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長期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長大後這4種缺陷就越明顯

2020-12-25 騰訊網

有不少家庭正處於這樣的狀況中,那就是父親負責出門賺錢養家,而且是一年到頭很少有時間回來看望老婆孩子。這就導致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只有媽媽的陪伴,對於父愛是怎樣的,這些孩子只是模模糊糊認識一些基本的,很難體會到父親的陪伴。

像這樣的喪偶式育兒,對孩子將來的成長會產生難以彌補的傷害,這也讓我想起了李玫瑾教授曾經的一句話:「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不僅難以管教,長大後這幾種缺陷就越明顯。」

長期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長大後這4種缺陷就越明顯

1、難管教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用心去關心周邊的孩子,那些不聽話很叛逆的孩子們,往往原生家庭環境不完整,要麼缺少父親的陪伴,要麼是缺少母親的陪伴,又或者是父母出遠門打工,孩子交給老人帶。

對於這類孩子來說,在他們成長的環境中,總有一種愛是缺席的,而如今缺少父愛的孩子佔比更高。缺少父愛的孩子,不僅難以管教,長大了也會變得叛逆,不願意與父親交流等等。

2、孩子的婚姻觀念受影響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對於異性的認知是父母開始的,兒子在潛移默化中將母親作為異性榜樣,將來尋求伴侶時,會在無意中以母親作為參考,挑選比母親更優秀的異性,女兒也是如此,會把父親當作偶像。

如果一個家庭有女兒,並且長期缺少父親的陪伴,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婚姻觀念,對於擇偶對象缺乏榜樣,容易讓女兒在婚姻中吃虧。

3、性格不夠自信

有父親陪伴的孩子,尤其是男孩,能夠繼承父親勇猛陽剛的氣質,做事果斷有自信。但是長期缺少父愛,孩子的性格容易出現缺陷,最直接體現的就是不夠自信。

比如學習舉辦某些家長活動,有些體能類型的活動,媽媽上場並不佔優勢,所以這時候需要爸爸出場,並且拿下好成績,也會給孩子留下一個榜樣,孩子會更加自信,反之,孩子長期缺少這些不起眼的榜樣,也容易變得自卑。

4、長大後社交能力差

家長們為了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在過節時都會帶上孩子一起走訪親朋好友的家,並且囑咐孩子要與人問好。其實這不僅僅是教育孩子學會去尊重他們,也在無形之中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學會如何去與人打交道。

但是缺乏父親陪伴這樣的「喪偶式育兒」,媽媽往往會覺得孩子缺少父親的培養,所以會對孩子十分疼愛,不捨得讓孩子受苦,讓孩子活在沒有危機感的「舒適區」裡。

而長期活在舒適區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在與人打交道時不會換位思考,所以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往往在社交能力上表現比較差。

結語

雖然以目前大多數家庭的環境來看,爸爸是一個家庭的主要經來源是沒錯,沒有時間去陪伴孩子也是情理之中的。

但是如今科技發達的時代,陪伴孩子也變得多樣化起來,經過父親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邊,但是能夠藉助智慧型手機,與孩子通個視頻,經常與孩子保持聯繫,不僅增加親子間的感情,也能提升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只要自己想要陪伴孩子,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多與孩子溝通,不論是什麼樣的方式,也能夠讓彼此的感情共鳴。

