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出生的姑娘指揮火箭發射 年齡最小卻是大姐大 出了名的硬角色

2021-01-08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近日,#24歲女孩成文昌發射場最年輕女指揮!#衝上新浪微博熱搜榜,火爆全網。她叫周承鈺,「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三小時後,圓滿完成任務的她興奮地發了一條朋友圈:「連接器完美脫落,連接器家族牛!預祝嫦娥五號順利返回!」作為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指揮員,兩年前,她才剛從學校畢業來到文昌。

科大強我體魄

出生於1996年的周承鈺,身高1米58,因為長得嬌小,剛去文昌時經常被護著,直到一次長跑測試,她一騎絕塵,跑贏了一半以上的男同胞,才被人知曉,她在學校裡就是運動高手,是校運動會四百米接力的主力選手,在十人參賽只收一名女隊員的高難度綜合素質挑戰賽中,她脫穎而出。「女漢子」「肯吃苦」「有毅力」是她的鮮明標籤。周承鈺說,讀書時她也想偷懶,可是:「我們老師抓得嚴、要求高,陪著我們練,不讓我掉隊。」 被她「吐槽」嚴格的老師馬梁,在這次「嫦五」發射成功後,高興地給她發消息:「你是我的學生,我很驕傲!」

身體素質出色,只是周承鈺給文昌帶來的一點小驚喜,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面。在此前的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測試任務中,周承鈺被定崗在位於臍帶塔15層的二級連接器配氣臺。通往15層的路,是傾角接近90°的180多級鋼鐵臺階,很多地方難以直立行走,必須手腳並用才能爬上去,用「天梯」來形容這段路並不為過。普通人單跑一趟都得冒一身汗,她要一天來回四趟,15層的工作空間狹窄到只能容納3個人,充滿高壓氣體流動的嘈雜聲,且沒有空調。這種工作環境,連一些男同志都不敢輕易嘗試,周承鈺卻在這裡埋頭幹了整整60天,成功把二級連接器配氣臺這個「邊緣崗位」打造成「黨員先鋒崗」, 順利完成長徵五號火箭的復飛之戰。此役後,她能啃硬骨頭的名聲響亮起來。

科大賦我知識

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動力系統的隊伍裡,周承鈺是到目前為止換崗最為頻繁的一個。過去兩年,她一共參加了5次測發任務,每次定崗都不一樣,而每一次換崗都需要極大勇氣,因為不同崗位對知識能力的要求差別巨大。

但在周承鈺看來,無論是爬15層,還是頻繁換崗,這些高難度挑戰都在她的可承受範圍之內。在科大學的那些知識,相比換崗要了解的內容,前者艱澀高深得多,碰上要求嚴苛的教授,上課隨機點名提問,答不出來就扣平時成績的壓力一點不比現在小。期末考試時若碰上5天連考7場的「高強度」,那更是要通宵達旦複習,自習室裡深夜人滿為患的場景,長沙夏天嗡嗡嗡的毒蚊子,都是周承鈺的苦讀記憶。她做畢業設計時,孫明波教授曾給她定下的題目,她一看就覺得「好難,我能做出來嗎」?後來發現,教研室師兄師姐的課題都是緊跟前沿的新興研究,難度更高,孫教授給她的題目已經「很寬容」了。「經歷過更難的學習,就不覺得現在難。」

科大勵我傳承

在本次「嫦娥五號」任務中,周承鈺擔任指揮的連接器系統,是發射場兩大系統——動力系統和加注系統的「紐帶」和「命門」, 一不小心就會踩「雷」。周承鈺是該系統團隊中唯一一個女性,作為指揮員,她承受的壓力非常之大。

做指揮員不容易,這一點她在「師父」張維星身上早已明白。同門學長張維星比她早三年來文昌,在上半年的「長徵五號B」首飛任務中,他是連接器系統的指揮員。小到一個閥門的原理,大到整個連接器系統的工作流程,都是張維星口傳身授,一點點教給「繼任者」周承鈺的。在文昌,「老帶新」的傳統延續得很好,「這裡有很多我們的校友,他們常能在工作的關鍵時刻給我一些很有用的建議。」作為「小師妹」的周承鈺,無比感謝大家的幫助。

