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影 | 《刺蝟的優雅》:孤獨而深刻的靈魂如刺蝟一般細膩而優雅

2021-12-30 南京大學學生會

《刺蝟的優雅》圍繞女主芭洛瑪對於生死問題的思考展開,並隨著劇情的推進,介紹了一個其貌不揚的寡婦門房荷妮。(註:門房指看門人)

大家都認為荷妮庸俗不堪,脾氣暴躁,整天只與肥皂劇和一隻肥貓為伴,但實際上她卻在自己的小空間裡研讀弗洛伊德、胡塞爾現象學和中世紀哲學。她不善交際不求物慾,亦沒有美貌名利的困擾,在書的環繞中獨自度過一天又一天。

芭洛瑪隱約發現了這個秘密,在芭洛瑪眼裡,世俗中的成人就像是魚缸裡的金魚,以為自己在追逐天上的繁星,實際上跟老撞同一扇玻璃窗的蒼蠅一樣,只是把時間都耗在金魚缸裡。

而荷妮卻是一個例外,「從外表看,她滿身都是刺,是真正意義上的無堅不摧的堡壘,但我的直覺告訴我,從內在看,她不折不扣地和刺蝟一樣地細膩,刺蝟是一種偽裝成懶洋洋樣子的小動物,喜歡封閉自己在無人之境,卻有著非凡的優雅。」

在窮苦、失去伴侶、被周圍人不重視的情況下,在經歷了十幾年的孤獨滄桑後,荷妮依然把清苦孤獨的生活過得像一首詩。

調查的人群樣本中,他們72.19%在外地生活,在家鄉生活的佔19.23%,而經常出差、漂泊不定的佔比為8.58%。

調查顯示,61.47%的人,平時會感覺孤獨;不會感覺孤獨的佔比為38.53%。

在孤獨感出現的頻率上,偶爾孤獨的人佔51.77%;經常孤獨的佔27.22%;每天都會孤獨的佔21.01%。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數據來源2017年度職業數據白皮書《孤獨經濟》

艾略特在《荒原》裡寫,「我看見成群的人,在繞著環形走,人人的眼睛都盯著腳前。」 這狀況,就像是芭洛瑪眼中的金魚,就像是擠在地鐵裡,堵在車流中的我們,即使被人群包圍,也時常會感到孤獨。

《刺蝟的優雅》裡面,年老的女寡婦荷妮,只是一個毫不起眼的門房,大家都認為荷妮庸俗不堪,脾氣暴躁,她不善交際不求物慾,獨自在書的環繞中獨自度過一天又一天。在你看來你覺得她是孤獨的嗎?你覺得孤獨是什麼?

我覺得她不孤獨,因為她並不是孤身一人,她周遭有很多能夠和她產生情感共鳴的事物,並且她也很享受這個過程。

其實我覺得我並不覺得女門房是孤獨的,至少從內心來說,她是非常充實和自我的。人人都會經歷一個孤獨的情緒,不管是表面的孤獨還是內心的孤獨。孤獨是一種自我感受。當自己都無法接受自己的時候就是真正的孤獨,如果自己已經樂在其中,就不是孤獨。

不孤獨,因為在電影的結尾她遇到了愛她的人。該怎麼樣界定孤獨?我認為是表面的孤獨和內心的孤獨,是alone和lonely的區別。

有一次下了78節課之後,我打電話給高中朋友,但她因為在上課就沒有接電話,之後等她再打回來的時候,我就開始上課了。其實原本那天是想向她分享一些開心的事的,但因為時間差,我突然一下就覺得有些失落,這可能就是距離下的孤獨感。

我也許會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到孤獨,比如一個人走在路上卻需要傾訴的時候,因為暫時找不到人說話,那一刻我覺得我是孤獨的。

《荒原》寫於近100多年前,《刺蝟的優雅》創作於2009年,然後不論時間如何推演,不論交流日益便捷,最終,我們都身處這一片荒原,面對著這「孤獨化」的社會現實。

就像採訪中許多人回答的那樣,孤獨是必然存在的生活狀態。但是孤獨並不意味著寂寞或者沮喪,相反正因為在孤獨中沒有矯飾,沒有刻意,沒有為了任何目的性的展示,在這種極致純粹的情感中,我們才能更接近自身。

