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薛嶽!

2020-12-22 騰訊網

薛嶽若還在,剛過66歲生日,算起來,他只比羅大佑小兩個多月。

不過,他的形象永遠凝定在36歲:1990年11月7日,在抱病辦完不可思議的「灼熱的生命」國父紀念館演唱會之後一個半月,薛嶽肝癌辭世,他的歌手生涯只有短短七年,留下五張錄音室專輯、一套身後發行的實況專輯。到今年11月,薛嶽辭世整整三十年了。

人生能有幾個三十年?薛嶽當年的朋友,也都進入「後中年」的熟齡了。大家都沒有忘記他,想在這個充滿著陌生旋律的時代,再次聚首,唱唱他的歌,並且辦個小展覽,讓年輕人認識一下這位傳說中的臺灣搖滾先驅。還有,當年那場演唱會的籌辦和演出過程都由導演鍾幼君紀錄了下來,事隔三十年,終於要以《最後的91天》為名,初次公開放映這部極其珍貴的紀錄片。

這一系列活動的統籌,是楊嘉:她是資深唱片企劃,也是非常厲害的廣播DJ前輩。當年薛嶽放棄收入優渥的專業鼓手身份,想出版個人搖滾專輯,在「拍譜」唱片工作的楊嘉,是唱片圈極少數聽得懂他要做的事、並且願意全力支持的伯樂。楊嘉和薛嶽就這樣一直合作到他生命的最後,她懂得他的夢想,見證他短短幾年間脫胎換骨的淬鍊和改變,包容他的急性子和壞脾氣。她既是一身反骨的資深搖滾迷,卻也是必須面對市場的唱片公司A&R,在薛嶽短短七年的歌手生涯裡,楊嘉和他一起找到了音樂風格的出路,更讓老搭檔「幻眼」樂團從舞臺上的夥伴進一步成為稱職的錄音室樂手,居功厥偉。

今年這系列活動的「顧問」,家母陶曉清,則是薛嶽另一位忘年交。薛嶽從樂師圈子、俱樂部樂隊、綜藝節目和秀場鼓手的世界轉換場景,在籌備出版個人專輯的過程認識了一群來自校園民歌圈的「文青」,後來甚至參演了卓明導演蘭陵劇坊的戲,讓他大開眼界。卓明和陶曉清後來組織了歌手的成長團體,定期上課,這段經驗對薛嶽影響極深。他開始大量閱讀,大量聆聽之前不聽的音樂,迷上了爵士樂,不懂就到處問人,很快,整個人的涵養和氣質,做音樂的眼界,就都不一樣了。1987年他生平第一次獲得資方完全支持、不必妥協市場考量,100%個人意志完成的專輯《情不自禁》,至今仍是臺灣搖滾史超前時代的傑作,但唱片公司沒多久就結束營業,專輯也絕版多年,始終是我心目中一張不該被埋沒的經典。

1989年底,薛嶽確診肝癌,次年三月仍決定拖著病體跟著陶曉清率領的團隊,再次遠赴美國巡迴演唱。之後,籌錄最後一張專輯《生老病死》,因為體弱,一天只能工作三小時,超過時間就會發燒,體力透支。做完這張唱片,他還堅持要辦一場大型演唱會,結合他那些年學到的劇場式的概念,並且邀請郭子擔任演唱會導演(這是他生平第一次做這件事,後來竟成為他的專長)。薛嶽身患絕症變成各大媒體的娛樂版頭條,也讓他有了從沒獲得過的大量關注。演唱會籌備期間,薛嶽卯足力氣參與各種公益活動,希望利用這些關注,能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陶曉清回憶:直到演唱會開演前一天,大家都準備了B計劃,就是萬一薛嶽無法上臺,甚至驟逝,這場演唱會就會立刻改成「向薛嶽致敬」的演出,連要找哪些人來唱他的歌都排好了。瘦削虛弱的薛嶽走上舞臺的那一刻,醫護團隊在後臺待命,隨時有狀況就可以上擔架,救護車直奔醫院,沒有人知道他能不能撐完全場。他唱著的時候,常要把手伸進寬鬆的外套裡,按住胸腹,因為一用力就會痛。

