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書、兵部侍郎是什麼級別的官?主管什麼?《唐六典》說得明明...

2020-12-25 騰訊網

《大唐六典》唐·張九齡(撰)李林甫(注)

《大唐六典》簡稱《唐六典》,記載了唐朝職官。

李林甫(公元683年—753年),字哥奴,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唐朝宰相。

張九齡(公元673年—740年),字子壽,號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學家、詩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後。

《大唐六典》卷五

尚書兵部(節選)

唐·張九齡(撰)李林甫(注)

兵部尚書一人 侍郎二人,郎中二人,員外郎二人,主事四人,令史三十七人,書令史六十人,制書令史十三人,甲庫令史十二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

職方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主事二人,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

駕部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主事三人,令史十人,書令史二十四人,掌固四人

庫部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主事二人,令史七人,書令史十五人,掌固四人

兵部尚書一人,正三品;〖《周官》夏官卿也。漢置五曹,未有主兵之任也。魏始置五兵尚書,謂中兵、外兵、騎兵、別兵、都兵也。晉泰始(晉武帝司馬炎的年號)中,省五兵尚書;泰康中,又置七兵尚書,以舊五兵尚書中兵、外兵分為左右。東晉及宋又為五兵,孝武(漢武帝劉徹)大明二年又省之,順帝(漢順帝劉保)升明元年又置。歷齊、梁、陳、後魏、北齊皆置五兵尚書。後周依《周官》,置大司馬卿一人。隋改為兵部尚書,皇朝因之。龍朔(唐高宗李治的年號)二年改為司戒太常伯,鹹亨(唐高宗李治的年號)元年復為兵部尚書。光宅(唐睿宗李旦的年號)元年改為夏官尚書,神龍(唐中宗李顯的年號。)元年復故。〗

侍郎二人,正四品下。〖《周官》夏官小司馬中大夫也。漢以來尚書侍郎,今郎中之任也。後周依《周官》。隋煬帝置兵部侍郎,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司戒少常伯,鹹亨元年復為兵部侍郎。總章(唐高宗李治的年號)二年增置一員。光宅、神龍並隋曹改復。〗

兵部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軍衛武官選授之政令。凡軍師卒戍之籍,山川要害之圖,廄牧(軍馬)甲仗之數,悉以諮之。其屬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職方,三曰駕部,四曰庫部,尚書、侍郎履其職務而奉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於所屬,鹹質正焉。凡選授之制,每歲孟冬,以三旬會其人:去王城五百裡,集於上旬;千裡之內,集於中旬;千裡之外,集於下旬。以三銓(量才授官,選拔官吏。)領其事:一曰尚書銓,二曰東銓,三日西銓。〖尚書為中銓,兩待郎分為東、西銓。〗以五等閱其人,一曰長朵,二曰馬射,三曰馬槍,四曰步射,五曰應對。以三奇拔其選:一曰驍勇,二曰材藝,三曰可為統領之用。其尤異者,登而任之,否則量以退焉。然後據其狀以核之,考其能以進之。所以錄深功,拔奇藝,備軍國,綜勳賢也。五品已上,皆奏聞而制授焉;六品已下,則量資注擬(唐時選舉官員,凡應試獲選者先由尚書省登錄,經考詢後再按其才能擬定官職,稱為「注擬」。)。其在軍鎮要籍,不得赴選,委節度使銓試,具等第以申焉。其三奇、五等之選有殊尤者,得令宿衛。〖其宿衛皆帶本官以充。〗其選人有自文資入者,取少壯六尺已上,材藝超絕考試;不堪還送吏部。凡官階注擬,團甲進甲,皆如吏部之制。凡大選終於季春之月。所以審名實之銓綜,備戎仗(軍械)之物數,以戒軍令,而振國容焉。

