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林懷民講述《流浪者之歌》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在印度天天哭

1994年夏天,行囊裡帶著德國作家黑塞根據佛教傳說故事改寫的小說《流浪者之歌》,林懷民飛往印度。在那裡的所見所聞讓他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看到印度人的生老病死都在街上發生,有一天夜晚我走進一座鄉間的火車站,在黑暗中踩到一個軟軟的東西,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人,再一看整個候車室睡滿了人,我當時就哭了,一個人要飢餓和疲憊到怎樣的程度被人踩到都不吭聲啊。」「印度的大街上有很多乞丐,你給了一個人錢以後會發現身後會有30個人跟著你,全部伸著手。我完全不知道怎樣擺平這件事,給多少錢?給多少人?那時的我天天哭。」

一天,林懷民來到佛陀悟道的菩提樹下打坐,不久他就感到眉心一股溫熱,從未有過的安靜與喜悅籠罩他的身心,原來是陽光穿過葉隙落在了他的額頭。印度歸來,林懷民如流水般創作出《流浪者之歌》。

林懷民的內心安靜了,卻苦了雲門舞集的舞者,「可憐」的舞者被林懷民要求不準蹦跳,每天就是閉眼盤腿打坐,一坐就是一個月。「一開始舞者們都不理解,有人用打呼嚕睡覺來表示抗議,我就任由他們睡,一個月之後他們變化很大,然後再修煉太極、拳術和書法,這些造就了雲門舞者的身體。」林懷民說。

謝幕之後依然流淚

《流浪者之歌》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舞蹈,沒有任何故事情節,節奏緩慢,唯一的舞美就是舞臺上的三噸半金黃色的稻穀。這些稻穀有各種呈現方式,有時像山川河流,有時像瀑布,有時整片地掉下來,最後舞臺上安靜下來這些稻穀還要回收,就在演員謝幕之後,一位舞者拿著耙子在舞臺上畫了25分鐘的同心圓。《紐約時報》的舞評認為《流浪者之歌》最好的舞段就是這25分鐘,在每個城市演出時都有人流淚,「我創作這部作品時沒打算要催淚,不知道為什麼觀眾就哭了,也許每個人內心都有哭的理由,但沒機會釋放,這25分鐘就像剝洋蔥一樣把人們的內心層層剝開,擠壓的情緒都釋放出來了。」林懷民認為這正是《流浪者之歌》舞到第17年還能繼續演下去的原因。

在《流浪者之歌》中觀眾將發現一位扮演僧人的舞者自始至終以一個姿勢站在臺上90分鐘,在這部作品裡他已經站了17年,至今已經五十多歲,林懷民擔心地問,「你撐得住嗎?」舞者回答:「沒關係,我已經開始訓練我兒子了。」

三噸半稻米是唯一舞美

在舞臺上三噸半的黃金稻米無疑是最動人的風景,在臺下這些稻米卻讓人很操心。為了不弄傷舞者,稻米要選擇圓實的品種,還要洗掉上面的花粉,不然會使舞者渾身起疹發癢。要烘曬,不然沒辦法乾燥,受了潮要發芽,最後要染色,不然無法實現詩意的金色光澤,現在稻米裡還加上了一些塑膠的成分,避免舞者一踩就碎。這些工作需要四名工作人員,一天八小時,處理兩周才能完成。對於舞者,與稻米起舞也是不小的挑戰。

運輸這些稻米也是一大難題,於是雲門在世界各地設立了多個倉庫,專門用於存放這些特殊的稻米,以方便《流浪者之歌》頻繁的世界巡演,此次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用的稻米就是自臺灣的大本營運出的。林懷民透露,有一次在美國露天演出,滿地的稻米吸引了許多小松鼠來吃,而且每天必到,這可急壞了舞者,他們擔心稻米裡有染料松鼠吃下去會生病。還有一次到俄羅斯演出,當時不讓進口稻米,只好在俄羅斯境內找合適的品種,終於在裏海找到了,於是雲門舞集的工作人員和俄方一起工作了許多天才把稻米處理好,演出結束後這些稻米全部要燒毀,看著一卡車的稻米被燒掉,林懷民傷心極了。

千裡追尋中亞民歌

《流浪者之歌》的稻米大費周章,配樂同樣如此。編舞的過程幾乎是行雲流水一般順暢,然而消息早已公布,演出日益臨近,配樂卻遲遲未能找到。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送給林懷民一盤連標籤都沒有的喬治亞民歌卡帶,要他「聽著玩」。滄桑而溫暖的歌聲讓林懷民如獲至寶,「我一聽就說,就是它!」林懷民回憶當時的情景,當喬治亞民歌的音樂配上林懷民事先編好的舞蹈時,竟然是天衣無縫,每一段都自然貼切,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緣分。可是這盤老舊的卡帶卻音質粗糙,無論錄音室怎樣處理,還是根本沒法用做演出,於是雲門展開從莫斯科到紐約跨越千裡的地毯式搜尋。一天,林懷民在離開紐約的前一天,致電一家俄文書店詢問,接電話的是一位老太太:「我幫你去找找看。」20分鐘的等待後,林懷民聽到聽筒裡仿佛來自天堂的聲音:「有的,只剩最後一張。」