然而他唱得好極了,從開場〈灼熱的生命〉第一句,到安可曲〈機場〉的最後一句,薛嶽把生命蓄積的所有能量一滴不留付給了這一晚,成全了一場臺灣流行樂史絕無僅有的震撼靈魂的演唱會。「用生命做音樂」從此不再是譬喻,而是真真實實的經驗,每一個當天在場的觀眾,每一個聽過這場實況的人,都可以作證。

薛嶽的故事很多。儘管只有短短七年歌手生涯,留下的作品卻豐富多樣、極耐咀嚼。和他合作的樂手、詞曲作者、製作人,如今回看,許多都是那個世代最精採的將才。

按:星期五的薛嶽紀念演唱會,門票早已售罄,將會由公視紀錄轉播,敬請期待。《最後的91天》放映會票券也早已售完,未來是否能在OTT平臺播放,還在努力爭取。

另外,薛嶽的全部錄音作品,將會整理之後上架數位平臺,讓年輕人也可以好好認識這位超前時代的音樂先驅。這真是太好了。感謝每一位促成此事的人,尤其是楊嘉!

致敬,薛嶽!

超前時代的音樂先驅

本文轉載自馬世芳《耳目江湖》部落格

文案資料 | 小磊樂話 文字 | 統籌: 馬世芳

版式設計 | 小磊工作室 編輯 | 出品:小磊樂話

重點

推薦

KEY

recommend

相關焦點

  • 致敬,薛嶽
    薛嶽若還在,剛過66歲生日,算起來,他只比羅大佑小兩個多月。不過,他的形象永遠凝定在36歲:1990年11月7日,在抱病辦完不可思議的「灼熱的生命」國父紀念館演唱會之後一個半月,薛嶽肝癌辭世,他的歌手生涯只有短短七年,留下五張錄音室專輯、一套身後發行的實況專輯。到今年11月,薛嶽辭世整整三十年了。
  • 致敬薛嶽 如果還有明天
    對於薛嶽,我不知道該從何說起,儘管他有著那首被傳唱已久並收入百大歌曲的《如果還有明天》,儘管他的專輯《生老病死》入選了臺灣最佳百張專輯
  • 《如果還有明天》原唱薛嶽逝世30周年!紀念演唱會「陣容超大咖」
    以《如果還有明天》聞名於歌壇的薛嶽,今年逝世滿30周年,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為紀念他,將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辦「薛嶽30演唱會、紀錄片、紀展」等系活動,樂壇好友李宗盛、庾澄慶、王治平、黃韻玲、周治平、郎祖筠、郭子、丁曉雯、蘇、姚黛瑋、王新蓮、于冠華、Robin、殷正洋、幻眼合唱團將輪番上臺獻唱。
  • 為薛嶽逝世30周年獻唱 庾澄慶周治平睽違30年再度同臺
    由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發起的紀念薛嶽逝世30周年系列活動將在11月6日起開跑,庾澄慶與周治平日前為此彩排,睽違30年再度同臺演唱,在練團室好交情的兩人仍不改說笑逗趣,合作演唱薛嶽金曲《最後一次說再見》。,「你們的作品好聽,但詞卻爛了點,讓寫詞的周治平感受到薛嶽幽默貼心的提點!」
  • 【好歌推薦】薛嶽《如果還有明天》歌曲創作來源令人揪心!
    如果還有明天 (KTV版)《如果還有明天》的原唱是薛嶽,一個7,8十年代的"臺灣搖滾之父",在他三十多歲時,被證實癌症末期。他的好友兼音樂人劉偉仁得知薛嶽患有癌症後,就作了這首《如果還有明天》送給他。但最終薛嶽還是在他36歲的時候離開了這個世界。面對命運的安排,現實的無奈,一個面臨死亡的人唱出來的感覺不是頹廢不是悲痛,而是將剩餘的生命激情揮灑以及最終的告白,或許更多的還有他的不舍和他不服命運安排的一種抵抗。信樂團和劉偉仁、薛嶽並不是同時代的人。信樂團在他們的<感謝自選輯>專輯中把《如果還有明天》作為第一首主打歌,就是想表達對搖滾前輩薛嶽的致敬。