相關焦點

  • 科普:明朝的兵部尚書究竟是什麼級別?根本不是一品官!
    明朝兵部尚書,是明朝六部中兵部的最高級長官,別稱「大司馬」,負責掌管全國衛所軍官的選拔授予、訓練、車輛、武器管理等政令,為正二品。相當於當今的國防部長。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設置兵部。洪武六年,增設兵部尚書和兵部侍郎各一人,並在總部、駕部、職方部這三個部門各設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各兩人,隸屬中書省。洪武十三年(1380年),因胡惟庸案,明太祖朱元璋罷黜宰相與中書省,並仿照《周官》六卿之制,直屬六部,並各設尚書、侍郎各一名。每部分四屬部,每屬部設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次年,增試侍郎一人。洪武二十二年,改總部為選部。洪武二十九年,定為武選、職方、車駕、武庫四司,皆稱清吏司。
  • 古代的兵部尚書的職權是什麼?為什麼大多由文人任職?
    古代的兵部尚書大多由文人任職,人們通常會認為帶兵打仗的應當是武官,那麼為何古代的兵部尚書大部分是文人呢? 隋唐時期設三省六部制,六部分別是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工部和吏部。其中兵部尚書為兵部之首,負責管理全國上下的軍政事務。
  • 兵部尚書、禮部侍郎,是啥官兒?明清兩代六部的職能具體是啥?
    六部指明清中央行政機構中直接對皇帝負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及工部。各部的最高領導人為尚書,相當於現在各國家部委的部長。而侍郎則是長官之副,副部長級別。吏部明朝禮部侍郎畫像禮部掌典禮事務與學校、科舉之事。考吉、嘉、軍賓、兇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兵部
  • 吏部貴,戶部富,禮部窮 兵部刑部工部又是什麼呢
    這裡的六部,指的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尚書為從一品,僅次於內閣大學士。各部侍郎為正二品,與八大總督平級(如果總督兼兵部尚書銜,則為從一品)。尚書、侍郎以下,還有郎中、員外郎、主事、堂主事、司務、筆帖式、七品小京官等職位。六部的級別是平行的,不過,由於它們主管的具體事務不一樣,因此職權有很大差異。人們便用了6個字「富貴威武窮賤」來形容六部。
  • 六部中的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筆帖式都是什麼官職
    清朝時期的官制體系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部分,其中「內閣」和「六部」為「中央官職」的主要組成部分,基本類似於現今的國務院和其領導下的各職能部委。六部的官職主要由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和筆帖式組成。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都管什麼,哪個部門地位最高
    其中六部在周朝時期就已經出具雛形,每個部門都有不同的職能,那這些部門分別發揮著什麼作用呢?六部最早出現在周朝,到了秦朝時期,被改為九卿,其實也是換湯不換藥,到了漢朝時期,漢高祖覺得秦朝的名字不吉利,於是就改為六曹,最高首長是尚書。到了隋文帝時期,又被改為六部,到了唐朝時期,六部這個名字基本上就被正式確定下來了。
  • 清朝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尚書、總督、巡撫都是什麼官?
    在觀看影視劇的時候,不免會聽到一些清朝的官職的名稱,例如常常聽到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巡撫、尚書等等。「尚書」放在今天相當於什麼?和珅、紀曉嵐到底是多大的官?明晰一些清朝的官職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劇情。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清朝的官職。
  • 刑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大家看過許多電視劇,可能經常聽說兵部侍郎,刑部尚書等等,我們經常聽說,將誰誰或者某個案件交於刑部審理,或者有時候罷免一個這樣的官似乎顯得很輕鬆,有人就不禁想問了,這些官在現在到底相當於什麼職位呢?刑部,六部(立戶禮兵刑工)之一。
  • 清代的總督、巡撫是地方官,為何要加兵部和都察院頭銜?
    清入主中原後,沿襲明代官制,在地方也設立了總督、巡撫,但相比於明代,其性質已有了本質上的區別。 布政使司的長官為布政使,主管轄區民政,又有提刑按察使,主管轄區監察和刑獄,再加上轄區的駐軍長官都指揮使,成為一省的三巨頭,統稱為「三司」。三權分立,共治全省,大事須三司會商。 在三司之外,中央又設總督、巡撫、巡按,這幾個職務本來是臨時性設置,由皇帝派遣大員充任,去臨時負責總管某項重大軍政事務,具有欽差性質。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六部到底是管什麼的?