面對孤獨,我們要像電影中的女門房一樣學會把孤獨轉換成與自己獨處的時光,在「孤獨」的境遇中尋找更真實的自己。

孤獨有沒有哪個時期成為一個很困擾你的感受?孤獨對你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一開始面對孤獨,我可能更多的感受是不適,我會因為孤獨的感受而更加地自我封閉,但之後我才發現因為逃避我錯過了很多本來的美好。隨著人的年齡增長,我現在慢慢學會了和孤獨相處,這可能就是長大了。

孤獨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生活狀態,是一個價值中立的事實,能不能處理好靠的是你自己生活中是否有支撐力,而它最後到底意味著什麼靠的是你處理的方式。


有好有壞,某些情況是好的,某些情況是壞的。當遇到孤獨時,學會反思和和解。反思的是為什麼會處於這個境遇,但不管怎樣要學會和自己和解。

你是怎麼樣去化解這些情緒的?孤獨對你個人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

沒有很刻意地去處理。大概就是寫一些文字,看幾部電影來度過那一段時間。

看書、看電影、聽自己喜歡的歌找尋自己的精神依託,就算有些時候獨身一人,也不會感覺到內心的孤獨。

每當我覺得自己孤獨的時候,只要想到有很多以前的人和以後的人和我一樣,就不會有這種孤獨的感覺了。

學會和孤獨相處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簡單過程,它或許要耗費很多時間,或許要藉助不同的工具。好在歲月漫長,我們仍然有時間去探索和發現,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解決方式。

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或許有天我們會遇到一個頻率相同的人,看見彼此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優雅。而在那一天來臨之前,耐心等待吧。嘗試和孤獨相處,嘗試與自己對話,讓自己的靈魂變得深刻和優雅。