相關焦點

  • 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上學後易被欺負,幾種性格缺陷可能伴隨一生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受「男主外女主內」思想的影響,諸多父親將教育孩子的任務全部推給妻子,或者因工作、性格等原因很少參與孩子的成長,甚至理所當然地逃避育兒責任,用當今網絡熱詞形容就是「喪偶式育兒」,沒有父親陪伴的孩子,可能難逃如下幾種性格「缺陷」。
  • 從小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除了難管教,還容易形成這3種性格缺陷
    從小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除了叛逆,極難管教之外,這三種性格和心理上的缺陷也經常出現。容易缺少安全感在孩子6歲之前,爸爸媽媽都需要付出大把時間來陪伴和進行幼兒教育的。如果在這段時間,父母能夠給孩子充分的陪伴和足夠的安全感,那麼他們就能在將來擁有獨當一面的實力和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 李玫瑾:孩子長大後不孝順,大多因為有這4種媽媽,要注意改正
    李玫瑾教授在心理講座中提到,其實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父母這個成年人引起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舉動和內心的心理想法,這一切,都和家庭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李玫瑾:孩子長大後不孝順,大多因為有這4種媽媽,應儘早改正一:情商低的媽媽作為媽媽情商低的表現,就是對孩子的愛不是太過含蓄,就是太過嚴苛。
  • 李玫瑾:爸爸忽視家庭教育,娃不僅很難管,還易遇到4種棘手問題
    當代社會年輕人壓力普遍比較大,男性又是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力量,因此,大部分男性會忽視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殊不知,父親在孩子生活中的參與度太低,會導致孩子性格發展不全面,對成長沒有好處。
  • 李玫瑾:長大後不懂事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媽媽,你在不在其中
    李玫瑾:長大後不懂事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媽媽,你在不在其中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李玫瑾作為中國公安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她的育兒語錄常被家長認為扎心、犀利,一針見血。
  •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
    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很多家長在看過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教育的講座視頻,都深受啟發,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不高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表示:「情商是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一個人的成才,20%取決於智商、80%取決於情商
  • 李玫瑾:養孩子其實就是養情感,「喪媽式陪伴」活該養不出孝子
    後經調查才發現該夫婦中女方因突發疾病而亡,男方因喪失自理能力在輪椅上活活餓死。而二者生前是某中學著名教師,他們的兒子就住在馬路對面的小區,卻和父母關係疏遠,究其原因是父母年輕時因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年幼的兒子一直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缺少了幼年的感情培養,導致孩子和父母並不親膩,甚至因為些許矛盾,有了隔閡和矛盾。
  • 若發現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李玫瑾:要提高警惕!長大了很難改正
    最重要的是看事件本身,讓他們給孩子對症下藥,根據日常表現區別對待。孩子小的時候,受的苦越多,承受能力就會越強.尤其是有男孩的家庭,一定不要事事依賴孩子。現在生活中有很多不聽話不孝的人,都是被大人寵著的。
  • 李玫瑾教授:這4個方面父母使勁管,孩子長大後情商高,做事也棒
    天底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很高的情商,但真的養育孩子的時候卻經常不得要領。不僅是外國學者,情商提出了重要的建議,受到中國父母尊敬的李玫瑾教授也曾告訴大家,在4個方面上父母管孩子時要多使勁,孩子長大以後不僅情商高,做事情也乾淨利落。
  • 李玫瑾: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
    :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家長們要及時糾正!孩子是父母眼中的心頭肉,我們都知道生育一個孩子其實是特別的不容易,孕期前要準備很多東西,而產後還有很多煩心事困擾著寶爸寶媽們。正因為孩子生育不易,所以每個家長都會各位重視,都希望孩子長大後有本事,而孩子就是一張白紙,父母這個老師是什麼樣的,孩子就會從接融中學到,容易耳濡目染。
  • 李玫瑾坦言: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別大意!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同時也是出色的育兒教授,她近幾年開展了很多教育講堂,得到了廣大父母的認可,前段時間李玫瑾教授表示: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以下表現,第一種就惹人討厭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料,不用等長大,幼兒園的時候就能看出來
    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上表示,學習並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也並不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但是學期確實是最簡單、最好走的一條道路,而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其實也不用等長大,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主要體現在這3個特徵上。
  • 【教育】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在現實生活中,李玫瑾常常遇到這樣令人痛心的案例: 「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傷害家長的行為,不用問,這樣的孩子大多在12歲以前不是由自己父母養育長大的,情感聯繫並沒有形成。」
  • 孩子越聰明越難帶?李玫瑾直言:孩子有這3種行為,家長偷著笑吧
    每次我在看李玫瑾教授講授時,我都會認真地做筆記。她講授的關於原生家庭、兒童教育、婚姻家庭的的觀點很令我佩服。李玫瑾教授曾經表示過,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個特徵,家長偷偷笑吧!哪三種特徵呢?讓我們來看看:1.
  • 李玫瑾:怎麼養好一個孩子?小時候鬥勇,長大了鬥智
    : xdfjtjy)原本天真可愛,善良淳樸的孩子,儼然變成了一個炸藥包,而引線在哪裡,父母們根本不知道!問題的根源肯定是出在家庭教育上面,可翻開各種教育論著,有推崇懲戒式的,也有反對打罵,要溫柔相處的。一路看下來,好像都很有道理,弄得父母一臉懵,最後還是按老套路來,問題依舊不斷。
  • 李玫瑾送給家長的語錄,適合孩子未滿12歲的家長讀讀,警醒世人!
    鑑此,需要所有的父母明白:在準備懷孕、準備養育孩子時,一定要做好思想準備,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帶孩子!當然,在孩子12歲之前,依戀現象一直存在,依戀現象與年齡成反比,年齡越小越重要。——李玫瑾
  • 李玫瑾: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娃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
    李玫瑾: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娃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李玫瑾教授的育兒方法是很有說服力的,相信很多家長都對她比較熟悉,我也經常會看她的講座,她在育兒方面是很有造詣的,她認為作為父母的,應該做到以身作則,尤其是父母在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從小就有4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老話常說:「三歲看老」,孩子的情商高低從小就有所徵兆。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情商低」的孩子,從小就會有4種表現,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小時候有這4種表現的孩子,「情商低」:1、 說話負能量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沒有一點波折的,我們的人生發展完全取決於我們面對挫折的態度!
  • 李玫瑾:「總挨打」和「沒被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從小挨打長大的孩子心理發展是扭曲的,因為他們在童年時並沒有得到父母的愛,未來的生活中常常懷疑自己,我們經常會看到有的家長說笑:誰小時候不挨打,這有這樣孩子變得更堅強。
  • 如何培養一個好性格的孩子?李玫瑾:要抓住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人越走上社會,越理解「性格決定命運」這個詞,同時深刻地感覺到「江山本性容易改變」不是一句簡單的俗語,為什麼性格這麼難改變?古人曾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並不是沒有科學依據,在育兒領域也有這樣「三歲定終生」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