隨著《流浪者之歌》的成名,喬治亞民歌這種源自中亞高加索地區的音樂也隨之「火」了起來,每到一個地方總會有觀眾詢問何處可購。不僅如此,還有多個藝術節在雲門演出《流浪者之歌》後,特別邀請在配樂中演唱的洛斯塔維合唱團參加到他們的藝術節演出中。 本報記者 羅穎 WJ132

相關焦點

  • 林懷民奏響《流浪者之歌》
    昨日記者獲悉,4月1日至2日,「雲門」掌門人林懷民將帶著他最為珍愛的作品《流浪者之歌》登陸國家大劇院。據悉,作為雲門舞集舞作中近年演出最頻繁的作品,該劇除了舞團一如既往的肢體舞蹈外,舞臺上拋撒三噸半「黃金」稻米的場面也是其中的一大看點。
  • 電視劇《天道》與《流浪者之歌》
    在這部電視劇中,音樂、音響貫穿了整個過程,聊音樂也是發燒友們的家常便飯,《流浪者之歌》無論是在電影中還是現實生活中都是發燒友們非常喜愛的一支樂曲,穆特演奏的版本也是人們很愛聽的。在電視劇《天道》中有這麼一個劇情,聊的就是《流浪者之歌》,丁元英說:」穆特演奏的《流浪者之歌》還不足以冠一個『好』字」,同樣一首曲子,我們以穆特和弗雷德曼的小提琴來做比較;「穆特詮釋的是『悲傷,悲涼,悲戚』,弗裡德曼他詮釋的是『悲憤
  • 林懷民帶來《流浪者之歌》
    黃金色稻種將鋪滿舞臺———本報訊 在林懷民的所有作品中,《流浪者之歌》有著不同的意義,因為這部作品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寫照,也是東方精神的寫照。屆時,國家大劇院歌劇院舞臺將被黃金色稻種鋪滿,中亞的民歌伴著流浪者走向菩提樹,為北京觀眾帶來悠遠的意境。林懷民告訴記者:「這部作品的形成依靠著三大要素:我的一段印度旅程、三噸半的臺灣稻種和一首首中亞民歌。」這是一部已經演了17年並在世界各地常演不衰的作品,林懷民坦言當時的創作心境時說:「『流浪』是個浪漫的名詞,但對我而言是創作的養分與自我的對話。
  • 流浪者之歌
    不遠處的路燈下,坐著一位年老的流浪者。他靠著老舊的磚牆,身子一半隱於陰暗,一半又現於昏黃的燈光下,默默渴求著透過斑駁黃葉灑下的一絲溫暖。他面容枯槁,歲月在他黑瘦的臉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如同那隨風而逝的枯黃落葉。風緊一聲慢一聲地吹著,他裹了裹破絮爛被,蜷縮成一團,再一次驅逐貼在身上的乾冷。他目光呆滯地看著葉片在眼前翻飛又落下,任由寒風撕扯揉虐。
  • 影視配樂丨《功夫》與《流浪者之歌》
    影片講述了一個街頭混混變成一代武術家,一個本性善良的黑幫流氓改邪歸正的故事。20世紀40年代的中國廣東,有一名無可藥救的小混混阿星(周星馳飾),此人能言善道、擅耍嘴皮,但意志不堅,一事無成。他一心渴望加入手段冷酷無情、惡名昭彰的斧頭幫,並夢想成為黑道響叮噹的人物。
  • 《流浪者之歌》林懷民催淚:這是佛祖的禮物(圖)
    《流浪者之歌》林懷民催淚:這是佛祖的禮物(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雲門舞集最為人欣賞的是它對中國傳統文化、現代人文理念、多元舞蹈語彙的獨特肢體表現的完美融合,其獨特的肢體技法和作品題材都富含中國傳統意境和哲學。
  • 《天道》「流浪者之歌」你真的聽懂了嗎?
    電視劇《天道》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愛情故事,由王志文、左小青領銜主演,丁元英的角色,其實是一個流浪者,一個不能融入家庭、社會、文化、國家的人。但是他有底線,有公德,也有良知和善念。
  • 【名曲欣賞】小提琴獨奏曲《流浪者之歌》
  • 好聽又感傷的《流浪者之歌》,每個人都是世界的流浪者