  • 阿信Vs薛嶽《如果還有明天》:靈魂歌者的生命吶喊
    歌曲簡介: 這首歌的原唱是臺灣七十年代著名歌手薛嶽,在他三十多歲時,被證實癌症末期。 即使在薛嶽生命的最後時期,也從未放棄對音樂和世界的熱愛,1990年8月,36歲的薛嶽他完成了生命中最後一張專輯——《生老病死》,並於9月在國父紀念館舉辦了《灼熱的生命》演唱會並演唱了這首《如果還有明天》,全場爆滿並起立鼓掌三次,久久不歇。11月,薛嶽去世。 信樂團和劉偉仁、薛嶽並不是同時代的人。
  • 李宗盛+薛嶽=搖滾舞臺
    ,得到了許多朋友的熱烈回應,大家都還記得薛嶽。有朋友專門提到了薛嶽1984年30歲那年,在拍譜唱片發行的首張專輯《搖滾舞臺》,同名主打歌的創作者及專輯的製作人之一都是李宗盛,那時候他還是初出茅廬的「小李」。
  • 粟裕使詐騙薛嶽,痛殲其部3萬人,薛嶽卻反說:敵人被我們打敗了
    「百戰名將」的最高評價,毫不誇張地說,薛嶽在中國近代的抗戰史中絕對是位響噹噹的鐵漢子,日本人因此畏懼地叫他「老虎仔」。儘管粟裕與薛嶽都是戰場上的狠角色,可高手決鬥往往都是在亮劍的一剎那間定勝負,粟裕與薛嶽更是如此。尤其在解放戰爭中的魯南戰役中,粟裕採取「反常規操作」的使詐手段騙得薛嶽團團轉,一舉痛殲薛嶽其部整編26師和全副美械部隊的第一快速縱隊共計3萬人。
  • 「天爐戰法」獨步天下 抗日軍神薛嶽
    薛嶽,生於1896年,其實他原名薛仰嶽,字伯陵,綽號「老虎仔」,廣東韶關樂昌客家人,關於他的名字還有個故事,因為薛嶽將軍的父親仰慕嶽飛,所以給他取名薛仰嶽,而後來他自己又改名薛嶽,表示自己不僅仰慕嶽飛,更要身體力行,長沙會戰中,薛嶽將軍自創「天爐戰法」,獨步天下,八年抗戰,殲滅日軍十萬之眾,曾被被美國總統杜魯門頒授總統自由勳章,而且長沙會戰不僅是在中國抗日戰場,甚至是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上一次十分重大的勝利
  • 981 薛嶽|搖滾舞臺(1984)
    站在漆黑的舞臺長長的布幕還沒有拉開你是否和我一樣在期待一樣在期待——「搖滾舞臺」臺灣搖滾樂,公認地以薛嶽為開端
  • 薛嶽30(續)~那些在青春網的日子
    前日那篇《薛嶽30》推送以後,不少朋友留言或私信,都表達了11月無法去現場觀看的遺憾。如果有朋友能夠去現場,別忘了與我們分享啊。《薛嶽30》這篇中有一張照片引起了不少朋友的興趣,見下圖:這張圖我最初是在黃韻玲的微博上看到的,後來再看到是在2016年9月陶曉清女士《那些在青春網的日子》這本書裡,看完這本書也就明白了為什麼薛嶽、黃韻玲、蘇來、周華健這四人會同框的?
  • 《如果還有明天》——薛嶽,信,柯有倫
    後來,偶爾在某篇報導上看到原唱歌手薛嶽已早逝,才知道原唱是薛嶽。1990年8月,薛嶽36歲,推出了最後一張專輯《生老病死》,當時他已經被證實到了癌症末期,卻仍舊沒放下自己喜愛的音樂,將一生中的最後段旋律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這張專輯可以說是他焚燒了自己的生命換來的
  • 如果還有明天,如果還有薛嶽
