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掃下面二維碼,關注「何恩多」個人公眾號!筆者將和您一起「弘揚中醫文化,傳承中醫經典,共享養生方法,總結臨床經驗」。
馬丹陽,字宜甫,後改為鈺,宋代人,金代貞元年間進士,後學道於王重陽 ,與其它六位師弟號稱全真七子。馬丹陽不但精通於丹道,也精通針灸,其所流傳的天星十二穴歌,說明十二穴的主治功能與取穴方法,對於後代針灸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是人體十二經脈最重要和常用一些穴位,其治療病症廣泛,療效明顯。歌訣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總綱;第二部分詳述了十二穴的定位和主治功能。
今天分享第一部分,歌訣如下:
「三裡內庭穴,曲池合谷接,
委中承山配,太衝崑崙穴,
環跳與陽陵,通裡並列缺;
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訣,
治病如神靈,渾如湯潑雪,
北鬥降真機,金鎖教開徹,
至人可傳授,匪人莫浪說。」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歌訣的精髓所在,即天星十二穴的取穴通則,便是這兩句話:「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
「合擔用法擔」
所謂「合」,便是要二個才能合,用於針灸上即為兩針並用的意思;所謂「擔」,便是挑的意思。故「合擔」即表示用兩根針挑。如此馬丹陽此句歌訣「合擔用法擔」真正的含意便是:「用合擔法,擔。」即下針時,若用「擔法」,即是用「合擔法」來「擔」。臨床運用取穴上,便是在同一條經絡上用兩根針下針,以縱向把這條經「擔」起來,達到治病的效果。
據此通則,馬丹陽天星十二穴的歌訣,便舉了幾個明顯的例子在前面:「三裡內庭穴」,即在足三裡與內庭穴扎針,把兩穴所在的胃經擔起來;「曲池合谷接」,即在曲池穴與合谷穴扎針,把兩穴所在的大腸經擔起來;「委中承山配」,即在委中與承山扎針,把兩穴所在的膀胱經擔起來。所以,只要了解了此通則,在同一經穴上取兩穴,便可成為馬丹陽 所說的「擔法」了。
「合截用法截」
所謂「合」表示兩針;所謂「截」便是切斷的意思,故「合截」在兩條經絡上各取一穴來合截。馬丹陽這句歌訣「合截用法截」真正的含意便是:「用合截法,截。」即下針時,若是要用「截法」,便是要用「合截」的方式來「截」。臨床運用取穴上,即表示用兩根針,各在不同的經上,以橫向把這兩條經給「合截」起來,以達治病的目的。
據此通則,馬丹陽便在其歌訣前舉了幾個例子來說明這個通則。例如:「太衝崑崙穴」即為截法的一個例子,太衝屬肝經、崑崙屬膀胱經,此截法運用於其上,便是在太衝穴扎一針,在崑崙穴扎一針,用這兩針在不同經上「合截」此二經;另一例:「通裡並列缺」,表示在屬心經的通裡穴,與屬肺經的列缺穴,各扎一針,以此兩針做為截法中的「合截」。
由「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此取穴通則,便可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在各經絡上自由運用,使治療的方法與效果達到最大。所以馬丹陽便在此兩句通則後面接著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訣,治病如神靈,渾如湯潑雪。」此取穴的通則「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如能靈活運用,則治療效果更好,下針更加靈活自如,讓更多的患者受益。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對針灸的貢獻,不只在於他重點指出十二穴的主治狀況,最重要的是提出主要穴位的配合使用通則,使針灸治療研究更加突破,並使更多的患者疾病得以解除,先賢們的研究精神及救人濟世不循私保留的態度,實在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