    這一套確立於隋朝,職能承襲秦漢,直到清末才廢除的中央官制,在上千年的時間中,尚書六部基本上沿襲未改。隋唐年間,尚書省由六部組成;元朝年間,六部又歸中書省管轄;明朝初年廢除中書省後,六部此後直接對皇帝負責;由於清朝末年續添新部,六部之名因此廢除。雖說人人皆知六部之名,但是,許多人對於各部獨立的六部到底是管什麼的卻不知其所以然,那麼,六部的具體分工又是如何呢?
  • 談談明代兵部尚書和武將關係的發展歷程和表現形式
    而"尚書"這個官職從封建專職制度建立以來都是由文官擔任尚書,在設立最初只是圖書管理員。 少府的屬官,後來成為了皇帝機要秘書,內朝班子的核心。到了明朝更是搖身一變——成了管軍隊、帶打仗的,這可真是一件稀罕事兒。
  • 兵部侍郎孫光祀北京家中的孤狸精
    除何氏之外,還有一個平陰人出現在該書中,他就是兵部侍郎孫光祀。孫光祀是平陰歷史上兵權最大的人。他文武兼備,自然是名聲貫耳的人物。這樣的人物,引起蒲公的關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聊齋志異》裡寫了一個狐狸鬧宅的故事,題目叫《焦螟》。為了方便大家閱讀,我直接把故事講出來。董默庵在朝中當侍讀官。他家裡被狐精擾亂,磚瓦石沙經常像下雹子一樣從天上落下來。
  • 大明王朝26位兵部尚書,陳新甲惹來的爭議是最多的,這是為何?
    第一件事,先給我親愛的小夥伴科普一下明朝的兵部尚書都有誰:從第一位兵部尚書于謙開始,大明王朝先後經歷了夏言,胡宗憲,彭時,丁汝夔, 鄺埜, 石星,王在晉,崔呈秀,袁可立,袁崇煥,梁廷棟,張鶴鳴,祁伯裕,楊嗣昌,洪承疇,孫傳庭,陳新甲,張縉彥,石茂華,史可法,翁萬達,楊博,江東,王越,孫承宗等26位兵部尚書!第二件事,兵部尚書是幹嘛的?
  • 清朝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為何還分貴賤高低?六部中誰最憋屈?
    雍正帝曾評價說:「朕自從繼位以來,敢於直言進諫者,只有孫嘉淦一人。」並且,孫嘉淦還非常清廉,是個兩袖清風的雅士。孫嘉淦一生歷任國子監司業、順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直隸總督、宗人府府丞、工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幹遍清廷的大部分單位,但是,到退休時卻身無餘財。
  • 清朝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為何還分貴賤高低?六部中數誰最憋屈?
    雍正帝曾評價說:「朕自從繼位以來,敢於直言進諫者,只有孫嘉淦一人。」並且,孫嘉淦還非常清廉,是個兩袖清風的雅士。孫嘉淦一生歷任國子監司業、順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直隸總督、宗人府府丞、工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幹遍清廷的大部分單位,但是,到退休時卻身無餘財。
  • 明朝中興之主朱祐樘問兵部尚書,士兵明明有軍餉,怎麼那麼窮呢?
    弘治十五年(1502年)六月,剛上任不久的兵部尚書劉大夏向明孝宗上奏書力陳兵政十害,引起明孝宗的重視。劉大夏說:「跟百姓一樣,很窮。」明孝宗就不解了,又問:「士兵有軍餉,行軍又有行糧,為什麼還這麼窮呢?」劉大夏回答:「士兵的軍餉被將帥剋扣了一半,又怎麼會不窮呢?」明孝宗大為沮喪,感嘆說:「我執政這麼久,居然不知道天下軍民這麼窮?這皇帝是怎麼當的?」《明史》:其年六月再陳兵政十害,且乞歸。帝不許,令弊端宜革者更祥具以聞。
  • 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三省指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六部,從周開始,中央行政機構中,吏、戶、禮、兵、刑、工各部的總稱。其職務在秦漢時本為九卿所分掌,魏晉以後,尚書分曹治事,曹漸變為部,隋唐始確定以六部為尚書省的組成部分。以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禮》的六官,秦漢九卿之職務大部併入。
  • 清朝六部尚書的排行次序是如何的?
    清朝六部按次序分別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尚書之首是吏部尚書,自隋唐開始吏部尚書基本上一直是六部尚書之首。甚至曾經改稱為天官。也就是說禮部負責著國家的教育和禮制還有與外國交往之事。若說實際權力,禮部是不如吏部和戶部甚至其他部門的。但論起地位來說,禮部尚書的地位是最尊貴的。因為在等級森嚴的古代,禮部代表著國家的禮法,禮部尚書在六部尚書之中自然是地位最高的了,但是權力嗎,自然是小多了。兵部的主要功能是掌管武職選授、處分及兵籍、關禁、軍械、驛站等兵務,不涉兵權。
  • 皇恩浩蕩,這位兵部尚書卻因一副對聯喪命,其中隱情慢慢浮出水面
    今天給大家說一個兵部尚書因為一副對聯而喪命的事,希望偶的小可愛們能夠喜歡!說1642年,明清之間爆發了一場舉世矚目的大決戰——松錦之戰。說崇禎帝當時驚懼絕望之餘大罵兵部尚書陳新甲,說都是他出的餿主意,非要搞什麼速戰速決,還讓曹化淳這個廢物去當什麼欽差大臣,「指導」洪承疇跟皇太極死拼!這下好,人都拼死了,你高興了?爾等,爾等,爾等誤國啊!
  • 「侍郎」和「巡撫」同為「二品大員」,誰的地位更高、權力更大
    我們以「戶部」為例作出說明: 1、戶部尚書:戶部最高行政長官,品秩從一品,基本類似於現今兼任財政部部長的副總理,行政級別稍低於正國級; 2、戶部侍郎:戶部尚書的屬官,也就是戶部的二把手,品秩為正二品,基本類似於現今兼任國務委員的副部長,行政級別為副國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