兩年前,剛走出校門的周承鈺被分到測發站工作時,迷茫得不知道自己能幹啥,望著廣闊而荒涼的發射場,思念那座鬱鬱蔥蔥的校園。但記起畢業前那些被邀請來分享經驗的優秀校友的鼓勵,她咬咬牙,心想:「他們能做得好,我也能。」如今,她成為了整個發射場的首位女指揮,渾身都充滿著蓬勃的朝氣,一心要在這裡幹出一番事業來。兩年時間能改變很多,現在的周承鈺更堅定了,她慶幸自己高考時選擇了科大,如果不是這樣,她很可能不會來到文昌,來了也未必能堅持,也不會發現自己如此喜愛航天:「這是我的幸運。」她希望自己能用好這份運氣,繼續在這片熱土上堅持她所熱愛的事業。

近日,#24歲女孩成文昌發射場最年輕女指揮!#衝上新浪微博熱搜榜,火爆全網。她叫周承鈺,「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三小時後,圓滿完成任務的她興奮地發了一條朋友圈:「連接器完美脫落,連接器家族牛!預祝嫦娥五號順利返回!」作為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指揮員,兩年前,她才剛從學校畢業來到文昌。

科大強我體魄

出生於1996年的周承鈺,身高1米58,因為長得嬌小,剛去文昌時經常被護著,直到一次長跑測試,她一騎絕塵,跑贏了一半以上的男同胞,才被人知曉,她在學校裡就是運動高手,是校運動會四百米接力的主力選手,在十人參賽只收一名女隊員的高難度綜合素質挑戰賽中,她脫穎而出。「女漢子」「肯吃苦」「有毅力」是她的鮮明標籤。周承鈺說,讀書時她也想偷懶,可是:「我們老師抓得嚴、要求高,陪著我們練,不讓我掉隊。」 被她「吐槽」嚴格的老師馬梁,在這次「嫦五」發射成功後,高興地給她發消息:「你是我的學生,我很驕傲!」

身體素質出色,只是周承鈺給文昌帶來的一點小驚喜,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面。在此前的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測試任務中,周承鈺被定崗在位於臍帶塔15層的二級連接器配氣臺。通往15層的路,是傾角接近90°的180多級鋼鐵臺階,很多地方難以直立行走,必須手腳並用才能爬上去,用「天梯」來形容這段路並不為過。普通人單跑一趟都得冒一身汗,她要一天來回四趟,15層的工作空間狹窄到只能容納3個人,充滿高壓氣體流動的嘈雜聲,且沒有空調。這種工作環境,連一些男同志都不敢輕易嘗試,周承鈺卻在這裡埋頭幹了整整60天,成功把二級連接器配氣臺這個「邊緣崗位」打造成「黨員先鋒崗」, 順利完成長徵五號火箭的復飛之戰。此役後,她能啃硬骨頭的名聲響亮起來。

科大賦我知識

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動力系統的隊伍裡,周承鈺是到目前為止換崗最為頻繁的一個。過去兩年,她一共參加了5次測發任務,每次定崗都不一樣,而每一次換崗都需要極大勇氣,因為不同崗位對知識能力的要求差別巨大。

但在周承鈺看來,無論是爬15層,還是頻繁換崗,這些高難度挑戰都在她的可承受範圍之內。在科大學的那些知識,相比換崗要了解的內容,前者艱澀高深得多,碰上要求嚴苛的教授,上課隨機點名提問,答不出來就扣平時成績的壓力一點不比現在小。期末考試時若碰上5天連考7場的「高強度」,那更是要通宵達旦複習,自習室裡深夜人滿為患的場景,長沙夏天嗡嗡嗡的毒蚊子,都是周承鈺的苦讀記憶。她做畢業設計時,孫明波教授曾給她定下的題目,她一看就覺得「好難,我能做出來嗎」?後來發現,教研室師兄師姐的課題都是緊跟前沿的新興研究,難度更高,孫教授給她的題目已經「很寬容」了。「經歷過更難的學習,就不覺得現在難。」

科大勵我傳承

在本次「嫦娥五號」任務中,周承鈺擔任指揮的連接器系統,是發射場兩大系統——動力系統和加注系統的「紐帶」和「命門」, 一不小心就會踩「雷」。周承鈺是該系統團隊中唯一一個女性,作為指揮員,她承受的壓力非常之大。

做指揮員不容易,這一點她在「師父」張維星身上早已明白。同門學長張維星比她早三年來文昌,在上半年的「長徵五號B」首飛任務中,他是連接器系統的指揮員。小到一個閥門的原理,大到整個連接器系統的工作流程,都是張維星口傳身授,一點點教給「繼任者」周承鈺的。在文昌,「老帶新」的傳統延續得很好,「這裡有很多我們的校友,他們常能在工作的關鍵時刻給我一些很有用的建議。」作為「小師妹」的周承鈺,無比感謝大家的幫助。