換句話說,這裡從未是一片孤獨的荒原。

-南京大學學生會-

圖文 I 徐小清 網絡資料

美編 I 劉藝琳

責編 I 全超琪 吳睿丹 朱洪進

相關焦點

  • 《刺蝟的優雅》:兩顆優雅而孤獨的靈魂,是法國女性主義的崛起
    導演用細膩的鏡頭,向我們展現了現代社會下法國女性的真實生活狀況,通過對女性豐富內心世界的描繪,引發我們對女性主義的重視。對於《刺蝟的優雅》這部電影,如果單純從故事內容上進行解讀,會錯過這部電影的很多魅力所在。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將從兩個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女性視角的敘事方式、富有特點的人物形象以及影片背後展現出的女性獨立意識和女權主義的崛起四個方面深入解讀。
  • 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但也可以活得很優雅
    「從外表看,她滿身都是刺,是真正意義上的堅不可摧的堡壘,但直覺告訴我,從內在看,她不折不扣地和刺蝟一樣的細膩。刺蝟是一種偽裝成懶洋洋樣子的小動物,喜歡封閉自己在無人之境,卻有著非凡的優雅。」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裡,12歲的富家小姐芭洛瑪這樣評價她的門房荷妮。
  • 《刺蝟的優雅》做刺蝟也要做只優雅的刺蝟
    就像片中小女孩所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隻刺蝟,只是不那麼優雅。這個片中的門房卻是那隻優雅的刺蝟,為什麼呢?在冷漠的外表下,她有一顆溫暖、細膩的內心。她喜歡讀《安娜•卡列尼娜》,並能在不經意間隨口說出其中的句子。在常人看來這只不過是她自己說出的話罷了,沒什麼可注意的。但這被同樣有一顆細膩而溫暖的心的日本裔小津先生所察覺到。我真的感嘆於門房荷妮遇到了貴人,實屬人生幸事。
  • 《刺蝟的優雅》:這是一部關於「孤獨」的電影
    《刺蝟的優雅》:這是一部關於「孤獨」的電影對於孤獨的人來說,無論他們之前是否相識,是否曾經有過交集,在他們走到一起的那一刻,就會發自內心地產生一種不約而同的共鳴。《刺蝟的優雅》改編自法國小說家妙莉葉·芭貝裡的同名小說,這是一部關於「孤獨」的電影,在一棟大樓裡,住這幾個毫不相關的陌生人,他們的內心都有著自己的孤獨,就是這樣的三個人,卻在某一天以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走到了一起,而從他們相識的那一刻開始,孤獨的靈魂產生了共鳴,他們起了身上的刺,不再是扎人的刺蝟,生活中的一切都隨之發生了改變,至於心中的那份孤獨感,好像也逐漸變得不一樣了。
  • 優雅與刺蝟
    昨天在飯店、大巴和辦公室裡斷斷續續看完了電影《優雅的刺蝟》。
  • 《刺蝟的優雅》:人性的高貴與地位和財富無關,它來自靈魂的優雅
    妙莉葉·芭貝裡除了是一位小說家之外,還是一名哲學教授,所以她的作品特點大都是以虛構小說為載體,從文學層面和哲學層面同時切入來揭示人類心靈內在問題,比如關於愛,美,孤獨和希望。她的這部《刺蝟的優雅》一經推出,先後獲得了喬治·布哈桑獎、國際扶輪社獎等多項大獎,同名電影也同樣繼承了原著深刻的思想和內涵。
  • 《刺蝟的優雅》,我是一隻刺蝟,在時光的長河中,仰望天上繁星
    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靈魂深處的優雅。-《刺蝟的優雅》《刺蝟的優雅》是Les Films des Tournelles公司出品的劇情片,電影改編自法國女作家,哲學教授妙莉葉·芭貝裡的同名小說《刺蝟的優雅》。
  • 《刺蝟的優雅》|生活中我們都是刺蝟,只不過多半不怎麼優雅
    /米歇爾女士讓我想起刺蝟,渾身豎滿尖刺,像一座真正的城堡。但我認為,她和這些表面慵懶的小傢伙一樣,內心深處其實很細膩,性喜孤獨,而且異乎尋常的優雅/今天我想給大家推薦一部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原來理解看懂一個人不需要一年兩年,有時候只需要一瞬間,只需要你用心。
  • 《刺蝟的優雅》:靈魂契合是上天給你最浪漫的一次相遇
    浮生偷得半日閒,無意之間在圖書館裡尋到《刺蝟的優雅》,如獲至寶。前幾日剛剛看了同名的電影《刺蝟的優雅》,既文藝又養眼又有深度的電影。《刺蝟的優雅》是法國女作家哲學教授妙莉葉·芭貝裡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07年。《刺蝟的優雅》是Les Films des Tournelles公司出品的劇情片,2009年7月3日在法國上映。
