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那篇《他,沒獲得過金曲獎,卻時常在金曲獎被記起。》,得到了許多朋友的熱烈回應,大家都還記得薛嶽。有朋友專門提到了薛嶽1984年30歲那年,在拍譜唱片發行的首張專輯《搖滾舞臺》,同名主打歌的創作者及專輯的製作人之一都是李宗盛,那時候他還是初出茅廬的「小李」。
拍譜唱片旗下鄭怡的《小雨來的正是時候》,是李宗盛第一次擔綱製作人的專輯,如果說製作同出自「民歌」的鄭怡的唱片,李宗盛還能應付,那薛嶽的唱片,估計對於當時的他來說就有些吃力了。記得首版黑膠唱片裡面記錄了李宗盛的一段話,大致是說製作這張專輯把他弄慘了,不過回過頭聽還是挺過癮,他要給薛嶽打80分。
和李宗盛後來寫的那些情歌及充滿人生感悟的歌曲相比,這首《搖滾舞臺》可以說是有些「另類」,帶著一種無拘無束銳氣,而且在李宗盛自己的演唱會上似乎很少唱到這首歌。
印象中在紀念薛嶽逝世10周年的唱片中,李宗盛帶著當時還屬新人的「五月天」演唱了這首《搖滾舞臺》。李宗盛自己唱出的感覺和薛嶽的版本完全不同,聽到「站在漆黑的舞臺 長長的布幕還沒有拉開 你是否和我一樣在期待 一樣在期待 」這樣的歌詞,竟然想到了他自己的那首《開場白》。
製作和發行這張專輯的經歷,對於薛嶽本人來說一定很難忘,因為過程十分坎坷。在製作過程中,薛嶽生了兩次大病,情緒低落。在出院以後,拖著尚未痊癒的身體繼續製作唱片,以至於唱片發行時人已經累垮了,也沒有精力到處去宣傳打歌,所以後來歌紅了人卻沒紅,但是壞運氣接踵而至,他又出了一場車禍,一系列的失望和挫敗讓他想退出唱片圈。不過他還是堅持了下來,一年之後又發行了第二張專輯《天梯》。
2003年這張《搖滾舞臺》的CD發行時,特意請了薛嶽的好友韓賢光寫了一段話,讓我們了解到了當時李宗盛為什麼會參與到這張專輯中:因為薛嶽的關係,我開始接觸到國語流行音樂,《搖滾舞臺》是我們合作的第一張專輯,還記得當時換了好幾位製作人(聽說薛嶽不好搞),最後敲定同公司的李宗盛,但是他與薛嶽的音樂背景不太一樣,一個搖滾,一個民謠,結果大部分是由薛嶽執行完成。
其實參與這張專輯創作的,不僅有李宗盛,還有馬兆駿、童安格等人,比如童安格創作的《浪漫的》,也讓大家見識到了這位硬漢的柔情的一面。
但無論怎樣,這張《搖滾舞臺》還是成了經典,也讓一代代的樂迷感受到了薛嶽灼熱的內心,所以他的歌曲經常被後輩歌手翻唱,也就不難理解了。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聆聽整張《搖滾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