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六典》唐·張九齡(撰)李林甫(注)
《大唐六典》簡稱《唐六典》,記載了唐朝職官。
李林甫(公元683年—753年),字哥奴,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唐朝宰相。
張九齡(公元673年—740年),字子壽,號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學家、詩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後。
《大唐六典》卷五
尚書兵部(節選)
唐·張九齡(撰)李林甫(注)
兵部尚書一人 侍郎二人,郎中二人,員外郎二人,主事四人,令史三十七人,書令史六十人,制書令史十三人,甲庫令史十二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
職方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主事二人,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
駕部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主事三人,令史十人,書令史二十四人,掌固四人
庫部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主事二人,令史七人,書令史十五人,掌固四人
兵部尚書一人,正三品;〖《周官》夏官卿也。漢置五曹,未有主兵之任也。魏始置五兵尚書,謂中兵、外兵、騎兵、別兵、都兵也。晉泰始(晉武帝司馬炎的年號)中,省五兵尚書;泰康中,又置七兵尚書,以舊五兵尚書中兵、外兵分為左右。東晉及宋又為五兵,孝武(漢武帝劉徹)大明二年又省之,順帝(漢順帝劉保)升明元年又置。歷齊、梁、陳、後魏、北齊皆置五兵尚書。後周依《周官》,置大司馬卿一人。隋改為兵部尚書,皇朝因之。龍朔(唐高宗李治的年號)二年改為司戒太常伯,鹹亨(唐高宗李治的年號)元年復為兵部尚書。光宅(唐睿宗李旦的年號)元年改為夏官尚書,神龍(唐中宗李顯的年號。)元年復故。〗
侍郎二人,正四品下。〖《周官》夏官小司馬中大夫也。漢以來尚書侍郎,今郎中之任也。後周依《周官》。隋煬帝置兵部侍郎,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司戒少常伯,鹹亨元年復為兵部侍郎。總章(唐高宗李治的年號)二年增置一員。光宅、神龍並隋曹改復。〗
兵部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軍衛武官選授之政令。凡軍師卒戍之籍,山川要害之圖,廄牧(軍馬)甲仗之數,悉以諮之。其屬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職方,三曰駕部,四曰庫部,尚書、侍郎履其職務而奉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於所屬,鹹質正焉。凡選授之制,每歲孟冬,以三旬會其人:去王城五百裡,集於上旬;千裡之內,集於中旬;千裡之外,集於下旬。以三銓(量才授官,選拔官吏。)領其事:一曰尚書銓,二曰東銓,三日西銓。〖尚書為中銓,兩待郎分為東、西銓。〗以五等閱其人,一曰長朵,二曰馬射,三曰馬槍,四曰步射,五曰應對。以三奇拔其選:一曰驍勇,二曰材藝,三曰可為統領之用。其尤異者,登而任之,否則量以退焉。然後據其狀以核之,考其能以進之。所以錄深功,拔奇藝,備軍國,綜勳賢也。五品已上,皆奏聞而制授焉;六品已下,則量資注擬(唐時選舉官員,凡應試獲選者先由尚書省登錄,經考詢後再按其才能擬定官職,稱為「注擬」。)。其在軍鎮要籍,不得赴選,委節度使銓試,具等第以申焉。其三奇、五等之選有殊尤者,得令宿衛。〖其宿衛皆帶本官以充。〗其選人有自文資入者,取少壯六尺已上,材藝超絕考試;不堪還送吏部。凡官階注擬,團甲進甲,皆如吏部之制。凡大選終於季春之月。所以審名實之銓綜,備戎仗(軍械)之物數,以戒軍令,而振國容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