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喪偶式育兒」如侵略般席捲了國內很多家庭。不少傳統家庭中都出現了爸爸外出打拼,媽媽在家帶孩子的現象。

雖然都是生活所迫,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爸爸媽媽都是不可替代的兩個角色,少了任意一方都可能會給小孩的未來造成不好影響。
從小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除了叛逆,極難管教之外,這三種性格和心理上的缺陷也經常出現。
容易缺少安全感
在孩子6歲之前,爸爸媽媽都需要付出大把時間來陪伴和進行幼兒教育的。如果在這段時間,父母能夠給孩子充分的陪伴和足夠的安全感,那麼他們就能在將來擁有獨當一面的實力和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尤其是父親這個角色,如果由於各種原因缺席了孩子的成長,就可能會導致寶寶缺乏安全感,而這種缺失是無法通過母愛來彌補的。
在某些時刻得不到爸爸的保護,孩子心裡可能會對父親產生怨言,這樣很不利於家庭的和睦。同時這種安全感的缺失也會讓孩子在之後的生活中,產生自卑、患得患失等感情上的缺陷。

所以,即使父母們工作再忙,下班回到家以後也要多陪陪寶寶。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難,只要你能放下手機,陪小孩看一會書,給他們講講故事,甚至聊聊天,都能讓孩子們感受到父親的保護和關注。
爸爸們可以選擇這套繪本,裡面一共有5冊圖書,還有專門將父愛的,書裡的故事很精彩,很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哦。
缺少基本的社交能力
很多家長以為,只要母親足夠寵愛孩子,孩子就不會缺愛。其實不然,母親過度寵愛,只會讓孩子迷失在母愛的舒適區中,不願意與外人相接觸。

而父親的作用,實際上就是為了讓孩子走出舒適區,讓他能夠到外面的世界去接觸更多的人,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因此父親是幫助孩子具備社交能力的一個十分關鍵的角色。
相反,如果孩子從小缺少父親的陪伴,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就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對周圍的一切感到排斥,從而造成社交能力的缺失。

建議父親們周末能多帶孩子出去玩,多看看各地的風景,同時還要鼓勵他們交往更多的小夥伴。通常在爸爸的陪伴下,寶寶們更有勇氣邁出第一步。
缺少正確的婚姻觀念
對於男孩來說,如果幼年時缺少父親的陪伴,則很難形成男子氣概,同時還很可能會產生「戀母」現象,成為讓不少女生避之不及的媽寶男。
而對於女孩來說,在成長過程中如果缺少了父親的角色,會讓她缺少正確的婚姻觀和擇偶觀,對之後的感情生活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如果孩子的家庭長時間都是母親打理內務,爸爸卻不聞不問的話,小孩內心就會固定這種家庭模式。日後等他們成了家,就會將自己的職責劃分得很清楚。要知道,一個和諧家庭,應當是所有成員一起付出的,只單方面做一件事情那還遠遠不夠。

所以,就算父親工作再忙也要及時回家陪陪孩子,就算不能長時間的陪伴,抽出空來陪孩子吃一頓飯,給孩子買點小禮物,也會讓孩子重新感受到來自父親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