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所需的高筋麵粉270g、酵母粉3g、糖15g、鹽4g,放入面盆中混合均勻。
將30g蜂蜜用50g溫水混合均勻,倒入面盆中。
啟動揉面機開始揉面。
麵粉均勻吸水成絮狀後,將80g牛奶與80g淡奶油的混合液,分次加入面盆中。分次加的目的是為了使麵團吸水均勻,揉面過程更順利。
當麵團揉至能拉出厚膜時,再加入20g的黃油,繼續揉面,麵團揉至拉開出現「手套膜」為最為理想的。但其實在製作過程中沒有出現手套膜,而只是普通薄膜也是可以的。
另外補充一句,揉面用 廚師機/揉面機/手工揉 都是可以的。
「手套膜」只是一個形象的說法,指的就是攪打麵團到「完全階段」,指的就是麵團可以輕鬆拉出堅韌不易破裂的薄膜,破洞邊緣呈圓滑狀,也就是在麵團的彈性和延展性之間找到一個最平衡的點。
將揉好的麵團蓋上保鮮膜進行第一次發麵 ,發麵具體時間根據不同季節室溫不同。
首次發酵好的麵團是原麵團的2—2.5倍大。
取出發酵好的麵團,稍作揉搓排氣,不可過度揉面,過度揉面可能會造成麵團斷筋。
將排氣後的麵團均勻分為兩個大小一樣的麵團。取其中一個擀平,擀成長方形的片狀。
豎向三折。
慢慢捲起。
收尾處捏緊。另一半麵團也做相同的處理。
將兩個經過擀平捲起的麵團,放入模具中。
將模具放入烤箱中,此刻並不進行烤制,要用烤箱的發酵功能,進行二次發酵,發酵的過程中,我放了一碗熱水在底部,增加烤箱內部的溼度,促進發酵的進行。
如果家中烤箱沒有發酵這個功能,也可以先把烤箱180℃預熱3分鐘後關閉烤箱溫度,然後放一碗熱水在底部,營造二次發酵環境。
當模具中的麵團發酵至八分滿,二次發酵完成。
將二次發酵好的麵團從烤箱中取出,將烤箱180℃預熱5分鐘,然後將模具放入烤箱進行烤制。
溫度和時間設置為:
160℃15min+180℃15min
烤好的麵包出爐後一定要將模具輕磕一下,或者用木棒敲擊模具側面,再或者將模具在桌面上震摔,防止吐司塌腰內陷。
麵包塌腰是由於烤麵包內部積累的蒸汽引起的。蒸汽逐漸釋放到外部,但在此過程中,底部吸收了蒸汽而變軟,變得無法承受自身的重量而變形。
震摔之後,積聚在麵包內部的蒸汽可以迅速釋放,防止塌腰。而且這個操作可以使麵包和模具之間形成間隙,很容易脫膜取出。
但僅僅一個震摔不能防止所有情況下麵包的塌腰,通常來說麵包塌腰還有可能是以下3個原因:
1、烘烤時間不足與底火溫度不夠造成的,這就需要大家穩穩的駕馭好自家烤箱的脾氣了。
2、也有可能是模具過大,而麵團分量不足導致的,由此可見,認真稱量食材的克重有多重要,要不怎麼說烘焙的精確度堪比化學實驗呢。
3、麵團的水份過多,所用的麵粉品牌和型號不同,麵粉的吸水量也會有差別,因此也要特別注意。
能導致麵包塌腰的還有許多細小的事項,因此也需要在製作的過程中不斷掌握技巧。
但是,麵包「塌腰≠失敗」
我們也常常看到很多麵包店出售的水分含量很大,非常柔軟的吐司,但是通常為了贏得更綿軟的口感,都犧牲掉了堅挺立正的外觀。
吐司切片前一定一定要晾涼再切,或者隔一夜再切形狀會更好。
1、常溫密封可保存3日。
2、吃不完的吐司存放在冰箱的冷凍室裡,是最理想的儲存方式,因冷凍可保持吐司本身的水份。要吃的時候拿出來,在室溫下放20分鐘,吐司即可恢復柔軟彈性。
3、不要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保存,吐司在低溫環境下,反而使吐司麵包脫水速度加快,澱粉發生老化。與室溫儲存相比,冷藏會導致麵包脫水速度加快6倍,更容易失去新鮮口感,變硬掉渣。
1、即食,可以享受到綿軟拉絲奶香四溢的新鮮吐司。
2、再度烘烤,很多人吃之前會將麵包片放入多士爐或烤箱中進行復烤,復烤後的麵包片口感很香甜,外脆內軟,也非常好吃,和新鮮麵包的風味各有千秋。
3、做三明治,準備一些蔬菜或雞蛋火腿芝士做輔料,夾在兩片麵包片之間食用,三明治的風味也是相當不錯。
手包三明治,相較於三明治機壓出來的三明治,手包更能保留吐司麵包片的柔軟組織。
包好。
切開。
一口大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