兩年前,剛走出校門的周承鈺被分到測發站工作時,迷茫得不知道自己能幹啥,望著廣闊而荒涼的發射場,思念那座鬱鬱蔥蔥的校園。但記起畢業前那些被邀請來分享經驗的優秀校友的鼓勵,她咬咬牙,心想:「他們能做得好,我也能。」如今,她成為了整個發射場的首位女指揮,渾身都充滿著蓬勃的朝氣,一心要在這裡幹出一番事業來。兩年時間能改變很多,現在的周承鈺更堅定了,她慶幸自己高考時選擇了科大,如果不是這樣,她很可能不會來到文昌,來了也未必能堅持,也不會發現自己如此喜愛航天:「這是我的幸運。」她希望自己能用好這份運氣,繼續在這片熱土上堅持她所熱愛的事業。

相關焦點

  • 1996年出生的姑娘指揮火箭發射上熱搜 周承鈺照片個人資料介紹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這一高光時刻獲得了全球的關注,但在發射現場,一抹靚影也同時吸 引了媒體記者的注意,她就是文昌發射場最年輕的女指揮員——周承鈺。
  • 96後周承鈺(附 簡歷)指揮火箭發射,其負責的嫦娥五號連接器系統是...
    最近一周,#1996年出生的姑娘指揮火箭發射#連續上了熱搜,這位24歲的姑娘是何出身,有什麼過人的簡歷?其負責的太空飛行器連接器系統是什麼?5rNednc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
  • 年齡最小逃犯,女,1996年出生……
    5月10日廣東省公安廳發布懸賞通告公開懸賞緝捕10名涉黑惡犯罪在逃人員其中年齡最小的為一名24歲女性>廣東省公安廳號召社會各界、廣大人民群眾積極舉報,提供有效線索,每協助抓獲1名涉黑犯罪在逃人員,獎勵人民幣5萬元;每協助抓獲1名涉惡犯罪在逃人員,獎勵人民幣2萬元。
  • 創造營2020成團,盤點一下內娛女團成員的年齡,她的年齡讓人想不到
    今天小編帶大家來盤點一下這些選秀出道的小姐姐們年齡到底有多大吧!內娛選秀出的三個團平均年齡又有多少呢?今天小編帶大家認識了解一下。 創造101-火箭少女101 火箭少女101可謂是在國內女團選秀中出道的學姐了,相信每一個人在18年的那個夏天一定都有守在電腦前為自己支持的小姐姐們投票打call吧!
  • 《知否》中年齡最小的王鶴潤,竟挑戰演大姐華蘭!
    在《知否》中,演華蘭的王鶴潤,年齡竟是最小的,真是一點也沒看出來。為什麼今天要寫一下王鶴潤小姐姐呢,原因是我太喜歡她了,我覺得她是劇中最漂亮的姑娘,當然大家肯定會有不同的看法,這只是我個人觀點。王鶴潤,1994年出生遼寧瀋陽
  • 第九所用37年完成了100次發射 見證火箭的發射歷史
    長徵火箭就是我國自行研製的運載工具,它承擔了我國96.4%的發射任務,發射太空飛行器總質量佔中國發射總質量的99.2%。1970年至今,長徵火箭先後有17型基礎級火箭和5型上面級投入使用,成功將506個太空飛行器送入預定軌道。
  • 揭秘「大火箭」活動發射平臺三個之最:定位精度可達毫米級—新聞...
  • 2020-2021年世界太空日曆:火箭發射、空間活動、任務等!
    自1623年以來,這是兩顆行星之間最接近的方法,被稱為「大合流」,為您提供了難得的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在同一望遠鏡視野中看到兩顆行星。 十二月21日至22日:在Ursid流星雨的峰值。SpaceX Falcon 9火箭 將向美國國家偵察局發射保密的太空飛行器有效載荷。名為NROL-108的任務 將從佛羅裡達的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起飛。
  • 火箭成功發射!帶你揭秘嫦娥任務背後的「嫦娥女神」
    在文昌發射場,女「嫦娥」還有很多,她們嚴謹細實、理想堅定,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航天發射任務,讓我們為她們點讚,為她們喝彩。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升空。以「嫦娥」命名的探月工程背後,有著許多女性科技工作者默默奉獻的身影。
  • SpaceX載人火箭成功發射,馬斯克太牛了!
    人類也從未停止過對於宇宙的探索,從第一次登月開始,人類就開始不斷向宇宙發射載人火箭、探索衛星等,只為了揭開宇宙那神秘的面紗。但是世界上之前發射的火箭都是由國家航空局建造的,在今天凌晨3時22分,這項紀錄被打破了。時隔了將近十年,美國第一次在本土將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然而擔任這項重任的卻並不是國家政府,而是一家私人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
  • 火箭少女101、R1SE、硬糖少女303成員年齡排序,最小成員竟然是?
    7月4日,《創造營2020》落下帷幕,硬糖少女303如約出道,至此創家族已誕生火箭少女101、R1SE、硬糖少女303三個組合,眾多成員中誰是大哥哥、大姐姐,誰又是老么呢?今天我們來一探究竟!
