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家政:校企聯盟培訓成潮流 養老服務進社區撫慰人心
金羊網 作者:黃婷、孫綺曼、趙燕華、範子華、蘇璇 2021-01-07
協會成立一年內共舉辦了3期初級月子保姆培訓,共有38人結業,家政培訓在當時仍是新鮮事,尚未形成規模。
線下家政培訓花藝課程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婷 孫綺曼 趙燕華 實習生 範子華 蘇璇
綜述
「10年前,珠海許多家政企業的條件就是四個『一』——一間辦公室、一個人、一張臺和一部電話。」曾任珠海市家庭服務業協會副會長的陳月歡向記者介紹了10年前珠海家政業的情況。彼時,珠海家政業存在規模小、企業良莠不齊,大部分從業人員素質偏低等問題。
為規範行業管理,珠海市婦聯於2010年推動成立了珠海市家庭服務業協會,開展免費業務培訓成了當時規範服務、樹立家政企業良好形象的重要路徑。根據珠海市婦聯資料,協會成立一年內共舉辦了3期初級月子保姆培訓,共有38人結業,家政培訓在當時仍是新鮮事,尚未形成規模。
2019年,廣東啟動「南粵家政」工程,珠海配套出臺《珠海市落實「南粵家政」工程促進就業實施方案》。《方案》提出要以母嬰服務培訓、居家服務培訓、養老服務培訓及醫療護理服務培訓四大重點培訓項目為依託,引導職業(技工)院校、培訓機構、醫療機構、社會組織、家政服務企業等積極參與,提升從業人員技能水平,提高家政行業服務質量。
在這一政策和市場背景下,珠海從硬體和軟體兩個方面進行發力,全面開展家政服務培訓工作。
硬體方面,珠海加快打造「南粵家政」綜合服務示範基地,設置母嬰服務、居家服務、養老服務和醫護服務四個重點培訓項目實訓場地,目前已完成改造及落實配套裝備。珠海還與知名家政服務品牌「58到家」聯合打造「職訓58服務平臺」,建設「58職訓」就業超市功能區,打通了家政服務培訓與市場需求的對接渠道。
培訓課程標準的規範化也加快推進。珠海組建的職業技能培訓課程標準委員會下設南粵家政專家組,指導各相關單位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課程標準開發工作。目前市職業訓練指導服務中心已制定小兒推拿保健指導、高危兒幹預訓練等6個培訓標準並報省人社廳備案通過。
在行業誠信建設上,珠海家政企業中湧現出一批佼佼者。珠海市家庭服務業協會會長何斌昌介紹,去年7月,珠海組織6家家政企業向廣東省商務廳申報廣東省家政服務行業信用體系建設「人證合一」項目評審;經評審,6家家政企業都進入廣東省前30名,其中珠海同輝家庭服務有限公司位居全省第一,珠海市我愛我妻家政服務有限公司位居全省第四。
與南粵家政工程「一老一小」相呼應的,是珠海市近年來對養老服務事業的重視。去年2月,珠海市入選第五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試點工作將加快推進「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智慧化」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高綜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能力,以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晚年生活需求。
故事
化解培訓難,「9企+1校」攜手開課
「我們的月嫂剛上門,有僱主就提出讓她煲人參湯給剛出院的寶媽喝,月嫂果斷以產後惡露多、人參會導致出血多為由拒絕。」珠海市家庭服務業協會副會長陸俏華告訴記者,看似不經意的要求,實際上是一些僱主為篩選專業月嫂而有意布下的「陷阱」。除了理論知識的考核,一些港澳僱主或珠海本地的高端家庭還會進一步考查月嫂的實操技能和心理素質。
在珠海的大小家政企業看來,這也是高端化的市場需求為整個珠海家政業提出的一道難題。想要「接得住活」、拿到高工資,必須加強家政培訓。然而對於許多規模較小尤其是中介式的家政企業,通常是短期內報名參加培訓的學員不多,很難開展集中的技能培訓,同時小企業也缺少培訓場地和專業的師資力量。
2019年12月,廣東正加快實施「南粵家政」工程,以我愛我妻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為發起單位,珠海9家家政公司「組團」形成聯盟,成立了廣東省南粵家政有限公司。這一家政聯盟能實現共享家政人員資源、集中開展培訓、制定管理制度、統一收費標準和擴大社會影響力的目標。
不過,單是形成企業聯盟還不夠,要回應市場的高端化需求和解決「培訓難」的行業痛點,還需要邁出校企合作這一步。2020年1月,珠海技師學院與廣東省南粵家政有限公司宣布共建家政人才培訓基地。