    每個人都是世界的流浪者。今天我們要推薦的這首臺灣才女陳綺貞的《流浪者之歌》,就可以說是關於愛情,關於生命,關於哲學的流浪。陳綺貞出道已經十幾年,然而卻沒有真正的「大紅大紫」,不過她儘管沒有火,卻有著「才女」的稱號。她清澈不含渣滓的嗓音,她清秀婉轉的詞作,使得每一首歌都帶著天然的純淨感。陳綺貞在大學的時候,學的也是哲學系。
  • 單簧管吹奏的印度電影《流浪者》插曲---流浪者之歌\及歌曲欣賞
    單簧管吹奏的印度電影《流浪者》插曲---拉茲之歌     《拉茲之歌》是印度老電影《流浪者》裡面的插曲。
  • 瑞鳴新專輯《流浪者之歌.弗拉門戈》預售開啟
    瑞鳴音樂新專輯《流浪者之歌.弗拉門戈》於2020年8月5日開啟預售!那些在被欺辱的苦痛歷史中,用隱忍的憤懣控訴不公平遭遇的流浪者之歌,在此已不僅僅是吉普賽民族的精神慰藉,也成為了所有無處安放的彷徨靈魂的情感歸處。樂與歌聲嘶力竭的宣洩,喚起的是人們血液中流淌的宛若鄉愁的惆悵。
  • 流浪者之歌:講述了一個吉普賽年輕人的成長故事!
    《流浪者之歌》是1988年埃米爾·庫斯圖裡卡執導的劇情電影,由Davor Dujmovic、Bora Todorovic等主演。影片講述了一個吉普賽年輕人的成長故事。影片描寫一個吉普賽年輕人的成長,從純潔的少年到加入小偷幫派,愛慕虛榮,走上邪路。
  • 《流浪者之歌》林懷民:創作緣起菩提樹下的頓悟
    本月8至9日,林懷民的著名舞作《流浪者之歌》將在廣州大劇院上演。昨天下午,林懷民在演出的發布會和藝術講座上,以繪聲繪色的講演,向大家講述了這部舞作產生的背後,一個個或感人、或搞笑、或深沉的故事。  創作緣起:菩提樹下的頓悟  「人生是空的,一切都是空的,所以你擁有的永遠只有當下。」
  • [海狸看世界]流浪者之歌
    流浪者之歌請大家在音樂環境下看哦~今年西雅圖的雨季來得格外早。
  • 薩拉薩蒂《流浪者之歌》小提琴名曲賞析
    《流浪者之歌》也被譯為《吉普賽之歌》,是薩拉薩蒂的代表作。
  • 《在遠方》為何總是出現流浪者之歌的鏡頭?到底有何預示?
    最近,由劉燁、馬伊琍、保劍鋒等主演的創業題材電視劇《在遠方》正在熱播,該劇再現了本世紀初快遞行業飛速發展的崢嶸歲月,主要講述了快遞員姚遠,在網際網路大背景下,經過重重磨礪,最終創立了自己的快遞公司的故事,劇中劉燁飾演的姚遠,原本靠著跑黑快遞為生,靠著自己的聰明機智和勤奮努力,姚遠在快遞行業混的風生水起
  • 臺灣雲門舞集-《流浪者之歌》演出信息
    1994年夏天,行囊裡帶著德國作家赫曼‧赫塞根據佛傳故事改寫的小說《流浪者之歌》,林懷民飛往佛祖得道的菩提伽耶。  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赫塞,四十五歲創作出經典作品《流浪者之歌》(又譯:悉達求道記),故事主人翁婆羅門之子悉達多,歷經靜坐冥想、放浪形骸、流浪苦行的種種求道法門,而在放下一切法門時得證圓滿。
  • 流浪者之歌·北京,北京
    流浪者之歌 流落街頭,萍蹤不定 兩手空空蕩蕩 滿鬢白髮,好像在宣告不可逆轉的輪迴 只是一輪蠶月,依舊如剪影般地掛在樹梢 讓明天繼續有風吧 吹散所有的韻律 濺起地上殘存的火種 來點燃,來點燃一個夢 流浪者的夢
  • 《流浪者之歌.弗拉門戈》熱辣上線!高唱顛沛流離的命運傳奇
    瑞鳴音樂推出「世界的聲音」系列又一新作,吟唱跌宕纏綿的古老歌謠,講述橫跨歐亞大陸的顛沛流離之命運瑞鳴音樂新專輯《流浪者之歌.弗拉門戈》於2020年8月10日熱辣上線!那些在被欺辱的苦痛歷史中,用隱忍的憤懣控訴不公平遭遇的流浪者之歌,在此已不僅僅是吉普賽民族的精神慰藉,也成為了所有無處安放的彷徨靈魂的情感歸處。樂與歌聲嘶力竭的宣洩,喚起的是人們血液中流淌的宛若鄉愁的惆悵。
  • 小提琴《流浪者之歌》(收藏級)
    來源:天籟之音(ID:tlzy121) 作者:曾浩珉 微信號3005378簡單介紹一下:《流浪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