    在歌曲的最後,劉偉仁有些哽咽的說道:「這個人叫薛嶽。他呢在演唱會上說了最後一句話,讓我們讓我們,就哭了,今天我們一起把他結束。」至此,我終於知道了這首歌的真正原唱者,「這個人叫薛嶽。」1990年,年僅36歲的薛嶽身患肝癌已經到了晚期,正是因為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所以,雖然常常會因為疼痛在錄音棚裡暈倒,薛嶽還是克服了巨大的困難,於當年8月完成了最後一張專集《生老病死》,並在短短一個月時間裡籌劃了堪稱用生命完成的《灼熱的生命》演唱會。
  • 衡陽保衛戰中,薛嶽是如何拖方先覺後腿的
    薛嶽既非黃埔出身,也和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不搭界,這樣一個雜牌將領要想在派系林立的國軍中佔據一席之地是非常困難的。好在薛嶽有真本事,仗打得好,蔣介石不得不用他。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來,薛嶽以其獨創的天爐戰法在長沙大敗日軍,斃敵十餘萬,被人們譽為長沙之虎,並由此奠定了他抗日名將的地位。
  • 982 薛嶽|天梯 機場(1985)
    與上一張專輯相比,雖然外在的搖滾形式削弱了許多,但更人性化的抒情風格,卻又無疑為在臺灣這座現代都市土生土長的薛嶽,提供了一個更遊刃有餘的舞臺,而這個舞臺不僅僅只是形式上的搖滾舞臺,而更多的是音樂的舞臺、個人的舞臺,搖滾不再是框架,而是融入音樂成為一種表達情緒恰到好處又信手拈來的便利工具。
  • 薛嶽將軍的萬家嶺——讀王倩《血戰萬家嶺》
    薛嶽將軍的萬家嶺 ——讀王倩《血戰萬家嶺》 晴空萬裡 讀王倩老師《血戰萬家嶺》(上、中、大結局)三篇,有兩點感慨:一是感慨王倩老師「咬住」抗戰這個題材不放鬆,剛剛推出了三篇「烽火」和《第三次長沙會戰》,又將抗日大劇
  • 《抗日名將》薛嶽:殲敵12萬,硬核「老虎仔」
    薛嶽出身於廣東韶關農村,客家人。  按照當時國軍的部署,  薛嶽要在長沙死守兩個星期,  就是守著陣地打,  守不住就走,避免決戰,保存實力。  薛嶽不服,  痛罵軍委會的人是懦(nuo)夫。  總結薛嶽三次長沙會戰勝利的關鍵  是靈活運用「天爐戰法」  什麼是「天爐戰法」呢?  依薛嶽的描述:  天爐戰法是先調遣士兵往四方撤,  讓敵人長驅直入。  待敵人進來後,再伏擊、誘擊、側擊,  分段一舉包圍殲滅。
  • 音樂《如果還有明天》——薛嶽,信,柯有倫
    後來,偶爾在某篇報導上看到原唱歌手薛嶽已早逝,才知道原唱是薛嶽。1990年8月,薛嶽36歲,推出了最後一張專輯《生老病死》,當時他已經被證實到了癌症末期,卻仍舊沒放下自己喜愛的音樂,將一生中的最後段旋律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這張專輯可以說是他焚燒了自己的生命換來的,是張靈魂之作
  • 「老虎仔」薛嶽是怎樣從左傾將領變成反共殺手的
    時人和後人盛讚薛嶽的這段歷史,譽其為「抗日戰神」、「抗戰中殲敵數量最多的中國將領」等,給予了極高評價。抗戰結束後,薛嶽獲得了美國總統杜魯門頒發的總統自由勳章。後來解放軍大將粟裕同薛嶽戰場對陣,也認為「薛嶽用兵尚稱機敏果斷」,算是一個「幹才」。
  • 薛嶽是戰神?等遇到粟裕,三戰三敗
    在抗戰期間,薛嶽先後指揮淞滬會戰、蘭封會戰、武漢會戰、常德會戰、四次長沙會戰等多次戰役,其中又以萬家嶺大捷與三次長沙會戰最為耀眼,成為國軍中為數不多的帥才。近些年,薛嶽在網上成為殲滅日軍十幾萬的戰神,我們今天先不來探討殲滅日軍多少,只談「戰神」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