  • 高分劇情片《刺蝟的優雅》:你逃避的樣子,像極了一隻刺蝟
    遊走在人世間的每一個靈魂,都像幸福的人,又像不幸的人。幸福是因為,我們窮其一生,能夠在有限的歲月裡做幾件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幸是因為,我們花費了一生的時間,到最後卻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就像一隻刺蝟,渾身長滿尖刺,拒人於千裡之外,害怕每一個人來傷害自己。內心深處住著一顆孤獨的靈魂,彷徨度日,期待最後的審判。
  • 《刺蝟的優雅》孤獨而優雅,克制而情深
    《刺蝟的優雅》one故事是圍繞女孩帕洛瑪、門房太太荷妮、住客小津先生開始的。國會議員這一家人的小女兒帕洛瑪非常的聰明,12歲就看透了許多事情的本質,從她母親照顧植物的神情狀態就看出了問題,又從金魚聯想到自己的命運,她計劃在13歲生日時自殺。
  • 《刺蝟的優雅》:那些有稜角的人都有一個優雅的魂
    電影《刺蝟的優雅》是由法國哲學教授妙莉葉·芭貝裡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是一部深刻的生活哲學電影。它主要講述了在法國的某所高級公寓裡,一群光鮮亮麗、地位顯赫的上流人士過著荒誕的、虛偽的「幸福」生活。高貴的優雅之下隱藏的是醜陋和不堪。
  • 《刺蝟的優雅》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刺蝟,只是多半不怎麼優雅
    在掩人耳目的背後她的心靈密室塞滿胡塞爾現象學、弗洛伊德、中世紀哲學……一少一老的奇異邂逅,她們如何蛻變、重生……兩隻孤獨的刺蝟喜歡《刺蝟的優雅》這部影片,溫吞細碎的情節裡閃礫的生活哲學和智慧,溫暖的情感,機智與精巧,充滿了哲理的語言,都讓我心動不已。生活的氣息,像曾經和現在、未來,有過的理想、失望和期待。
  • 刺蝟的優雅 /妙莉葉·芭貝裡
    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優雅。
  • 《刺蝟的優雅》:也是脫離了狹隘魚缸的那條金魚
    孤獨靈魂間的橋梁搭建兩個孤獨的靈魂彼此隔離在各自的世界裡,直到帕洛瑪因為送貓咪「列夫」回門房勒妮的房間裡,偶然發現了勒妮愛讀書的秘密,後在橋梁人物——溫文爾雅的日本人小津先生的引導下,帕洛瑪一步步的走進勒妮的世界及內心。
  • 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
    剛看到這個片名的時候很奇怪為什麼不叫《優雅的刺蝟》,而是《刺蝟的優雅》,看完之後才知道影片一直在以細膩的女性導演視角解讀「優雅」。
  • 哲學與智慧的優雅靈魂——《刺蝟的優雅》#法國電影推薦#
    //weibo.com/dianyingxuetang【微信平臺帳號】FilmatSHNU刺蝟的優雅故事發生在巴黎左岸一棟居住著上層社會精英的高級公寓,不到12歲的女孩芭洛瑪天資聰穎,卻孤獨自閉,有著各種古怪想法,是父母眼中的「怪」孩子。她將生活在公寓裡的有錢人們比作金魚缸裡的金魚,而她不願成為命運已被註定的魚,所以計劃在生日那天選擇自殺。自殺前芭洛瑪決定拍一部「生命為何如此荒謬」的電影作為告別儀式,於是她拿起攝像機,將鏡頭對準身邊的人,她的家庭,她的鄰居,以及路人。
  • 《刺蝟的優雅》靈魂之美超越一切
    刺蝟,看似懶散,其貌不揚,總是孤僻地生活在自我的世界,卻也自有它的優雅。敏銳的洞察力和內心的豐富,是自己看世界的方式,你懂很好,你不懂也無謂。可以遠離是非之所,有一個安身的小角落,靜靜地生活就好。孤獨,卻並不放棄追求幸福;不美,卻擁有一顆善良的心;貧窮,卻並不貧乏;沉靜,卻並不冷傲。。。這大概就是屬於刺蝟的優雅。
  • 豆瓣8.8《刺蝟的優雅》:成長影片的背後,是永無止境的求知
    《刺蝟的優雅》由法國導演莫娜·阿查切執導,改編自法國女作家妙莉葉·芭貝裡所著的同名暢銷書。影片依靠其獨特的兒童敘事視角以及對現代人生存狀況的深刻洞察,自上映以來就在西方電影界引發熱烈的討論和激烈的反響。獲開羅國際電影節大獎,在豆瓣上更是被評為8.8的高分。
  • 《刺蝟的優雅》:為了不受傷害,我偽裝成一隻扎人的刺蝟
    "我希望從書中得到慰籍、治癒和一顆淡然的心」點擊上方「關注」,和你一起靜心閱讀人人都只看到刺蝟滿身的刺,卻沒有人知道刺蝟的內心是多麼的優雅。—— 《刺蝟的優雅》012006年,哲學教授妙莉葉.芭貝裡發表了她的第二部小說《刺蝟的優雅》,這部小說一經出版便得到了關注和暢銷。