在線下家政培訓的開課通知和課表中,記者發現,除了由企業負責的常規家政技能、育嬰知識培訓外,學校也派出師資開設花藝、茶藝、調酒、廚藝、創業培訓等課程。
「只要有機會,我就會報名參加培訓,繼續深造。」35歲的石富珍進入家政行業已有六七年,參加了所有線上線下的培訓。學了廚藝課,即使僱主和產婦沒有明確要求,她也會嘗試著在清淡和營養的前提下將菜做出不同口味;學了創業課,她了解了市場考察、成本核算和公司管理的知識,家政創業的想法逐步成形。
企業間的聯盟也讓參加家政培訓成為家政人員中的一股潮流。據統計,2020年4月開班的「線上適崗培訓」共有700位家政人員報名;2020年9月開班、目前仍在進行中的「新型學徒管家班」則吸引了127人報名;新開設的「南粵家政廣式點心」培訓2天內也已經招了120人。
陸俏華透露,廣東省南粵家政有限公司正在發起成立家政就業促進會,目前已有32家家政企業、40位家政師資和金牌月嫂加入,將推動珠海的家政培訓、供需對接和家政扶貧邁上新的臺階。
化解養老「三難」 養老服務「嵌入」社區
如果說養老護理員、居家護理人員是深入養老家庭的觸手,那麼社區居家養老中心就是一張網,網住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填補了居家護理無法觸及的社交領域。
橫琴新區社會事務局在新家園小區建設了首個橫琴新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示範點——橫琴新區富祥灣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現更名為新家園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下稱「中心」),為橫琴新家園小區60歲以上長者及橫琴新區殘疾人提供服務。
在養老中心內,舒適地泡完腳,許多老人正聚集在服務大廳裡打著一種本地特有的桌遊。中心社工利錦鳳向記者介紹,為鼓勵老人們勤出門、多融入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開設了「耆樂超市」,只要老人泡腳、運動、娛樂滿30分鐘就可以獲得相應的「耆樂幣」,在月底時可以兌換蔬菜、生活用品等。
記者了解到,該小區中有近200名60歲以上的長者,其中80歲以上有近30人。結合社區情況,該養老服務中心為社區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膳食供應、居家康復、喘息式照護、護老者培訓、老年課堂等養老服務。
65歲的紀伯來自黑龍江,操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卻是這個中心裡的「老人領袖」。「一開始我和老伴跟隨子女來到橫琴生活,語言不通、飲食習慣不同,門都不想出,常常心情不好,還好有了這個養老中心!」 紀伯拍拍手邊的二胡,臉上的神情興奮了起來,「後來通過參與中心的老年大學,有了一個展示才藝、分享興趣的平臺,慢慢地就和鄰居老人們熟悉了起來,背井離鄉的孤獨感也大大減輕了。」
「與上門看護式的養老護理不同,這種社區嵌入式的養老能夠滿足老人們的社交需求與情感需求,為老年人提供情感支持。」對此,珠海市社會工作協會會長熊俊超解釋,養老服務中心通過嵌入社區中心,實現了「一碗湯距離」的養老模式,讓老人們能夠在不脫離熟悉的社會關係和生活環境的前提下,享受到專業化、個性化、便利化的養老服務。
受「老不離家」的觀念影響,許多老人在養老方式上都會選擇居家養老。但隨著純老、獨居長者持續增加,「轉變觀念難、照顧父母難、親情陪伴難」的三難現象尤為突出。利錦鳳告訴記者,在社區內,因為家庭原因、身體原因等產生心理問題、情緒問題的長者不在少數,社工們都會通過社區摸查、上門介入等方式,為老人制定個性化服務方案。
「養老護理員可以給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細緻的針對護理,而社區嵌入式養老提供的則是全齡段的養老護理,依託社區資源,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社區照顧服務,進一步促進了社群融合。」熊俊超表示。
數說
2020年1-10月,珠海共培訓家政從業人員8177人,其中母嬰服務培訓2224人,居家服務培訓3721人,養老服務培訓1017人,醫療護理服務培訓1215人。
到2021年,珠海力爭建成省級和市級家政服務培訓示範基地15家以上;建成市級家政服務大師工作室、技師工作站和珠海鄉村工匠工作室20家以上;培育扶持家政服務龍頭企業5家以上;引導10家以上有資質有能力的培訓機構參與培訓;組織開展母嬰護理員、家政服務員、養老護理員、醫療護理員等培訓2.4萬人次以上,帶動就業創業3萬人次以上,打造適應市場需求的家政服務隊伍。
編輯: 寶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