不二亦為全真七子之一。馬丹陽祖師不但精通於丹道,亦精通針灸,其所流傳的天星十二穴歌,說明十二穴的主治功能與取穴方法,對於後代針灸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
  • 我看馬丹陽十二穴中的擔截法
    他對中醫學的最大貢獻是總結創立了「天星十二神針法」,具體穴位有:足三裡、內庭、曲池、合谷、委中、承山、太衝、崑崙、環跳、陽陵泉、通裡、列缺共十二個穴位。馬真人認為,此十二穴,一穴能頂三十個穴,能治療全身疾病。只要運用好針法,療效就會:「治病如神靈,渾如湯潑雪。」
  • 平一指、馬丹陽、胡青牛、程靈素……那些金庸筆下的名醫
    天星十二穴馬丹陽 馬丹陽為道教北七真之一,其針灸醫技尤為精湛,享有盛譽。其著有《天星十二穴主治疾病歌》又名《天星十二神針法》。天星十二穴分布於人體十二經脈,《天星十二穴主治疾病歌》云:三裡內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衝崑崙穴,環跳與陽陵,通裡並列缺,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穴……天星十二穴都為人體十二經脈最重要和常用的穴位之一,其治療病症廣泛,療效明顯。丹陽在汝州行醫時,有一少婦猝死於路上,丹陽一見,急俯身口對口吮吸。
  • 【每日歌訣】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歌訣詳解(附音頻)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馬丹陽(1123年一1183年)金道士。
  •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歌》告訴我們:身體裡有12個這麼重要的穴位,你知道嗎?
    而今天,金中護理要跟大家分享和詳解的是來自《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並治雜病歌》: 三裡內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承山配,太衝崑崙穴。環跳與陽陵,通裡並列缺。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本歌最早來自元代王國瑞著《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原名《天星十一穴歌》,後在明朝徐鳳編著《針灸大全》的時候增加了太衝穴,於是成為現在的《十二穴歌》。十二穴歌除了古版的四穴,增加了八個穴位。根據文獻資料表明,十二穴歌是否為道教真人馬丹陽所著仍有不同的觀點,但其治療方法內涵道家針法的意旨。
  • 馬丹陽: 「我還年輕,婚禮啥時候辦都可以」
    25歲的馬丹陽是科裡最年輕的護士,未婚夫高振峰也在醫院工作。馬丹陽的母親於亞麗最後才得知消息,雖然說的時候小心翼翼,但兒行千裡母擔憂,人還未動當母親的卻已經開始擔心,她眼裡含淚,嘴上卻說:「去吧,學這行的,現在國家需要你們。雖然不知道那邊具體啥樣,但千萬注意防護,一定要平安回來。」別過頭去,已經淚流滿面。
  • 人物 馬丹陽:執導《再見,民大》,是一件幸福的事
    她就是《再見,民大》的執行導演——馬丹陽。每年《再見民大》辦完之後,導演組包括馬丹陽都會對整臺晚會做一個評價,來年再辦的時候,他們會針對上一年演出的整體流程,對晚會中覺得不合適的地方略微修改。  在今年《再見,民大》首演之前,有很多人說,今年一定要去看,因為《再見,民大》之後可能不會再做了。提到這件事情,丹陽笑笑,「校領導的意思是繼續辦下去,但是我們想做一些新的東西。」
  • 天星碼頭
  • 香港的天星碼頭與雪糕車(有聲好文)
    精明甚至冷清的城市氣質裡,卻意外地醞釀出了一處溫暖之地—天星碼頭。天星碼頭是香港島的必備碼頭,因為太多的故事發生在這裡,所以這裡已經不止是一個碼頭,已儼然成為一處精神象徵。有別於獅子山的剛毅,有別於維多利亞港的灑脫,天星碼頭就像是香港人的初戀,美好而難忘。由於天星碼頭要搬家,碼頭上的大鐘和鐘樓要拆除,這塊香港中環的中心地段等待著新的發展。
  • 【香港記憶】雪糕車·天星碼頭·明天
    【香港記憶】雪糕車·天星碼頭·明天本文為鄭義林發表於2006年1月博客文章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東西,可能很久沒在你面前出現;又或許你久久未再去找尋,於是以為淡忘了。 15萬人揮手告別天星碼頭 香港天星碼頭的最後一夜,就給了我這樣的感覺。那一晚,碼頭附近一輛雪糕車前排起長長的一條隊,人們慢慢地等待著一杯杯雪白的軟雪糕,然後舔上一口。當雪糕慢慢融化在口中,一絲絲甜蜜滲入心中時,人也走上了過海小輪,依依地隨著小輪穿行於維港兩岸燈火。
  • 【道教詩詞】馬丹陽七言絕句之七首
    贈眾道友有心入道莫推延,惟恐因循老了賢。今日不知明日事,今年怎敢保來年。又長生有路好追尋,譬似無常好歇心。雲水閒遊尋好伴,自然得遇好知音. 本文選自馬丹陽撰《洞玄金玉集》又稱《金玉集》收於《正統道藏》太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