  • 一箭六星帶來火箭尾跡雲「奇觀」 |衛星|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航天三江集團所屬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一款小型固體運載火箭,採用國際通用接口,主要為低軌小衛星提供發射服務,具有入軌精度高、準備周期短、發射成本低等特點。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受火箭發射影響,昨天傍晚,北京上空出現「奇觀」,「龍狀雲」刷爆朋友圈,其是如何形成的呢?
  • 專家揭秘:海上發射火箭為何彈到半空才點火?
    本次發射是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我國第一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很多讀者在觀看發射視頻時會發現,本次火箭發射是彈到半空才點火的,這是為什麼呢? 「火箭發射有兩種發射方式,一種是熱發射,另外一種是冷發射。
  • 中國航天人中最年輕的「宇航之鷹」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控大廳,穿著藍色防靜電大褂的科研人員,正在電腦「叢林」中緊張忙碌著,這是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任務北京總調度劉建剛穩坐指控大廳。三天後即將迎來31歲生日的他,對著面前的麥克風喊出最後一道關鍵口令。   在另一側的調度崗位上,1980年出生的嫦娥五號發射任務01號指揮員胡旭東,已經是文昌發射場指控大廳裡的「大齡人士」。
  • 影響火箭發射的高空風是什麼?
    火箭發射是一項高風險的複雜系統工程,極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就連雷電、溫度、風等天氣因素,都會影響火箭發射。在諸多天氣因素中,要屬高空風對發射的影響最為突出。 高空風一般距離地面4到20公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徵八號火箭控制系統主任設計師潘豪介紹:「火箭在飛行過程中會穿越大風區,遭受強烈氣流衝擊。」他解釋道,人在騎自行車時,如果側面突然吹來一陣大風,會被吹偏。在太空中,這種橫向的側風比人們在陸地上感知的風要強得多,這會影響到火箭的飛行姿態。如果風速過大,還可能導致箭體彎曲變形,損壞火箭結構甚至導致解體。
  • 她是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發射場最年輕女指揮
    嫦娥五號探測器11月24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發射現場,一名95後小姑娘格外引人注意。她就是文昌發射場最年輕女指揮員,同時也是嫦娥五號探月任務連接器系統指揮員周承鈺。出生於1996年的周承鈺,是一名來自貴州土家族的姑娘,在單位將近80人的隊伍裡,她是年齡最小的幾個人之一。  雖然年輕,但在工作上,她卻敢於大膽嘗試,勇於突破自我。
  • 外媒:SpaceX獵鷹9號將在年底成為2020年發射最頻繁的火箭
    據外媒TESLARATI消息,SpaceX的獵鷹9號將在年底成為2020年發射最頻繁的火箭。獵鷹9號已經在2021年之前在全球範圍內發射了幾次,而SpaceX在去年12月發射了它之後,現在可以肯定地說,獵鷹9號已經正式結束了這一年的發射工作,將成為2020年世界上發射次數最多的火箭。
  • 運載火箭發射進入快車道,商業發射市場蓄勢待發
    近年來小衛星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眾多新興衛星星座相繼進入實施階段,引爆小衛星發射需求,同時疊加快速空間響應作戰的軍事戰略需求,整體下遊市場倒逼火箭發射商業化。據FAA數據預測,未來十年內將有2619顆載荷等待發射入軌,總商業發射次數為412次,我們預計全球總商業發射市場空間超過250億美元。中國商業發射加速追趕。
  • 2019年大火女團火箭少女101 你最喜歡誰第三名最火?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9年大火女團火箭少女101 你最喜歡誰第三名最火? 火箭少女101(Rocket Girls 101)是由騰訊視頻綜藝節目《創造101》選拔出來的11人組成的女子演唱組合 。你最喜歡誰? 孟美岐,排名第一,作為火箭少女成員出道。
  • 10年發射100枚火箭,馬斯克的狂言都一一實現?
    原創 文芯 艾問人物「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會永遠生活在搖籃裡,開始他們將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氣層,然後去徵服太陽系。」馬斯克正不斷向火箭之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所說的這句話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